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其人其作日本研究述评

2022-04-29 18:35王延红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九龄四库全书论文

张九龄是唐朝名相,也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同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因其在诗歌艺术上成就颇高,张九龄研究已成为唐朝文学研究中的“显学”。笔者在梳理有关张九龄的研究中发现,国内关于张九龄其人其作的研究的专著和文章,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广度、深度上来说,均可谓硕果累累,且极具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但遗憾的是,国内关于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传与接受的研究却未曾发现。

那么,作为唐朝名相、“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如何、接受情况如何,其诗作的翻译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期丰富张九龄海外研究成果,重新审视张九龄及“九龄风度”的国际影响和当代价值。

一、张九龄及其作品在日本的流传概况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与日本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日本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甚至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吸收、借鉴了博大精深的唐朝文化,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深至远。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并持续有长达300年的“唐化”时期。而张九龄作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盛唐前驱诗人,其政治思想主张和诗作对当时的对日外交政策和日本的汉文学都有着一定影响。

张九龄作为唐朝一代名相,关于其人,除新旧《唐书》中均有专门传记外,其他许多中国典籍中也有介绍;关于其作,其诗文作品结为《曲江集》传世。《曲江集》20卷,共有193题222首诗、248篇文。清《四库全书》刊有其诗214首,《全唐诗》则刊有218首。

通过查阅日本的馆藏资料及相关网站,笔者发现﹐日本关于张九龄的传播介绍方面,只有新旧《唐书》译介到了日本,其他零散介绍张九龄的古籍未查到有译介到日本。中国的新旧《唐书》的日文译本,有日本宽延三年(1750)出版的《唐书(卷1—225)》(欧阳修﹑宋祁撰﹐堀正修校订),1970年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和刻本正史《唐书(1—4)》(欧阳修﹑宋祁撰﹐堀正修校订),1971年日本明德出版社出版的《新唐书》(古贺登著)等[1]。

关于张九龄其作的流传,清《四库全书》刊有《曲江集》20卷,而据汤浅邦弘的研究,日本大阪大学自1995年至2002年,已购入《文渊阁四库全书》1500册﹑《摘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500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200册、《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100册﹑《四库禁毁书丛刊》300册﹑《文渊阁四库全书》CD-ROM(光盘)175 枚。另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限,已有爱知教育大学、大阪大谷大学、大阪教育大学、大阪府立大学、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38所大学和图书馆上架(除去仅收藏有目录的大学,未全部购入的大学也在计数之列)。日本有关《四库全书》的译著,有土曜谈话会四库全书总目叙编集委员会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译注》、近藤光男编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译注:集部唐诗人别集十一种》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诗集研究》、原田种成编著的《四库提要:训点本》(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数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日语版)等。另有久田犁训点的《唐丞相曲江张先生诗集》2卷﹐森山秀二和岩间启二共同编著的《全唐诗作者索引》等。此外,《唐诗百选》《汉诗课程》《唐诗的系谱:名诗本歌取》[2]《唐诗选》《唐诗三百首》等日本书籍中均选有张九龄的诗作。另外,日本有“《曲江集》敕书读书会”,专门阅读、研究张九龄所撰敕书。

由此可见,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传播,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古典书籍的流传而进入日本人的视野的。虽然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传比较广泛,但可以说是被动的传播,未见日本关于其人其作的专门研究专著。

二、日本张九龄研究概况

笔者通过查阅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国文学论文目录数据库、J-STAGE(日本科学技术信息集成系统)、大学图书馆(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等的资料,共发现日本有关张九龄的研究论文12篇﹑书评1篇﹑报道1篇。

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研究涉及论文、书评、报道,其研究论文最早始于1980年,论文主要围绕张九龄的诗歌、人物生卒年、敕书展开研究。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诗歌研究有4篇,占28.6%;敕书研究有7篇,占50%;书评1篇(与诗歌相关),占7.1%;人物生平2篇,占14.3%。从作者的分布来看,14篇共来自10位作者(团体);从时间分布来看,发表篇数最多的是20世纪80年代,10年间有5篇,占总量的35.7%,其次是21世纪20年代,有4篇,占总量的28.6%,这两个10年的发表量已达64.3%。

