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符佩娟
(湖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外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
科幻小说是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的一种文学类型,诞生时也是面向青少年与大众的“通俗文学”,但经过两百年的发展,科幻也并未有如同科技一般的发展。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拔地而起,销量破千万,不仅在国内引起了一阵科幻热,也被国外读者追捧。
科幻作品中超现实的虚幻设想,并非空穴来风,是可以被一种客观规律所解释的,也是可以被认知、掌握和驾驭的。而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把现有科学结论进一步发展成科学幻想的利器。因此,隐喻在科幻小说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超现实的虚幻进行描写时,通过已知解释未知,成为了一种必须。
著名语言学家Lackoff 于1980年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曾表示:隐喻无处不在。隐喻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在几乎我们所有的对话中。那隐喻究竟是什么呢?它早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修辞手法,语言学家认为其是一种认知的手段。简单来说,隐喻就是用某一种熟悉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用简单的去理解复杂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用已知的去理解未知的。人们利用隐喻这个认知手段,能够解决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外界信息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当人们的语言符号不足以用来表达外界事物和信息概念时,由隐喻思维产生的隐喻性语言就能弥补不足,使我们的语言系统变得丰富起来,并且达到认识外界事物的目的。
三体现有的研究主要也集中在翻译研究,和人性研究上。在CNKI上以“《三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457 条搜索结果。例如郎静用女性主义翻译家路易斯·冯·弗洛图提出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策略为标准,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视角对刘宇昆的译本《三体》进行赏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宋如月认为《三体》中的人物几乎都带有某种符号性,在生存与人性的博弈中,不同人物的行为代表了人性不同的可能性,也提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和相当深刻的思考。但在《三体》文本的情节隐喻性上,还并未有太多的研究出现,这也是本研究想要去探讨的。
目前语言学界比较常用的是莱考夫的隐喻三分法:1)空间方位性隐喻;2)实体隐喻;3)结构隐喻,许多论文都是以此隐喻分类方法为基础进行的。但这一分类方法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它们的分类原则并不统一。结构隐喻属于根隐喻,而空间方位性隐喻和实体隐喻属于派生隐喻,这种分类方式混淆了种与属之间的因与果的关系。也正因为传统的隐喻三分法存在其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决定采取新的隐喻分类方法来分析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情节隐喻。在对《三体》三部曲中出现的所有情节隐喻进行梳理后,整理出了新的隐喻分类方法来对《三体》中的情节隐喻进行分析。这一分类方法以《三体》中的主要情节类型为划分,对逐个主要情节类型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不同类型的情节应该用什么样的隐喻,它们分别又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体的情节经过总结,大致可以分成3 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也是整个《三体》的核心情节——战争。《三体》中的战争隐喻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从攻击者、被攻击者和武器来分析其特征。攻击者的凶残,被攻击者的脆弱,武器的威力都在隐喻的作用下,更加生动而形象了起来。第二个部分,科学隐喻。在对科学理论的构建和解释时,刘慈欣并未只是简单的平铺直述,而是充分的利用好了隐喻的奇妙作用,隐喻是可以用来无限靠近和交流复杂科学概念的工具。第三部分,宇宙隐喻。茫茫宇宙,除了人类,是否真的还会有别的生命的存在?跟随作者的笔,我们看到了那个从未被“看清”的宇宙。
