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2-04-29 18:48张潮刘敏杨洋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敬畏

张潮 刘敏 杨洋

摘 要|目的:探討敬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特质性积极情绪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751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敬畏与生命意义感、心理 韧性呈正相关(r =0.41,0.30),自杀意念与敬畏、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r =-0.35,-0.44,-0.57);(2)敬畏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显著,敬畏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生命意义感的单独 中介作用,效应量为22.86%;二是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量为17.14%;三是生命意义感—心理韧   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量为20.00%。结论:敬畏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也可通过生命意 义感和心理韧性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

关键词|敬畏;心理韧性;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 年全球自杀状况》中报道,自杀仍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15 ~ 29 岁年轻人中,自杀是继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之后的第四大死因[1]。在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分析中,自杀死亡为首要原因[2]。每一例自杀事件都是一场悲剧,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各种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3]。在众多风险因素中,自杀意念是驱动自杀行 为产生的前期心理活动,其发生率远远高于自杀行为,它是指个体在思想或认知上想要结束生命的想法, 但不涉及实际行动[4]。从这一角度来看,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导致自杀死亡的动机阶段,拥有自杀意念 的个体进一步实施自杀行为的风险概率已经远大于未产生自杀意念的个体[5],其对于自杀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大学生处于人格发展和品行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为高校进行生命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敬畏是指当个体面对广阔、浩大或超越当前认知结构的事物时,产生的惊异的情绪体验[6]。目前, 积极心理学方兴未艾,以塞利格曼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始将关注点转向人类自身具有的一些积极品质上, 敬畏由此作为一种积极情绪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多项研究表明,敬畏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例如, 斯泰勒等人(Stellar et al.,2015)发现[7],积极情绪,特别是敬畏,会降低一种生物学物质——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潜在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降低焦虑、抑郁症等发生率,而这些心理问题或疾病均是引发自杀意念、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此外,还有研究指出[8],积极情绪在青少年自杀意念中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情绪越强烈,自杀意念越弱,且积极情绪对自杀意念的保护作用大于抑郁情绪对自杀意念的消极作用。根据自杀缓冲假说[9],在形成自杀意念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过程中,个体内部具有的积极弹性因 素可以缓冲或减弱风险与不良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减少或阻断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他杀事件频发,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缺乏敬畏,尤其是对生命的敬畏[10]。因此,有必要去探究敬畏这 一积极情绪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特别是其内部的发生机制。通过上述论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1:敬畏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基于对既往研究的综合梳理,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二者关系的关键性因素。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意义的领会,以及觉察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使命[11]。实证研究发现,敬畏对于生命意义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2],拥有生命意义感的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主观幸福感更强。倪旭东等认为,在渐趋利益化、目标化的时代,高度聚焦自我使大学生忽略了与他人、世界的连接,导致自我超越的缺失,进而对生命意义的感知变弱[13]。敬畏作为典型的自我超越情绪,会使人们超越对日常和世俗的关注,减少自我聚焦,将注意力转向外界[14],产生更多的社会联结和归属感,促进生命意义感的提高[15]。诸多研究表明,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缺失会使其陷入“存在空虚”,失去生活的信心,感到无聊和孤独,容易产生自杀意念以缓解精神痛苦[13];张艺琳等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生命意义高的学生更能克服负性生活事件,人生目标更加明确,善于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自杀意念的产生率更低[16]。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2:生命意义感在敬畏与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遭受生活逆境、创伤时产生的良好适应[17]。心理韧性的形成,与弹性因素的 保护作用密不可分,比如,人际关系、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参与亲社会组织等[18]。诸多与敬畏有关的 研究表明,敬畏促使人们乐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慈善机构上,为人更加慷慨,持有亲社会价值观[14]。 敬畏体验下的个体会产生小我、谦卑感,感到自己从属于更大的集体,与他人紧密相连[19],这些心理 后效对于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也表明,相比于愉悦情绪,敬畏体验更能显著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20],有效降低挫折任务带来的负性情绪。此外,心理韧性本身作为一个保护因子, 可以有效抑制自杀意念的形成。已有研究显示,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且能显著预测自杀意念, 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时,心理韧性较强的个体能更快地产生心理适应以应对挫折情境[21]。在抑郁或焦 虑症状水平较高的临床患者中,高水平的心理韧性可以防止中重度的自杀意念,缓冲个体因遭受消极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22]。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3:心理韧性在敬畏与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

