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当今时代,会计体制改革也日渐深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已越来越为人所认可,二者各自具备的功能与适用性也日渐明确,为会计工作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目标与核算原则、法律依据等都不相同,导致会计受益与征税所得也相应出现较大差距。在传统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重合度较高,在现阶段二者分离后,征税工作也相应具备了更为完善的操作系统。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分析了二者分离的原因与必要性,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理论
0 引言
集团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一段时间经营目标和战略决策指引下,围绕宏观经济政策,结合资本预算,将经营利润视为目标,集团下一阶段经营活动的资金筹集、资金应用及经营活动等工作进行多角度的细化分析,是将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完成的过程,也是制定内部控制与调整的基石。
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税务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二者所要面对的报告对象不同。税务会计报告所要面对的报告对象主要为公共征税机构,财务会计报告所要面对的报告对象则主要为投资人与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但税务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在更深层面的差异源于会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披露边界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
1.二者目标不同
就财务会计而言,其主要目标是核算企业中的各类相关财务情况,且核算工作需要依照会计准则进行,且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企业会计信息,使企业未来发展决策更为科学化。税务会计的目标主体为纳税人,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提供纳税信息,并依此缴纳各类税款,使纳税问题更具公平性,税务会计的主要工作途径是通过纳税申报表解决相关纳税问题[1]。
2.二者法律依据不同
从法律层面来看,财务会计不仅以会计制度为基础,更要依照会计准则完成工作,以及具备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相关信息。在会计制度、准则与税法相关条例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工作可按照相关原则进行,而不必考虑税法相关内容,与税法相关的内容可放于后期在纳税环节中再依照税法规章制度完成相关调整。但税务会计核算则与之不同,其主要依照税法进行,会计人员理解税法的方式不同,同时所处情况也存在差异,即便面对相同的经济业务也可能有各具差别的表达方法,从而出现不同会计结果,此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工作具备灵活性,且会计准则与制度等具备弹性。
3.核算原则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核算根源,存在当期实现收入的情况下,无论款项收付与否,都需要将当期收入及费用体现在会计处理流程中,相反情况下则计入当期收入,也不计入费用,在会计各类内容中也不能得到直观体现。但税务会计核算原则更为复杂,除权责发生制外,也有收付实现制,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在2个方面:其一为确认收益口径,其二为扣减费用标准。税务会计立足于国家财政政策,同时依托于纳税人对自身应缴纳税款的筹划环节,无须再设置独立账证[2]。
1.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脱胎于财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发展进程中逐渐出现的会计分支之一。从现阶段会计工作情况来看,西方国家税务会计实现同财务会计的剥离工作,在此情况下,税务会计具备独立而完整的体系。但此项工作在我国并未实现,我国税务会计同财务会计的剥离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税法条款中,会计概念足以说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一定联系。在计算税金环节中,有很多环节出现了相关计算方式的模拟环节,如在实施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与会计利润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类似,且对税额的计算一般以会计记录为准。由此不难看出,税法需要以会计技术为依托才能实现自身具备的价值,税收管理也依托于会计核算方法才日臻完善。税务会计则主要涵盖会计和税法2个方面内容,二者共同作用才使税务会计应运而生,税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为依托,财务会计为税务会计提供有力保障。税务会计可被视为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彼此辅助,共同服务于纳税人,在纳税相关核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纳税相关监督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二者也并非完全不同,例如在会计主体记账过程中,二者的基础核算方法大同小异[3]。
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原因
2.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在原因
在税款征收制度中,征税人可视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征税人的主要工作在于为企业纳税提供有力保障。在此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获效益更为关注,对于企业成本采取的则是相反态度,此现象在政府限制企业成本范围与成本标准环节中有所体现。而税务会计则致力于调节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并确保社会分配更具公平性。二者目标存在差异,使得会计与应税收益也各不相同,此差异无法消除。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所依照的法律并不相同,财务会计往往依照会计准则,税务会计则依照国家税法。由于支持二者顺利运行的依据并不相同,导致二者的收入确认问题也各不相同,不仅收入范围确认不同,时间确认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出现的会计收益不同,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存在差异,针对二者之间的不同点,需要进一步实施精确核算,并将其进行客观反映。
2.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外在原因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税务会计制度也相应持续完善且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发展会计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从业人员认可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在我国进行投资的外商企业日渐增多,投资额随之增大,而我国在海外的投资也日渐扩大。因此,为使自身会计工作与税收工作与国际环境相适应,优化投资环境,预防国际避税、维护企业权益等环节亟待提上日程,为推动我国经济参与到国际经济中,独立的税务会计尤为必要[4]。
3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3.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能促进会计体制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日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企业会计准则也相应全面实施。综合各方面背景,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更为清晰,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备相应理论依据,使财务管理工作能更有效进行。由此不难看出,财务会计有必要与税务会计彼此剥离,在实现此目的后,新会计准则构建进程才能得以更为有效地推进,财务会计也能遵循新会计准则完成相关核算,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效果。在二者分离后,财务会计才更有可能在新会计准则的运行过程中完成自身监督与核算工作,以此保障财务会计获得更好的运行效果,使企业未来会计工作具备更好发展前景。在以上各项会计工作都有效落实的情况下,会计改革整体进程也将相应提速,从而能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会计处理环节真正发挥各自具备的指导作用。
3.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求
