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市场对用户体验的强调迈入新的阶段——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文化的共情。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话题越来越热门的当下,市场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从提供基本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转向了提供消费体验与情感价值上,这就要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维必须变革、创新。所谓“感质”﹐最初是哲学领域的概念,用来描述体验者的感受现象,强调感官和经验意识的相互关系。该概念在2003年由出井伸之 (Idei Nobuyuki)引入产品设计领域,意在强调设计带给使用者感官体验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将感质体验的理论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上,然而从这一理论出发,专门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尤其是少数民族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分析探讨的较少。
本文将哲学中的感质理论运用在设计领域中,基于感质体验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新策略。通过感质理论分析文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层次(感官层体验、行为层体验、思维层体验)分析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在给用户带来美好体验的同时,使用户更好地理解丰富多样的馆藏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认同。将感质体验引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独创性,提升其价值意义。
一、感质体验与博物馆文创产品
(一)感质体验
来自哲学领域的感质(Qualia,词源为拉丁语quālis'),在哲学中的定义是主观意识经验的独立存在性和唯一性。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认为“感质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词汇,用以描述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事物在我们眼中的样子”。很多讨论过度着重于这个词的定义,还有不同哲学家或强调或否定感质特征的存在。因而,对于感质的不同定义的自然性和存在性仍然有争议,这归咎于它不是一个可以实证的物质性存在。而在设计界,其最直观的内涵就是“感受性”。索尼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将“感质”引入产品设计领域,认为它是“一种用眼睛看、用手摸就可感受到心弦受到拨弄般喜悦的感觉”,这也是索尼产品设计的精神原点。因此当设计中加入感质,某种愉悦的感受就能够被寄托于有形的物体,为使用者创造精神价值。感质体验受到重视,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外观、服务,而是以是否能引发内心的触动作为判断标准。
魅力(attractiveness)、美感(beauty)、创意 (creativity)、精致 (delicacy)与工学(engineering)是衡量感质价值的五个要素。魅力指产品所具有的故事性、吸引力,使设计具有丰富意义从而带来文化赋能;美感来源于产品外形比例以及色彩运用,能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传达和视觉体验;创意即原创性,能够提供差异化的独特感受,彰显使用者的个性;精致是产品的物理面向,表现为细节的精致程度;工学则是关于工业结构的,与精致一样属于产品物理面向,更注重的是人的使用需求,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与这五个要素相对应的感质体验则分为感官层、行为层和思维层三个层面 :注重形态、色彩、材料、质感等外部因素的美感特质为感官层面;工学特质所包含的产品功能性、安全性、通用性等因素聚焦于行为层面;魅力与创意要素注重产品的意义、故事性、使用者感知等因素构成了思维层面。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远大目标,将文化创意作为提升我国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引擎。博物馆作为具有保护文物功能的公共机构还肩负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责任,是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满足公众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在博物馆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中,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博物馆对馆藏文化元素进行整合设计、创意开发,使博物馆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将馆藏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以产品为载体进行展示与传播,可以使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从集中走向分散、从精深走向普及。优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其自身就能够提供精神价值与活力,给大众带来审美的提升和愉悦的感质体验。
比如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都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获得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博物馆文创产品也逐渐成为时下文化教育的主流商品。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感质体验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博物馆文创商品逐渐呈现出文艺与经济全面结合的特征,感官传播在文创行业中的重要价值正逐渐被发现和践行,将创意作为设计核心,融合高科技与全媒体技术,从而生产出同时具有文化美学与高级生活形态的感质文创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感质体验应用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其一,对于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而言,感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购买行为是否会发生。具有感质体验要素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所体现的独特性能够激发顾客的喜悦与感动。在现今消费者重视感官、在意体验的大趋势下,感质要素中的创意和工学两个要素结合,能够满足用户期待,而魅力、美感与精致三个要素的结合可以提升相应商品的附加值,具有感性价值的商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目光。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商品,由相关经营所获得的资金可以为博物馆公益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二,认知心理学家罗杰·桑克(Roger Schank)指出,人脑的原始设定比起理解逻辑更适合理解故事。具有感质特征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更强调“故事性”的魅力,能满足博物馆游客深层的、情感的需求。其三,感质是能够触动顾客,创造心理感受的,这也是顾客为文创产品设计埋单的最终原因。
