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下重庆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2022-04-29 14:56徐秀珍危建华
物流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陆海冷链

徐秀珍,危建华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0 引言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构建国家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西部多个省、市、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并不断加大巩固与东南亚、欧洲等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2019年,我国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优势,在其现有的基础上努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衔接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物流、市场整合、贸易等都有密切关系,其空间布局衔接了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辐射影响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促进了世界各地互联互通,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重庆地区作为我国中西部经济腹地,并且位于重要的中间节点这一衔接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我国中西部稳定发展总体模式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主体战略地位。为加强冷链物流的运输保障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近几年国家陆续颁布了《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强冷冻冷藏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意见。可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下的重庆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将会迎来较大的顶层设计思路的转变,这对重庆目前的整个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技术设备落后、安全性保障等问题的改善具有较强的要求。

1 文献综述

针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问题,近年来有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展开过相关研究,例如,黎侨对重庆冷链需求和供给进行研究,认为供给不平衡、品质与售价矛盾、时效性与技术矛盾是主要制约因素。刘晓娜,等分析观察了农村冷链物流发展变化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冷链物流产品输出分散、成本高、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的问题。赵亚琴,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江苏冷链物流不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认为产地仓直采模式是该地区最佳运作模式。万玉龙基于后疫情时代下的冷链物流,从国内冷链物流体系的功能、监管、信息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中冷链物流在制度、监管、信息流通三条路上的发展方向。刘丽琴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冷链发展情况,总结出河南省冷链优劣势、机遇挑战,并提出适用于河南的冷链运作模式。汪旭晖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指出冷链互联网的系统的完善程度与冷链节点之间信息交互程度是系统操作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刘忠萍对广西物流在西部路海新通道规划中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需要从产业规模,智能设备投入,完善标准化体系出发来促进广西智慧物流发展。彭静,等对重庆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进行研究,认为可以从运作管理、完善冷链配送网络、完善空间布局、信息平台化等方面进行优化。陆静媚以广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地区冷链物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认为存在配置缺乏、成本较高、过程损耗率高,信息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并基于实际提出相关完善策略。罗艺,等通过对贵州农产品冷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设施不完善,冷链过程操作不规范,标准统一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2 重庆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环境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唯一直辖市,不仅具有西部唯一实现瓜果肉类双功能的入境口岸,而且还具有三大运输通道(渝新欧通道、长江水道、江北国际机场),同时也是南北食品产品交互的重要节点。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生鲜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极大提高,促使了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在整个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中,国家秉持协同高效、创新引领、双向互济、陆海统筹、贯通南北、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推进运输物流经济和综合运输路的发展。

从政治环境来看,为了促进国内冷链物流发展,实现产业布局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2016年印发的《重庆市利用中央资金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等对冷链发展建设给予资金支持。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重庆位于西南地区陆路、水路、航路的中心点,拥有三江汇流天然的地理优势,作为西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点,对西南地区与国际开展经济贸易和产业合作具有引领性作用。此外,国家政策开始倾向于改善冷链物流网络和空间布局,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供需、储存设施、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其他上游和下游工业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政府以提高冷链企业的标准为目的,正不断改进产业管理规范,逐步细化相关法令要求,加强对冷链服务提供商的安全责任监督。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进而更加注重健康、便捷的生活方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冷链物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中显示的数据表明,在2012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总体增长率超过30%,而且,生鲜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2 554.5亿元。对生鲜供应商而言,冷链物流是将产品卖出并保持产品新鲜的重要物流手段,近几年生鲜电商的飞速发展,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牵动力。

从技术环境来看,重庆在冷链物流上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初期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投资冷链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现在的冷链技术中囊括了整个技术链中的仓储分配、运输路线规划以及产品分类管理等。仓储、运输、冷链物流管理等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保证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还为产品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回应消费者的期待,这也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原因。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冷链网络空间布局仍需完善。在西部路海新通道规划下,重庆地区作为一个辐射周边的重要枢纽,冷链物流的空间布局仍然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目前,重庆市主要的中心集散地集中在市区,部分周边节点布局稀疏,严重限制了各方向的冷链物流体系的辐射发展。从物流节点的结构到布局都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呈现供不应求的行业状态。

2.2.2 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高端技术人才缺乏。重庆市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员基础,但其高端人才缺口巨大。2020年重庆市总供给了6607名物流相关人才,但本科及以上的人才供给仅占比41.53%,而与冷链相关的人才占比更不足五分之一。优秀人才更愿意前往沿海地区选择就业,这影响了重庆市物流高端人才的积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发展,阻碍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的推进,不利于重庆市物流产业迈向更高阶段发展。