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已悄然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使税务在企业与国家间发挥的经济媒介作用更为突出。为使税务充分发挥自身媒介作用,将税务从财务中分离已成为必然需求,只有二者分离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财务报告信息更为精准地反映企业的运行状态和财务情况,以此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依据,使企业后续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更具针对性,也使企业管理人员能获得更为高效的财务信息。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分离更有利于企业完善自身制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并不意味会计处理规则与税法也彼此割裂,而是在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情况下对财务与税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使其能构成系统且完善的税法体系,并能在后续市场经济运行进程中得以有效落实。在不同企业中,经营特点与财务管理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应当对自身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并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法律保护下尽量提升自身税收效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则应当严格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对纳税筹划手段进行科学利用,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特点都能得以明确,并选出最为适宜的纳税途径[5]。
3.3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是改革开放的需求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成分离后,财务会计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后续工作中受税法制约的情况则大幅度降低,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更为良好,且企业能在更良好的环境下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能客观反映企业财务情况与运行情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国际环境下,会计工作也相应呈现国际化趋势,会计改革同样需要借鉴国际会计行业先进经验,且应当与国际标准水平保持同步。在此情况下,改革会计制度能使企业会计工作更具参照性,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正是促进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
4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探析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关于其分离理论,现从所得税与增值税会计工作2个方面,探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由合到分的会计处理变化,以此使财务会计更能实现与税务会计相剥离的目标,并从增值税角度探析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对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
4.1 计量属性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层次
由递延税款角度出发,我国现阶段会计准则视企业资产为非流动性资产,此情况并不能代表递延税款为弱现金流量,其仍属现金流量,但流量与递延期限无法确定。在对其进行计量的环节中,会计准则规定不能将此类财务进行折现,但在税率无法固定的背景下,递延税款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能否被清偿则可被预知。在折现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并不代表不能折现,无论递延税款折现能否得到允许,都局限于计量调整,但并非会计方法自身存在的计量属性。此环节足以说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应用于递延税款处理过程中将出现2种不同会计处理结果。在此基础上,从公允价值所具备的计量属性出发,可对债务法会计中存在的信息质量进行探讨。从债务法视角来看,递延税款能有效反映公允价值所具备的计量属性,且其中存在的资产负债信息与利润表债务信息都有各自特点,且二者特点各不相同。在资产负债信息中,提升各类相关信息质量更为人所重视。在利润表债务信息中,对收益信息质量的完善工作则更为人所重视。在递延税款中的计量属性得以突显的情况下,会计工作后续进展也将更重视会计信息预测环节。为落实各项工作,可选择利润表债务法,以使会计工作准则能得以更为有效运行。与此同时,在落实计量分化与所得税信息质量分层工作中,现阶段工作重点环节是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分解,将其分为公允价值属性与历史成本属性2部分,其中计量属性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也将相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见,仍需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出发,对所需使用的会计方法进行合理分析与科学选择,即在财务会计完成自身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环节后,能适用于各类会计工作。
4.2 增值税角度下二者的分离
增值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税种,为使会计处理效应能在更大区域内得以提升,应当以优化会计工作效率为主,同时兼顾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环节。为达到此目标,可充分参考增值税反机会主义原则,进一步探索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理论彼此剥离的途径。会计数据是各项会计内容得以有效运行的首要依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处理工作可选择各类交易方法,如对外销售后发放福利、以税法为依据缴纳税款、不对外销售、资产直接用以分配利润等各类方法,或不纳税、不对外销售并用于分配利润、以税法为依据进行纳税等。由于所采取的方法不同,所获会计数据也将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税收效益。从会计数据可知,在企业经纳税筹划后,一旦被反机会主义原则所制约,在会计报告中纳入应付股利与应付职工薪酬等各项内容,此种税金以有价值部分的形式转移至企业员工或企业股东手中,事实上此类税金并不具备价值,此种做法将造成交易机制损坏。为使此问题能得以有效解决,需要企业提升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以此让会计数据对企业内在价值做出客观真实反映。而提升会计数据真实性,使其能对企业价值做出客观反映,则应当对会计处理规则进行合理调整,使会计安排能在增值税处理环节得以有效体现,从而对税法各类规则加以完善。由此可知,会计处理规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最终处理结果,为使会计工作能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为保障会计工作规范性,也应当对会计规则进一步细化,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并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用范围予以明确,以此促进会计工作得以合理开展,提升会计行为合理化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税务会计逐渐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的当今时代,会计制度与税收体制都相应更为完备,税务会计工作日渐为人所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也能得到充分保障,从整体来看,对我国会计发展前景更为有利,也促进税收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在今后会计工作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理论仍需进一步深化,并由深化财务与会计改革工作,使二者日臻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正从全局性与实质性角度完成历史变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也是历史变迁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整体性会计制度变迁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剥离问题,除经济学效率与会计价值外,仍有其他更为有效的探索视角,因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工作相关研究应该属于“焦点透视”问题,政治视角、社会经济视角、文化视角、财政视角、会计行为视角、监管视角、学科视角等都可以作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研究角度。在研究观点上,从理论角度看,任何探索都应当为人所重视,因此以何种视角、针对何种问题、遵循何种逻辑最终达到税务会计与企业会计分离,仍需引发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深入思考。视角与逻辑呈多元状态,所获结论也存在差异,但无论何种结论,作为研究而言都具备自身价值。对会计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历史过程也表明,理论丛林正是思想宝库,能为会计领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斯琴.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J].财会学习,2021(33):152-154.
[2]郭亚楠,田凡.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财经界,2021(32):164-165.
[3]张冬艳.财务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会计原则的限制因素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5):16-18.
[4]李荣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1):104-106.
[5]史炜.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关系与协调性刍议[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154-155.
收稿日期:2022-02-25
作者简介:
顾宁,女,1982年生,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