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利弊分析

2022-04-29 16:35:13李京泽张译丹季惠斌
当代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音乐治疗流行音乐

李京泽 张译丹 季惠斌

[摘 要]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的选曲中难以避免。明确流行音乐定义和特征及音乐治疗选曲原则,对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利弊进行分析后发现,通俗易懂、结构短小、上手简单等优势促进了音乐治疗的开展以及治疗关系的形成。但流行音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创作者主观情感色彩浓烈、传播过程中音乐“本韵”被遮掩,对治疗师的能力和治疗过程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治疗;选曲原则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199-03

[作者简介]李京泽(1997— ),男,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硕士研究生;张译丹(1998— ),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硕士研究生。(沈阳 110818)

[通讯作者]季惠斌(1961— ),男,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 110818)

音乐治疗学是以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主体的交叉学科。虽然音乐治疗学成立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因为其治疗理论的独特性所带来的高效益使得音乐治疗学在临床中运用的优势不断凸显出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此领域并投入到音乐治疗学的研究中,音乐治疗学开始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因为其涉及领域众多,使得音乐治疗的学科多元性丰富,不仅拥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研究特征,同时其人文社科领域的色彩也较为浓烈,社会文化的迁徙和变化对音乐治疗学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在音乐治疗的实操过程中,选曲是尤为重要的,选曲的合理性与否、是否严谨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除去即兴音乐创作以及根据治疗情景所针对创作的曲目外,音乐治疗中的曲目选择绝大部分都来自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音乐,这当中包括了音乐治疗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来访者的喜好在选曲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所导致的结果。而流行音乐在生活中的音乐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流行音樂不仅是当下主流文化及大众偏好的产物之一,更是一种社会符号特征,在选取流行音乐运用到音乐治疗过程中时,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会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产生未知的影响,而对这一部分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明确,是音乐治疗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一、音乐治疗选曲原则与流行音乐定义

(一)流行音乐定义及其特点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学界定义概念过于庞杂,仅在知网利用“知识元检索”功能检索“流行音乐定义”就可得出78条与其相关并具有一定篇幅的论述,分布在期刊(32条)、硕博论文(18条)、会议论文(26条)、专著(2条),且当中并不包含观点阐述过程中引用文献的文献追溯。在这当中虽然各个学者所探讨的切入点和视角不同,(如:社会文化及现象;音乐的和声、调性、风格、题材、审美等;语义辨析……)导致界限划分和概念凝练上有所差异,但是凝练其共性,流行音乐定义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广义上,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内容通俗且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传播范围广;调性通常为十二平均律中的大小调以及夹杂着部分民族音乐中的调式;和声顺畅浅显且织体规律简单;结构短小,表现形式多样[1];是区别于严肃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一种音乐形式和社会文化[2][3]。

狭义上,流行音乐主要以声乐作品为主,唱法多样且无固定要求[4];在内容上以爱情为主的主题曲目数量偏多[5];作品迎合大众需求但质量却良莠不齐;作品的质量并非影响传播热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受到资本、商业化、亚文化以及随着音乐作品出现的附加值的影响。

另外,受传播途径影响,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流行音乐衍生出“网络音乐”的形态,这类音乐寄托于各类音乐播放软件、影视、短视频平台得以传播,在流行音乐文化浪潮中变化速度更快,周期性出现“现象级”音乐作品。[6]

(二)音乐治疗选曲原则

音乐治疗的治疗手段多元,且不同音乐治疗视角下的划分种类繁多,例如干预层次(Wheeler和Yalom的支持、内省、重建三级划分、Brucia的首要、强化、加强、辅助四层次……);介入手段(接受式、即兴式、再创造式);流派(音乐引导想象、神经音乐治疗、中国传统音乐治疗、行为主义音乐治疗……);人数(个体音乐治疗与团体音乐治疗)等,彼此之间因视角不同,对于音乐治疗选曲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但是其中仍可以总结并归纳出选曲原则的共性认识。

音乐治疗的选曲灵活度较高,既可以程序化操作也可以无范本即兴创作,但都需要服务于治疗需求,根据来访者不同状况和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在选曲之前需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包括来访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生活背景、音乐水平和偏好、身体行动力、有无特殊心理创伤经历及并发症。在此基础之上圈定大概的治疗方式与选曲类型,再在选曲的类型上进行较为详细的筛选,当中包括旋律的平稳性、音域的跨度、和声的编配以及配器的选择等。

