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2-04-29 13:38董德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舞台表演高校教学

董德

[摘要]我国高校流行声乐学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成了诸多教学难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即外行包围内行、读谱训练缺失、审美严重脱钩、舞台表演错乱,试图为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流行声乐;高校教学;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185-03

中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已近三十年,从“夹缝中生存”到“百花齐放”,从“摸不着头脑”到“自成一派”,从被产业无视,到成为产业人才的输送基地,这是几代同仁怀揣着赤城的热爱辛勤耕耘的结果。高校流行声乐学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成了诸多教学难题,有些是老生常谈悬而不决,有些则是剑走偏锋不明所以。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即外行包围内行、读谱训练缺失、审美严重脱钩、舞台表演错乱,试图为中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献言献策。

一、外行包围内行

众所周知,流行声乐是高校流行音乐院系最热门的、最聚凝聚力的专业。随着国内流行音乐产业的不断迭代,大众已经开始关注音乐内部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与器乐之间相互渗透已成为常态。因此,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已不再局限在流行声乐专业内,以流行器乐专业、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声乐专业等三个专业为代表的内行,也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流行声乐演唱的训练。除此之外,流行音乐的魅力已经渗透在音乐学科之外的所有专业。这些学生在高校中以社团的方式集结,或是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或是跨专业选修流行声乐技能课。庞大的外行数量,以及嗓音条件的优越性,文化素养的超越性,都使得中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出现了外行包围内行的现象。

时至今日,许多高校的校园歌手大赛基本上都是流行唱法的比拼,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是全校最受瞩目的比赛,选手的曲目选择基本都是流行歌曲。线下观众人数可达成千上万,规模之大热情之高,足见流行音乐的魅力。除了少量音乐专业的学生进入总决赛,非音乐生的比例较大,并且往往能拿到冠亚季的好名次。饶有趣味的是,这些学生完全不清楚调式与节奏,甚至不具备读谱的能力,只是单纯的声音技术模仿。凭借不断的聆听与分析,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竟然可以击败音乐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无须储备”即可参与的大众性,确实令人深思。

所谓的“无须储备”,则是指跳过音乐基础技能的学习(如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甚至忽视歌唱基础练习(如发声练习、风格训练等课程),直接进行某个作品的“打磨”。由于流行声乐的演唱腔体更接近于说话,更使得外行们有种得天独厚的僭越优势。而内行们的专业学习却往往适得其反,越练越不自然,越指导问题越多,歌唱的平衡性不断被打破,一直也未被重新修复。由于大学的教育模式转变,更使得内行们终日沉迷在“自由”中,荒废了专业,许多学生毕业时的演唱能力远远不如高中艺考。

众所周知,民谣歌手毛不易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护理专业,而流行歌手张杰则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这些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专业性,在公众心中他们更是专业精英的代表人物。虽然沈阳音乐学院的吴莫愁、武汉音乐学院的华晨宇都是流行声乐专业科班出身的典范,仍然不可忽视外行包围内行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可追溯为各个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同,招生省份不一,生源前期专业积累的差异以及高校流行声乐教学方法的不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声乐专业对流行声乐专业的挑战性最强,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的声音技术较好,能够完成难度系数高的作品。但由于发声位置与歌唱审美的差异,导致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唱起流行歌曲不伦不类,并且风格较为陈旧和单一。流行器乐专业与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往往比流行声乐专业的学生更了解流行音乐的风格,并且歌唱的热情更高,以至于不太注重歌唱技巧,而是情之所至的宣泄与表达。非音乐类专业的“黑马”虽然不断涌现,但缺少“内功”的训练也徒有其表,并由于志不在此,久而久之亦未能成气候。因此,对于流行声乐教学来说,加强学生的声音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身体共鸣的开发尤为重要。并且要开发学生与乐队的合作以及原创音乐项目的参与,这样才能“守住阵地”。

二、读谱训练缺失

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音乐剧唱法,学生都是在歌谱中习得,而在流行唱法的教学中,几乎不使用歌谱,而是直接打印歌词。更有甚者,连歌词都懒得打印,直接看手机屏幕进行演唱,这使得流行声乐的学生离音乐渐行渐远,导致音乐素养的缺失。

读谱,是音乐专业的基本功。器乐演奏者不能脱离谱面而随意发挥,在流行音乐风格体系中,纵然以即兴闻名的爵士乐演奏,也是从谱面练习开始的。相对于器乐表演者而言,声乐表演者既要表达音乐,亦要讲述文学,增加了艺术表达的多元性,具备较强的跨学科属性。唱片工业发展至今,学习一首歌完全可以脱离谱子,只需反反复复聆听“不在场的在场”,即可唱的“八九不离十”。卡拉OK的普及与K歌手机软件的风靡,使得音乐的严谨性荡然无存了,演唱者逐渐“进化”成了即兴发挥与随意改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数字音乐全面普及的当下,专业级的流行歌手进棚录制专辑的时候依然携带歌谱,甚至很多紧急的录制任务,临时派发谱子,稍加练习即可快速录制并保质保量。至于那些反复修音依然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商业歌手,则是唱片工业的“宠儿”,亦是必然存在的行业现象之一。