诗歌研究方面,4篇文章中,两篇是单独研究张九龄诗歌的,另外两篇则是与其他两位诗人(杜甫、王维)的对比研究。如《关于张九龄的感遇诗》一文,详细分析了张九龄的12首感遇诗的特色,并探讨了与陈子昂感遇诗之间的关联,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可以明显看到张九龄的感遇诗有楚辞色彩或有来自于楚辞中的词汇。比如作者注意到其感遇诗使用了楚辞中使用过但迄今为止其他感遇诗中未曾见过的“丹橘”。第二,诗的主题和内容也反映了楚辞的世界。也就是说,张九龄的感遇诗底层所流淌的是真正理解自己、自己也满心等待思慕之人的心情、无缘邂逅而滋生的哀叹和孤独感。第三,从表达来看,张九龄的感遇诗与楚辞的世界关联太过密切,可以说是楚辞的改编,未能诞生出新的感遇诗源流。从初唐到盛唐的感遇诗源流,仍然还是自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延续至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读张九龄〈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盛唐初期的金陵诗》一文,作者将原文翻译成了日语并对其中的词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将全诗内容用现代日语进行了翻译解释,最后分析了该诗的构成及其主旨。作者对该诗是否有“讽谏”之意有所怀疑,并且认为即便诗人对六朝各王朝有讽刺的意图,也是相当弱的,倒不如说更多表达的是诗人对金陵很强的同情和爱惜之意。关于该诗的意义,作者认为其一是该诗有丰富的地名引用,其二是该诗是唐代非常流行的游览怀古诗之一,但从其很强的论述性来看,与其说是“怀古诗”,倒不如说是“咏史诗”。《关于杜甫的五言“拗律”(下)以与张九龄、王维的五律比较为中心》一文,分析了张九龄五言诗“拗律”的特征、王维五言诗“拗律”的特征、杜甫五言诗“拗律”的特有形态。其中,笔者统计出张九龄84首五言律诗(仄起式57首、平起式27首)中,含“aB式变例”的作品有36首(42.9%),“bA式变例·‘下三连型”的作品也有36首(42.9%),含“bA式变例·‘夹平(原文为挟み平)型”的作品有21首(25.0%)。最后作者指出,与其说张九龄有意图地使用拗字,倒不如说他了解近体律诗,因而不受拘束,大方地加以使用。这种倾向,与其他很多盛唐诗人是相通的。《关于张九龄和王维的五言“拗律”》一文,作者参照近体诗的韵律,再次详细调查了张九龄和王维所有五言律诗作品的平仄分配和对偶表达,最后发现张九龄和王维的五言律诗中出现了各种变格,特别是开始出现很多“aB变格联”;此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中“仄三连”相当多,并且“失粘”“失对”也很明显,而王维的五言律诗多为“夹平”,并且不常使用含联对句。

其他几篇论文,如《唐代诗人生卒年论据考3题——张九龄·李益·张说》考证了张九龄、李益、张说三人的生卒年,作者根据1960年7月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墓中出土的唐徐安贞撰写的《张九龄墓志铭》、唐徐浩撰写的神道碑,以及

[1]以上书名原文为日文,为阅读需要,笔者改写为中文书名表示,下同。

[2]“本歌取”是日本和歌的一种创作手法,即从有名的古歌(本歌)中选取词句或意境,直接运用在自己的和歌中。

《资治通鉴》等记载,认为张九龄的生卒年应为公元678年至公元740年。关于张九龄的敕书的7篇论文中﹐有3篇是围绕《敕渤海王大武艺书》进行研究的,作者也为同一人,主要研究该敕书本身以及该敕书第一篇至第四篇的写作时间,并在探讨后三篇的写作时间时分析了该敕书和唐朝与渤海国之间的纷争的关系。《从张九龄代笔敕书看唐朝的外交姿态》则主要从张九龄所作的敕书出发,探讨当时唐朝的外交策略。其余3篇则是“《曲江集》读书会”发表于史学研究集录中的《唐张九龄〈曲江集〉敕书内容总览》卷八至卷十。

三、日本张九龄研究述评

从以上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传及作品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日本有关张九龄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无论是研究的数量还是研究的广度,日本的张九龄研究均不及国内,也远远未达到研究热点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是关注度较低。从1980年日本有第一篇张九龄研究论文开始算起,42年间只有12篇相关研究论文,平均3.5年才有一篇,且研究主题较少,只涉及其诗歌、敕书,诗歌研究也仅有一篇是专门研究张九龄的感遇诗,其余几篇都是兼与中国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作者也呈现重复性。可见,张九龄在日本的影响和接受是有限的。而在中国,仅中国知网上以“张九龄”为篇名的论文便有291篇,以“张九龄”为关键词查询到的论文有473篇(截止到2022年1月),研究范围涉及诗歌、敕书、散文、政治态度、诗歌英译、声律与风骨、乡邦意识、当代意义、岭南文化(书写)、吏治思想、民本思想、隐逸思想、有关问题的考证或考论、研究综述等众多主题,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广度还是深度,都与日本拉开了较大差距。

第二,与国内研究明显侧重诗歌及其文学价值不同,日本的研究更倾向于敕书研究,似乎更重视张九龄其人其作的政治价值。从前文介绍中可以看出,12篇论文中,诗歌研究有4篇(其中2篇是兼与其他诗人比较的研究),占33.3%;敕书研究有7篇,占58.3%。而中国国内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截至2022年1月26日),以“张九龄”为篇名的291篇论文中,诗歌方面的研究有146篇,占50.2%,敕书研究只有4篇,仅占1.4%。可见,中日两国关于张九龄的研究侧重点有很大不同。中国的研究鲜少涉及敕书研究,但是有关于张九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与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共13篇,占4.5%。

中日两国的张九龄研究会有如此不同,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流失或弱化是必然现象。张九龄虽是唐朝名相,但是其影响力有限,再辐射到日本更是影响力不大,所以在日本没有形成研究热点。其二,张九龄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其首要身份是政治家,其次才是诗人。所以其人其作流传到日本后,日本学者首先看到的是其政治方面的意义,其次才是其诗文创作的文学意义。其三,唐朝诗人辈出,加之张九龄的诗歌主题以表现人格理想、政治抱负为主,与日本人所喜欢的“闲适”“感伤”等意境无法产生共鸣,所以在日本得到广泛关注的可能性较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张九龄作为唐朝名相、“岭南第一人”,其人其作虽然比较完整地流传到了日本,但是我们也发现,其在日本的传播影响力有限。在中国,学界也开始关注到张九龄及其“九龄风度”的当代价值,感知其政治才识和道德文采,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九龄风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以“九龄文化”为媒,向世界亮出韶关的“风度文化”,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基金项目:2019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九龄其人其作在日本的流传和翻译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2019005。

[作者简介]王延红,女,河南周口人,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张九龄四库全书论文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张九龄借棋劝谏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张九龄与禅宗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