全书一共出现大约84 次战争隐喻。共分为3个小元素,分别是:被攻击物(者)、攻击者、和武器。被攻击物大约出现7 次,被攻击者大约出现16 次。
表1 《三体》中被攻击物(者)隐喻示例
对于被攻击的一方,也就是人类,作者选用的喻体词大多是:鸡蛋、虫子、纸糊的靶子等。表达出被攻击一方的脆弱、渺小和被破坏的容易程度。对于外星宇宙探测器(武器)——水滴,我们并不知道“水滴”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武器。但是作者通过一个巧妙的隐喻“在水滴面前,人类世界就像石块下的鸡蛋一般脆弱”让我们对“水滴”的威力有了概念。本来不知道水滴有多厉害,但是我们知道鸡蛋在石块下有多脆弱,于是就知道水滴的厉害程度。这是作者在《三体》这部科幻巨著中常用的隐喻手法,用已知去理解未知,这也是隐喻的一大功能。这里也不得不提及三体人准备入侵地球时对人类的称呼——虫子。虫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十分弱小的,在这里的“虫子”隐喻充分表达了在三体人眼中,人类是多么的弱小和脆弱。虽然虫子是弱小的,可以被火烧死,被水淹死,人类为了消灭他们制造出了无数的产品,苍蝇拍,杀虫剂……。但虫子,却在人类存在的这许多年间,从未被消灭过。事实也并未如三体人预料的发展,后来在罗辑的带领下,甚至在好几十年间保持了对强大的三体文明的威慑。可以看出,看起来的强大,绝对的优势有时不一定会成功,而看起来的弱小和劣势,也不一定会失败。
虫子是弱小的,同时也是强大的。水滴是无形的,但也同样是无法被破坏的,有着强大的可塑性,依据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中国自古就有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说法,看上去毫无攻击力,可你就是杀不死它。无论是虫子还是水滴,这两个隐喻高明的地方就是,它所投射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忽视的其强大的一面。大亦是小,小亦是大。前后强烈的对比,形成了震撼的矛盾与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读者在这样的隐喻下,跟随文章的推进,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这也是《三体》里用的比较巧妙的一个艺术手法。
在书中,攻击者的隐喻大约出现了9次。
表2 《三体》中攻击者隐喻示例
攻击者的喻体选用的都是鬼魂、恶魔、天使这样带有很强情感色彩的词语,这也和攻击者这一主动角色有关系。在一般的战争中,攻击者都是残暴、无情、冷血的化身。在三体的战争隐喻中,攻击者同样具备这些特质。描述攻击者的残暴,除了描述罪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比做一个恶魔、鬼魂。因为恶魔无论是在中国文化或者是外国文化中,都是罪恶、凶残的象征。倒计时一直死死跟着汪淼,无法挣脱,无法停止。我们无法准确知道那个时刻出现在眼前的倒计时具体是何种模样,但是通过隐喻的手段,我们只需要知道鬼魂是什么样子,就能对那吓人的倒计时有一个了解。隐喻在这里继续用已知向我们解释未知。
武器的隐喻在书中大约出现了52 次,是战争隐喻中最多的。作者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武器。人类武器和太空武器之间的对决,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瞬间被击溃后的崩溃,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表3 《三体》中武器隐喻示例
人类武器轮番上场,从2000 艘巨型战舰,到能瞬间割穿巨型邮轮的纳米丝线,到核武器,再到时速能达到光速百分之十五的高速飞船。为了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比赛”中获胜,我们也制定出一系列的计划,“面壁计划”、“掩体计划”、“古筝行动”……。可以说是穷尽地球人类的所有智慧和财富。
反观外星文明,从一开始派出“智子”封锁了我们的基础科学,再到后来的三体探测器,再到一张小小的二向箔。比起人类的疯狂输出,外星人似乎“淡定”得多。在三体探测器和人类2000 艘战舰的对决中,本来这是一场人类信心十足的“以大欺小”的战争,但结果确是惨败。前后强烈的反差配合上隐喻带给人们的想象,使得这场人类文明对抗三体文明的战争十分精彩。三体探测器的攻击过程不超过45 分钟,近2000 艘战舰,就化为熔融的金属,飘荡在太空当中,三体探测器毫发无损。人们给这个探测器命名,形象地叫它“水滴”。在两个世界中,水都是生命之源,象征着和平。小小的三体探测器被比喻成“水滴”、“无害的艺术品”、“亮晶晶的精灵”这样充满艺术性和低伤害性,甚至有几分可爱。但这个“可爱”的探测器却导致了舰队的全军覆没。作者这样以小为大,以大为小,给读者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感,也是《三体》中一处很妙的隐喻。有一成语“水滴石穿”便很好的和这一情节契合。这也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只看表面,有时候,小就是大,大也是小。