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满
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运动项目,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26所高校的健身气功课程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中心推出的四套功法中,有三套在北京高校开展较好;2010年推出五套功法中,仅一套在北京高校中开展较好。缺少领导重视和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是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健身气功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建议将健身气功课程提升为高校体育必修课,加大其推广力度,这对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形成国家文化输出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前言
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平台,而高校作为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后一块校园阵地,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拥有健康的体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健身气功在人类健康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作用。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运动项目,此项目包含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等九项内容,它能够对人体的身体形态、呼吸节奏与心理起到调节作用。
健身气功是2000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了推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众多传统养生功法中提取创编的新功法,它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2003年推出的功法套路有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六字诀四套健身功法。2010年推出了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这五套功法。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主要健身气功有: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體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练习健身气功对于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高道德修养等,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太极、气功与印度瑜伽都是古老的健身术,瑜伽正在世界风靡,太极也“走出国门”,而健身气功却默默无闻。2019年底的疫情暴发,医学专家纷纷推荐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让国人发现其极高的健身价值。作为首都的北京,北京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如何?中国的健身气功何时能像瑜伽一样被世人喜爱与追随?这是我研究问题的初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潜力,但事实上我们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只能是文化大国。习近平同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作为体育工作者,体育文化的传承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担负历史重任和主席的希望,借助2020年太极拳申遗成功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的机会,国际聚焦中国抗疫时机,在北京高校大力推广普及健身气功,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国内习练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为国家文化输出储备后备人才,这也是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26所高校任职的体育教师,对其所在学校开设的健身气功课程现状与问题进行咨询,并填写电子问卷。
2.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利用首都高校健身气功交流比赛的机会,对带队的老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座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咨询。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星设计电子问卷,请受访教师匿名填写问卷,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
(3)文献资料法: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知网近五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高校体育、健身气功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其前人成果进行梳理,收集健身气功及养生相关数据和信息,寻找新的研究突破点。
(4)数据统计法:对利用问卷星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问题的发现提供数据支撑。
3 健身气功在北京高校开展现状与问题
3.1 北京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现状
利用首都高校举办传统养生体育比赛和健身气功比赛的机会,对参赛的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并发放电子问卷,获得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的26所北京高校中,最为普及的健身气功课程内容是健身气功八段锦,其次是五禽戏,易筋经,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太极养生杖和十二段锦仅有一所学校有所开展。研究发现在调查的26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尚未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从表1中可以发现在开展的健身气功课程的20所高校中,按开展健身气功功法项目数量多少,排序依次是: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六字诀、养生杖、十二段锦。中期八段锦功法所占比例为65.38%,五禽戏占46.15%,易筋经占38.46%,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也占38.46%,马王堆导引术占30.77%,其他项目所占比例明显变小。
有73%的受访教师认为健身气功八段锦是最适合高校开展功法,有的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已有10年之久,其原因是八段锦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动作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动作又舒展规整大方,其功效也显著,适合各种身体情况的学生练习,没有男女差异,不受场地影响,所以容易开展教学。
在调查的26所高校中,有23所高校教师明确表示开展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仅1所高校教师认为可有可无,另外还有2所教师认为不确定。在影响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问题调研中发现,见表2学校不够重视是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约占到69%。其次是缺少专业的教师,占近31%,另外学生认识的误区,约占27%,还有缺少场地和开课难等问题。
3.2 健身气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各高校发展课程建设水平层次不齐
健身气功从2003年开始推广,至今已有18年之久,但是在高校中开展时间差异较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有19.23%的高校还没有开展,开展1-2年的占23.08%,3-5年的占30.77%,6-10年的占15.38%,十年以上的仅占11.54%。二十四式太极拳创编于1956年,太极课程的开课时间相对来说早很多,研究表明开设时间在10年以上有17所高校,占65.38%的比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新冠大流行期间,中医专家推荐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着实让健身气功火了一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璀璨文化,及其极高的健身价值。
3.2.2 健身气功课程缺少专业的授课教师
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水平,与体育师资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表4表明在受访的高校中,有3所高校没有专业的授课教师,有23所高校的授课教师与专业相符,其中有20所高校有1-2名专业授课教师,仅3所高校有3-4名专业授课教师。研究表明相对体育其他课程来说,北京高校严重缺少健身气功课程教师,若面向全体学生课设健身气功课程,需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其获得专业的授课资质,才能加大健身气功推广工作。
表4健身气功课程专项教师数量
3.2.3 健身气功课程缺少统一教材
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健身气功课程缺少统一的教学教材,教师基本上根据健身气功中心出版的书籍,自行编订教授内容与大纲。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套路动作过于简单无法支撑一个学期的学习,需要结合另外一种功法套路学习,满足16课时的授课任务。
3.2.4 健身气功比赛设项受限
体育比赛是推进体育课程发展的内动力,但是在近两年首都高校健身气功体育交流比赛中发现,并非所有的健身气功项目都可作为比赛单项,目前北京高校健身氣功比赛所设项目有: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六套功法。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未设比赛项目,这三套功法由于动作特点,作为比赛项目不太适合,顾开展相对较慢。
3.2.5 认识上的误区
与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热衷相比,健身气功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在诸多热门项目的挤压之下,包括健身气功在内的一批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在夹缝中生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未被大众所认识。人们更愿意参与那些感官和身体刺激的运动项目,而不愿静下心来,感受健身气功所能带来的趣味性、健身性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更为重要的哲学和思想价值。在追求紧张刺激和感官体验的大学生世界中,健身气功显得格格不入,导致其存在感极低,大学生对其难以提起兴趣。学院领导层和大学生对健身气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是其向高校推广的最大阻力,同时也是健身气功在当今时代传承发扬的阻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健身气功自推出以来已经走过18个春秋,在许多高校中也已生根发芽成长起来,但由于体育师资力量的不同,在北京各高校中的开展水平也不同,有少数高校开展10年之久,有的尚未开始,多数高校是近五年才开始推广。
缺少合格专业的授课教师,是制约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发展的主要原因,健身气功比赛设项不能面面俱到,教材有待商榷。
4.2 建议
健身气功在高校课程中的开展,毋庸置疑是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位华夏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输出需要有根基,根基就是建立在它的普及性上,有更多人的习练,健身气功的根基就会越牢固。相信它也会如同瑜伽一样风靡世界。
高校是开展健身气功学习的最佳场所,将健身气功八段锦变为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八段锦文化底蕴深厚,动作简单易学,不受性别,场地限制,健身功效很显著。作为必修课形式学习,使其更广泛的推广。首先高校领导要有一定的高度看待健身气功课程;其次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最佳途径是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健身气功动作相对太极更简单易学,所以容易被其他专项老师接受。另外建议高校传统养生保健协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分享授课经验,探讨制定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大纲。健身气功动作虽然不难,但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需要教师在教授时体现出来,例如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思想,中医的经络和穴位,重视“意”“气”“形”三者高度统一。
借鉴瑜伽的流行经验,大力宣传健身气功古老时尚路线,古为今用新思想,而不是停留在单一的文化传承上,挖掘时尚基础,例如服装上的新颖,音乐上的丰富性。教师应该从民族文化继承上着手引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价值观,再从其健身功能的体现上,让学生切实从锻炼中受益,感受健身健康的快乐,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习惯的培养,另外从健身气功服装的时尚性去引导学生,感受其美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习惯。
同时加大校内外的比赛与交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不适合比赛的项目,如六字诀,可邀请养生专家来校举办健身养生课程讲座,丰富理论知识,走理论实践相结合之路。
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改项目“北京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现状与问题”项目编号:JG2154。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