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效果

2022-04-28 10:12陈丽华张亚波华锦欣雷亦晨黄秀凤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虫口样地菌剂

陈丽华,张 威,张亚波,华锦欣,雷亦晨,黄秀凤,戴 羚

(1.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2; 2.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 3.杭州富阳国有农林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400)

浙江省是全国竹产业核心区域之一。由于竹林过度经营及砻糠覆盖技术的应用,地下害虫在部分笋用林内爆发成灾,导致竹林退化、笋品质降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cribricollis(Falder-mann))属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oidea)梳爪叩甲属(Melanotus),是当前笋用林内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其取食竹笋地下部分,受害竹笋笋尖失去光泽,严重者地上部分竹箨发白,枯萎脱落,笋尖发黄、萎蔫死亡,竹笋无法成竹。竹林金针虫在地下存活时间很长,因种类不同,常需3~5 a完成1代,危害隐蔽,其监测与防治一直是植保工作的难点。

当前竹林金针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治标不治本,且易造成笋食品食用安全及土壤农药污染等生态问题。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绿色防治竹林金针虫,选用生物菌剂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期突破金针虫生物防治技术瓶颈,降低竹林金针虫危害,保障笋食品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剂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为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pingshaense)WP08菌株的菌种经固体生物发酵后获得的高含量活性孢子的混合颗粒物(以下简称绿僵菌),包含伴随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基和相关生物组分,含孢量>150亿孢子·g-1[2]。

1.2 试验样地

试验样地位于浙江省余杭瓶窑镇塘埠村、余杭径山镇西山村、富阳永昌镇青何村、富阳永昌镇长盘村等4个覆盖早竹林试验样地,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非覆盖毛竹林试验样地(表1),同时还分别设置了5个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条件与各地试验样地的竹林类型、竹龄、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立竹密度及经营管理情况等林分参数基本一致。

表1 试验样地基本信息

1.3 试验方法

根据绿僵菌生活特性[3]及金针虫活动规律,本试验采用沟施方法,沟宽为15~20 cm、沟间距为15~20 cm、沟深为20~30 cm,将颗粒剂与疏松土壤(质量比1∶5)搅拌均匀施入沟内后用土覆盖。绿僵菌菌剂每次施用量为225 kg·hm-2。覆盖早竹林地于5月上(中)旬和11中(下)旬施菌,非覆盖毛竹林地于5月中(下)旬和11月中(下)旬施菌剂。试验样地从2019年11月开始施用绿僵菌菌剂,截止2021年11月共计施用5次。

1.4 调查方法

2020年和2021年对试验样地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覆盖竹林地于3月上旬—4月上旬调查3次,非覆盖竹林地于3月下旬—4月底调查3次,每隔10 d左右调查1次。

在试验和对照样地内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调查。依据危害状确定是否为金针虫危害,统计鲜笋受害率,在每块样地随机抽样笋的数量不少于100株。同时,分别调查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的虫口密度,统计分析虫口减退率、被害笋减退率及防治效果[4]。鲜笋受害率(%)=试验地(对照地)鲜笋受害株数/被调查鲜笋总株数×100%;虫口密度(头·笋-1)=金针虫数量/调查鲜笋总株数;受害笋减退率(%)=(1-试验地笋受害率/对照地笋受害率)×100;防治效果(%)=(试验地受害笋减退率-对照地受害笋减退率)/(1-对照地受害笋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笋受害率及虫口密度

通过施用绿僵菌颗粒剂能显著降低鲜笋的受害率和竹林内金针虫的虫口密度。2020年施菌样地的平均危害率在40%左右,虫口密度在0.5头·笋-1以下,均低于对照样地。2021年施菌样地的平均危害率在11.3%左右,虫口密度在0.06头·笋-1以下,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各样地施用绿僵菌后鲜笋受害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地区竹林金针虫绿僵菌防治后笋受害情况