例如,在进行音乐身体方式训练时,为了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应选择和缓的、温情的音乐片段。这类音乐的结构方整、可预期、旋律较平缓、级进多、少有大跳的出现且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形走向。和声要清晰而和谐,纯音乐的配器要选择具有饱满不尖锐的音色的乐器进行演奏[7]。此类规律、温和的音乐会让患者的精神得到放松,肢体根据音乐的旋律性进行规律的放松,而当患者治疗层次较为深入时,音乐选曲原则将不同于音乐身体放松训练。可以选择结构相对复杂的音乐,运用旋律的跳动以及和声的冲突创造矛盾,激发来访者内心的情感,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优势

(一)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因音乐内容的“生涩隐晦”导致的进程阻碍

流行音乐通常结构短小精简,相对于古典音乐,大部分流行声乐作品在歌词与标题的提示下,听者对音乐内容及传播的思想更容易把控,相对于普通人的音乐理解水平,流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极易被绝大部分来访者所理解。同时,流行音乐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与音乐形式交汇的产物,其音乐本身所蕴含的美感更容易被来访者捕捉,不会过高的偏离来访者审美水平。而这两点在进行音乐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

音乐的信息传递不具有明确语义性,如何理解音乐中的内容是听者将音乐结合自身认知产生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听者认知是由其成长环境所决定,其中包括文化水平、工作性质、年龄等因素。当所选择的音乐中的内容无法与听者认知较好的映射对接时,听者则对音乐中蕴含的内容无法结合自身进行具象化,也就是超出审美水平“理解不上去”。音乐治疗过程中若选择流行音乐可以极大地避免此问题,治疗师不用过于纠结因选择流行音乐,而来访者审美水平不够所导致的治疗阻碍,为进一步的音乐治疗活动开展打下牢固根基。

(二)提高了来访者在不同音乐治疗活动中参与可能性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治疗流程,而在设计音乐活动时,需要结合治疗需求和来访者的音乐水准进行设计,来访者的音乐水平限制着音乐活动类型的选择。通常情况,除了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来访者可以较快地掌握较为复杂的音乐、乐器,并短期地达到音乐治疗中所需的演奏水准,大部分的来访者并未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所以,在治疗中进行音乐活动时需要治疗师配合,并不断尝试和选择合适的音乐和乐器,为这一类来访者所选择的音乐和乐器应本着简单易掌控的原则。

而流行音乐的传唱程度特别高,来访者虽然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但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化特征使来访者通常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某一类流行音乐。选择此类流行音乐运用到音乐治疗过程中的音乐活动时,因为来访者通常对这类曲目较为熟悉,对其旋律走向和进行有大致了解,所以在熟悉和掌控过程中较其他类型曲目相对容易,并且流行音乐结构规律、旋律简单、规模短小的特征,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难度较其他类型音乐相比较为简单。提高了来访者在音乐活动中参与的上限,为来访者在音乐活动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提供可能性。

(三)促进了来访者在治疗初期的允诺参与生成

虽然流行音乐的规模通常短小,但是在流行音乐声乐作品中,因为有歌词的存在赋予了明确语义性,并结合流行音乐旋律清晰、节奏明确和创作偏好的特点[8],使流行音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表达内容和叙述故事的体量上较为密集。来访者与流行音乐交互的过程中,对来访者的音乐耐受性程度要求较低,不需要太高的阈值就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对来访者予以激励与反馈。这对于来访者能否积极参与到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来说,选择流行音乐会促进来访者对治疗师与治疗过程在治疗初期允诺参与的生成。

三、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不足

(一)低质量音乐对来访者审美观的负面影响需要治疗师矫正

信息媒介传递的变换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流行音乐创作的成本不断降低,愈来愈多人开始尝试自行创作音乐,流行音乐每年有大量的产出并活跃在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并逐年增多。随着大量新音乐的不断涌入所带来的问题是流行音乐内容参差不齐,部分音乐传递的内容低俗糟粕,这些低质量的流行音乐内容表达上往往并不能引起听者内心共鸣,只在旋律上“悦耳”。而大部分民众因未受过音乐美育的教育,对其并未有鉴别能力,通常是在从众心理或猎奇心理的影响下接触此类音乐,长此以往会扭曲听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此类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治疗师在选择音乐时仔细甄别,并且当治疗师面对受此负面影响的来访者时,来访者树立的错误的审美对于音乐治疗活动的开展来说尤为棘手。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可以说来访者正确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二者息息相关,治疗师需要慢慢地引导来访者回到正确的音乐感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音乐体验、讨论与演奏的过程。(二)音乐中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杂糅与音乐“本韵”的丢失产生的治疗阻碍