在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打印歌谱的老师并不多,提倡打印歌词的老师却屡见不鲜。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看歌词进行演唱练习,就会离音乐渐行渐远,音乐的语汇不再成为技术的提示与情感的动机,唱流行歌变成了彻头彻尾地情感发泄。诚然,一些音乐学院自主编写流行声乐教材或引进欧美成熟的流行声乐教材,里面准备了配套的曲库,以歌谱的方式记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还有一些教师对音乐剧很感兴趣,在流行声乐教学中,适当增加音乐剧曲目的比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读谱修养。更有一些院校开设《流行音乐视唱训练》等课程,将读谱单独作为一种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值得称赞并借鉴的教学思路。如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设置了风格化练声训练,使学生达到唱好各种风格的作品和各种风格的律动的可能性。[1]

因此,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应该让读谱练习重新回归,拒绝将卡拉OK式的演唱习惯移植到专业训练过程。首先,这对于教师是一种考验,甚至是挑战,很可能教师本人都不擅长读谱,许多科班出身的流行声乐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或许都未曾接受过严格的读谱训练,导致在课堂中,师生对歌曲的诠释都处在想象中的理所当然。其次,由于流行歌曲浩如烟海,不可能找全所有的歌谱,有些歌谱还存在版本多样、漏洞百出的问题。基于此,可以参考出版的教材,里面的歌谱都是经过校对的,并且在曲目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适合教学,需要进行大量地甄选。再次,学生在读谱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从音乐的学理上习得作品,而非感性的听觉记忆复现。流行歌曲的难点在于其复杂的节奏律动,相对于其他唱法变化更多。放弃读谱,就等于放弃流行音乐的魅力与特色。最后,只有看到了谱面,才知道歌曲的音高关系,有助于学生进行技巧的分布与情感层次的处理。读谱的好处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三、审美严重脱钩

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还存在审美严重脱钩的问题,这里面包括学生的审美脱钩与教师的审美脱钩。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流行声乐教学的混乱与徒劳。

(一)学生的审美脱钩

流行音乐是动态发展的艺术,它一直都引领社会潮流。正因如此,流行音乐与时尚界互动频繁,彼此相互成就。真正的时尚并非主流,而是在“浪尖儿”上,常常因为太前沿而不被大众接纳和认可。作为流行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审美不在前沿,甚至连音乐综艺节目的脚步都跟不上,只是凭借局限的听歌偏好,唱着一些所谓的流行歌曲。

美国与英国是全球两大流行音乐的阵地,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地区的流行音乐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华语流行音乐在大陆、港台地区及新马等国家均有差别。尤其大陆的人口基数庞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审美的差异化。因此,在听歌与选歌的审美方面,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钩。常常出现的状况是,选歌过于陈旧和单一,阶段性的“歌荒”。

多元曲风的探索与融合已成为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学生们却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前沿性,依旧遵循情感导向与审美导向进行专业曲目的聆听与学习。在音乐专业院系,没有比流行音乐专业更自由的学生,然而这种自由恰恰是备受诟病的原因。缺乏经典性、规范性、系统性正是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学术问题。教师不匡正学生的音乐审美,任由学生胡唱乱唱;学生陷入某种单一的风格中,不愿走出舒适区;无论是产业中前沿性风格的探索还是社会中商业性热歌的关注都提不起兴趣,这是音乐审美严重脱钩的体现。

(二)教师的审美脱钩

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师往往以私人化的审美偏好进行教学,缺少一定的客观性。这种情况在任何唱法教学中都存在,比如,美声教师也会出现私人偏好的教学倾向,但总体上还是遵循常规的教学体系,即按照教材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式教学。而流行声乐教师,不仅不使用任何教材,往往还存在“过度音乐剧化”“将选歌权利下放给学生”“追着音乐综艺跑”等问题。

“过度音乐剧化”是指教师完全以音乐剧的唱段作为教学曲目,而忽视流行音乐中难度系数极高的歌曲。诚然,流行声乐的教学中应该加入音乐剧的曲目,如《当时》《天边外》《Listen》《LetItGo》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曲目。但若完全以音乐剧唱段作为流行声乐教学的全部,或使用其过度参与流行声乐教学,未免有失偏颇。毕竟音乐剧与流行音乐在唱法上存在诸多差异,舞台呈现方式也不一样。长期演唱音乐剧作品,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技术,但还是无法解决流行歌曲所需要的技术。

