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袖
英语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词汇、句型、语法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英语阅读课的兴趣。因此,怎样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英语的愉悦体验,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LIC 教学模式是 Crawley & Moun? tain 提出的三个层次的阅读——Literal reading(字面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 (诠释性阅读)和 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阅读),三个层次将文本、语言和思维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层层递进。本文将以译林版高中英语(2020版)必修第三册 Unit 3的 Extended Reading 板块 Smartphone: a smart choice?为例,探究如何运用 LIC 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字面阅读,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字面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学生通过字面阅读,可以浏览、记忆文本并初步梳理文本内容,达到理解文本表层含义的目的。虽然它是浅层次的阅读,但也是诠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基础。
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从较低难度的问题开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语言的信心。例如,在本单元中,Extended Read?ing 的话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智能手机,文本结构也比较清楚,教师便设计了分析文本结构的活动,并且让学生概括每部分的主旨。如图一所示。
通过这个活动,能避免学生脱离语篇孤立地学习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语篇意识,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并为后面更深层次的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诠释性阅读,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诠释性阅读建立在字面阅读的基础之上,是指利用字面阅读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目标语言的输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本,从而加深对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
例如,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列出了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并提出问题:What do allthe above sentences mean to Alan? How are they present?ed?(这些句子对 Alan 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如何呈现的?)学生通过列举发现,整个文章的主线十分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作者从“手机迷”慢慢变得不再依赖手机、学着享受现实世界的过程。接着,教师再提问学生:In what way did Alan show readers the changes in him after quitting using his smartphone for a week?(作者是如何向读者们展示自己停止使用手机之后一周的改变的?)一开始,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再次加以引导,借助表格(如表)让学生列出 Alan 在停止使用手机前后的对比,以及在文章中所用到的形容词(如图二)。
借助填表和列举形容词的活动,学生看出了端,原来作者正是通过前后对比的表现手法,使读者了解了自己的改变,从而实现了他的写作目的——呼吁大家放下手机,享受美好生活。教师也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把从字面阅读所获得的理解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语言知识网络,为进一步深入的阅读搭建了一个大的框架。
三、批判性阅读,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完成前两轮的阅读活动后,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并赏析其中英语语言的使用、评价作者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它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在完成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后,大家已经熟知作者的观点,有的同学表示赞同,认为我们不应使用智能手机,但也有同学坚持自己的观点——智能手机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能很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于是,教师设计了一个英文辩论赛。正方观点是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则是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弊大于利。双方同学畅所欲言,不仅从技术发展角度、经济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利弊,还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辩题贴近生活,而且立足于单元的课文,学生们都能热情参与,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和阅读文本有机结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课上以文本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LIC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该模式采用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