音乐治疗选曲中很多音乐的创作初衷并非服务于音乐治疗,大部分创作者创作动力是来源于生活中认识和理性的有感而发,通过音乐形式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作者这一部分的主观情感也会被杂糅进音乐作品中。在选择非为治疗而创作的音乐时,创作者这一部分的主观情感在来访者进行音乐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是否增加了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难以预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治疗师和来访者仍可以借用音乐的表达方式运用到治疗过程中,但是非为治疗而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治疗功能较原创音乐治疗歌曲相比,其功能性与靶向性仍有差距。此问题在选择流行音乐时将会更加严重。

一方面,上述问题映射到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会继续扩大,随着现今音乐创作的成本变低,创作人数不断变多,许多创作者并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其创作目的也从最初的提供高治疗艺术作品服务大众思维开始转变,展现自我、宣扬个性、商业牟利思想也开始充斥着现今流行音乐创作市场。音乐中蕴含的创作者主观情感色彩也愈来愈浓烈,占比也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加持下流行音乐的传播平台十分多样,综艺、影视、短视频、各大网站都成为流行音乐发展的主要阵地,流行音乐传播过程中单一唱片的发行在总占比的比例不断下降。而流行音乐在这些传播平台中传播,慢慢将会与所附带的传播内容特征形成关联。并且,当音乐作为某一种工具不断被过度使用时,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本韵”[9][10]将会被遮掩。例如,当某一类短视频制作时偏好于使用某一首音乐,那么随着频次的增加,常看此类视频的听者当再次单独聆听此首音乐时,所产生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体验音乐的旋律、和声、力度与音色变化所带来的情感与心理的变化,而是会联想到相关视频内容中所蕴含的共性特征。此时,音乐所携带的信息超出了音乐本体所带来信息,来访者将难以摒弃音乐所携带的联想内容体验音乐本身。

小 结

对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利弊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将流行音乐运用到音乐治疗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流行音乐因具备通俗易懂、和声旋律舒顺等特征,不容易激起来访者的心理排斥和潜在的心理防御,来访者容易投入到流行音乐乐曲的体验和演奏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来访者容易形成允诺参与,这对于音乐治疗初期来访者与治疗师的治疗同盟建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些干预程度较浅的治疗中,流行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现阶段流行音乐又具备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创作者主观情感色彩浓烈、传播过程中音乐“本韵”被遮掩的问题,这就需要治疗师对于生活中音乐活动较多但并未接受过音乐教育的来访者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在考虑选取流行音乐加入音乐治疗时,对音乐的甄别要更加仔细。对于治疗干预层次较深、治疗后期处于重建、内省的来访者,不推荐使用流行音乐。

而在对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利弊分析时也引出了一些问题,即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伦理考量。尽管音乐治疗长期发展过程中,其优势与效果被愈来愈多人予以肯定,但也不可否认一味地强调疗效而忽略其可能存在的弊端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辩证的思维应存于音乐治疗研究中,与研究成果相对应的伦理建设仍应不断跟进。

注释:

[1]马国泉,张品兴,高聚成.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051.

[2]刘 谦.从历史源流看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J].民族音乐,2017(04):25—26.

[3]刘婷婷.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4]晁岱健.流行音乐与市场[J].艺术百家,2007(01):192—194.

[5]杜秋灵.浅谈流行音乐[J].大舞台,2010(01):7—8.

[6]田凌也.古风音乐大众化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9.

[7]姜 华.浅谈音乐治疗中音乐素材的选择应用[J]. 魅力中国,2018(37):294

[8]邱晶晶.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因素与技巧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出版者不详],2018:1027—1030.

[9]石 茁. 网络媒介发展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21:24.

[10]“本韵”,此处参考了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中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灵韵”,“灵韵”一词泛指特质原真作品不可复制的特性部分。“本韵”所指的特性部分泛指除音乐生成后的附加物,音乐本体本身的形象特征。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音乐治疗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0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31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音乐治疗与高校器乐教学课程的融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48:15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音乐治疗在智障成人社区康复中的研究初探
节律变化与心理体验的相关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2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