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编辑部
编者按: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此次课标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近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教授接受《英语学习》杂志专访,对义教课标中的要义进行解读。我们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期使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本次义教课标修订的背景、方向和内容。
基本遵循与依据
《英语学习》:梅老师,您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广大教育工作者翘首以盼。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课程规划、教师教学和测试评价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请您首先谈谈本次修订工作主要有哪些基本的遵循与依据。
梅德明:义教课标修订工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秉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启义务教育学段英语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征程。因此,我们的修订一定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此外,义教课标修订还认真对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六个下功夫”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
义教课标修订组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修订工作。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16门课程,有的相对来说是较为独立的学科。所以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修订,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课程方案。义教课标有机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总结、继承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确理念、规定和要求,梳理、分析和判斷该版课标存在的问题、缺项和不足,按照新要求对该版课标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体现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这两个导向很重要,相辅相成。如果仅以问题为导向,我们就只解决问题。但是在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我们要有新的育人目标,要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确立目标。所以我们还要以目标为导向,体现育人育才的初心使命,体现德育为先、素养为纲、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做到有教无类、全面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仍然有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节奏。所以义教课标也要体现因材施教。同时,义教课标修订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的育人要求,体现英语教育国际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体现中国特色、国际一流、面向未来的英语教育水准,体现英语学科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时代性、基础性、实践性、成长性、综合性等特征,体现课程标准好用、管用和适用的原则。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新时代对英语课程育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义教课标修订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坚持一体化设计的要求,注重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以及学科间呼应配合。义务教育更加关注整体发展,要落实全面发展的理念。
修订后的义教课标继承和发展了上一版课标中的正确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要求和指标,同时对上一版课标中存在的问题、缺项和不足,依据新时代新理念、新方案新要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课标守正与创新
《英语学习》:梅老师,您提到本次义教课标修订是对上一版课标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和创新。那么能否请您具体谈谈,本次义教课标修订延续了哪些理念,又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
梅德明:本次修订继承与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按能力分级的方式设计具有基础性、进阶性和适切性特点的课程结构。第四,确立课程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对于这四个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当然,修订要体现时代性,体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因此本次修订在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 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开启新时代英语教育的新征程。
2. 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育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我们应该了解、认识并在教学中呈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3.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与英语学科育人本质和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相吻合的、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
4. 提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上一版义教课标的课程目标指向语言能力综合运用,这一版课标则明确指向了核心素养有效发展。
5. 建立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
6. 提出以发展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以单元为基本载体,以促进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实践性、成长性、综合性等特征为基本要求的英语课程内容。
7. 提出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施方式。
8. 研制以素养立意、育人为本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及评价考试要求。其中,学业质量标准是义教课标的全新内容,依据高中课标修订工作的成功经验而研制。
9. 增强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与考试命题、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方面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变化与突破
《英语学习》:梅老师,请您谈一谈本次义教课标修订有哪些重大的调整或变化。
梅德明:我从以下八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第一,阐明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本次义教课标修订对课程性质作了新的界定,即:“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这个界定在保留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新要求。
课程理念具体包含六条内容:
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2. 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
3. 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遵循,以单元形式呈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范畴。
4. 创新教学方式,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与发展。
5. 以素养立意,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6. 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二,确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本次义教课标修订提出了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初步具备人文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一定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时代新人。明确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关键要素。我们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称之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而非四个核心素养,是强调融合,强调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综合发展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是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指引,同时也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英语学习、用英语进行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基于分级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英语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各课程相比,差异性较为凸显——有的学生可能刚进小学就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有的学生可能到了中学开口讲英语还有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立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充分考虑学习起点、学习时限以及学习条件的不同,确保课程要求的合理性和实际性,参照国际经验,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设计课程,建立了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六三”学制从3年级起始至9年级设计三个基本级别和三个“级别+”,为1年级起始设置以听说为主的预备级。“五四”学制对接相应级别。分级结构体现学段特点和要求,满足不同需求,循序渐进,持续发展。