而之后的“二向箔”也和“水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人类没有吸取“水滴”的教训,在再次看到小巧的“二向箔”时对其的评价也是十分积极向上,甚至带着称赞圣人的赞美,是“小纸条”,是“白羽毛”。众所周知,三维空间由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构成。而二向箔与三维宇宙接触的瞬间,会使其中一个维度由宏观蜷缩至微观,从而迫使三维宇宙及其中的所有物质向二维宇宙坍塌,并在二维空间中“融化”为只存在长度和面积而被剥夺了体积概念的绝对平面。歌者在2403年向太阳系投掷了二向箔,同年太阳系和绝大多数地球人被二维化而灭亡。这场人类与三体武器大对决,读者并未亲身经历,甚至连照片也未曾见到。但跟随作者的描述和层层隐喻,战争场面仿佛就在眼前。隐喻的使用帮助我们从已知到未知,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实现了读者的一轮认知过程。
书中出现的科学隐喻大约35 处。随着当代隐喻认知研究的深入,隐喻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奇异的语言现象,而被认为是人类产生新观念、形成新概念的基本思维方式。隐喻的普遍性显然并不局限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思维活动中,它还广泛存在于科学文本、科学理论、科学话语、科学交流和科学思维之中。台湾交通大学近年来的一项实验也表明在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概念发展往往会成为科学理论的瓶颈。所以要如何理解新出现的科学概念以消除瓶颈,就需要隐喻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把日常的传统的词语进行再概念化,从而创生新的意义,新的概念,来消除科学理论发展会遇到的瓶颈。
表4 《三体》中科学隐喻示例
作为科幻小说,科幻是根本。科学术语与读者之间不应该存在壁垒,而隐喻就是这其中的“破壁机”。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并不能知道什么是四维,在四维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作者的描述和隐喻的使用后,不仅是有了维度跌落画面感,并且让读者明白了三维和四维的差别,对四维空间有基础的进行想象。这也是科学隐喻存在的必要,促进概念的发展,使理论瓶颈问题得到消除。
《三体》中宇宙隐喻大约32处。《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的故事发生地大多在宇宙中,宇宙相关的隐喻也最多。
在三体的开端,作者就以“射手和农场主”这一隐喻作为《三体》第三章的标题。这一标题涉及宇宙规律的本质,“射手”隐含的意思是宇宙中掌握更高技术的人的随意行为可能会被低级技术掌握者认为是宇宙的铁律,而“农场主”则是代表着宇宙高级技术掌握者,可以随意更改低级技术掌握者的宇宙规则。这一宇宙本质在之后的歌者文明用二向箔把地球二维化中得到体现。歌者文明作为比人类文明高出许多个阶层的高级文明,只是挥了挥手,扔出一个小玩意,就结束了拥有7000 多年历史的人类文明。宇宙高级技术掌握者——歌者文明,随意更改了低级技术掌握者——人类文明的宇宙规律。
在现代化快节奏的当下,人们已经很少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了,更别提了解整个宇宙。而刘慈欣的《三体》让我们抬起了头,看向了星空,看向了地球之外的宇宙。
表5 《三体》中宇宙隐喻示例
根据哈勃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数据,宇宙半径是460 亿光年,但事实上宇宙是在不断超光速的膨胀中,所以我们甚至连宇宙的具体尺度和形状都还只是猜测。在作者的笔下,宇宙可以是宫殿、玩具盒也可以是地狱、展厅、高位截瘫的病人、死尸或是蒙着面纱的女人,这都取决于我们看待宇宙的角度和深度。读者也跟随着作者使用的隐喻,把地狱、展厅这些我们相对熟悉的场景,投射到宇宙上,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就像那些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山村的老人,宇宙对我们仍然是个谜,超出想象的庞大,而且一切都在变化中,人类在其中如此渺小。要想在这个巨大的宇宙中生存下去,掌握宇宙的规律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要提防“射手”和“农场主”,不随意的把发现当作铁律,同时也要获得更高的技术。
隐喻是文学作品的血与肉,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能相互理解的纽带。科幻文本的幻想性和创造性更加需要隐喻的加持。《三体》的故事情节得以生动和形象,离不开隐喻的帮助。隐喻使得战争更具有冲突性,科学文本得以被理解,武器威力被放大。隐喻让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更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