孙婷婷
1月14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两会”上传出令国网承德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振奋的消息,该班荣获了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该班组主要负责电网主、备智能调度支持系统D5000、智能调度管理系统OMS等9套系统的运行维护;采集承德地区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新能源厂站、地方电厂及大用户的运行数据;为调控中心内部各专业及发展策划、设备运检、营销等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等重要工作。
该班组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应用,逐步形成了智能可控、安全可靠、系统互联、大数据共享的新一代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出色的工作成绩,使该班组荣获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冀北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国家专项网络攻防演习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倾力付出保障电网更安全
1月28日,走进承德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机房,只见机器设备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在查看UPS电源运行参数和工作站、路由器等设备运行状态。“这套新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软、硬件设备全是国产的,高度集成融合各类功能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们驾驭复杂大电网的能力,满足了未来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需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孙文宇介绍说,该系统基础软件选用国产安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机架式服务器和应用工作站、网络及安全设备全部选用国产芯片,结束了基础软、硬件设备主要靠进口的历史,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
说起新系统的建设历程,自动化运维班高级工冯浩深有感触,“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招标、筹备到系统搭建、数据录入,班组成员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步骤都倾尽全部心力。”站在一旁的同事介绍,在硬件设备改造换新时,冯浩每天沟通联络,设备的摆放、调试,线路的走向、位置,都严格按照图纸和方案要求进行。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的嗓子发炎说不出话来,只能用纸笔与厂家工作人员交流。
系统投运前的两周时间里,为了顺利通过验收,班组全员齐上阵,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凌晨。班组员工翟艳男当时还在哺乳期,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利用午饭和晚饭时间喂奶,回到岗位后边吃饭边工作,一直和大家坚持工作到深夜。“系统投运任务重,同事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干活,我绝不能拖后腿。” 翟艳男说。
因为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孙文宇接到任务后,迅速和参建单位沟通,积极协同配合,紧盯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进行现场技术监督指导,并将每位专工负责的专业工作与对应录入的数据进行区块划分,针对性开展信息和数据的确认工作,做到专人专责。
通过班组全员配合,最终实现了系统建设进度、质量的可控、在控、能控,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投运。
去年1月25日,承德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全部采用国产安全自主可控设备。
自动化运维班的员工们很是自豪,他们说通过大家的努力,为提升承德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做出了贡献。
笃守匠心管理提升更高效
自动化运维班始终坚持“笃守匠心,精严不辍,创新驱动,技能领航”的班组理念,以严格的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创新创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0年3月,为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创新小组通过到各个变电站实地考察,最终对《精严把控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这个管理创新成果进行立项,并形成典型经验。
“这项成果已在承德地区201座变电站实施,经过长期测试运行,设备状态稳定,满足了内部介入有效遏制、安全风险有效管控的安全防控目标。”该班组员工杨丽说。
班组人员选取部分变电站,对人员、设备、监控手段和运维管理职能等内容作出详尽的分析判断,通过站内部署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实现了对变电站涉网部分主机设备、网络设备、通用及专用安防设备的监视与告警。
班组员工曹颖说:“每次到站里对电力监控系统勘查、验收都会做记录,不断积累资料,最终形成管理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事情说起来容易,然而每次去现场,都需要三五个小时。创新小组人员为了部署安全I区与II区的网络安全监测装置,要仔细选取符合条件的具体位置,并在变电站端涉网主机等设备上部署agent程序,以此来实现主机系统监视、网络状态监视、用户操作监视、主机应用监控、主机外设监视的信息上送,每个步骤都要精细、严谨,确保能够最终实现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视与管理,全面营造清晰有序安全的电力监控系统,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2020年12月被冀北公司评为2020年度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2021年10月取得了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自动化运维班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环境保障机制,强化内部协同运作,充分耦合创新思路,探索多种激励方式,建立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夯实职工创新基础,持续优化管理创新管控机制,取得良好成效。在创新成果的荣誉背后,凝结的是班组人员的不懈努力,更是精益管理、提升质效的最好例证。
自动化运维班先后获得河北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二等奖、河北省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冀青春”集体组技术管理创新优秀奖,以及多次荣获河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冀北公司QC 小组成果奖等。
积极探索为示范区建设服务
河北围场县御道口镇老窝铺村对于班组员工杨丽来说再熟悉不过了,2021年9月以来,她多次到老窝铺35千伏变电站配变台区对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分布式能源的智能配变台区系统研发项目开展现场勘查。
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是承德公司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的重要契机,自动化运维班积极参与其中,以分布式电源的典型农村台区为试点,遵循国网公司“云管边端”的智慧物联体系总体架构,开展面向分布式能源的智能配变台区功能开发,努力实现承德地区“分布式光伏+电采暖”重要数据实时采集,为探索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提供数据基础,全面支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运转。
去年12月初,坝上地区在大雪过后气温迅速下降,山里的小路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杨丽和设备厂家的专工赶往老窝铺35千伏变电站配变台区进行施工前的最后一次勘查,没想到在经过一处盘山路时,由于路面陡峭,汽车在冰上不断打滑,根本无法前进。
杨丽回忆说:“当时很危险,我们几个人在后面推车,想了各种办法也没能让车开上去,最后只能折返回去寻找其他的路。”经过几次尝试,绕了很远的路,一早便出发的他们抵达台区已经是下午,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他们通过勘查商讨,最终将项目施工的详细方案确定下来。
“从选址、勘查到接入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孙文宇说,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入到最后的试运行阶段,各项功能还在调试中。
该项目采用“云管边端”的智慧物联体系架构,完成后最终将能够实现“源网荷”协同优化和分布式电源主动快速响应,中低压配电网数据融合与状态感知、低压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与快速故障定位隔离、新能源消纳与电能质量优化等功能,提高低压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和供电服务质量,并为其他新技术试点应用提供研究和试验环境。
越是重要的任务越要迎难而上,越是遇到困难和问题越要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在坝上草原辗转于各个台区研究选址,逐一筛查基础条件;现场勘查装置设备,多次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认传输数据,不断调试核验。孙文宇表示,每次遇到重大任务时,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那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劲头,彼此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不断推动班组高质量发展。
如今,自动化运维班以大电网安全运行基础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建设具有“智能、安全、开放、共享”特征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服务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