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云
[摘要]以徐工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首先分析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现实意义及“双高计划”背景下赋予工学交替模式新内涵,然后从其当前工学交替现状出发,总结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存在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工学交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3-0135-04
Analysis of Work-study Alternation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ontext of "Double High" Campaign: Tak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uzhou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Example
FU Ziyun
(Xuzhou Industri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uzhou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study alternation teaching mode and its new conno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high" campaign, then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of work-study alternation teaching,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with the mode,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school-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urately satisfying the regional demand for talent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Keywords:"double high" campaign; work-study altern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0 引言
早在2006年3月,教育部就印發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把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标准之一,对于做出成绩的职业院校,给予表扬和奖励。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由此“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其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此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4次提到物流,8次提到供应链,显示我国正面临着具备外语、跨境物流管理等综合能力高素质人才短缺的挑战。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术人才、促进就业和创业的重要角色。基于“双高计划”,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努力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高职教育向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创新校企融合机制、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本文以徐工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其当前工学交替现状出发,分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赋予工学交替模式的新内涵,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为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发展道路提供思考[1-3]。
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现实意义及新内涵
1.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现实意义
从学生角度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重实操,地方物流企业急需高质量高素质实用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学生驻厂工学交替,通过在企业的真实实习训练,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用,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及时结合实际企业最新发展需要,如企业最新智慧物流技术技能的运用等,明确日后学习及工作目标。帮助日后从事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良好的行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学校角度考虑,校企深入融合,企业提供真实的设备和基地,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面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新型物流企业增长迅速的局面,专业化、多样化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内需增加,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迎合“双高计划”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全力助推工商管理学院更好的打造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利于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兼职,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服务,为地方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也利于教师及时补充更新行业发展动态及技术人才需要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从企业角度考虑,工学交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新型物流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便于传播企业文化,招揽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2“双高计划”下工学交替新内涵
“双高计划”要求政府、学校和企业各自精准定位,坚持产教融合原则,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首先政府明确自身主体责任很重要,一定要为相关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税收政策等,为校企合作提供丰富的便利条件,如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寻找合适合作单位。然后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积极联系与工学交替专业高相关性的优质企业,如京东物流(宿迁大件徐州营业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适当为企业开展师资培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助推校企深度融合。最后聚焦企业工学交替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在企业的真实生产运营环境中锻炼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从长远出发一定要参与校企合作,主动接受学校工学交替的学生,与学校共享企业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企业要积极主动担负起培养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2 工学交替教学实践现状
徐州工业职业学院(下称“徐工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于2021年全校毕业班2019级学生首次大规模开展实施工学交替。下面以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具体展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分析。 2.1 工学交替内容
此次工學交替教学内容共涉及三个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践(校内2周+校外4周)、毕业设计(7周)和职前训练(5周)。其中专业综合实践在校内教学基地或企业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和职前训练在企业教学基地完成。专业综合实践部分使学生能够切实理论联系实际,对服务类应用活动有更深入全面的认知,对所涉岗位技能熟练运用。撰写毕业论文以工学交替企业真实项目或者企业实际运营需求为载体,教学实施主要在企业基地开展,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贯穿工作交替全过程。职前训练主要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学习为主线做好入职准备,以物流管理专业必备专业技能知识为辅具体开展。工学交替部分课程实施方案见表1。2.2 工学交替组织与程序
在疫情防控的总部署下,此次2019级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共三个班约120人全员参与,时间安排上2周校内综合实践充分利用暑假小学期(19-20周),9月-12月在校外企业教学基地。本次工学交替的组织形式有集中性工学交替和一人一方案两种。
一方面以集中性工学交替为主,即各二级学院分别委派带队教师带领工学交替学生和企业取得联系,做好工学交替前的基本工作,如了解所到派遣企业单位组织及工程情况,学生行李邮寄,住宿和薪资待遇问题等,学生集中在固定企业不同岗位开展工学交替。以物流管理校企合作企业浙江心怡供应链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为例,在2021年9月-12月工学交替期间,集中接纳物流管理191、192和 193班共计学生50人,这些学生最初以基层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现场施工和管理,协作各个岗位技术人员做好日常技术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自愿的情况下,经过工学交替企业与专业学生进行双选后,仍有一部分提出个性化需求的学生未参加学院提供的工学交替企业,针对此部分学生,采取学生与家长同意,自主选择申报工学交替企业,学院严格审核与加强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工学交替环节。
(1)学生权益方面。学校与工学交替企业达成书面协议。工学交替单位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实践岗位,并规定学生每天实习实践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工学交替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管理费或者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等。