第四,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精选和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单元为载体的课程内容。
义教课标明确了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課程内容,强调以单元形式组织和呈现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学习要求,要求综合发展,避免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学习和机械性的语言技能的发展。
选取课程内容时,我们应根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挖掘单元内各语篇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明确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例如在某一单元,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达到什么核心素养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单元内容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逻辑地表达个人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形成结构化认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完成单元学习后,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尝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第五,创新教学方式,实践学习活动观。
义教课标要求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也就是说,我们要贯彻“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后再学”的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为一体的、相互关联的、循环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围绕主题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发现、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体现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第六,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评价。
义教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描述和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及其学段要求为基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关注价值引导和命题方式的创新,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考查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
通过评价,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激发他们主动、高效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提供反饋与帮助,并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服务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师在开展评价时也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旨在帮助学生进步、发展、成才。
第七,推进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义教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和英语教与学深度融合的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并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探索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因材施教和精准施教的路径。
第八,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质量。
教研和师资培训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特点之一。义教课标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以体现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从学校、教师和教研员三个层面提出建议,要求对照课程标准、基于学情、依托教材,深入实践、扎根课堂,基于真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研培训,促进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解决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的关键问题,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课程育人能力。
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英语学习》:梅老师,老师们都非常关心义教课标的落地和实施。请您谈谈,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特别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梅德明:义教课标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导向。
我们一定要明确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和价值,这是我们始终要强调的。我们在教师培训和教学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对内容的关注比较多,而相对忽视内容的育人导向、结果和价值。因此,义教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旨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初步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一定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育人价值集中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体现了课程的基础要素、价值导向、心智特征和关键要素。必须明确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是由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共同组成的素养体系,这四个方面是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
第二,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精选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单元。
义务教育阶段应选少而精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终身受益的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依据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和学段目标,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所熟悉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所选内容应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组成。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载体,组织形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单元呈现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学习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强调内容六要素整合式的教学,切忌碎片化的知识点学习。教师应该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挖掘单元学习内容蕴含的育人价值,突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帮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能够以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结构化认知,对人和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策略,尝试应对和解决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和问题。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求以素养发展立意,改革传统的知识点传授和吸纳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活动观。活动观立足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三类活动有侧重,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和用密切相关,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迁移创新可激发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形成知识关联和串联;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以致用,促进学中用、用中学;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尝试在新的情境、新的任务中运用所学所知,解决真实生活中的新问题,达到学用结合、乐学善用、会学会用、主动迁移、善于建构的目的,促进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和有效提升。
