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译旻,李燕茹,程梦瑶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靠手段,可使狭窄的血管得以解除,改善心肌血供,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但术后致病危险因素持续存在,仍有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事件[1]。研究表明:加强自我管理是PCI术后病人二级预防和预后改善的关键[2]。动机行为转化是近年护理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为转变理论,包含前意向、意向、准备、行为及保持5个阶段。该理论指出,任一行为的积极改变都要经历上述5个阶段,前3项为思想的萌动与意识的转化,后2个阶段为真正行为的转变和强化[3]。由此,本研究以动机行为转化理论为指导,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展开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通过多途径增强病人术后的自我管理行为,以改善预后。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均行PCI术,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能独立完成量表填写和评估,同意并积极参与本研究,签订协议。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32~71(56.58±7.14)岁;病程0.5~4.5(2.85±0.52)年;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3例。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8~76(54.79±8.32)岁;病程0.4~5.6(2.92±0.64)年;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5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心内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健康宣教(心血管疾病有关知识)、心理疏导、营养膳食及用药指导、心脏康复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病人定期回院复查。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为病人提供咨询机会,并给予科学指导,每月1次,共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团队中选取N3级以上、护理工作年限≥3年的专科护士组成专科护理团队,包括1名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4名专科护士(负责护理措施的实施),且所有成员接受动机行为转化理论及专科护理技巧等培训与考核,同时通过预试验完善护理方案,确定具体干预措施。
1.2.2.1 前意向阶段 术前通过健康讲座、一对一指导、病区宣传栏、微信网络及健康宣教手册等方式展开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疾病认知,意识到PCI术前准备及术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引起重视。
1.2.2.2 意向阶段 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更多的成功案例和疾病有关知识,以诱导其思考行为改变对疾病康复和自身健康的益处,进一步促进行为转变。
1.2.2.3 准备阶段 共同与病人讨论行为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商讨制订个体化、科学性的行为转变计划,包括定期复查项目、病情自我监测、情绪调节、用药管理、康复锻炼及并发症等方面。
1.2.2.4 行为阶段 该阶段是行为转变的重要阶段,指导病人养成以下行为习惯。①情绪调节:指导病人学会冥想,保持舒适姿势,音频指导下,调整呼吸,意识长时间关注于某一意念,默念意念对象,并超越任何自我回忆,以达到身心放松,每次5 min,每天2次;②用药管理:指导病人根据用药时间,在手机上设置闹钟提醒,以确保及时用药;同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科学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③康复锻炼:根据病人功能状态制定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方式、频率及持续时间等,同时指导病人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运动方案;④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营养膳食,多食富含钾元素食物,如马铃薯、紫菜、豆类及豆制品、海带、香蕉、西瓜等;多食降血脂食物,如胡萝卜、韭菜、菜花、牛奶、黄豆等,少食辛辣刺激、高脂高糖食物。
1.2.2.5 保持阶段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建立专科护理档案,定时通过微信、电话及家庭访视进行延伸服务,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评估康复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监督病人完成上述行为,以养成自我管理行为习惯。随访3个月。
1.3 观察项目 ①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治疗依从性、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症状管理等维度,共27个条目,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受试者自我管理越好;②干预结束后,统计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5]评估,从躯体、社会及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方面评估,每个方面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表1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表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临床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病情恶化[6]。但现阶段,心绞痛是不可根治性慢性进展性疾病,介入手术仅可发挥“疏通”作用,术后仍存在再狭窄风险,诱发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7]。因此,PCI后强化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动机行为转变理论是近年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为模式,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8]。王艳等[9]研究指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提升肠造口术后病人知信行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杨明莹[10]研究证实,在早期康复管理中,动机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按时完成康复计划,对恢复肢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展开多轨道专科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动机行为转变理论下,本研究根据人类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为病人提供可行性支持,能协助其逐渐建立行为改变意识,最终达到行为转变目的。此外,本研究通过多轨道专科护理,如饮食、心脏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用药等方面指导,使病人建立良好行为,并在保持阶段,通过微信、电话及家访等多种形式对病人的各项健康行为进行督促和指导,这对增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此外,大量研究证实,健康状况与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11-12]。对于心脏疾病病人,PCI术后不良行为习惯或未注意二级预防,进一步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主要原因在于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意识的同时,培养病人健康行为习惯,这对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至关重要。同时,本研究对病人生活质量评估得知,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接受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