从生命意义感的作用出发,高生命意义感对于面临挫折时的积极适应与应对、促进创伤后心理修复与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23],而这个过程恰恰会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18]。以某次恐怖袭击中的幸存者 为被试的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到社会支持给这一群体以归属感,有助于生命意义感的提高,从而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整,重新评估创伤性事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最终导致心理韧性的增强[24]。不仅如此,生命意义感也是心理韧性的显著预测因子,高生命意 义感的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寻求动机更强烈,在压力事件中善于从积极的方面去解释,更快地适应压力, 进而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25]。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4: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在敬畏与自杀意念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欲探讨大学生敬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 以期为引导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平台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 780 份,删除无效问卷后,保留 751 份有效问卷(96.28%)。其中, 男生 363 人(48.34%), 女生 388 人(51.66%), 被试年龄20.35±2.01 岁。大一207 人(27.56%),大二281 人(37.42%),大三67 人(8.92%),大四118 人(15.71%), 研究生 78 人(10.39%);文科类 314 人(41.81%),理科类 325 人(43.28%),工科类 98(13.05%),

其他 14 人(1.86%)。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方法

特质性积极情绪量表

该量表包含 7 个分量表,采用敬畏分量表对大学生的特质性敬畏情绪进行测量[26],共 6 个条目, 采用 7 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敬畏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α 系数为 0.78。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

由王鑫强在施特格(Steger)编制的基础上修订[27],用于测量个体感知到的生命意义感高低。共  10 个条目,采用 7 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越高。本研究中全量表α 系数为 0.79。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由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28],共 27 个条目,采用 5 点计分,其中 11 道题反向计分。总分越高,代表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 0.86。

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

该量表由奥斯曼(Osman)等编制、王学志等修订[29],共14 个条目,分为积极和消极自杀意念2 个维度,采用 5 点计分。总分表示个体自杀意念的高低程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 0.91。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22.0 及 Process 插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自评量表收集数据,采用 Harman 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共有 13个特征根大于 1 的因子,首个因子的变异解释率为 20.90%,小于临界值 40%,说明未出现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如表1 所示。结果显示,敬畏与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 自杀意念与各变量显著负相关。

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敬畏、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及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可进一步分析中介效应。将性别、年龄作为控制变量,采用 Process 的模型 6 分析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模型图如图1 所示。同时,使用 Bootstrap 法检验中介效应显著性。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 3 所示,由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中介的三条路径 95% 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 0,表明中介作用显著,总中介效应值为 -0.21。具体来看,总中介效应包含了三部分: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 -0.08,-0.06,-0.07,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 22.86%,17.14%,20.00%。

3 讨论

首先,本研究发现,敬畏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且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证实了研究假设, 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敬畏体验能增强个体的认知灵活性,打破认知僵化,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0]。自杀行为的认知模型认为[31],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等易损因子会使个体否认 自身应对困难的能力,陷入自杀是唯一出路的漩涡,并且不断强化这一认知模式,进而激活自杀图示。因此,敬畏可以通过影响认知灵活性提高个体创造力,使其在面对消极事件有更广阔的思路,破除思想束缚,避免自杀意念的出现。同时,此结果支持了约翰森(Johnson)等提出的自杀缓冲假说[9],对自 杀缓冲因子做了扩充,敬畏可以作为保护因子,增强个体抵御负性事件的能力,与消极因素进行抗争, 降低个体自杀意念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概率。敬畏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投入。壮观的自然景象、艺术杰作,宏大的理论等,都可以唤醒敬畏,通过逐步累积形成稳定的特质敬畏。敬畏水平高的大学生善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表现出奋发向上的生命状态,以积极的方式体验生活[32],从而使个体产生更低的自杀意念。

