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

2022-04-29 21:05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融合内容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时间窗口,澎湃新闻走过了七年历程,从国内媒体融合转型先行者的角色,一步步发展成为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平台。

星火成炬燃初心,凝心聚力再出发。媒体融合发展正全面进入下半程赛道,澎湃新闻也面临着如何迅速完成角色更新,如何将自身先发优势转化成领跑实力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提出了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坚持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强守正,激发内生动力,大力打造引领型、赋能型、全球型的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

坚持做融合创新的开拓者

为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以及上海报业集团的领导、支持和推动下,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创办。

澎湃新闻的筹建团队来自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东方早报》团队——一份在纸媒时代坚守初心和情怀的都市报。在转型过程中,澎湃新闻坚持制度创新、传播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运营创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2017年1月1日起,《东方早报》休刊,原有的功能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再领媒体融合之先河,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整体转型的标志性案例。

优质原创内容是澎湃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澎湃新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影响力至上,在内容生产和议题设置上,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根据新媒体发展趋势,澎湃新闻积极投入力量,强化原创能力。作为国内最早大规模介入视频新闻生产的主流媒体,澎湃新闻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组建了一支具有视频采编能力、制作能力的专业团队,设立专门的视频频道。并且强调让视频成为一种通用能力,使每名采编人员都具备较强的视频业务意识和素养。

目前,澎湃新闻已经拥有完整的图文、视频、音频和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每天生产原创全媒体内容超400条,同时在全网80余个渠道进行分发,形成了强大的矩阵传播网络。在微博平台上,澎湃新闻全年近1500个话题登上热搜榜,总阅读近1000亿。微信全年10万+阅读量文章超2000篇,累计阅读量达12亿。抖音年度共计超30条播放量过亿的爆款视频,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3.4亿。

在新闻短视频和移动直播领域,从生产能力、单条视频播放量以及爆款视频数量等指标来看,澎湃新闻生产的视频在国内新闻客户端阵营中居于前列,目前日产原创新闻视频超200条。

坚持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走在新媒体道路上,澎湃新闻都坚持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这既是主流媒体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自我追求。澎湃新闻构筑了独特的“原创内容护城河”,坚持把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巩固和提升主流原创内容的采编能力,深化和拓展专业报道的公共价值和社会影响。

近年来,澎湃新闻在重大主题报道上不断积极探索、大力创新,使主旋律新闻产品更符合受众的个性需求,并推出了不少刷屏的爆款。

例如,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澎湃新闻成功推出“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大型全媒体报道和综合传播项目,在历时1年的报道和100多天的全国巡展中,澎湃新闻组建融合5G技术和交互式H5、视频、纪录片等全媒体报道形式的“流动党史展馆”红色初心大巴车队,走进全国23个省份55个城市,总行程超过25000公里。其间共发布文字报道近500篇,视频和直播逾600条,挖掘报道优秀共产党员初心故事100余篇,将一个个红色记忆之地变为党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奋斗史以及民族复兴之路的叙述者,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百亿。这一项目也充分体现了澎湃新闻对“引领”的追求——引领内容生产、引领形式创新、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事实上,从走上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开始,澎湃新闻就一直在积极推进主流价值观的创新表达,刊发于2016年的《好人耀仔》,采用了插画、视频、音频、交互网页等当时较为前沿的融合表现形式,定位中青年互联网受众,进一步推动典型人物报道的格局从单一走向立体。2017年,关于遵义村支书黄大发的原创报道《天渠》,进行了更大力度的探索,汇聚下拉式长幅连环画、渐进式动画、360度全景、图集、视频、交互式体验等更多种形式的新媒体产品,展现了一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历史长卷,这组报道也获得中国新闻奖融媒界面项目一等奖。

2018年,澎湃新闻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全方位呈现了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地的原真之美和中国生态试点工作,使用VR视频漫游模式,将多种不同形式的视频全部嵌入H5产品中。这组报道全网总点击量过亿,获得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一等奖。

