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雪之
1
靳夏没有想到,最后给了人类希望的,是几枚喜粽。
宇宙深巷中有一棵粽子树,在宇宙边缘,在天际线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每年端午,那棵粽树都会结满成千上万枚粽子,有肉、豆沙、蛋黄等各种馅的……其中当数那枚喜粽最为特别,粽馅是一枚更小的粽子,就像套娃一样。
摘得喜粽的人,总是能拥有好运气。
靳夏自小就拥有超乎常人的好运气,她是深巷里唯一的小孩,也是宇宙最后的科学家。她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在她十六年的短暂人生里,没有一次不曾获得喜粽的青睐。从小到大,她对着喜粽许下的愿望也大不相同,比如四岁想看无人机冲浪,八岁想上房顶切太阳,十二岁想把皮艇开上粽子树,十六岁想成为人类唯一的科学家……无不一一得偿所愿。
她每天游走于深巷,专注于研究那棵粽子树。那是所有树木中最高的一棵,伫立在深巷的尽头。它的后方没有路,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大海后面是天际线,是宇宙尽头。太阳每日都自那边升起,温暖地笼罩在靳夏身上。
“夏夏啊,爷爷的拐杖掉了,你帮爷爷捡一下吧。”
李大爷说道。
“好嘞。”坐在粽树下埋头钻研的靳夏顿时起身,风驰电掣地冲下阶梯,去捡那掉落的拐杖。
李大爷挑了挑眉,从怀中掏出一枚粽子,用力往树上一甩,粽子便一头扎进枝繁叶茂的树杈里。
靳夏提着裙子跑了回来。李大爷乐呵呵地接过拐杖,颤巍巍地走了。靳夏刚要坐下,杨阿姨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指着靳夏身后的海面一脸震惊,“嚯,有海豚!”
“哪里呀?!”靳夏目光一亮,赶忙转身望向海面。
杨阿姨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树上挂了几枚粽子,边挂还边嘟囔,“就那,那边,太阳那里。”
靳夏用双手扒拉着自己的眼皮,眼睛瞪得大大的,摇头晃脑地四下望去。她感觉自己眼睛都要瞅花了,也没有看到海豚的身影。她挠挠头,转身想再问,杨阿姨却不知去了哪里。
靳夏只好悻悻坐下,膝盖都还没来得及弯曲,王小胖又蹦了出来,说着靳夏妈喊靳夏回家吃饭,连哄带拽地将靳夏拉走了。走之前,靳夏还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粽子树,发现树上多了几个青翠的团子。
她又挠了挠头,不是明天才端午吗,怎么今天粽子就长出来了?奇怪……
靳夏走后,一群人纷纷从树后冒了出来,领头的李大爷朝大伙挥了挥手,“夏夏走啦,大家快挂粽子,明天就端午嘞。”
大伙七手八脚地挂起了粽子,还跟做贼似的,不断往靳夏离开的方向张望……
2
次日端午,靳夏满心欢喜大步出门,料想自己是第一个起床摘粽子的人,连步伐也变得轻快。但行至巷尾,她才发现粽子树前早已人山人海。靳夏一惊,大呼不妙,连忙抱着脑袋扎进了人海里。她好不容易挤入人群,摘得一枚粽子,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下了树,却还是被人给挤掉了。
粽子咕噜咕噜地滚下了台阶,靳夏着急追去。那枚粽子横冲直撞了许久,最终停在了一位女性的脚边。
它被一只白净的手拾起,又在袖中被悄然换掉。
“妈妈——”靳夏笑嘻嘻地从母亲手中接过粽子,撒娇地扎进她的怀里。母亲摸了摸靳夏的头,露出温暖笑意。
这一年,靳夏也不出意外地摘到了一枚喜粽。
逐渐成人的靳夏继承了母亲的温柔,她仍然心怀远大梦想,就像宇宙其他地方的同龄孩子一样,尽管人类已经不再诞生新的生命。她想成为宇宙的英雄,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拯救世界,让人类剥离悲伤与愤怒,不为温饱发愁,也不必靠战争维系生存。
