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昆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syndrome,CP)是产妇孕期感染、分娩困难、出血、跌倒损伤等所致,以咀嚼能力不足、呛咳、流涎、构音不清为临床主要表现,易引发吞咽、智力、语言等障碍[1]。吞咽障碍易影响患儿身体营养发育,增加误吸性肺炎发生风险,严重可致其死亡。目前临床采用药物治疗CP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儿药物耐受性差,长期服药易引发多种副作用。神经干经过人体穴位,针灸与按摩可兴奋疲惫肢体周围神经,供血侧脑皮质区,恢复患儿运动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对CP合并吞咽障碍患儿联合使用针灸及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CP合并吞咽障碍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3~67个月,平均年龄(37.52±11.54)个月;痉挛型CP16例,不随意运动型CP11例,混合型CP8例;轻度吞咽障碍24例,中度吞咽障碍7例,重度吞咽障碍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3~68个月,平均年龄(37.78±11.42)个月;痉挛型CP17例,不随意运动型CP11例,混合型CP7例;轻度吞咽障碍23例,中度吞咽障碍7例,重度吞咽障碍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小儿脑瘫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小儿内科学》[4]中相关诊断,并经脑电图、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合饮食、下咽困难的主要症状,伴有流涎、咀嚼无力、无法构音及咽反射问题[5]。纳入标准:无凝血功能障碍;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染色体、遗传等原因所致吞咽障碍;癫痫发作期;咽喉部畸形;心肝肾等严重系统疾病。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吞咽功能训练。(1)口肌训练:指导患儿张口到最大限度进行舌运动,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缓慢运动;唇运动指导患儿尽量将舌头伸向两侧和前方,伸舌不充分时由康复师牵拉患儿舌尖,促进舌运动。(2)寒冷刺激训练:康复师使用冰冻棉棒沾水轻刺患儿软腭、咽后壁、舌根,指导患儿做出吞咽动作。1次/天,20min/次。(3)摄食训练:选择柔软、易咀嚼食物,确保进食过程中不会滞留在黏膜,采取躯干30°仰卧位且保持患儿头部不可低下后仰,保持咽部扩大至最大限度,喂食者位于儿童健侧,以较正常同龄儿童缓慢进食速度,进食时间控制在30min以上。(4)构音训练:先张口发“a”音,然后逐渐向两侧运动发出“yi”音,最后再发“wu”音,每次每音发5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灸+按摩。(1)针灸:选择廉泉、颊车、夹廉泉穴、地仓、下车及合谷穴,配穴选择百会、上星穴。选择一寸毫针直刺下关、合谷穴0.5寸;使用1.5寸毫针地仓透刺0.5~0.8寸颊车穴;廉泉、夹廉泉穴选择1寸毫针针刺舌根方向,0.5~0.8寸进针,用轻手法进行2~3次提插捻转;与头皮呈15°角快速平刺百会、上星穴进针,需刺入达帽状腱膜下,小范围迅速捻转。针刺穴位留针时间均为30min,1次/天。(2)按摩:有节奏按摩患儿口唇附近肌肉,对舌根进行按压,同时摩擦齿龈,被动上抬患儿下颌,20min/次;痉挛型CP患儿和张力障碍、徐动-痉挛为主的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按摩手法需轻柔、缓慢,舞蹈-徐动为主的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按摩手法需快速、用力稍重,以患儿耐受和不引起哭闹反抗为度。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每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周治疗持续6d,休息1d。
1.3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显效:患儿吞咽正常;有效;患儿吞咽障碍显著改善,能够进食,口内运转功能提升,可以进行咀嚼,呛咳和呕吐现象减少;无效:吞咽障碍未明显改善,患儿仍无法进食,其他症状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吞咽功能: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Sheppard的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评估患儿吞咽功能,量表包括8个问题,从口腔期、咽期及食管期三个方面对患儿进食硬质、软质、流质食物情况进行评分,1分为有问题,0分为正常,共计24分,分数高则吞咽功能差。(3)营养状况:采用Kaup指数对患儿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标准包括肥胖(>22)、优良(22~20)、正常(19~16)、消瘦(15~13)、营养不良(<1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DDS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营养状况比较对照组肥胖2例,消瘦3例,营养不良3例;观察组营养不良1例 。观察组不良营养状况发生率(2.86%)较对照组(22.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
CP易引发的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视觉障碍、智力低下等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发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负担。吞咽功能训练可提高患儿口面部敏感性及吞咽肌群协调性,对改善吞咽功能有效,但其训练动作复杂,加之CP患儿理解认知能力较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儿吞咽功能。
小儿CP属“五迟”、“五硬”、“五软”范畴,与先天禀赋、经血不足,后天未合理调养、脾胃虚弱相关,导致脑髓不充、筋骨肌肉失养、静脉不畅。中医认为活血祛邪、利咽活络是治疗吞咽障碍的原则,针灸治疗可刺激舌咽、舌下及迷走神经,加快吞咽反射弧重建,同时可促进舌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吞咽功能改善[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3个月后D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营养状况更优,说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CP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疗效显著。针灸应用针刺刺激人体不同穴位,改善经络中气流向,对人脑受损神经进行调节。百会穴位于头顶,为诸阳、百神之会,针刺百会穴可达到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效果。医学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可兴奋运动区域组织神经,重建神经功能[7]。针刺足三里穴等穴位可兴奋丘海、额回神经生理,强化血氧水平对信号的依赖。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穴促使静脉疏通,同时对肾脏起调理作用,达到开窍清神、祛邪化浊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等效果[8]。按摩对神经组织及局部肌肉进行刺激,可营养人体神经肌肉,从而恢复功能。按摩口咽部肌肉,可将刺激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反复按摩唇舌、面颊部,可有效增强口部运动功能协调性;对舌根进行按压,同时摩擦齿龈并上抬下颌,可诱导吞咽功能,促进患儿吞咽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按摩治疗CP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可改善吞咽功能,减少不良营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