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月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伽倻琴以其古朴动人的音色、刚劲有力的演奏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关于伽倻琴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朝鲜史书《三国史记》:“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罗古记〉云:加耶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另外,相关乐器学研究也表明,伽倻琴的乐器形制与中国的古筝或筑、瑟等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自1995 年改良25 弦伽倻琴出现以来,伽倻琴同时流行于韩国、朝鲜以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但各地区使用的伽倻琴都是由当地独立生产的,并无统一的规格。例如,延边地区使用的伽倻琴就以23 弦为主。2017 年,从韩国首尔大学毕业回国的彭丽颖博士参考了中国的古筝和韩国、朝鲜伽倻琴的制造工艺,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对中国现有的伽倻琴形制进行改良,并申请了专利。目前,国内外伽倻琴的主要类型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21 弦伽倻琴、23 弦伽倻琴、25 弦伽倻琴等。
在外形上,彭丽颖老师在乐器复原工作中尽可能还原伽倻琴最原始的形态,01 型号的新型伽倻琴仿制了最初的伽倻琴原型——日本正仓院收藏的新罗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琴长约153cm,宽约34cm,将原来的12 弦加宽音域至25 弦,琴尾处做了可拆卸的“羊耳朵”,在琴尾处加上琴架,琴架与琴身呈一体式,易于将琴尾直接置于地上演奏,面板用料选择了最上等的泡桐木,琴弦采用100%纯蚕丝,音色古朴清亮,造价较高。由于蚕丝材质柔软,在长时间的演奏过程中,这种伽倻琴的琴弦会出现“抽丝”“起毛”的现象,断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伽倻琴能够降低成本,实现普及,02 型号的新型伽倻琴应运而生。02 型号的新型伽倻琴没有琴尾的装饰物和琴架的连接,琴弦使用不那么昂贵的尼龙弦,间接提高了伽倻琴初学者和爱好者学习和购买伽倻琴的欲望。
延边23弦伽倻琴以延吉市民族乐器研究所、延吉市圣音民族乐器厂生产制作的为主,本文主要以“圣音”23 弦伽倻琴为研究材料,与“敦煌”25 弦伽倻琴展开对比研究。“圣音”23 弦伽倻琴琴长约153cm,宽约35cm,面板同样采用泡桐木或鱼鳞松,琴尾没有多余的装饰,琴身不与琴架连接在一起,演奏者可以自由选择坐在地上演奏或者在架子上演奏,琴弦以钢丝为基础,用尼龙线缠绕,另外也有尼龙弦和鱼线弦。钢丝弦的坚韧度更高,并且音色清脆、响亮,与传统伽倻琴古朴的音色具有较大的差别。
两种型号的伽倻琴在构造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二者皆为现代改革后的伽倻琴,二者在琴头处都装有弦轴以便调音,这是现代改良伽倻琴的普遍特点。弦轴调音法在现代伽倻琴中普遍运用后,导致其“染尾”上的绳线失去了实际用途,所以“敦煌”25 弦伽倻琴的“羊耳朵”与“染尾”上的绳线只有装饰用途,因此,其被做成可拆卸的装置,便于在各种场合中使用。在音色方面,01 型号的25 弦伽倻琴不管在面板还是琴弦方面都采用了目前最优质的材料,未加工过的纯蚕丝琴弦产生的音色古朴而清亮,“朝鲜族传统音乐所追求的音色以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为基本思想根源,以发音体的原本音色与人的内心情感交融来实现‘天地人和’的思想境界。”因此,25 弦伽倻琴的音色更加贴近朝鲜族传统音乐所追求的自然音色,在表达传统民族情绪、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23 弦伽倻琴所选用的尼龙和钢丝弦在大大延长琴弦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将音量提高了一倍,音色更加响亮、优美,有利于演奏激进、向上、有力的现代曲目。