深巷中的人们将所有的信息科技都集中存储在一间图书馆内。那里有服务大众的机器人,有运送货品的无人机,还有全息投影仪、AR眼镜、4 D打印机……
那是靳夏除了粽子树外最喜欢的地方,她常常抱着一本书,一待就是一整天。一会儿倒腾无人机,一会儿将机器人拆得七零八落,她从中学到了大量的硬件知识,甚至不时搞出些一鸣惊人的发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借着各种资料研究那棵粽子树。
由于运气绝佳,天赋异禀,她对自己愈发有信心,对爬树和摘粽子的技巧也掌握得更为熟练。她甚至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理论:粽子的诞生类似于化合物的形成,把分子打散,使决定不同口味的分子缠绕在一起,形成功能未知的新分子。一点儿运气可以确保少数碎裂分子在运动时产生随机碰撞,并将其组装成完整的粽子结构。粽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粽中粽结构的喜粽,则需要巨大的运气。
这一年,靳夏十六岁。
靳夏觉得自己破解了宇宙的奥妙,今后一定能成为更伟大的人类科学家。
靳夏得出了她的结论,巷中的人们都深信不疑。
3
靳夏十八岁的愿望,是妈妈。
靳夏是深巷里最后一个知晓母亲生病的人。先是咳嗽、发烧、呕吐,后是五感丧失,困乏无力……母亲每日愈重的症状让靳夏开始慌乱。李大爷说,那是枯寒病。
靳夏翻遍了深巷中存储的所有书籍,也没有找到什么是枯寒病。她冰凉的手搭在粽子树上,对着满树星星点点的粽子,沉默地祈祷。
可是那天,母亲在家门口倒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在那个星辰漫天的夜晚,巷子中的所有人都来了,来到了靳夏身边。靳夏看着人们将她的母亲抬走,抬到那棵粽子树下,抬到那片大海前。所有人都沉默着,只有无穷无尽的海浪声。
而十八岁的这枚喜粽没能将母亲带回来。
木筏逐渐漂向宇宙的尽头,带着她的母亲去了远方。
十八岁的靳夏第一次从李大爷手里拿到了那本《人类文明史》。她这才知晓,宇宙已无其他生命,人类文明只剩下这条徘徊在宇宙边缘的深巷。一百年前科学家们的预言,便是人类文明的寂灭:初日海水蒸发,次日大地枯死,终日太阳不再升起。
人们因此无法互相信任,陷入了厮杀与仇恨中。
而无法治愈的枯寒病,也是在那时候开始疯狂滋生的。
人类甚至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科技停滞,医学衰退,人类逐渐走向无法挽回的末世绝境。
他们不断往宇宙边缘迁徙,却依然无法避免被病毒感染。最后,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研制出了延缓枯寒病的药剂。那天,正好是端午。人们纷纷在巷尾那棵最高的树上挂满了粽子,以示庆祝。
多年以后,那位科学家逝世于深巷中。此后的每一年,人们都用那棵粽子树来纪念他,就如同古人用粽子纪念屈原那样。
人类用尽了一切方法,也仅仅是延缓了发病期。
靳夏,成了最后一个出生的人类婴儿。
但那棵粽子树改变了现状,它像灯塔一样矗立在宇宙边缘,重新唤醒了节日带来的欢愉,支撑起了人类最后的信念。于是,那些粽子就成了自由与和平的象征,是人们口中的谈资,是深沉缱绻的爱,是鲜活的生命。
那一天,靳夏才发现,粽子树能生出粽子是有原因的,她每一年都能摘得喜粽也是有原因的。
4
靳夏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几乎翻遍了所有的相关资料,却依然对枯寒病一筹莫展,对末日束手无策。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她常常在夜里望向天空的皎洁皓月,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安。