2019年起,澎湃新闻连续三年推出的《大国大桥》《大国小路》《大国小镇》系列短视频,对重大工程、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的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不但成为网络爆款,全网播放量过亿,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人的主流价值态度。《大国大桥》还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非剧情类单元年度优秀短视频,说明澎湃新闻的视频生产和制作能力已达到专业性水准。

坚持做内容生态平台的架构者

主流媒体在做好权威、严肃和深度内容以外,也要从互联网内容生态的基础工作做起,从基本内容供应甚至是素材库做起,为全网打造丰富、专业、可信,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生态池。

澎湃新闻上线后,紧扣“移动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产品思维”,始终将“平台化”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2017年推出权威政务平台“问政”、2018年推出全球专业创作者平台“湃客”,开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澎湃质量报告”,到2019年将政务号、媒体号、湃客号整合为澎湃号,打造融媒内容聚合开放平台,澎湃新闻持续加大内容开放平台的建设。

2021年,外交部新媒体矩阵账号集体入驻澎湃政务平台,澎湃号入驻的各类政务号已超2万个,入驻的机构/个人创作者已超3500个,初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内容创作者生态。

澎湃新闻还将原来的互动社区产品“问吧”进一步升级为“澎友圈”,基于平台的内容产品打造全新意义上的交互社区,涵盖文、图、短视频、投票等多种形式。

在内生式平台化扩张的基础上,近年来,澎湃新闻正在努力突破原有的内容生产和聚合体系,探索外延式、矩阵化的扩展,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开放平台。

第一,进一步加大内容聚合能力。在新闻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泛资讯平台、兴趣阅读平台拓展。不断强化社交能力的运营,结合个性化的内容分发,提高平台基于严肃新闻和专业内容的社交属性。

第二,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受众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进一步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与IP,通过优化分级分类管理,向高等级账号开放共享更多创作权益,同时继续扩展内容生态合伙人计划。

第三,通过资本、管理输出等方式,打造矩阵化内容平台。通过科学筛选“潜力股”,控股或参股部分优质内容创作者和传播平台,与外部更多垂类的内容创作者、MCN或更加机构化的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提供内容管理输出或者内容分发服务,实现共同做大做强。

坚持做内容新基建的赋能者

媒体融合不只是基于传播技术和传播介质的转型,更在于思维观念、运作模式、产业链条等方面的更广阔、更深刻的融合。不但包括媒体内部的融合,也包括商业网站、技术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和自媒体方方面面,在内容、传播、活动、技术、产品、运营、人才上的全面赋能。

澎湃新闻在继续创新打好内容这张王牌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更广阔、更深刻的媒体融合,时刻保持敏感追踪与有效实践,充分利用澎湃新闻的优势和特长,为媒体产业链上的伙伴提供赋能。

澎湃新闻一直着眼内容新基建,通过科学运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重塑采编流程,打造智能平台终端,提升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从早期的外包服务,到自主研发,再到具备新媒体解决方案完整的技术和管理输出能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输出、可推广的媒体行业新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之路。

在新媒体生产的五大环节,即策、采、审、编、发等方面,澎湃新闻均有产品布局,澎湃推出的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澎π系统”,实现了从内容输出到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跨越,迈出了建立自主知识技术体系的坚实一步。为上海市政协开发了全新的新媒体产品“政协头条”;和郑州报业集团合作,全新打造了新媒体产品“正观新闻”。目前,澎湃新闻正积极参与各地的融媒体产品开发的招标,通过技术和管理输出的模式,参与到全国更多的融媒体建设中。

契合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澎湃新闻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索。例如,澎湃新闻在2018年开始尝试根据受众的阅读喜好进行内容推送,并于2020年正式推出了“澎湃算法”2.0版本,加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媒体融合相关的赛道。从实践上看,优质内容通过算法推荐,大幅提升了分发效率。

