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装备需求循环研究

2022-04-28 00:22马雪莹禹润田
电声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水声装备

尹 航,杨 昂,马雪莹,禹润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北京 100015)

0 引言

海洋军事斗争,归根结底是产品、技术、科技的斗争。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辽阔的水域、绵延的海岸线以及大量的岛屿和岛礁资源。有效保障海域安全,实现海洋战略部署,是智能时代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

《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通用要求》(GJB 6878—2009)对“需求生成”的定义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作战对武器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2]。“武器装备建设要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是武器装备发展与论证的指导[3]。因此,研究战争、设计战争,研究武器装备作战需求生成,对提升武器装备作战需求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贴近实战具有重要的意义[4]。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点联动的信息处理与指挥系统将是未来水下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时域上,实现各军种之间实时互动、协调一致地开展军事行动,在空间上,建立天地空水域一体化作战网络,形成疆界栅栏,建立顺畅高效的OODA 环(包以德循环,即Observation 观察、Orientation 判断、Decision 决策、Action 执行)。针对海洋军事斗争科技需求,基于水声工程理论与实践,对水下装备需求循环进行简要分析。

1 装备需求生成方式

1.1 装备需求挖掘

海洋军事斗争需求是为了实现军事战略目标。针对庞大的海洋军事斗争科技需求[5],明确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海洋军工产品是海洋军事斗争科技的外化产物。目前,海洋军工产品的研制单位主要包括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校,装备需求通常由军队发出需求指南,通过投标方式实现采购。装备需求通常由目标用户单方面提出需求,在需求论证前期,研制单位与基层实际用户的交流并不充分。这种模式存在下列问题:

(1)研制单位相对被动,不能具体、准确地了解实际使用者的需要;

(2)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不能被有效满足,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3)在开发过程中,试验环境与真实环境存在差异,设备状态存在差异,这都会影响装备性能;

(4)用户使用产品的磨合期较长,用户体验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产品研制单位,不利于产品性能提升与技术发展。

以上问题容易造成实际需求与装备的脱节。如果需求循环不完善,将造成一种实际需求已经满足的假象。

作为研制单位,如何主动、准确、高效地对军事需求进行挖掘,是军事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石。

1.2 沉浸式科研模式

为了进一步明确装备需求,加强需求流程与研发流程的交互,建议研制单位开展“沉浸式”科研模式,即在实际应用中,研发人员通过角色换位,切实体验用户需求。

研发人员将作为实际用户,参加军事演习、训练等,以这种方式加强与用户的交互,在实践中拓展研发思维,在真实环境检验装备的工作性能,根据实践应用经验来研发、完善装备。

“沉浸式”科研也更有利于研发人员深入用户群体,在开展深入交流的同时收集产品使用感受,及时高效地满足和响应用户需求。

研发人员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可从装备试验结果、作战体验以及用户体验三方面开展装备研制,并在综合考虑国外相应产品的情况下设计技术指标,从而达到完善装备的目的。之后将装备再次投入需求循环,实现水下装备需求循环的闭环,如图1 所示。

图1 水下装备需求循环

水下军工装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与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差别,如何有效地收集用户体验,是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的关键。应用“沉浸式”科研模式进行角色互换,研发人员能够从用户角度获取设备使用的第一手资料,以体验和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2 需求实现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

2.1 加强海洋基础理论研究

海洋基础理论包括很多学科。以水声学为例,其作为海洋军事科技的基础理论之一,分为水声物理和水声工程两个研究领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水声物理是水声工程应用的理论基础,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水声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又对水声物理不断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并为水声物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从而促进水声物理的发展[6]。但是在实际科研内容中,水声工程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作为基础理论的水声物理往往被忽略。

海洋环境是影响装备性能和指标的重要因素。提高对水声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加大水声物理研究资源投入,加强海洋环境研究,有效掌握水下装备的应用环境,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为海洋军事装备的发展夯实理论基础。

2.2 加强军工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科研院校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具有人才优势。合理利用科研院校资源是未来军事装备发展的手段之一。