第四,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育人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求“教—学—评”一体化,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探索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观,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导向,要求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确保评价目的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一致。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等特点,学业评价遵循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等原则,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重点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文化意识、思维过程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和成就表现。
要充分理解评价的作用,明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求發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成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推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价应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等。评价也可以给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习成效达标的依据。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遵循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做到把好方向,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找准定位,体现了课程的通适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遵循规律,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和英语教育教学的特有规律;优化内容,使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强化指导,增强了课程的可操作性,确保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各项指标要求在课堂教学、学业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真正落地。
全球外语教育发展趋势
《英语学习》:梅老师,您谈到了义教课标修订的依据与主要的变化以及在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那么对于广大老师来说,理解义教课标修订的大背景,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把握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您建议老师们需要了解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梅德明:我从八个方面来谈谈。
1.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描述了教育4.0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思维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国际培养人才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此外,报告描述了教育4.0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创新学习范式、教育场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素质,加快融入教育4.0,迈向未来学校。
世界经济论坛专门就教育提出了4.0的框架,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向教育4.0过渡,我们需要转变学习经验。转变学习经验有以下四个特征:个性化和自定进度,可及性以及包容性,基于问题以及协作,终身学习和自驱动。此外,报告也提出五种推动教育系统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与计算机有关的教学、具身化教学和多元文化教学(见表)。
报告特别强调要培养全球化公民意识。未来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向全球,要培养能够认识广阔的世界并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公民。未来学校的教师也要具备全球化的视角,通过组织学习者参与全球性的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活动,通过有效使用社交媒体,联通全球未来学校的学习者和教师,引导学习者了解世界并融入世界。
报告也提出未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变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范式:应用创客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等范式;
教育场域:在教育参与者之间,形成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和传承为依托,以人的培养、形成、发展和提升为旨归的关系网络,践行翻转课堂和智慧学习等场域的转变和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和游戏化等方法;
学习流程:普及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学习者适应并掌握个性化和自定进度的学习,尝试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报告
自1945年成立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四份重要报告,分别是《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1972)、《教育,内在的财富》(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1996)、《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2015)以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2021)。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发布的报告名称中“futures”使用了复数。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有不同的未来,我们需要关注并共同构想多种未来的可能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教育是一种社会契约。也就是说,我们相互承担着责任,我们有义务去把教育工作做好。
我想着重介绍几份报告。一份是2015年5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上发布的《仁川宣言:教育2030行动框架》,其中谈到: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使公民过上健康和充实的生活,作出明智决定并具备应对区域和全球挑战的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另一份是2015年11月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上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纲领》及上述提到的研究报告之一《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该报告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认为:世界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日益加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活多样性丧失、资源利用超越地球边界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都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报告还指出:教育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即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强化教育作为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的形式。
3.OECD学习框架2030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8年4月发布了《OECD学习框架2030》(OECD Learning Framework 2030),从构建学习生态系统入手,详细阐述了学生为适应2030社会变化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如图1所示。
框架指出,学生的能力来自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跨学科知识、认知知识、程序知识;技能则包含认知和元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技能以及实践技能;态度与价值观包含个人、地方、社会乃至全球的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以上这些要素,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够走向幸福的2030年。
框架还提出了五个要点:(1)关注关键概念(学生主体性、合作主体性);(2)关注变革能力与能力发展(创造新价值、承担责任、应对压力与困境、预期、行动、反思);(3)关注基础要素(读写能力、计算能力、ICT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身体/健康素养);(4)复合能力(全球胜任力、媒介素养、促进可持续发展素养、计算思维/编码/编程、财经素养、创业精神);(5)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协作/合作、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同理心、尊重、持久性/韧性、信任、学会学习)。这些是学生应对未来的大变局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2019年5月,OECD在《OECD学习框架2030》的基础上发布了《OECD学习指南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学习指南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个人和社会的福祉等。指南强调变革性能力,通过反思、预期和行动的过程,调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旨在发展与世界接触所需的相互关联的能力。
