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征 赵丽颖 刘丽红 杨玉雪 王亚东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69)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的课题。而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常在其日常行为上得到体现[1]。本研究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试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针对某高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目前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现象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学生以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参考英国杜伦大学医学院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责任指数考核法(conscientiousness index,CI)的应用,在该高校口腔专业学生中实施部分日常行为的考核,分析考核过程是否对规范医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问卷调查以某高校附属医院口腔专业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共156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回收156 份。问卷涉及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学生认为就目前本人以及周边同学的表现而言,出现的不良日常行为有哪些? 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可以从哪些层面采取举措来规范这些行为等问题。
调查表明:55.8%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或周边的同学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需要督促改正。包括:“作业提交拖沓,布置的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给需要衔接的同学造成很多麻烦”(95.51%),“工作学习中注意力不能集中,行为散漫”(87.82%),“缺勤或者迟到”(87.18%)以及“分配班级服务类工作完成度差”(67.95%)等(图1)。同时,有77.56%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宿舍等区域个人卫生差影响公共环境的现象明显存在。在“其他”选项中,学生补充到:实习过程中有同学出现偷懒、工作推诿懈怠等问题。在被问及以上不良行为中,本人经常会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中,勾选缺勤或者迟到选项的同学占23.71%;37.17%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作业提交拖沓等行为;在分配班级服务类工作不愿完成的选项中,51.92%的同学认为自己或者其他同学存在这样的行为。其中具有3 条或者以上不良行为的同学占比为37.82%。可见,这些不良行为在学生中存在较多,学生已经认识到这些行为对自身以及他人有一定的负向影响:62.18%的学生认为“造成医学生这些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内在素质”因素,60.9%的学生认为有社会环境、经济和受他人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的选项有44.23%;65.38%的口腔学生认为“受周边同学行为影响”较大。
图1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认为需要督促改正的不良行为表现
在教师组(与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生活密切接触的管理教师、带教教师30 份问卷),学生提及的不良行为与教师描述的内容部分重叠。并且认可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包括考勤、工作学习专心、良好仪表等内容)(86.67%),与带教老师形成良好沟通(100%),及时请教以及布置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73.33%)等良好的日常行为(图2)。列举了部分学生有对待患者急躁不够细致的行为(26.67%),教师组提出了口腔学生一些日常行为需要进一步改善的诉求[2]。
图2 教师认为学生较好日常行为体现
日常行为考核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记录学生日常多种行为进行测评的方法,是督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工具[3]。CI 责任指数日常行为考核法是由英国杜伦大学医学院设计提出。起因是在教学管理中,很多医学生出现迟到、酗酒、布置任务不能及时提交、工作拖沓懒散等不良行为表现,学生的人文素质每况愈下。经过大量数据研究,研究者试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制定出相应克服的模块,对学生实施督导、干预,形成考核机制 。考核模块包括:记录出勤;学生定期信息上报;按时作业提交;教学评价反馈;记录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其他不良行为情况等内容。考核中学生会在这些模块上获得或失去CI 分。考核结束后,CI 终分较低的学生会被采取一定干预措施。经过定期的考核发现,CI 考核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修正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之所以命名为责任指数是因为考核的模块是围绕培养学生自律、责任心的良好行为来使用。主旨在于督导学生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负责,修正自身不符合“责任心”的行为。而责任心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一定义与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中自律、细心和坚持不懈的特质也有相通。其测评方法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记录反馈,帮助医学生找出其人文职业素养上的问题,帮助学生修正自身不符合“责任心”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杜伦大学对CI 信效度的验证采用了职业精神指数(professionalism index,PI)的验证方法。将参加考核学生CI 得分前、中、后各10 名学生,随机打乱顺序,聘请9 名承担专业课程以及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职业人文素养表现进行评价,得到“满意”的学生,获得1 个PI 分,获得“担忧”评价,将被扣除1 个PI 分,“无法评价”的学生0 分。研究人员将这些学生的CI 和PI 的分值进行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证明了CI 在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的有效意义。
