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艺术学类专业班集体建设

2022-04-29 18:23:58任月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班集体育人艺术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纲要》将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去重点的分析、研判,这对笔者触动较深,作为一名从事艺术学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13年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对这部分学生群体的育人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

班集体作为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组织,被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班集体建设的内涵深化、定位变化、内容也不断扩展,这对高校的班集体建设而言,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1]。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新时代背景下,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从创新工作理念、构建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协同育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艺术学类专业学生成长、成才[2]。

1 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1.1 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文化课基础较薄弱,以2022年辽宁省历史学科类本科录取分数为例,艺术类本科文化分数线为303分,而普通类本科分数线为404分,101分的差距可想而知,甚至个别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情况。笔者13年的工作中,通过学生和家长也做过简单的访谈和调查,艺术学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学习困难的现象较明显,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日常的学习中,迟到、旷课、挂科、学业警告、延长学制、不能按期毕业的情况屡见不鲜。

1.2 集体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失

“00后”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部分。学分制突出个体发展需求,打破了传统上课的课堂限制,校园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后疫情时代由线下到线上,使得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少,集体观念淡薄,综合分析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情况不难看出,其显著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淡薄,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社会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存在着周期收益最大化的思想,并以此来评估自身的利益选择,这就导致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关注点多聚焦个人的考评而忽略集体的评价,对集体活动不闻不问,而这自然会产生并导致其在班集体中经常发生个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处理事情经常是头脑一热,不能理性对待等问题。

1.3 自我认知偏差,缺乏自律意识

艺术学类专业学生成长的原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特别是近些年来,全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6+1”家庭模式构成,使得这些艺术学类专业的学生心理优越感较强,对自我认知中存在偏差,不能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估。笔者所带的2019级学生全部为“00 后”,这部分“0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6+1家庭模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呵护下成长,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适应能力明显欠缺,缺少了长辈的督促,自律能力欠缺、对时间不敏感、组织纪律性差。

2 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班集体现状

2.1 班级观念弱化,活动积极性差

新时期,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学类专业大学生也不例外,受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影响,艺术学类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班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多关注的是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班集体”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班集体的目标建设相融合,目标需求分散。此外,由于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不愿意受班集体观念的约束,对班集体的工作多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班集体组织、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班团会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导致班集体建设的效果不明显。

2.2 班集体建设缺乏特色,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班集体建设的情况来看,班集体开展的活动大都流于形式,简单的“灌输”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班级管理者自己的個人经验存在局限,忽视了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情更是无从谈起。加之现在高校的班集体评价体系不健全,多数以平均绩点、优良率、合格率这些分数论英雄,不能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无法走入艺术类学生的内心。

2.3 组织力量单一,制度体系不健全

在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班集体建设中,普遍存在班集体组织力量单一、骨干队伍不健全现象。因艺术学类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组织方法和沟通领导能力,没有整合班级资源,经常会出现班长、团支书的“一人堂”,学生干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出现活动重复出现等情况,这就使得组织力量单薄、单打独斗、合力不足的现象较普遍。而作为高校党团和班级建设主力军和主导者的辅导员,由于本身繁重的行政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班集体建设中去,没有更多的经历去创新班级建设,更谈不到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式。辅导员已经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班集体良性运行的基础,但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保障的班集体制度建设的严重缺乏,在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更不用说在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班集体建设中了,这必然导致班集体建设组织管理内生动力缺失,无章可循。

3 构建高校艺术类学生班集体建设创新模式

3.1 以目标为导向,提升班集体建设凝聚力

以笔者所在高校的班集体建设为例,以打造先进班集体标兵为抓手,在新生入学初,通过开展优秀班集体成果展,将班集体建设目标准确定位植入班集体建设的重心。组织班集体打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雷锋纪念馆、抗联纪念馆、校史馆等红色基因传承地,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爱党、爱校教育,启发每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引领艺术学类专业大学生自觉将个人融入到班集体、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将学院倾力打造的多部艺术作品清唱剧《雷锋》《毛丰美》《新时代的精神脊梁——辽宁英模颂》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在云端呈现给学生,将价值观引领融入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中心,凝聚全班力量,推动班集体良好健康发展。

3.2 以特色为标志,增强班集体建设感召力

在班集体建设中,笔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班级形成特色文化和优良班风,将“找特色、抓质量、促育人”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心,鼓励班集体每一名同学都参加到高雅艺术进校园、新年音乐会、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等大型演出中,在班集体开展的活动内容上不断丰富,形式上不断创新,规模上不断扩大,从线下到线上,将每一次班集体的演出和排练过程都作为班集体成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契机,增强班集体建设的感召力,精心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集体精彩课堂,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引领。全班同学集体参加的沈城“浑河之夏”文艺晚会、“沈水明珠”钢琴专场音乐会,这些都已成为沈阳文明城市建设的标签。值得一提的是,为发挥专业特色,增强班集体建设的感召力,作为辅导员积极联系所带的师范班与地方军队联合共建,在七一、八一、十一的重要节日里,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和优势服务军地共建,此项活动得到了师范班全体同学的认可和响应,全班共同努力,每一场演出都精心准备、认真筹划,用文艺作品慰问人民子弟兵,为学生搭建了专业实践的舞台,也是爱党、爱国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成为了艺术学类专业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

3.3 以制度为保障,强化班集体建设影响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集体,一定要培养好的学生干部,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成员,使之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领导核心。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笔者所带班集体,在建设中着重设立班级干部选拔和轮岗制度,注重学生骨干的挖掘和培养,为更多的学生搭建平台,基于专业的鲜明特色,将专业能力拔尖的学生与管理工作骨干将结合,充分发挥“双骨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自觉树立“三个意识”即带头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搭建人才培训平台,通过学校的卓越人才培训工程、班长培训班、心理委员培训班,提升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加强班集体建设的制度保障方面,建设以班风促院风带学风的相关制度,建立作弊学生所在班集体一票否决制,开展班集体学风建设活动月,进一步推进以班风促学风,带院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发扬优良班风的浸润作用。

3.4 以育人为基准,夯实班集体建设的向心力

对于艺术学类专业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还是郑州百年不遇的洪灾,全国上下的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讲述着我们国人专属的“中国故事”。对于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辅导员也以此为契机,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云上”集结班级全体成员召开“云班会”致敬最美逆行者——白衣战士,致敬抗洪英雄。同时,发挥艺术学类专业优势,在云上唱响“战疫之歌”“雨水无情人有情”,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这个过程就是文化传承、育人接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受教育、感党恩的过程,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颂扬就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最好的体现,是传承班集体文化、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最佳蓝本,以育人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为基准,夯实班集体建设的向心力。

4 结语

新时期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创新型班集体特别是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班集体,任重而道远。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主要执行人——高校辅导员,要始终思考、敢于发掘、不断创新,打造最适宜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要着眼于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要多维度、多视角的探寻班集体建设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使高校班集体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培育时代新人中的功能和作用。

引用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紫光阁,2018 (10): 8-9.

[2] 邬小撑,许怡,陈南菲.高校班集体的模式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47-49.

基金项目:2022年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构建新时代高校班集体的创新模式研究——以艺术类班集体为例”(SSXG2022-2-10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G21DB481)

作者简介:任月(1983—),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班集体育人艺术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我爱我的班集体
儿童大世界(2019年1期)2019-11-27 23:26:31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人间(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8
爆笑街头艺术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