她逐渐感到乏力,甚至开始自我怀疑。但她不能就此放弃,因为她是深巷唯一的希望。
她抱着书,埋头坐在粽子树下,听着海浪声开始流泪。她就好像一个快要溺水的人,拼命拽着一个正在漏气的救生圈,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等待她的只有无法逃脱的宿命。那也是全人类的宿命。
她开始想妈妈了。
直到两年后的某日,靳夏在清晨醒来,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寂静,巷中没有了昔日的市井嘈杂。她隐约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心如擂鼓,愈发不安。她打开窗户,发现周边的房顶上乌泱泱站满了人,他们面色凝重,目光迷惘地望着远方,望着天际线那个太阳升起的地方。
靳夏光着脚爬上房顶,她看到人们不约而同地站在各自的屋顶上,一动不动。靳夏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向那棵粽子树的身后——是一个硕大的太阳与空荡荡的海谷。所有海水在一夜之间蒸发殆尽,人们对着那片干涸的土地陷入沉默——预言终究还是应验了。
那天,靳夏做了一个决定。
果然第二日也与预言所示无异,巷中的所有植被皆在一夜之间枯槁,包括那棵伫立在宇宙边缘的粽子树。大风一吹,枯死的干叶纷纷自枝头坠落,了无生机。
但令人惊奇的是,没了枯叶的遮挡,枝头却露出了无数青翠的身影。万千只粽子在风中摇摇晃晃,一如往昔。
这一天,正好是端午。
所有人面面相觑。由于昨日海水蒸发,众人过于震惊,没有人意识到端午将至,亦无人准备过这些粽子。只有靳夏,目光平静而笃定。
5
巷中所有的机器人都聚集在粽子树下,帮着靳夏采摘和分发粽子。昨夜,亦是由同一批机器人将粽子挂上了树。
靳夏穿梭于每家每户,分发着从粽树上采摘的粽子。直至将最后一枚粽子送到李大爷的手中,她才姗姗转身。她在粽叶和糯米的香味中奔跑,跑到巷子深处。
她终至巷尾,迎着阶梯一步步往上攀登。她站在深巷的最高处,回头望去——人们整齐地站在各自的家门口,目光悲伤地望着她。他们是无数普通的粽子,深深扎根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深巷中。他们已经相互诀别,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夏夏,明天还会有太阳吗?”人群里突然响起了一句问话,不知是谁。
而后便是更多的疑问声响起。靳夏只能望见一双双忧虑的眼。她站在树下,背对阳光,身影融在一片光亮里。她握紧手中的粽子,指腹轻轻摩擦着那柔软而分明的棱角。粽香缓缓飘入她的鼻息中,所有人手中的粽子都是这般规整,连香味也并无二致,毕竟都是由同一批4 D食物打印机制造出来的。
“端午节到了,大家……吃粽子吧。如果能吃到喜粽,那明天就一定还有太阳升起。”她说道。
深巷中的人们突然陷入了更大的沉默。冗长的寂静后,人们才开始拨弄手中的粽子。咬了一口,再咬一口。
“是喜粽!”人群中响起一声惊呼,而后是更多的惊呼,人们朝天扬起粽叶,将喜粽按在怀里。无数青绿狭长的粽叶飘扬于宇宙深处,仿佛一条破空而出的游龙。
所有人手中拿的都是喜粽。
他们恐惧而疲惫的面颊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少人落下热泪。长风吹过此起彼伏的笑声与呜咽,缠绕在靳夏的裙角。她知道,纵使宇宙终将无可阻挡地走向消亡,喜粽也依然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依然能够给予人们温暖的希望。
这棵粽子树,是深巷中所有人的秘密,是永远不会被揭穿的谎言,也是人类文明最后的浪漫。它就树立在宇宙边缘,见证着太阳的诞生与落幕。
靳夏站在树下,抬手挡在额前,细数着从指缝间透下的点点光尘。
长夏终尽,明日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