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代表建议落到实处

2022-04-29 00:44颜若雯
公民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托育柳青二十大

颜若雯

《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之变》一稿刊发时,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论述文字精炼、寓意深刻,这既要求代表自身提升能力水平、积极主动履职,也要求人大机关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督促议案建议办理落到实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之变》一稿反映的正是本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取得的实效。

稿件里出现了4位市人大代表,时间线最早的是市人大代表柳青。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从2016年开始探索的建议办理“两次评价”机制,柳青代表能够在恰当且关键的时刻,说出“不满意”。代表的“不满意”分量很重,它让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理直气壮”地找到建议主办单位,督促认真整改、兑现承诺。

4年之后,市人大代表杨利提出关于解决公交车驾驶员如厕难的民生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亲自督办。当年,62个如厕难的公交始末站点,相关问题全都解决。

今年,在“两次评价”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又实行了“承诺事项双向认定制和清单管理制”。对此,市人大代表文绍英和周承安有了更明显、更直观的感受——文绍英代表提交建议的几天之后,直接推动了公安机关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周承安代表提交建议3个月后,非公组织工会主席的补贴標准就有所提高。

人大代表是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提出的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推动问题得到解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充分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我在采访中感受到,一套完善的代表建议办理保障机制,推动一批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反过来,代表的建议落到实处,强化了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代表更能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真正把民智民力汇聚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一幅宏伟蓝图,实现美好愿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依靠科学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读者反馈

@可心:读完10期导刊《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 要托起哪些期待?》,了解到我市为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问题的探索。放眼全国,从城市到乡村,十年来,我国托育、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升。当前,在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托育、学前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Smile蔓:10期导刊《保护涉案未成年人 让其“无痕”回归社会》讲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不成熟,不能够正确控制情绪,认识能力较低、控制能力较差,但同时犯罪的未成年人很少存在预谋,犯罪动机往往也幼稚。有一些年轻人站在危险的十字路口,可能就因为一念之差走上歧途。我们现在的司法制度其实是考虑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对他进行帮扶、教育,使他能够扭转偏航的方向,回到正轨。

猜你喜欢
托育柳青二十大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啊,柳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