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韦尔施重构美学的超越性

2022-04-29 00:44康亦枫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浅表重构美学

韦尔施重构美学对传统的超越问题,是立足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虚拟景观背景的重要话题。韦尔施的重构美学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重构美学思想的现实语境和理论渊源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基础特征,不仅是把握韦尔施思想体系的时代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这是韦尔施重构美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后现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不是某一社会领域单一的、整体性的变化和发展的表征,而是社会不同领域多元化、多方面转化过程的标志。同一种事实情况从同一个角度进行研究也会完全不同,如在美学研究中,每一位学者对审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时期的美学特征不同于近代,它不再追求整体和统一,反而表现出多元性和异质性。后现代社会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完全割裂的,而是对现代的一种“转化”。它只是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构想在后现代社会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呈现。后现代在具体的内容上不是反对现代的,在形式上也不是超越现代的,而是20世纪早期现代概念的一种转换形式。

(二)消费主义席卷全球

后现代社会,消费成为主流,当你想买一件服装的时候,只要走进任何一家服装销售店,就会发现保暖、御寒已经成了衣物最基本的功能。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们的外在样式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这些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风格与“90后”的社交理念密不可分。在这些切实需求的推动下,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女性是消费的主体,是经济的晴雨表,很多产品专为女性量身定做。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总有一款商品触发你的消费欲望,让你心甘情愿埋单。在当代,这些消费现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体验到的事物。实际上,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隐藏在物品背后的某种时尚因素,这就是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社会”。

(三)德国哲学家的影响

鲍姆嘉通对韦尔施美学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包括以“感性认知的完善”为根基的理论部分和以艺术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践部分。他给美学的研究对象下了定义,把美学研究的立场定位在感性认识或者说感官认知上。在他看来,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不是艺术,而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然后才涉及艺术研究。然而非常遗憾,这一美学主张并未坚定地传承下去。从谢林开始,美学研究范围就局限于艺术本体,美学与艺术之间画了等号。这是片面的、狭隘的,美学关涉感性、感官认识,艺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发展趋势,即美学从等于艺术哲学转向对美的哲学思考,由此迎来了一个以康德、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艺术哲学时代。

19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充分迸发,部分美学家开始试图打破美学即艺术哲学这一定式,从更广阔的经验世界对美学重新进行思考。阿多诺对西方传统美学中形而上学这一研究范式表达了反对和排斥。他认为,传统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绝对的、同一性的思维模式,他坚决批判这一种哲学精神,反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同一性辩证法,坚决捍卫“否定辩证法”,主张鉴定﹑区别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差异性和特殊性。

二、重构美学对传统超越的主要表现

(一)超越艺术本体论

美学曾经被视为是对美的概念的关注,传统美学仅局限于艺术研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等同于艺术哲学,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将美学研究圈定在艺术上面。黑格尔探讨了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审美类型的理念和理想,同时以艺术实践为媒介,对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艺术进行了分析,也对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歌等艺术类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狭隘的美学。而韦尔施的重构美学不只研究艺术﹐还拓展到人最直接接触的、感受最真切的日常生活领域,尤其是他对浅表审美化造成的审美泛滥的批判。这里的批判指以艺术为核心的美学,因为Aesthetics(美学)的意思是感情和感觉的表达方式。传统美学没有把感性、感官认识作为主题,主要核心是艺术研究,尤其是艺术概念问题,韦尔施认为这背离了美学的初衷,鲍姆嘉通把美学定义为感官认知的科学的时候也并未提及艺术。

艺术研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普世性的概念,而是关涉新的艺术作品和概念,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流动、发展起来,让不确定性成为确定,在变中把握不变。把美学限制在狭隘的艺术范畴是错误的,美学传统的、同一性的发端使得转向一种多元的、异质性共存的美学成为可能。因此,韦尔施提出要超越美学与艺术学的传统等式,从对艺术单一的概念分析转向考察不同的艺术类型、概念,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使美学外在多元化,即把美学边界扩展到超越艺术的方面。

重构了美学的范围之后,美学会更加兼容并包、更有意义。新结构仍然包括艺术问题,同时更包括艺术之外的问题,譬如日常生活、感知感官、传媒、审美和反审美。非常值得思考的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超越艺术本体来拓展美学对艺术本身的分析是效果明显的,这有益于艺术的分析,得到更准确的研究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当下的短视频视听结合,其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了现场体验。调动全部感官、感知去看艺术多元的美和其中蕴含的超越艺术的元素可以丰富感官体验,所以美学需要延伸到关于审美、感性的整个范围之上。这既是全面把握审美、感性维度所必需的,也是更准确理解艺术所必需的。韦尔施强调美学应当是一个涉及所有有关感性问题的研究领域,艺术也仅仅是其中一个研究主题,尽管它可能十分重要。