2.2.3 地区冷藏功能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目前,重庆市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冷链仓储的容量不足,功能比较单一,设备较陈旧,缺乏自动化设备,作业效率和质量都不高。由于上述缺陷,使产品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等环节难以实现联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体化操作。此外,冷链信息化技术运用和普及程度不高,发展不均衡,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对接,难以实现冷链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行业在高速发展,在运输过程中参与企业众多,供应链之间相互联系,物流企业往往会将物流信息视为竞争力之一,这就造成了运输过程数据不透明,从而导致整个物流环节的追溯困难,这类问题严重影响运输效率。

3 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引导下的重庆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思路

重庆是国家物流网络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之一,将成为长江中游和现代化物流中心。为充分发挥重庆的地理优势,强化对周边地区冷链资源的整合,推进数字化改革,尽快完成产业升级,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西部陆海走廊,构建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3.1 完善重庆冷链网络空间布局

根据地理特性,重庆地区的外部冷链网络空间布局可以考虑从以下方向进行完善:一是重庆经贵阳连接广西北部湾的路线作为海上物流通路;二是沿着长江到东海岸的路线作为沿江通道;西北方向连接西安、兰州的路线作为内陆运输通道。重庆地区的外部冷链网络空间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重庆地区的外部冷链网络空间布局示意图

根据交通运输委员会重庆市路网计划,提出从产品产地到销售地的运输网络规划,以及重庆市全市网络配置的构想。重庆地区的内部冷链网络空间布局可以考虑从以下方向进行完善:首先,周边地区和县城的冷鲜肉、水果和蔬菜生产区,如荣昌区、大足区、永川区、涪陵区等,应当以市区作为第一环冷链物流的起点,连接全市周边高速公路、铁路等。二是围绕中心城区内环构建城市冷链分布终端,三环与周边大中型城市连接,形成生产区域和城市集群与周边省市的高效网络,构建重庆和周边区域之间的快速网络。重庆地区内部冷链物流节点布局如图2所示。

图2 重庆地区内部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思路

3.2 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必然需要大量的相关领域人才,而现实却是冷链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外流,其直接原因为重庆市相关企业无法提供高端人才相匹配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待遇,导致本地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更愿意前往沿海地区选择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发展,阻碍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的推进,不利于重庆市物流产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首先,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人才政策体系,降低高端人才外流率,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其次,聚焦区域地位优势,扩大人才流入影响力。增强相关专业建设,注重实践教育。同时,培育引进多式联运经营人,加强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促使重庆物流人才市场的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快物流人才市场的发展。再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的课程,加强高校和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采取多种培养渠道融合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并留住国内相关人才,并积极引进各类高层国际化人才,为构建冷链人才体系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储备。

3.3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物流资源和物流企业相融合,以大渡口、九龙坡、寸滩等冷链物流节点为中心,构建起二环、三环冷链物流地带以支持和促进重庆冷链的实际发展。物流基地和相关节点应逐步完善仓库分布、冷库交易、低温处理、中继转接、保税管理、增值服务、集装箱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设施。另外,以重庆-贵州-南宁-北部湾路线为中心的内陆冷鲜产品贸易以及重庆经北部湾进口冷鲜产品贸易,并尽快落实以重庆为中心的冷链加工配送服务网络建设。首先规划建设区县级冷链物流中心,根据各区、县地区特色农产品、畜产品的产品和分布情况,设立区县级冷链物流中心,有效发挥三峡牛羊肉冷链物流中心、荣昌生猪冷链物流中心、城口山地鸡冷链物流中心等区域产业优势。其次建立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以合作运输和冷链集装箱运输为两个重点,充分发挥重庆地区的中枢作用,推动铁路集装箱冷链运输和沿江货船冷链运输的发展,同时加强高速公路冷链、航路冷链运输的发展,提高运输效率。

3.4 基于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信息平台化,促进资源整合

重庆市冷链信息化的程度对于冷链发展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统一的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对接电商贸易平台数据,逐步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对冷链货物实现查询、追溯、质量监控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要求,为生鲜产品的安全生产、流通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可视化监控。为了及时纠正周期性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损失,将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基于冷链物流企业的功能需求,实现冷链全程信息的对称交换,可采集数据,可有效监测流通中鲜活农产品的参数指标。

冷链物流系统的设计(包括冷链管理或冷链优化)应遵循适用性强和成本低的原则,对冷藏车运行展开有效监控,远程运输过程中实现收集生鲜产品的信息,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看,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运输信息不透明,无法被用户所感知等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体系框架

4 结语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重庆地区冷链物流虽然在未来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还受到诸多因素限制。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协作物流体系构建的中心,是促进陆海新通道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重庆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中西部如何有效并入陆海新通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重庆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劣势,全方面分析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并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前提下致力于不断推进本地的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陆海冷链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陆海之纵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乡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庆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剖析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