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场景评价”培育科学素养*

2022-04-28 10:31蔡庆龙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科科学素养场馆

□蔡庆龙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教师的关注。在小学科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场景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场景评价”是指教师在校内外精选微场景,创设真实评价情境,开发多元评价工具,带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互动,开展科学、真实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该评价与“用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不同,属于质性测评。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思维为目的,具体如图1。

图1 场景评价各概念的关系

一、精选评价场景,孕育科学素养

(一)就地取材,创设校内微场景

校内的微场景有两种。第一种是“流动式”微场景,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准备器材,创设多个微场景组织评价活动。评价完成后可以将器材进行整理,十分便捷。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学习评价为例,教师以“奇妙的光世界”为主题,设计了6个微场景,包括潜望镜、测距仪、光学调色盘、科学阅读、光学三原色合成器、光影实验等元素。评价内容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重在关注学生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自主操作,学习光学原理,实现在“做中学”和在“合作中学”。第二种是“固定式”微场景,即在校内选择一个闲置的房间作为场馆,不定时地补充器材,随时供学生参观学习,也可用于评价。如爱好动物标本制作的教师在校内捕捉昆虫,带领学生制作昆虫标本,创设一个昆虫小场馆。在学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时,学生可以带着放大镜、手持显微镜等开展学习,教师进行评价。表1为一至三年级校内“微场景评价”的内容,评价时间为每个班35分钟。

表1一至三年级校内“微场景评价”的内容

续表

教师可以在每学期挑选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创设微场景,对学生开展评价,并且通过这些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踩点调研,挑选校外微场景

校外场景评价需要学生踩点调研,这类评价的时间和条件要求较多。鉴于此,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杭州市内的100多个场馆,将其分成文教、企业(机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等类别。教师在节假日对各个场馆进行走访、调研,并分析每个场馆适合的年级。这些场馆中的元素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教师在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两个场馆,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一至三年级校外“微场景评价”的内容为例,具体如表2。

表2一至三年级校外“微场景评价”的内容

二、开发评价工具,对接科学素养

(一)设计考核表,关注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探究能力,还包括科学学习态度。因此,在每一张“场景评价”记录单上,教师都设计了一张考核表,该表分“活动时”和“活动后”两部分。以“植物园考核表”为例,“活动时”的评价从常规的举止文明、自主探究、合作融洽和爱护植物四个方面着手,“活动后”的评价从后续成果、活动记录单和测评结果三个方面入手。评价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三个等级。评价方式有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四类,如表3。不同场景的评价项目也有区别,如假期通用考核表除了常规评价项目外,还增加了“前期准备”“馆内分享”“难忘场馆”等项目,更有针对性。

表3“植物”单元“场景评价”考核表

(二)编制记录单,关注科学探究

记录单也分校内微场景和校外场景记录单两种,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杭州植物园开展场景评价,并编制了一份记录单。记录单导语部分由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吉祥物来介绍,充满童趣,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任务。学生围绕“认一认、找一找——植物园里的景区”“辨一辨、猜一猜——杭州市的市花”“帮一帮、找同伴——相同植物的叶子”“玩一玩、记一记——以游戏的方式观察一棵大树”四个任务开展活动。如任务四“玩一玩,记一记”,一位学生选定了一棵大树,用眼罩蒙上另一个学生的眼睛并让他原地转几圈,而后再把他领到选定的那棵树边,让这个学生用摸一摸、闻一闻、抱一抱等方法“观察”这棵树。之后,学生被带回原位,接着打开眼罩去找那棵树。游戏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大树的名称、树干的粗细、树皮的特点和树的气味等,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使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三)物化激励机制,关注科学观念

把“场景评价”融入本校“科学之星”的评价体系中,能使评价过程更生动,学生参与度也更高,具体如图2。整个评价体系分课堂常规和课外探究两个板块,课堂常规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课堂笔记、单元检测和本职工作六个方面。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常规评价,形成科学观念。开展“场景评价”后,教师把关于“场景评价”的记录手册完成情况、过程表现及项目成果纳入整个评价体系。课外探究则包括科技竞赛、场景评价和科学文章发表三个方面。课外探究评价使学生掌握的科学观念能够得到应用。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奖励学生“水滴币”“贝壳币”“黑珍珠”等物件;每月评出“科学之星”,奖励其一张科学家名片;期末评出若干“科学之星”“科学小博士”“科学小院士”,推荐其参加学校的联评。

图2 “科学之星”评价体系

三、夯实评价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一)评价前,注重预案细节

开展“场景评价”需要多方进行沟通和联动,发挥教育合力。如在教授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杭州大江东吉利汽车制造基地开展“场景评价”。活动前期,师生多次沟通,商讨出发、到达和游学评价的时间、路线、注意点、人员安排等事宜,制订了翔实的活动方案,并对各项细节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二)评价时,整合活动项目

“场景评价”可以与学校的春游、秋游或科创节等活动结合,主题可以与项目学习整合。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场景评价”,教师结合“我的私家车”项目活动,安排车模和车标设计活动、未来的概念车设计活动等。学生根据要求画好设计图,用金属、木材和硬纸板等材料制造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他们在活动中感知各种材料的性能,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提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第六届科创节开幕式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车队,这些车都是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校园里还展出了优秀的“概念车”设计图和“场景评价”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

(三)评价后,借助平台分析

开展“场景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评定、查看作品或批阅记录单等方式进行评价。记录单侧重科学观念的塑造,可以利用相关平台进行编制,评价完成后也可借助平台辅助批阅。如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植物”,师生来到杭州植物园开展“场景评价”。在家长的带领下,学生带上必备器材,根据小组商量好的路线,边活动边完成记录单。学生完成后,家长收齐记录单并拍照上传,教师利用相关网站,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这有效提高了评价效率,减轻了教学负担。

“场景评价”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该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家长、教师和社会更多地关注科学学科,对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教科科学素养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盯紧“教育四乱”专题警示约谈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