其次,本研究结果发现,生命意义感在敬畏和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这与以往敬畏会提升生命意义感[33]、生命意义感会降低自杀意念[16]的研究结果一致。敬畏是一种自我超越情绪,体验敬畏会使 我们感知到与更宏大的事物相连接,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这种社会集体联结是生命意义感的主要来源[34]。在敬畏体验中人们倾向于摒弃世俗去追寻精神信仰[35],思考人生价值以求新的理解,领悟生 命意义以重评人生目标,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整合,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以此获得更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在这一阶段中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当探寻无果时,便会引起生命意义感缺失等问题[36]。生命意义感缺失产生的迷茫感使大学生在挫折面前更加脆弱,“存在空虚”使他们对生命中的不幸感到无所适从,缺少坚定的生存信念,容易在压力情景下萌生自杀意念[16]。高生命意义感是自杀的弹性因素[37],生命意义感高的人拥有明确 的人生目标,追求满足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会以乐观的态度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享受苦难带来的成长意义,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研究结果还表明,心理韧性在敬畏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弗莱德里克森(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可以对此做出一定的解释[38],敬畏是一种积极情绪,具有积极情绪的作用和 功能,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建设大学生的心理资源,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0]。敬畏体验 下的个体会感知到时间宽裕,这让他们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感觉有更多时间采取系统化的信息加工方式来分析遇到的问题[32],积极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快速适应逆境,而且敬畏水平高的个体会以 崇敬、喜悦的心态看待周围事物,在消极环境中发现积极意义,主动适应压力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自杀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认为,自杀意念发生于动机阶段,是由挫败体验引发受困而形成的[31]。当 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较低时,会对压力、挫折感到不知所措,认为没有出路可走,任由压力“主导”自己的生活,失去与其斗争的信心和动力,由此产生更多的挫败体验,促使自杀意念的形成。心理韧性的提高会有效缓冲挫折、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理智的方式进行应对,加速个体从创伤事件中恢复[21], 使个体所受伤害最小化,成长与适应最大化,进而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风险,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最后,本研究还证实了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对 于自杀的预防,一方面要减少与危险因素接触,另一方面是要寻找个体自身具备的积极品质,发掘个 体应对逆境的潜能。本研究结果同样扩充了约翰森等提出的自杀缓冲因子,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这 样的积极品质均能作为保护性因素弱化个体的自杀意念水平,减少自杀行为的出现。生命意义感分为 拥有意义、寻求意义两个维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压力应对资源,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拥有意义是个体 战胜挑战的力量源泉,寻求意义是个体主动克服挫折的动机,在生命意义感的引导下,个体产生积极 或适应性的认知、行为方式,以促进心理韧性的增强[23]。所以,生命意义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心理韧性, 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当大学生的敬畏水平越高时,更能频繁、强烈地体验到当下的敬畏情绪。 敬畏会使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39],迫使个体置身于更永恒、更伟大的事物之中,深感渺小与谦卑, 促使人们思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使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拥有积极的生 命态度,在面对挫折时能积极调动心理资源以产生良好适应和应对,促进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最终 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40]。

本研究以自杀缓冲假说、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在敬畏和自杀意念中的作用,为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首先,应培养与启发大学生的敬畏情绪,多为学生创造与自然、艺术等接触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激发敬畏情绪,逐渐培养成为稳定的特质敬畏。其次,可以通过生命主题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最后,应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使其在挫折、压力面前,拥有与之抗衡的勇气和信心,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减少不良想法和念头的出现。

参考文献

[1]Brunier A.One in 100 deaths is by suicide[EB/OL].(2021-06-17)[2021-12-02].https://www.who. int/News/Item/17-06-2021-One-in-100-Deaths-Is-by-Suicide.

[2]杨振斌,李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5):698-701.

[3]张平,张兰鸽,涂翠平.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6): 939-942.

[4]Bonner R L,Rich A R.Toward a Predictive Model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Behavior:Some Preliminary Data in College Students[J].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2011,17(1):50-63.

[5]肖水源.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2001(2):87-90.

[6]Keltner D,Haidt J.Approaching awe,a moral,spiritual,and aesthetic emotion[J].Cognition and Emotion,2003,17(2):297-314.

[7]Stellar J E,John-Henderson N,Anderson C L,et al.Positive affect and markers of inflammation:Discrete positive emotions predict lower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J].Emotion,2015,15(2):129-133.

[8]Lee C Y,Chiang Y C,Li A,et al.Influence of humor expression on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adolescents: mediating effects of depressive emo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J].BMC Psychiatry,2020,20(1):421.

[9]Johnson J,Wood A M,Gooding P,et al.Resilience to suicidality: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Clin Psychol Rev,2011,31(4):563-591.

[10]董蕊.大学生敬畏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5):31-40.