二、广东瑶族博物馆及其文创产品发展
广东瑶族博物馆(又名中国瑶族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是目前国内拥有瑶族文物最齐全、分类最系统的专业博物馆。馆内陈列以“瑶岭长歌”为主题,按照瑶族的历史发展、民族工艺、风俗等方面进行细分,全面详尽地展示了中国瑶族乃至世界瑶族的支系与分支的历史文化。这些馆藏对了解和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有着巨大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展示瑶族形象、普及瑶族文化历史的作用。
广东瑶族博物馆使用智能化场景进行展品展示,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体验。但其在文创产品展区有着极大的缺失,笔者经过调研走访发现,在产品种类方面,馆中基本只有纪念类文创产品与编织类文创产品。前者主要是印刷有瑶族纹样的工业产品和瑶族传统乐器模型,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创意,可替代性太强;后者则是传统瑶族服饰,属于民族元素和文创产品的简单结合,其中较有特色的瑶绣类服饰价格昂贵,令游客望而却步。
博物馆文创产品展区通常是馆内最后一个展区,在广东瑶族博物馆中,由于文创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很少,馆内文创产品展厅和民族特色工艺品展示厅没有明显的区分,各类文创产品差别不明显,产品创意存在严重问题。
三、广东瑶族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一)感官层体验设计策略
感官层体验是感质体验的第一层级,聚焦具象的物质,参观者以各类感官为媒介,通过触、看、听接触、体会产品的材料、造型、颜色、纹理特征,对产品产生直观感受,属于对设计内涵认知的第一阶段。
要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在设计中应寻找具有明显视觉特色的元素。广东瑶族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可以在瑶族特有的视觉形象中寻找民族特色,例如瑶族服饰具有典型象征性的图案纹样——常见的有几何纹样、自然纹样等,可对这些纹样进行创意加工;配色方面可使用具有瑶族特点的白色和黑色两个对比色,以及红色、蓝色、黄色这三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再将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颜色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纹样结合起来;在纹样肌理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仿瑶绣工艺,使参观者在观看、触摸时能够联想起瑶族绣娘精心制作的场景。
(二)行为层体验设计策略
文创产品的行为层体验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动态交互,甚至是人的心理活动,重点是在某种特定环境和时间里,形成使用者与物品的特殊关联。其设计的要点在于: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引起移情,即在对产品进行操作时能够感受到产品所营造的文化情境。
因此选择有文化意义的元素丰富产品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广东瑶族博物馆来说,可以选择对于瑶族人民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或节日,例如盘王节、祭春节、啪嗄节、达努节、耍歌堂等,然后筛选节庆活动中的各项元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语言。像是瑶族独有的长鼓舞,每逢节日活动,能歌善舞的瑶族人就会挎长鼓而舞。将这一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融合起来,在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时,长鼓舞的画面就会呈现在消费者脑海中,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用户与文创产品在这样氛围的烘托下实现情感互动,以满足其行为层的体验。
(三)思维层体验设计策略
思维层体验是在前两层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依赖于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体验层次,它注重的是一种无形的、意识方面的体验。因此应将人本主义思想贯彻于设计实践,通过设计将感情元素投射到博物馆文创产品上,使其具有情感的温度。设计师通过换位思考,了解用户需求与感受,从感官、行为、思维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开展创意设计,从视觉元素、场景构建等方面入手,让用户由表及里地逐步感受与理解博物馆馆藏文化,不断满足用户由内及外的情感诉求,使其体验层次以及文化共鸣逐步提高。
博物馆文物承载着过去的历史、风俗和信仰,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性,使文物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性相结合,是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逻辑基点。广东瑶族博物馆保存着国内数量最多的瑶族派系与历史文化藏品,对瑶族的民俗、宗教等文化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应选择其中最能带来情感共鸣的内容,通过寓意、象征的手法展现出来,用丰富的文化价值来满足用户的感情需求。
四、结语
在当下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文创产品市场上,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承载馆藏文化的实物,其注重产品与用户的情感交流,力争带来参观后意犹未尽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文创产品市场的扩大,具有感质体验的文创产品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感质体验的内涵与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感质体验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探索将感质体验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并以广东瑶族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三个体验层次中的设计可行性,从而对广东瑶族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论进行一定的完善,拓展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韦永越,女,汉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