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有趣 “味” ——味增汤制作
当中大附中的同学们走进活动教室时,老师已早早在教室准备。黑板上非常清楚地写着味增汤的制作过程,桌子上摆着碗、勺子、萝卜、虾等工具和食材。老师先介绍了这次劳动课需要制作的美食,然后一步一步地示范制作步骤,在坐的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入神。
初一级学生易雅恬表示,她的小组里各成员都抢着干活,有的去煮水、有的去洗菜、有的去剥虾、有的去切菜……“我加入了剥虾的队伍。剥虾,看似容易,实则有难度——虾是黑虎虾,虾线也是黑的,而且整个虾是滑溜溜的。只见旁边的来博同学扯住虾的一边,一按,用力一拨,一圈虾壳应声而落,再一扯,中间的虾线也被拉出。我便效仿他,很快就把碗里的虾都脱去了外壳。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了,水也煮开了,我们便把这些洗好、切好的食材全部倒入沸腾的水中,盖上盖子煮五分钟后,再加入味增酱和面糊。这味增酱的加入方法可是有讲究的,我们先拿出一个漏勺,舀起一些味增酱,把它放在沸腾的水面上,不能让它沉下去,再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让酱从漏勺的洞里慢慢地溶到水里面。面糊则要高于沸腾的汤面,慢慢通过漏勺漏下。”易雅恬说。
三分钟后,味增汤的香气飘散在整个课室,同学们纷纷拿起碗筷,凑近到锅旁,迫不及待的要尝尝亲手烹调的味增汤。转眼间,一大锅汤就见底了。“我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走出教室,在栏杆上一边迎着秋风习习,一边惬意地品尝着美味的劳动成果,心里不禁感叹——劳动真真很快乐啊!”易雅恬兴奋地说。
劳动有文化——体验中医文化
10月19日,“小小中医馆”项目在学校的讲学厅开课。宽敞的讲学厅中间布置了四大主题展位,包括中药识别、养生凉茶制作、中药香囊制作和针灸艾熏刮痧理疗中心,每个展位都有一两位身穿汉服的学生负责——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讲座。
制作凉茶的展位上,负责分发凉茶的学生热心地的向围观的同学介绍凉茶的原材料与作用,还不忘递上一杯暖心的凉茶。特别的是,同学们制作的凉茶中因为甘草这味中药的作用,一改凉茶苦涩的印象,味道是甜甜的,很是好喝。
人气最高的展位,当属队伍最长的香囊制作展位。“制作香囊前,我选了几种常见的药材:白芷、丁香、薄荷等,也添加了几种未见过的中药,最后一个芳香四溢、具有驱虫安神作用的香囊就被我制作好了。这次活动,我最高兴的是在中药识别的展位上认识了二十多种名贵中草药,并参与了中药竞猜比赛。我成功回答出了中药的名字和功效,在抽奖时,竟然中了一等奖!这让我惊喜极了。”初一级学生许斐然说。
许斐然还分享了自己的“理疗”经历:“我来到理疗中心展位,体验了刮痧、艾熏和针灸。其中,‘刮痧的感觉让我记忆深刻。负责刮痧的学姐在我的手臂上涂抹了一种透明的润滑剂,之后用一把铜制的刮痧刀在我的小臂上刮动,刚开始感觉有点奇怪,后来我就慢慢适应了,甚至觉得很舒服。‘艾熏的过程也很舒服,装着艾草的盒子戴在脖子后面会感觉到一股淡淡的香气,脖子的疲惫感也随着香气飘远。最后就是‘针灸了,我与穿着黑色汉服的学长对着人体模型‘施针。学长先演示了一遍,他将针通过塑料做的细管扎进模型里,还同时向我讲解了人体穴位的分布特点,于是我也有样学样地进行操作,不料还真的成功了。”
劳动有智慧——榫卯结构真巧妙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提起鲁班,我们或许会想到他的伟大发明——鲁班锁,在劳动周上,中大附中学子与鲁班锁有了初接触。
走进通用技术教室,一眼望过去就看到桌子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锤子、锯子、凿子等,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工器具。
初一级学生肖涵尹表示,在经过老师一节课的讲解后,他们明白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不禁感叹,一个小小的鲁班锁,制作过程却如此复杂。“我们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每个人加工一段小方木条。我按照老师的步骤,先在方木条的四个面上分别画两条线,第一条线与端面距离4厘米,第二条线与第一条线之间再间隔2厘米,并且不能误差太大,否则最后不能较好的拼接在一起——真是个细活呀!随后,我把木头固定在台虎钳上,用锯子对准画好的线,再反复确认准确无误后,便开始了“锯木工程”。“刺啦刺啦”的声音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我觉得十分的新奇和有趣,仿佛我现在真的是一名木匠。第三步是最考验耐心的一步,把木头放在垫板上,一只手拿着凿子,另一只手把木锤子放在凿子上面,轻轻地敲一下。但这一下是万万不可行的,如果想要成品较好,需要反复地捶打,循序渐进地将榫卯结构形状凿削出来。第四步则是后期的处理,打磨不平整的地方,使之光滑。最后一步便是拼装了,这步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发现须另有妙着。我拿着三段已加工好的木条反复尝试,但都未能拼装成功,在寻求了老师的帮助后,我恍然大悟。先把两块一模一样的木块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号,然后把另一个木条从上放插进去,再扭转横着的木块,这样就完美地将三个零件巧妙的装配成为神奇的鲁班锁”,肖涵尹细细回忆着自己制作鲁班锁的过程,“虽然我学习的只不过是榫卯结构制作的凤毛麟角,但还是让我深受震撼。鲁班锁凝结的是古人不平凡的智慧和巧妙的手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共同守护、传承、光大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吧!”
劳动有技巧——垃圾分类有窍门
“第八节课后,初一各班分别派出三位同学来到操场西南角的垃圾中转站旁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我与同学早早到了指定的地点等待。只见有12个大的黑色垃圾袋整齐地排列在跑道上,每个袋子前还写上了班级的名称,如同12个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我与同学站在写着‘初一(11)班的袋子后面,准备听从陈老师的指令,开始本次活动。”初一级学生许斐然滔滔不绝地说着。
各班代表围成一个圈,抽签回答关于“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竞赛题,然后开始动手进行垃圾分类。“陈老师按照顺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双手套,大家戴上手套后,都感到很新奇。我们要先把垃圾袋中没有分类的垃圾倒出来,再把它们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四大类进行分类。刚打开垃圾袋时,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一眼看过去,干湿垃圾都混在了一起,我屏住呼吸,将垃圾全部倒出来,按照塑料、纸张、纸巾等进行最基本的分类。在简单的分类过后,我们将餐盒等有油脂的垃圾归为其他垃圾,将塑料瓶等放在可回收垃圾的地方。这样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效率。”许斐然说。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听别人说垃圾分类有多么辛苦时,他们或许不以为意,总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经过这次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件多么艱辛的事情,更懂得尊重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
(通讯员 廖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