4. PISA 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报告
在2020年10月22日,OECD在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全球会议上,发布了PISA 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报告。会上,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作了题为《学生们准备好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了吗?》(Are Students Ready to Thrive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的演讲,全面解读此次评估结果。他谈到,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持续封闭、互设壁垒,各国各地区一定是相互关联的,学生要学会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能够胜出,至少是如何能够生存。报告也披露将会在2022年和2025年,把“创意思维”(creative thinking)和“在数字世界中学习”(learning in the digital)分别纳入PISA测试评估的范围。由此可见,世界日新月异,教育也在求新求变,PISA不断拓宽测试评估范围反映出今后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这也和外语教育密切相关,值得我们关注。
5.欧盟《教育数字行动计划2021—2027》
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了主题为“重置数字时代的教育和培训”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这是欧盟继2018年1月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之后的第二个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概述了欧盟委员会对欧洲高质量、包容性和可获得的数字教育的愿景,并呼吁欧洲应采取行动来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以便从新冠疫情危机中认识到技术在教育与培训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各国的教育与培训体系适应当前的数字时代。
新冠疫情冲击了欧盟国家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加快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并引发了快速、大规模的变革。该计划将重点放在教育和培训的长期数字化变革上,并提出了数字教育的长期愿景。计划涵盖了正规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青年工作、社区组织、图书馆、文化和创意空间等),旨在推进终身学习。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战略重点,包括:促进高绩效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提高数字化技能与转型能力,建立欧洲数字教育中心,制定欧洲数字技能证书(EDSC)。
6.教育与COVID-19政策简报
2020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了《教育与COVID-19政策简报》(The Policy Brief on Education and COVID-19),指出新冠肺炎这一流行病对世界教育系统造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并呼吁重新开学,在资金决策中优先考虑教育,瞄准最难连通、惠及的人群,重新思考教育、重新设计教学方式,利用灵活的教授方法、数字技术和现代化课程,采取大胆的步骤,创建适合未来的、具有包容性和韧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7.OECD《教育应对疫情:拥抱数字学习和开展在线协作》
2020年,OECD发表了题为《教育应对疫情:拥抱数字学习和开展在线协作》(Education Responses to COVID-19: Embracing Digital Learning and Online Collaboration)的文章。文章建议各国增加教育数字技术投入,鼓励融合式教学,对教育空间、时间、人员和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与再造,从而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
这正契合了我们义务教育课程理念所特别强调的信息化的手段、数字手段、移动学习、智慧学习等对数字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的教师、学生、教研员以及研究者要关注时代的变化,建设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英语课程。这要求我们构建关注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全球问题的综合性、探究性课程。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學习应该成为英语课程教育的重要方式。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珍爱生命、尊重自然、家国情怀、英雄精神、公民素养、正义良知等,都会成为英语课程的教学主题。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包括界定问题、制订计划、采取必要措施以及反思研究结果,进而从中获得课程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智育与德育相得益彰。
任何一门课都不是孤立的,都提出了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要关注数字技术。日益智能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教学设计者、知识传递者、活动设计者乃至跨学科专家,教育信息化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从繁琐、机械、重复的脑力工作中解脱出来,数字技术成为英语教师不可或缺的忠诚伙伴和教学工具。甚至已经有人提出元宇宙教育的概念,这些沉浸式学习的做法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教师也要关注。
8.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
2021年9月,OECD发布了 《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PISA 2025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根据该评估框架,2025 年起PISA 评估系统将会增加外语技能的测评,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往PISA评估系统开设的每三年一轮的评价,都是围绕阅读、数学和科学,以学生所在国的语言进行评价。而2025年要推出外语评估,每两个 PISA 周期,即六年重复一次。PISA外语评估将测试15岁学生的外语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口语水平。未来的评估包括需要多种技能的书面表达和更复杂的语言活动。2025年首轮评估的外语语种仅限英语,重点关注英语的阅读、口语和听力三项技能,未来评估的覆盖范围将会逐渐扩大。这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
该评估框架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在外语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决策者、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知道他们的努力是否有回报,需要证据证明政策和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为学生提供未来所需的语言技能。在全球化和互联互通的世界中,精通多种语言是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基本工具,也是就业能力的关键资本:有助于跨文化理解——外语是与其他民族、国家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有助于促进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尊重;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与在国内外获得进一步教育和更好工作的机会相关;能够促进认知——学习外语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如灵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和创造性思维。
《PISA 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报告》表明,会一种以上的语言与跨文化理解以及全球和跨文化态度和性格有着积极的联系。例如,会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比会一种语言的学生更尊重来自其他文化的人。在《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中,外语能力是指使用外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见图2)。它强调需要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s,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和一般能力(general competences,即个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或学习意愿等)的结合,使外语学习者能够进行交际语言活动(接受、产生、互动和调解),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或写作。它还需要激活适当的语言策略。
虽然PISA不将一般能力列为外语评估内容,但一般能力会促进或阻碍外语的理解和交流。由于一般能力通常涉及个人如何将新知识融入现有知识库以及如何理解外语世界观与自己的世界观之间的异同,PISA外语评估将控制这些影响。
《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参考了以下两个框架:
(1)《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CEFR)。该框架全面概述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外语表现,是国际公认的描述外语水平的框架。该框架列出并描述了从初学者到最高熟练程度所涉及的使用外语成功交际的一般能力、语言能力、活动和策略,并确定了A1、A2、B1、B2、C1和C2六级水平。
