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辉琴,冯丽霞,李 昕,许明月
(1.北京联合大学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2.北京联合大学 国际交流处,北京 100101)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跟以往相比,新一轮的创业浪潮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除了拓展更广泛的就业领域外,还在创造新供给、刺激新需求,以及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指出:大学生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和创业。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分阶段推进,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但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的内生动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及学生创业持久性较差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以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训练为主,对于创业者的品格塑造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略显不足;从教学方式来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不多,实践机会较少;从评价方式来看,当前评价机制较多关注有多少学生创业成功,融资多少,有多少收益,关于学生的创业动机和价值观引导不够,评价标准偏功利。学生很少思考当前创新创业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创新创业学习的时代意义,难以产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载体[2]。当代大学生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敢于冲破落后、陈腐的观念的束缚,如果对其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可成为国家创新创业计划人才的重要后备军[3]。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准确把握并贯彻落实价值引领这一核心要义,引导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激发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家国情怀,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并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涵和重点到底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是业界探讨的重要话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从狭义上理解的培养学生开办企业的能力,而是培养具有责任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开展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外,还需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发挥专业所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服务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以价值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可以正面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良好的创业操守及纯正的创业动机。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就是将一个有价值的想法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国家民族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其对创新创业的学习热情和内生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鼓励学生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分析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以积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创业实践,通过精益创业,以小步试错和快速迭代的方式一步步完成创业目标[5]。
以价值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教育形式和途径。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缤纷绚烂的舞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敢想敢干,勇立创新创业潮头,不断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祖国复兴大业上面,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出创新创业的价值。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不仅涵盖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等。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5个方面。
1)从创新创业的目标来看,包括对中国梦的细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新创业行动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
2)从创新创业的意识来看,包括树立开放包容的市场意识,突破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积极主动地寻求变化,视变化和挑战为新的机会等。
3)从创新思维训练来看,包括同理心、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训练等,能不断打破旧有思想的束缚和现有资源的约束,实现突破等。
4)从创新创业的实践来看,包括不断推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善于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不断迭代等。
5)从创业者突出的能力素质特征来看,包括胆识、魄力、创新、责任、团队合作、抗压,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及开拓精神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品格塑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围绕创业初心、创业态度、创业方法和创业品格等核心要素,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潮流,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在创新创业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和把握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等思想精髓[6]。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整体脉络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整体脉络Fig.1 The Overall Fra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目的在施教过程中不会被受教育者明确感知,最终呈现的教育效果也是隐性的。因此,为了让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及百折不挠等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发展和内化。为此,我们开展了“价值引领、专创融合、实战淬炼”一体化路径设计(见图2),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引导下,促进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关注现实问题、创新求变,发挥专长、服务社会。以此通过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强化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在专创融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思考和积极探索,发挥专业所长,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战淬炼,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百折不挠的能力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7]。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结合课程教学需要,设计了热点讨论、团队建设、行业调研、项目选择、方案创新和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场景,将课程思政的核心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工具方法赋能、双创大赛激发和社会实践升华等多样化的方法创新,以学思践悟促知行合一,将立德树人全方位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见图3)。以此使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施教过程与受教过程的辩证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具体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图3 多样化的方法创新Fig.3 Innovation of Diversified Methods
方法1:典型案例引导。教师挖掘不同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者和成功创业者的先进事迹,以故事会、报告会和创业校友座谈会等形式在同学中分享、交流和传颂,通过对其典型事迹的宣讲和内在精神的剖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收集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思考在本专业领域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以致用、以创促学、集聚创新创业正能量。
方法2:工具方法赋能。教师在课程中巧用商业模式画布等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未来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成立项目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情景模拟、游戏活动体验、小组成果展示和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度参与;通过绘制“薪火相传、筑梦未来”足迹图等方式,让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变得活泼有趣且润物无声。
方法3:双创大赛激发。课程教学与“致用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紧密结合,学生自选项目组队参赛,打磨项目,通过比赛锻炼队伍,激发潜能,真正实现课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创业和师生共创,激活科研成果,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赛成果落地。
方法4:社会实践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生活,及时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利用专业所长寻求解决方案。比如,在防疫期间大家感受到生活中的哪些不便,发现哪些社会需求和商业机会,针对这些用户的痛点和社会需求,学生从科普教育、健康管理、社区服务及城市治理等诸多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同时,一部分学生能真正走进社区,发挥专业所长,参与社会服务,以此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景设置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产品创新和团队组建等环节,我们用列数据和讲故事等形式有机融入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及商业伦理等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得以生动呈现,在无形中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利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巧妙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利用模式画布等工具来解读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分析应对新冠疫情的中国方案等。以此让创新创业课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让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实现双向赋能和同频共振,从而产生教育合力。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以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抓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全流程训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完成某一孤立的任务或获得单一的技能。比如,在项目选择和评价阶段,要求学生不但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还要从生态、法律、安全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在产品开发和测试阶段,要求学生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用户访谈和实地调研,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反馈,以此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写一份漂亮的创业计划书。
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更要关注项目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所引领的社会风气。以大学生创业实务训练课程为例,我们在项目调研、创新方案设计、产品推广及路演答辩等不同环节,分别设置了关注社会问题、数据客观真实,聚焦用户痛点、提倡科技创新,产品精益求精、宣传实事求是,团队务实合作、态度积极向上等评分观测点。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以外,还增加了企业导师评价和用户评价等,旨在通过全方位评价,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培养用户思维,引导学生发挥专业所长来解决社会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旨在将立德树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对课程思政核心元素的挖掘、基于价值引领的一体化路径设计、多样化的方法创新,以及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并创新求变,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并服务社会,通过全场景、全过程和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动态变化,成为能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解决了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过多关注创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评价标准偏功利、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学生创业持久性较弱等问题,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