(二)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

韦尔施重构美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归。韦尔施的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深受全球审美化的影响,他发现当代正经历着一场美学的勃兴,席卷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风格和身体、都市空间的装饰等实体层面。

人们生活的都市空间中,审美有最明显的表现,城市的一切都焕然一新,商业购物中心被装点得富丽堂皇,时尚又充满格调,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其他城市复制了这种模式,有着相似的特征。即使是人类生活环境之外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成为这种艺术化、审美化中的一个领域。参观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园或其他绿化场所,花木的摆放无一不是形态精致的,即便四季变化,它们依然会装点我们生活中的生态空间,比如过年时行道树上各种形状的彩灯。可以毫无质疑地说,人们对世界进行锦上添花的建构过程中,审美是其中的中心话题。如今的艺术领域也渗透进了这种思想,按照这种生产机制继续它的生产。这种粗制滥造的美化使崇高堕落成滑稽,使事物美的特征变为平庸的漂亮和流行,并未如前卫艺术家博伊斯、凯奇设想的那样,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把那些不属于艺术领域的东西当作艺术来理解。今天的审美化过程是把传统的艺术观念最简单直接地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使现实生活充斥着所谓的艺术氛围。例如各类网红探店打卡地、大量使用的美颜、滤镜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生活世界逐渐转化成一个经验的机制,各类行业按照这个经验机制进行着机械复制式的生产,迫使人们不断地从一个经验领域跳往另一个经验领域。

浅表审美化是直接的、表面的现象,意味着用审美元素装点现实,用审美眼光为现实裹上一层漂亮的外衣。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接受了一个古老而基本的需要,即人对形式的感觉和情怀和对更美好生活现实的要求。审美的产品里有人性,但是不能忽略一个事实,这只是从艺术当中抽取的最浅显的内容,好比美与漂亮难以区分。审美化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这是浅表的,但并不妨碍自下而上地提升审美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不是所有人都受到过艺术的熏陶,人们学习化妆、穿搭,探索自身的可能性,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重审美轻实用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消费趋势,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当代社会,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已发生变化。商品带来的附属审美价值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韦尔施认为我们正处于最浅表的审美化时代。在我看来,主体内心的真正空虚外表化为不断追寻审美来填补此种空虚,如何真正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才是必要的,但韦尔施对此的解说不是很具体和明晰。这个与受教育程度、艺术训练的多少、个人素养的高低和学习沉淀的多少有关,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达到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纠结这个在当代已经不重要了,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哪怕把美等同于漂亮,也能提升人的审美素质和整体文明程度,重点不在于区分美和漂亮谁对谁错。高雅的美与世俗的美都是美,什么是美?没有唯一标准,美是多样的,我们要以变化的眼光观察美好事物,去发现美好的一面,不需要刻意追求升华了的美,有时候让人心情愉悦的舒适会更好,自下而上的方式更容易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我们不要忘记回归到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恢复感觉地位”的初衷,这才是真正的美学。真正的美学不应该消灭感觉或者严苛的管理感觉,原初的感性与升华的原则应当是比肩而立的,而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正如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所强调的,要想使感性之人变成理性之人,应该先把他变成审美之人,并且理性的最高行为其实是审美行为。相比传统美学研究范围局限于艺术,新的美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包含日常生活、传媒、感官等,变得丰富有趣起来。这些新领域与现实生活距离更近,普罗大众有着切身的感受,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广泛吸收生活实践经验的美学,更加接地气,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美学应当具有综合性,努力把关涉审美的各种元素囊括进来,这样会激发人们更大的兴趣,对艺术本身也更为有益。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做出反馈,可以拯救因审美化泛滥而带来的感觉的冷漠。毫无疑问,这样的综合性美学是值得长期探讨的有趣领域。

韦尔施将美学带出了传统美学的禁锢和局限,其在新时代的意义在于浅表的日常生活审美普遍而广泛地发展,覆盖人群越来越多,人们普遍重视感性直觉带来的美感,生活更加充满动力。这里面蕴含的平等观念和人性关怀推动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韦尔施基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冷静客观地分析,提出了中肯的认识。在此我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韦尔施认为我们正处于最浅表的审美化时代。在我看来,主体内心的空虚外表化为不断追寻审美﹐以此来填补空虚。如何真正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韦尔施对此的解说不是很具体和明晰。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养的学习沉淀有关,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达到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说,韦尔施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提倡多元性的美学思想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把握了时代的需要。韦尔施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自己的观点。只有拥有这种发展变化的美学观点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重构美学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康亦枫,山西太原人,就读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浅表重构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纯白美学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