由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院校使用的日常行为考核模块设置比较灵活。考核人员可以根据被考核对象整体情况,对模块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用考核的进行。
考核对象为某高校口腔医学专业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共计156 人,考核监测人员采用抽样法选择口腔学生带教教师,教学管理人员10 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前期关于口腔学生日常不良行为表现规范需求的问卷调查情况,采用了有目的抽样方法对教师(n=14)进行了口腔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模块内容的专家访谈:参考杜伦大学医学院考核内容,将本次口腔学生考核设置为:考核总分为 100 分,基础分30 分。考核期为90 d。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日常行为考核内容及标准
考核结束后,将156 名学生考核终分(按年级分类),录入SPSS19,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三年级考核均分(86.78±7.55),四年级(83.75±9.23),五年级(84.96± 10.44),各年级学生CI 得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学生得分主要集中在91~100 和81~90 这两个分值区段,接下来依次降低(表2)。从学制不同(五年制,八年制)的角度,各年级五年制与八年制学生CI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生共计57 人,均分(83.88±9.28)分,女生99 人,均分(85.90±9.13)分(表3)(P>0.05)。该结果说明CI 得分与学生所处年级,学制以及性别无显著相关。
表2 各年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得分人数分布
表3 男女生日常行为考核得分统计(分,)
表3 男女生日常行为考核得分统计(分,)
各年级学生在“阅读笔记”以及“轮转反馈”这两个模块得分率均最高,主要集中在16~20 高分值段;“志愿服务”模块,高分区段得分较其他模块少。五年级完成度较好,因其进入科室轮转,提交相关内容包括导医等形式更多;四年级低分值人数较多,受口腔专业课程安排紧,考试多,没有更多时间参与志愿活动的因素影响;156 名学生的基础分扣除情况较少,其日常考勤和其他一些日常观察到的不当行为相较考核前有向好的发展(表4)。
表4 各年级日常行为考核模块得分区段人次数
考核结束后,完成了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考核结果的反馈。对得分70 分(含70 分)以下,共16 名同学进行了谈话。并对参与考核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相关教师回访。试图结合考核结果,发现引入考核前后,学生日常行为变化以及态度上的一些差异;参考其他院校情况分析,发现异同,提出思考和建议。
学生卷:有效回收156 份结果显示(表5):有55.8%的学生对考核结果持“比较满意”的态度,14.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主要认为,对本次考核重视度不够,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三年级认为可以继续“准时出勤”“阅读文献笔记”等行为比例比其他两个年级更高一些。四年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模块难完成占比较多,与考核结果较一致;77.6%的学生认为考核的引入可以督促自己改正一些不良行为。并且80.12%的学生选择了“考核中会有意识注意自己的行为”的选项;在对身边同学行为改善情况的问题调查中,有55.8%的同学认为有“较好”的延续或改善,主要体现在整个考核期间,自习室内看书的同学变多;公共区的卫生环境变好;学生在考核中,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并有意识的规范。
表5 关于日常考核结束后学生相关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学生们认为比较满意的日常行为考核实施的间隔时间为“3 个月”或“半年”,(分别占比37.8%,44.8%);对于本次考核整体工作打分(1~10 分),主要集中在9 分和8 分之间(分别51人,49 人),28 人打分10 分。学生对本次考核提出建议:可以在学生中间设立监督小组作为第一级检查,上报不良行为的基础组织,初步对不良行为反馈沟通后,上报教师考核组酌情扣除分数;适当增加考核的提醒机制;有的同学认为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班级层面增加了心理负担,认为可以将反馈结果到个人,是否更能保护一些同学情绪。
教师组认为口腔学生的考核过程,呈现了正向积极的趋势,考核进入中后期,学生的整体行为风貌较前有一定的提高。教师组发现:学生在提交或参加考核模块内容时,其参与项目的内容、次数、材料提交的时间,与这些同学是否在一个宿舍、一个课题、轮转小组有一定的相关。身边同学的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影响。教师组认为日常行为考核有必要继续或阶段性实施测评。这需要学院的支持,以及监测教师对学生长期督导、总结的过程。
本次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日常行为考核中,156 名参与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考核模块的要求内容,对比引入考核前的问卷调查自评以及他评情况,学生以及相关教师均认为在考核过程中学生整体多项行为呈现正向状态,可以为日常行为考核在学生中实施阶段性测评做好准备。并且本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考核中体现了CI考核效果并没有受到学生所处年级、性别等显著影响,引入考核后,有学生正向行为产生的情况,CI 可以适用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考核。并且研究者可以考虑在实施测评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情境和具体行为表现情况进行CI 测评模块内容调整、细化。有研究表明:日常行为考核的纵向时间对行为产生起到关键作用[5],良好行为素养的考核效果需要长期定时实施,本次研究比较认同该观点。
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6]。有研究表明:在我国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包括对一个准医生的培养,似乎都体现着人文精神的欠缺[7]。就目前而言,医学人文教育仍停留在少部分人文课程的状况。医学院校急需适当增加人文课程比重,依托院校和实习医院营造充满尊重、关爱、奉献、协作、责任等人文色彩的校园氛围以及挥教师示范作用的隐性教育[8]。拓宽医学生的人文知识获取渠道,引起学生的关注,以保障医学生掌握丰富扎实的人文知识构架,为提升人文素养夯实基础[9],并且结合医学生人文素养测评体系的考核、督促、干预、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这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继续探索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冯征: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试验、调研,数据的获取、提供与分析;撰写文章;刘丽红、杨玉雪:进行试验、调研,数据的获取、提供与分析;赵丽颖、王亚东:论文总体把关、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