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廊坊市位于雄安新区东侧,同时具有近邻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区位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托既有基础前瞻性地思考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①孟霞、孔俊婷:《京津双核结构体系的“中点城市”发展策略研究——以廊坊为例》,《城市》2014年第2期。廊坊市行政单元以京津城市轴为界分为北侧和南侧两个部分:北侧即“北三县”②李国平、宋昌耀:《京津冀交界地区跨区管控研究——以通州—武清—廊坊北三县为例》,《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由“大厂县+香河县+三河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南侧即“二区+南五县”③孟祥林:《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廊坊“南五县”城镇体系“分区+分步”发展对策分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由“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整合在一起形成。“北三县”已经与北京市的通州区整合在一起,成为大北京经济发展构架下北京城市组团的东端生长点④杜立群、吕海虹、邢宗海等:《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城市规划》2020年第1期。,也为廊坊市的发展平添了动力。“二区+南五县”成为将天津市主城区与雄安新区进而与保定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二区”是京津城市轴南侧的廊坊地区的核心,但因该区域南北狭长,在发展过程中,只有沿南北方向构建起将各县(市)级中心地节点连接在一起的城市链,才能提升“二区+南五县”的协同发展质量,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都成为这条城市链上的节点。霸州市位于“南五县”中间区域,在将“固安县+永清县”与“文安县+大城县”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廊坊市主城区的重要支撑,成为“南五县”的增长点,与“二区”高效互动,可以尽快形成“中间带动两端”的发展格局。“二区+南五县”在按照梯级推进发展秩序由北向南逐步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考虑霸州市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要对“南五县”的南端进行战略思考。大城县位于“南五县”的南端,距离“二区”较远,在与霸州市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文安县较大城县更具区位优势,因此思考融入“二区+南五县”发展格局的方法就显得更为迫切。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多机会,大城县除了要处理好与文安县的关系外,还要与沧州市行政腹地内的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等建立联系,通过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为进一步完善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创造条件。廊坊市作为京津城市走廊上的明珠①杨伟肖、孙桂平、马秀杰、靳立霞:《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第2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后,廊坊市的发展问题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很多文献分别从产业构成、城市布局、政策供给、区域联合、文化建设以及行政区划关系等层面展开思考②王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廊坊城市文化建设研究》,《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对廊坊市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言献策,既有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也有对城市发展的微观设计。但在诸多文献中,有关廊坊市县域城市团的建构问题的思考仍显不足,而这又是持续提升廊坊市城市团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规律表明,在经过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后,腹地内的中小城市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体系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县级中心地甚至乡镇中心地视角切入廊坊市城市团的建构问题应该成为关于廊坊市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转向。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前瞻性地思考廊坊市腹地内的县域城市团的构建问题,就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学意义。大城县位于廊坊市行政腹地边缘,只有通过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建立起与邻近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的连接通道,才能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体系创造条件。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是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依托县级中心地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和小城市团,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会更加重要。大城县以及京津冀腹地内与大城县类似的县级中心地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会面临更多发展机会,大城县需要对行政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布局以及与周边县级行政单元的关系进行前瞻性思考。依托大城县中心地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不但能够提高廊坊市行政腹地南端的城市化水平,而且能够在由“天津市—沧州市—雄安新区”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形成新的隆起,将文安县、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整合在一起,在“天津市—保定市—河间市”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形成由县级中心地构成的城市组团,为在京津冀腹地内形成“多层次+多节点”的城市体系搭建平台。
1.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需突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城市体系