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心偏向科研院校,积极组织高校师生科研团队,探索前瞻性的理论和技术,并从基础理论角度预判有价值的需求点,能够为技术性能指标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促进多部门技术交流,加深军工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才能实现核心理论的高度耦合。加强生产单位、目标用户与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将研发、需求及理论三者深度融合,有效保障科研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

2.3 打破企业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大融合

技术融合的终点,是在国家的管控下实现核心技术大融合。目前,各军工企业的装备均有自己的“卖点”,企业之间有技术合作,但缺少技术融合。在海洋科技领域,我国对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这种起步阶段,应打破企业技术壁垒,促进军民企业交流,将“卖点”有机搭配,实现军民技术大融合。

3 装备需求管理方式

3.1 装备需求管理团队

装备需求管理团队是保障装备需求循环健康运转的专业团队,根据任务需要可分为常规运营团队、专家团队以及战时需求支撑团队,团队架构如图2 所示。

图2 装备需求管理团队

3.1.1 常规运营团队

常规运营团队主要负责装备循环的日常维护,保障装备体系正常运转,旨在将基层需求有效上传并及时落实。常规运营团队要建立装备需求日常巡视机制,针对装备体系的缺失和不足等显性问题及时发现排查,确定现有装备是否按需配备,是否能满足各种作战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制定解决方案。利用巡视机制可以缩短需求生成周期,有效提高需求运转的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转成本。

3.1.2 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旨在解决日常巡视时常规运营团队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针对潜在的、专业性更强、更隐蔽的问题,建立专家巡视机制。

专家团队建立专家库,分为固定专家团队和临时性团队。固定专家团队主要解决重点装备的需求分析及解决,针对突发情况,召集临时性团队。

3.1.3 战时需求支撑团队

紧急救援团队分为技术团队和联络团队。技术团队要小而精,集合各领域专家,要在紧急或特殊状况出现时,能够妥善处理各类问题。联络团队要做好联络与技术支撑工作,当现有技术或产品出现问题时,及时提供替代品、填补需求空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2 组建选型团队

海洋环境多变,海洋技术特别是水声技术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不同环境下装备体验感不同,使用人员的个人经验与能力也会影响对装备的体验结果。未来水下装备会向智能化、多样化、联合化发展,产品的自身性能,与其他产品的适配性、融合性,都是要重点考察的内容。目标用户受限于时间、精力、知识背景,特别是需要联合作战的用户,不同军种使用同类产品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应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选品团队,团队要包含某个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交叉型人才、经验丰富的实践型人才,给出更专业、更综合性的选品建议。

3.3 搭建水下军工产品商业化平台

未来水下装备的选择会更多,选择方式也会越来越智能化。应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制作装备产品名录,有利于提高水下装备采购的效率,有利于实现装备采购透明化。

首先,要实现装备名录的全面化,广撒网、全覆盖。基于大数据、现有定型装备、研制单位提供装备资料。

其次,要实现装备名录的精确化。未来水下装备的可选择性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增多,基于选型团队的选型结果,制作技术装备名录,能够提高技术和装备的筛选效率及可选择性。

最后,要实现装备名录的智能化。收集装备信息,要确保指标、应用环境等参数完备,可以使用视频、VR 体验等高科技多媒体手段来演示装备形态、作战状态,呈现立体式产品展示,可以增强用户选择装备的直观性。

4 结语

本文从装备研发的角度,开展水下装备作战需求循环的研究,明确了需求挖掘在需求循环中的意义,提出了“沉浸式”科研模式;明确了需求实现过程中技术问题的三个解决途径,在加强海洋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军工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强军工企业的技术融合。在需求管理方面,要组建需求管理团队管理日常事务,也要组建专业性较强的选型团队,将选型结果编辑成库,实现高效化、透明化、人性化、个性化的选购方式,从而提高水下装备需求循环的适应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水声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黄昏的水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有些水声,像乡音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绿色会计浅议
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