(2)语言使用的社会认知模型。该模型由学者Weir等开发,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认知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模型随后被应用到写作、阅读、口语、听力等方面。
《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将外语水平视为两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学习者因素和任务/活动因素。这两大因素又决定了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所采用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和任务因素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相互作用(如图3)。
具体来说,学习者因素包括动机、先前的外语接触和自我效能以及影响学习者行为和成就的相关因素,如学校环境、教师培训、教学和评估实践等。任务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任务目的、功能、复杂性、时间限制和语言需求。
在影响外语能力的学习因素方面,PISA外语评估将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选择适合年龄群体且不针对特定性别或国家的文本;第二,使用背景问卷调查,允许调查与熟练程度相关的一些学习者因素,例如态度、动机等;第三,测试之前,让学生熟悉测试导航界面和任务类型;第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测试说明。
英语类型上,PISA外语评估将考虑世界各地学生学习不同种类的英语。在较低的熟练程度下,将使用中性的、无标记的英语类型。在更高熟练程度上的文本通常是来自真实的来源,可能被标记为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
任务形式上,阅读和听力为自适应性,学生在测试初始部分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最终的答题形式。口语为非自适应的,口语输出的特点将决定熟练程度。
任务重点上,每个任务将提供有关相应的CEFR量表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能做”描述符合的证据。
在任务的挑选和确定上,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阅读任务:阅读评估的文本将通过考虑长度、词汇语法特征和其他影响难度的特征以及反映语言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典型进步的体裁、目的和语境来选择。
第二,听力任务:听力评估的听觉输入将通过考虑语速、说话人数量、文本功能特征、语义特征(例如音频是否提供实时信息或表达观点)和语言特征來选择。
第三,口语任务:精心挑选口语任务,确保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他们的口语能力。
PISA外语评估将为教师、学生、校长和家长开发一系列问题,并将其纳入PISA调查问卷以及一份制度层面的调查问卷,从政策官员那里收集外语教学信息。通过问卷收集的信息将与通过测试收集的外语水平信息一起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影响校内外外语学习的因素,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政策规划也会产生一定作用。调查表框架是根据对科学文献和过去大规模国际评估的深入审查以及专家和决策者的建议而制定的。该框架确定了四个主要的政策域:政府与学校政策、学生与学习、教师培训与简况、教学实践。ICT和外语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被纳入这四个政策域的讨论。
PISA 2025外语评估所评估的每项技能(阅读、听力和口语)都将以单独的六点量表进行报告,该量表与CEFR相关语言活动量表一致。使用这些全球公认的量表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对PISA结果进行简单和适当的解释。
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的新要求
《英语学习》:感谢梅老师的详细分享,相信通过学习以上这些文件,老师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义教课标的修订有更深层的认识。那么,本次义教课标修订,是否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构想,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梅德明:是的,国家层面对新时代义务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也从三个方面来谈:
1. 新时代义教课程建设
这里我首先引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在接受《人民教育》总编辑专访1时的几段讲话:
“这次修订,充分肯定了十年课改的方向和成效,积极回应了广大教师对改革实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期盼,面向未来,适时补充了新的内容和要求。这些都将为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这次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重在解决存在的问题,重在面向未来做好提升,使课标更好,在更好上做文章、下功夫。”
“坚持的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希望凝聚共识,打造精品。”
郑部长提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二是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三是应对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四是服务国家义務教育发展的战略。要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成长导航。
郑部长指出,这次课标修订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不能等到大学阶段,必须前移,一定要从中小学抓起,从课程标准开始突破。这次课标修订,创新意识要更浓,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到各个方面。
郑部长指出,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格。育人目标上,要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要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要用评价引导创新。课标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郑部长特别强调,这次课标修订要在实践育人上多下功夫,让实践要求更实。例如,要指导教师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次课标修订在坚持九年一体化设计的同时,注重前后左右的衔接贯通。
一是幼小衔接。要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要减缓,学习方式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二是小初衔接。根据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各学科内容,科学设计深度和难度,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是初高中衔接。结合高中学习和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在初中高年级适当安排延展和衔接内容,为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准备。
四是学科间横向配合。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湛也曾探讨如何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2,他指出:育人方式改革是新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坚持用新理念来打造新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教育的矛盾就是优质教育发展不充分,因此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我们当前发展的一个主题。
王湛还指出,当前教育的使命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路径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施是顶层系统设计和基层创造性实践相结合。
2. 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义教课标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教育工作六个下功夫做了对标。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此外,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曾指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
3. 以核心素养为枢轴
此外,本次义教课标修订也与林崇德教授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框架示意见图4)一一作了对标,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能够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有机地融入义教课标中。
心语
梅德明:最后,我也想给老师们分享一点心语。
教育要用眼、用口、用手、用脑,更应用心。教育要用爱心,我们外语教师要怀有仁爱之心,大爱之心。热爱教育,心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成才为教育目标。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就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努力奋斗的理由。与此同时,尊师重教应该成为一种令人称颂的社会风尚。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教师不是教育内卷的问题,教师恰恰是有效解决教育内卷的答案。
以上是我对义教课标修订基本情况的介绍。
《英语学习》:非常感谢梅老师的分享!期待本次专访能使老师们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义教课标修订的背景与精神,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义教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我们也相信本次义教课标修订工作将引领下一阶段义务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