在富阳长盘村试验点,覆盖竹林样地平均危害率由96.15%降至41.18%;从虫口密度来看,平均虫口密度下降至0.67头·笋-1,绿僵菌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富阳青何村试验点,试验样地内平均鲜笋受害率仅为0.67%,平均虫口密度为0.01头·笋-1,而对照样地内平均鲜笋受害率为36.11%,平均虫口密度为0.4头·笋-1。

余杭瓶窑镇塘埠村、余杭径山镇西山村试验样地调查结果和富阳地区试验样地调查结果相似,施用绿僵菌菌剂后金针虫危害减轻,平均鲜笋受害率、金针虫平均虫口密度下降。余杭瓶窑镇塘埠村平均鲜笋受害为4.87%,平均虫口密度下降至0.1头·笋-1;余杭径山镇西山村平均鲜笋受害为4.23%,平均虫口密度下降至0.06头·笋-1。尽管余杭地区竹林地在原有复合经营模式下竹林金针虫危害比富阳地区试验样地轻,但施用菌剂后,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试验点为非覆盖毛竹林地,与余杭、富阳两地竹子类型、立地条件不同,因此金针虫危害情况及防治效果也有一定差异。2020年,即第1年施菌后防治效果并不明显,毛竹鲜笋受害率从35.9%降低至23.4%,平均虫口密度减少至0.43头·笋-1;连续施用菌剂2 a后,平均鲜笋受害率和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降低,分别为7.57%和0.27头·笋-1,防治效果显著。

图1 竹林金针虫防治效果

2.2 金针虫防治效果

图2 竹林试验样地与对照样地虫口密度对比

根据连续2 a调查结果来看,使用绿僵菌防治金针虫效果显著,第2年的鲜笋受害率及虫口密度比第1年施用效果更明显(图1、图2)。综合分析5块试验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2020年金针虫平均防治效果为63.7%,其中富阳青何村点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6.6%,遂昌效果不明显,只有32.2%。2021年金针虫平均防治效果为80.9%,其中遂昌县坑口村点防治效果明显提升达到85.03%,余杭西山村点也提高到85.61%,富阳青何村点、长盘村点以及余杭塘埠村点防治效率与2020年相比稍有所上升。

绿僵菌施用后,金针虫的虫口密度比对照样地显著降低,第1年使用后平均虫口密度为0.51头·笋-1,第2年使用后,平均虫口密度维持在0.14头·笋-1。2020年与对照样地相比较,平均虫口密度降低49.2%,2021年与对照样地相比较,平均虫口密度降低72%,施菌第2年的效果更佳。

3 结论与讨论

金针虫是竹林主要地下虫害之一,长期在土壤中生活、越冬,一般在每年的3—5月活动频繁,3 a左右完成1代。因此防治较为困难[5]。金针虫活动随温度变化而上下移动,也受湿度等因素影响[6]。因此,竹林覆盖地金针虫危害较为严重,活动时间也相对提前。所以选择2—4月进行鲜笋受害率及防治效果调查,选择5月、11月温度适宜绿僵菌繁殖的时期施菌。

从2020年3—4月调查结果来看,金针虫防治效果仅约63.7%,说明金针虫对绿僵菌菌剂有一定的趋避作用[7],真菌定殖率未达到第1年施菌后的预期水平,所以后续施菌量并未降低,每次施菌维持原有施菌量。从2021年再次调查结果来看,金针虫防治效率达到80%以上,说明连续施菌后,绿僵菌已在土壤中定殖,土壤中存活一定浓度的绿僵菌可以防治土壤中的金针虫危害。随着防治效果的提高,竹笋产量增加明显,极大地减少了因筛胸梳爪叩甲危害导致的产量下降。

对竹林金针虫,前人一般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主[8],若农药过度使用,将导致食用笋存在大量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本试验采取施用绿僵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无公害绿色防治竹林有害生物,绿僵菌可有效控制竹林金针虫的发生。同时,要改变对竹林地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减少农药施用量,对幼虫进行生物防治,对羽化的成虫进行诱杀,在金针虫不同发育时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虫口样地菌剂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艾绿士杀虫剂防治棉蓟马药效试验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小陇山林区麻沿林场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调查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