[11]Steger M F,Dik B J.If One is Looking for Meaning in Life,Does it Help to Find Meaning in Work[J].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 Well-being,2009,1(3):303-320.

[12]Huanhuan Z,Heyun Z,Yan X,et al.Why Are People High in Dispositional Awe Happier? The Roles of Meaning in Life and Materialism[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1208.

[13]倪旭东,唐文佳.生命意义的缺失与追寻[J].心理学探新,2018,38(6):497-503.

[14]Piff P K,Dietze P,Feinberg M,et al.Awe,the small self,and prosocial behavior[J].J Pers Soc Psychol,2015,108(6):883-899.

[15]Tongeren D V,Green J D,Davis D E,et al.Prosociality enhances meaning in life[J].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6,11(3):225-236.

[16]张艺琳,王超,邹广顺,等.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59(11):93-99,107.

[17]Steger M F,Frazier P,Oishi S,et al.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6,53(1):80-93.

[18]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8(1):89-96.

[19]Shiota M N,Keltner D,Mossman A.The nature of awe:Elicitors,appraisals,and effects on self-concept

[J].Cognition & Emotion,2007,21(5):944-963.

[20]陈奕妙.敬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1]李小静.生活事件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2021(35):10-14.

[22]Min J A,Lee C U,Chae J H.Resilience moderates the risk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on suicidal ide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or anxiety disorders[J].Comprehensive Psychiatry,2015(56): 103-111.

[23]张荣伟,李丹.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18, 26(4):744-760.

[24]Aliche J C,Ifeagwazi C M,Onyishi I E,et al.Presence of Meaning in Life Medi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Posttraumatic Growth,and Resilience in Young Adult Survivors of a Terror Attack[J]. Journal of Loss & Trauma,2019(2):1-14.

[25]張玲玲,徐晶,朱安宏.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5):758-761.

[26]Shiota M N,Keltner D,John O P.Positive emotion dispositions differ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attachment style[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6,1(2):61-71.

[27]王鑫强.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763-767.

[28]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 912.

[29]王学志,宫火良,康晓然.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 理学杂志,2011,19(8):964-966.

[30]张潮,安彦名,刘金蕙.敬畏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 论,2020(2):153-176,241.

[31]陈星,邓欢.自杀行为理论模型比较分析[J].心理研究,2022,15(2):132-140.

[32]董蕊,彭凯平,喻丰.积极情绪之敬畏[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1):1996-2005.

[33]Zhao H,Zhang H,Xu Y,et al.Why Are People High in Dispositional Awe Happier? The Roles of Meaning in Life and Materialism[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

[34]刘亚楠,张迅,朱澄铨.生命意义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20(11):70- 75.

[35]Saroglou V,Buxant C,Tilquin J.Positive emotions as leading to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J].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8,3(3):165-173.

[36]胡知仲,赖雄,余慧娟.意义疗法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29(12):1916-1920.

[37]Kleiman E M,Beaver J K.A meaningful life is worth living:Meaning in life as a suicide resiliency factor[J]. Psychiatry Research,2013,210(3):934-939.

[38]Isgett S F,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359(1449):1367-1377.

[39]Bonner E T,Friedman H L.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awe: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J].The Humanistic Psychologist,2011,39(3):222-235.

[40]谭华玉,黎光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无聊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教育学术月刊, 2019(2):92-97.

Relationship between Awe and Suicidal Ideation: The Chain Mediation of Meaning in Life and Resilience

Zhang Chao1,2 Liu Min1,2 Yang Yang1,2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2. Institute of Applied Psycholog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 Taiy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we on suicidal ideation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A sample of 751 college students was recruited to complete Dispositional Positive Emotion Scal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icide Ideation. Results :(1) Aw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ing in life and resilience (r=0.41, 0.30), while suicidal ide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we, meaning in life and resilience (r=-0.35, -0.44, -0.57); (2) Awe had a direct effect on suicidal ideation, with three pathways: first, the independent mediation of meaning in life, with an effect amount of 22.86%, second, the independent mediation of resilience, with an effect amount of 17.14%, and third,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meaning in life and resilience, with an effect amount of 20.00%. Conclusion: Awe influences suicidal ideation not only directly, but also indirectly through meaning in life and resilience.

Key words: Awe; Resilience; Meaning in life; Suicidal ideation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敬畏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敬畏先烈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及其培养策略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