两种伽倻琴在律制上都采取了国际通用的七声律制,更便于演奏纵向织体丰富的现代音乐。25 弦伽倻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筝和韩国的改良伽倻琴,为了更加适合国内的伽倻琴初学者,通常调式为E、D 或G 调,E 调初始定弦音阶由低到高分别为:E、F、G、A、B、c、d、e、f、g、a、b、c、d、e、f、g、a、b、c、d、e、f、g、a,音域跨度为三个半八度。由于01 型号的25 弦伽倻琴使用了最自然柔软的纯蚕丝材质,演奏者在演奏时左手在一根弦上可以按出高四度的音,这是散调伽倻琴才能做到的,也是中国25 弦伽倻琴最突出的一大亮点。
因为延边地区的演奏家金震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公派至朝鲜国立音乐大学留学,所以我国早期吸收的朝鲜族音乐大部分都是北朝鲜的音乐风格,在伽倻琴的改良工作中更加偏向于北朝鲜的乐器制作方法,改革后伽倻琴选用的琴弦也同样参考了北朝鲜21 弦伽倻琴,以钢丝尼龙弦为主,琴弦更加坚硬的同时也缺失了韧性,演奏者左手按弦可按至小三度。23 弦伽倻琴的常用调式为B、F 调,E 调初始定弦音阶由低到高分别为:F、G、A、B、c、d、e、f、g、a、b、c、d、e、f、g、a、b、c、d、e、f、g、a、b,音域跨度为三个半八度,由于音色清脆响亮,更易于演奏积极上进的歌曲。律制方面,两种伽倻琴作为改革后的新型现代乐器,为了摆脱五声音阶对现代乐曲表达的局限性,都加宽音域并改为七声音阶,也以此暗示未来伽倻琴音乐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方向。
伽倻琴右手的常用演奏指法有弹、拨、挑、勾、反弹、双音、和弦、琶音、轮指等。(伽倻琴指法没有固定、准确的中文词汇,这里的“反弹”是笔者为了表达方便对伽倻琴指法的粗略命名,主要形容二指、三指指甲处向外打弦这一指法。此外,许多在朝鲜语中有专门名称来命名的指法,翻译为汉语却没有一个标准的词汇。)左手的演奏技法可以用“弄音”来概括,包括颤、滑、吟、推、揉、按。另外,自现代改良伽倻琴出现以来,演奏者左手开始移到琴码右侧演奏与右手同样的技法,大大丰富了伽倻琴音乐的纵向织体,从而涌现了不少多声部的乐曲。
图一:郑真玉所作散调乐曲《平壤之春》
笔者参与了延边大学为期约一个月的“伽倻琴艺术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在学习过程中全程使用延边23 弦伽倻琴,由此笔者发现:23 弦伽倻琴由于使用坚硬的钢丝尼龙弦,在得到清脆、响亮的音色的同时,演奏过程中右手疼痛感较强,左手在“弄音”过程中对琴弦的控制也比较困难,自然也就无法表现传统音乐内在的艺术魅力。
如图一,按照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第一小节中的高音“fa”在“re”弦的基础上利用左手按弦的技法滑向“fa”的音高。由于23 弦伽倻琴琴弦材质较硬,这会导致幼年演奏者或力量较小的女性演奏者在按弦过程中因欠缺对琴弦的控制力,无法使演奏的音停留在“fa”的音高上,从而影响传统音乐韵味的表达。
综上所述,除音色差异以外,琴弦的延展性使25 弦伽倻琴在演奏“弄弦”技法丰富的传统曲目中占据了优势,从而与传统音乐追求自然、“天地人和”的音乐思想更加契合,而23 弦伽倻琴的优势在于共鸣较强、音量较大。从外形、音色、演奏技法来看,中国的25 弦伽倻琴与23弦伽倻琴的优缺点并不相同,也侧面验证了这一对比研究的学术意义。(见表一)
表一:25 弦、23 弦伽倻琴差异性一览表
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融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文化濒危的处境,学习、传承、发扬伽倻琴艺术对朝鲜族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5 弦伽倻琴的诞生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伽倻琴在中国的普及带来了便利。无论是25 弦伽倻琴还是23 弦伽倻琴,新型乐器的改革,在中国伽倻琴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推动作用,客观地看待乐器改良和音乐传播有利于消除民族分歧、为同一片土地所孕育的不同文化建立认同感。
注释:
①《三国史记》,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
②金富轼:《三国史记》,李朝中宗七年庆州府二次刊本,1512 年版,卷32,第9 页。
③李秀莲.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例[J].中国音乐,2010,(0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