“将选歌权利下放给学生”是指教师完全与时代脱钩,也不愿意接纳更新的、更多元化的流行音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歌。这种做法虽然成全了学生,却使得教学过程失去了学院派的严谨性。对于高校流行声乐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练习流行音乐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并且与社会审美同步,及时为学生提供音乐审美的多样化发展路径,而不是任由学生“想唱就唱”,教师沦落为学生的伴随者,失去了专业的前沿性引领。

“追着音乐综艺跑”是指教师完全依赖音乐综艺中的歌曲作为教学曲目,这种“不出错”的选择,往往会引发诸多问题。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音乐综艺中的歌手不同,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中的歌曲难度系数较大,很多大学生到了本科四年级或研究生学习阶段才能驾驭,并非轻而易举即可翻唱。其次,有些学生的嗓音条件较好,翻唱音乐综艺中的高难度作品不成问题,结果造成了“听感游离”的“没有说服力”的演唱效果。也就是说,虽然在音域上完成了作品,但是在歌曲处理方面完全不能承担,毫无情感支撑的声音“上下游走”与“大开大合”,显得尤为突兀,更加令人唏嘘。再次,每一档音乐综艺节目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而节目的逻辑与教学的逻辑是两个不同的体系,高校流行声乐教学,更多需要符合教学逻辑的曲目进行甄别,以达到教学目的为宗旨,而不是迎合大众传媒的“音乐狂欢”。最后,音乐综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流行音乐经典曲目的重新编配与演绎,使得同一首作品具备了不同方式的解读,原创音乐与风格主题的音乐输出丰富了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曲目多样性。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流行声乐的教学曲目至今没有统一的规范,虽然个别音乐学院建立了流行声乐的曲库或出版了相关教材,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选歌问题。在流行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至少应涵盖经典曲目、风格曲目、语种曲目三个部分。教师须帮助学生建立流行音乐的学术品位及审美趣味,尽量丰富多元且前沿,拒绝与产业脱钩。

四、舞台表演错乱

在高校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专业技能训练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大,而舞台表演训练往往是不同步的、不专业的。虽然许多高校開设了《舞台表演》《舞台实践》《音乐会排演》等课程,但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们没有在其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流行声乐舞台表演与戏剧表演不可混为一谈,戏剧表演的核心是“剧”,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剧,其表演都为剧情服务。流行声乐舞台表演更侧重于“秀”,如何将一首歌曲丰富地“秀”出来,是流行歌手的必备技能。流行声乐表演可以表现“剧”,却不能忽略其“秀”的本质。因此,歌手的舞台形象与气质训练是重中之重,无论是肢体的协调性还是表情的丰富性,都直接影响觀众的解读结果。

流行声乐舞台表演是流行声乐技能课的延伸,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作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绝不是“琴房中的自嗨”,而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为产业中需要的接班人。一首作品经过演唱技术的打磨,只完成了教学的前期任务,而后,如何在舞台上丰富的展示作品,并调动更多元素感染受众,则是歌手需要完成的终极任务。因为,没有一个歌手不渴望成为舞台的焦点,没有一个歌手不渴望观众的喝彩。

流行声乐舞台表演课应着力开发学生的舞台形象,即“真我的舞台呈现”。歌手在舞台上的角色并非戏剧中的“他者”,而是“真我”的艺术化表达。这些基于歌手人格的解读、舞蹈能力的测试与表演能力的拓展,三者有机结合并以角色化的方式定格,才具备了舞台表演的能力。此三者被开发的越充分,歌手对舞台的掌控力越强,其艺术感染力越大。反观现状,大部分高校的舞台实践几乎是在“走过场”“得过且过”“尴尬又不知所措”中遗憾地完成任务,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根据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高校流行声乐舞台表演的错乱,是由于舞台实践的定位不清造成的。如果以“唱跳”“唱演”“唱秀”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实践,并选择相应的曲目进行表演创作,对学生理解观演关系与舞台表演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日前,笔者在中国矿业大学主持实验室开放项目,积极地实践与探索舞台实践教学,在观演关系中客观认识歌手的演唱效果与表演状态,学生在一次次反馈中反思与提升。

结语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为产业助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流行歌手,至今仍在一线活跃,并影响着华语乐坛的审美与潮流。因此,作为高校流行声乐教师,更应该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与产业同步,并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逐步完善的理念,是必然成功的道路。[2]放眼欧美日韩,流行音乐教学已成为独立而科学的体系,相信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校流行声乐必将追赶国际脚步,以学科的严谨性、前沿性、经典性铸造流行声乐学科的学术尊严。

注释:

[1]

余政仪,施涛.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专业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J].人民音乐,2008(09):81—85.

[2]徐元勇.论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0(06):21—25.

(责任编辑:庄唯)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高校教学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施行“活”“趣”“实”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