(2)思想教育上。一方面带班班主任每周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班会课,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对待工学交替改革工作,及时化解学生不良情绪,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工学交替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分批次与学生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按照逐级反映的原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安全和日常管理。本着“三不伤害”原则(即工学交替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每天向班主任报平安,及时报告个人动态,班主任有效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工学交替未满期间,学生不得擅离或调换工学交替单位,学生不得擅自变更住宿地点,特殊情况需报备申请。
2.3 工学交替考核
工学交替考核方式主要分两种,工学交替指导人员评语和工学交替指导教师对工学交替成绩的评定。第一种主要依据学生在企业的整体表现,如工学交替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打分。第二种主要依据学生工学交替日记、报告、出勤表等情况,确定最终工学交替成绩,工学交替成绩按五级分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 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参与度不够,学生认知度不足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9月-12月是工学交替的黄金时期,淘宝、京东、苏宁等各大电商为应对双11、双12大促,业务量激增,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学结合锻炼条件,但是从工学交替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学生离开校园,步入企业本身需要时间适应缓冲,面对企业高强度的业务量,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身心压力倍增,尤其针对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其思想情绪波动很大,经常抱怨、自信心缺失,甚至悲观抑郁,无法坚持工学交替,对工学交替认知度不足。甚至影响其他学生自我怀疑参与工学交替的必要性。此外企业面临大促压力,忙于业务量,各环节筹备工作紧张无缝衔接,面对众多工学交替学生带班师傅很少有时间对其进行耐心指导,学生作为助手更多局限于“跑腿打杂”,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受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缺失。
3.2 产教融合不足,企业与课程体系脱节
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应是校企共同制定。但目前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学生课程体系老旧,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核心专业课程“采购与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管理”和“运输管理实务”教学内容部分重复,课堂教学缺乏鲜活的物流企业真实案例做演练。此次集中性工学交替的50名学生反应校内所学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度不高,加之企业转型升级快,智慧物流发展迅速,学生课堂所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差别大,学生工学交替过程中获得感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过程热情度降低,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校企融合合而不深,学校作为主导地位的根本形式未发生变化。高职院校自身的实训基地在先进性方面又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设施相差甚远,起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导致企业与课程体系严重脱节。
3.3 工学交替教学实践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
由“徐工院”此次工学交替过程总结如下三方面。
(1)校企缺乏沟通。校企缺乏专门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和对应负责人。近几年物流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序发展速度快,高职院校为更好的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成为必然要求。一方面学校教师因校内工作量大,工作任务多,无法全身心走进企业提升专业素养,不能切实做到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融入课堂教学案例中,也会导致企业和校内课程体系慢慢脱节。另一方面企业忙于自身运营,为完成各阶段绩效考核,没有精力和时间投入产教融合。
(2)工学交替实践师资结构不完善。工学交替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教师缺乏新鲜的实践经验,对于物流管理实践操作强的专业,甚至存在部分知识在实践中被淘汰的情况。“徐工院”此次工学交替指导教师选拔也存在类似问题。学校缺乏更加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企业对工学交替认知片面。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的时间本身与企业大促冲突,企业为盈利对工学交替学生管理机制不完善。据学生反应,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提供的物流岗位实践技术含量低,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很难在实习岗位学习到新知识,然后物流企业为应对大促,24小时轮流倒班,学生工作时间无限延长,工作量加大,同宿舍实习室友早中晚班均有,导致同寝室作息不规律生活条件艰苦。最后企业对于学生薪资待遇计算含糊不清,无法实现同工同酬,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
3.4 课程思政脱离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校内实践课程很容易做到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是在企业实践基地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融入体系,没有结合具体的物流管理专业需求设计课程思政切入点,存在强调岗位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对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生而言,高强度的实训岗位导致学生无法全面认知此次工学交替,学生面临岗位压力无法及时梳理好心态,使学生认为他们就是来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加之物流企业处于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还突出存在管理学生同自有员工一刀切的现象。如在奖惩上与企业正式员工一致,忽略学生校园进企业过渡期问题,顾及不到学生遇到困难胆怯退缩、精神紧张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学生精神萎靡,出现怠工混日子的现象。最后一点,学生在企业实践基地往往以企业管理为主导,学校管理相对较弱。更是完全忽略学生思政教育,一般当问题严重时,学校才会出面具体解决。
4 工学交替教学实施建议
(1)提高学生认知度,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徐工院”后续仍需对毕业班学生做好工学交替认知度普及工作。借鉴首届工学交替学生心理状态变化,需提前并及时做好工学交替引导工作,可以由往届优秀工学交替学生代表给大家经验交流分享,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工学交替积极作用,提前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工学交替对于物流管理各个环节,商品的分类与包装、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系统分析和物流管理决策能力的认知度。在具体工学交替过程中,校企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协调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要求,教导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变,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处理解决问题,注重自我成长。
(2)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合作打造师资团队。首先企业从思想上要积极并勇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并建立良好的校企沟通机制,如成立专门的组委会部门。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而言,校企通过详细调研,深挖企业对相关物流岗位工作技能、人文素养和知识储备要求,校企共同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共同制定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物流企业对“工”的实时需求和学校课程体系中“学”的交替作用。同时校企应合作打造物流专业工学交替师资队伍,校内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物流商务作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物流管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的实践教学能力。
(3)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习总书记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在校企融合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指导教师思政育人的主力军,找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切入点,在企业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具备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有意识将思政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使思政元素进企业,进课堂,进大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播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的传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古光甫,邹吉权.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逻辑与发展理路[J].成人教育,2020,40(8):59—66.
[2]李紅艳.“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4):31-33.
[3]黄旭强,李国年,柳劲松.“双高”院校产教融合行为策略与实施绩效研究:基于56所高职“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实证[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4):196—201,204.
[4]胡建波.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5(7):60—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