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以知识图谱、决策引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基础,澎湃新闻自主研发、运营的基于“智能+人工+制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穹”内容风控智能平台,实现了对内容风控的机制建设、人员培训、监测评测、内容审核等方面的全方位介入,可以为行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清穹”系统获颁“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被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评选为“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传媒类创新案例”。

依托专业的内容思维、优质高产的内容供应、扎实的技术和数据能力,有公信的品牌力,澎湃新闻正以媒体为基础,深度介入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各个环节,全面赋能。

澎湃新闻开展的一系列战略股试点工作,与泛资讯、金融财经资讯等领域的商业平台开展了充分、深入的合作,打造网络内容新生态。

Pai视频是2020年打造的全球正版图片、视频素材交易一体化平台,拥有海量视觉影像内容,提供便捷、高效、正版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内容,推动版权正规化。2021年,Pai视频项目上线2.0版本,在线图片文件近1亿张、并搭建起高清视频资源库,全面提供在线交易销售模式。

知识付费服务也是澎湃新闻内容赋能的一项战略布局,旨在鼓励和促进一切互联网优质内容的创作、分享与变现。2021年国庆节前夕,澎湃新闻携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有声版《小王子》,成为布局“大文创”的首个探索。

2021年,澎湃互联网传播研究院正式设立,在媒体融合、商业传播、政务服务等领域拓展边界,作为主体运营了IP SHANGHAI(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全库)项目;为芜湖市融媒体中心提供全面的战略与运营咨询服务,并同步启动了IP WUHU(芜湖城市形象资源全库)建设和运营。

坚持做优秀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澎湃新闻一直强调要看着地球仪思考未来与发展。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中国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媒体成长的内生规律,都使得中国的新媒体要适应在全球语境下发展与竞争。

澎湃新闻及创设的英文新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在海外已经形成相当的知名度和专业口碑。2020年,在抗疫报道中,澎湃新闻及“第六声”(Sixth Tone)主动设置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传播模式。尤其是“第六声”(Sixth Tone)坚持“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的定位特色和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方向,与海外受众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认同感,在关键时刻成为增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在后疫情时代,“第六声”(Sixth Tone)继续坚持“小而美”的普通中国人的细腻叙事,在环保、科技、教育、互联网、城市治理、文化及青年人议题等自身强势报道领域中进一步探索丰富性和深度,保持自身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持续增长。原创报道内容不仅获得英语世界主流媒体如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的转载和援引,还不断获得非英语世界如法国《回声报》、西班牙第三大全国性日报《ABC报》网站等多语种主流媒体的引用和转载,越来越多的西方知名智库、核心期刊、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也将“第六声”(Sixth Tone)的报道列为可靠消息来源予以推荐。

2021年,“澎湃明查”微信公众号上线,是第一个将核查定位瞄准外媒报道中的负面涉华舆论、海内外社交平台上的不实涉华信息的专业媒体品牌。首篇核查报道《明查|中国唐朝也曾陷入阿富汗“帝国坟场”?》获得大量主流媒体、专家转发,多篇涉华议题的核查报道受到高度关注。

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要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就要与海外读者展开积极的互动,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了解中国的读者一起传播中国故事。“第六声”(Sixth Tone)适时推出海外传播新项目“中国故事”播客,已成为SupChina平台播客专区收听率最高的版块;推出的由优质新闻媒体、自媒体、英文写作者入驻的“深度记录中国”的集散地平台“SIXTH TONE ×”,成为涉华英文信息专业内容的供应商。2021年,“第六声”(Sixth Tone)还面向全球写作者启动了首届英文非虚构写作大赛,向世界展示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也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挖掘富有活力和创意的新鲜血液。

改革发展的大潮势不可当,澎湃新闻作为主流新媒体,必须把媒体融合发展放到全球的坐标和整个互联网内容产业中去思考,必须守住初心,用制度和管理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意,在“守正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必须敢于作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借助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做大规模、做强平台、做畅渠道,打造自主可控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澎湃新闻总编办副主任 姜丽钧

《新闻文化建设》 刘丹

猜你喜欢
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次函数“四融合”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