行政界线为地方管理主体划定了管理权限以及经营城市的权力范围,方便行政主体对腹地内的行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均超过了行政界线规定的物理空间,中心地具有超越行政界线与邻近行政腹地合作发展的要求。但严格的行政区划界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邻近行政区划间的对话通道,“画地为牢”的传统思维方式,以牺牲邻近行政单元间合作共赢的长远利益为代价,谋得基于地方保护而得到的短期利益增加,会成为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的阻力。在行政调控无力的情况下,通过撤县设区或撤市设区扩展主城区进而增强主城区对腹地影响力就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普遍选择。随着行政区划边界的变化,区域中心城市既有的发展禁锢得以破除,但随着新的行政区划边界的产生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曾经得到解决的问题会重新出现。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行政区划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受限、空间不足以及区域间无法有效协同的问题。相反,在拓展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程度会进一步提升,邻近行政单元间的发展不对称问题会进一步升级。通过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对称问题,并在协同发展中互动共赢,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体系的理性选择。
2.中心地等级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需构建多层次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研究德国南部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提出了正六边形中心地模型,认为腹地内的中心地应按照正六边形方式进行空间布局。按照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构建起来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中,较高级别中心地能够控制的较低级别中心地的数量存在差别,正是这种差别进一步推进了多层次的中心地体系功能复杂化和结构合理化,这就对不同层次中心地间互动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德]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常正文、王兴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5—30页。克氏模型抽象掉了腹地内影响中心地布局的包括地貌因素在内的诸多因素,腹地内的经济要素按照均质化原则进行布局,这与实际中的城市体系存在一定差距。在考虑建构城市体系的实际情况时,就需要复原曾经舍掉的因素。因此,正六边形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腹地内中心地的空间联系,并给出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建设性参考。在克氏中心地等级体系中,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按照经济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以高级别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在这个城市体系中,高通达性的交通网络成为将不同层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基础条件。克氏在讨论城市体系问题时,虽然注意到了行政腹地对建设城市体系的影响,但行政边界并没有成为构建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的障碍,交通网络的建设以及生产力的空间布局都突破了行政区划约束,提升了腹地内不同层级中心地的整合程度。克氏中心地体系的研究结论也表明“构建城市体系需要打破行政界线”的重要性,而这就要求当前的城市发展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拓展空间。
3.地租递减理论:中心地影响力差异能导致近邻行政单元发展不对称
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腹地内的不同区位对资源吸纳能力不同从而成长力存在差异,从城市中心区到城市边缘,地租水平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则。城市不同区位上的地租水平与相应区位能够创造的盈利空间呈正相关关系,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依托优势区位条件产生,具有较强的资源吸纳能力,资源向城市中心聚集的愿望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城市中心区的资源聚集量提升,既定区位能够容纳资源的物理空间的供给能力下降,资源的边际产出能力也相应下降,资源向中心商业区布局由聚集经济开始转为聚集不经济②Karl Gunnar Myrdal,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London:Gerald Duckworth&Co.,1957,pp.53—58.。为了谋求更高的赢利水平,资源开始从中心商业区向城市边缘区布局,城市边缘区的资源聚集水平开始提升,城市也由集中发展阶段过渡到分散发展阶段。但由于行政区划限制,资源越过行政区划边界到相邻行政单元布局的可能性降低,于是行政边界成为资源在城市腹地内的布局的最远点。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邻近行政单元存在行政壁垒时,相邻行政腹地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但因资源不能越过行政区划界线寻找更优的布局区位,相邻行政单元就会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对称问题,即行政区划边界的一侧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另外一侧却出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壕沟,资源过剩与资源不足同时出现在行政边界两侧。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资源过剩一侧的资源越过行政区划界线在资源不足一侧布局,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过剩一侧的聚集不经济问题,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拉动资源不足一侧的经济发展。
1.大城县的既有产业布局与正在形成的“一主+两副+三园+多点”的发展构架
大城县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已经形成绝热节能材料、红木家具、有色金属加工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其中绝热节能材料和红木家具更是驰名全国。大城县享有“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京作地域标志商标”“中国·廊坊扇子文化产业基地”的美誉,获评“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城县经济开发区于2016年获省政府批复正式成立,实行“一区多园”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北部现代制造业工业园、西部新能源车产业园、中部气雾剂产业园、南部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和东部红木文化产业园等多个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较强带动力的增长点。制造业工业园主要发展电子信息设备、高新材料、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新能源车产业园主要发展新能源车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气雾剂产业园主要进行节能环保型国际高端气雾剂研发;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主要从事绝热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红木文化产业园主要从事红木家具制作、红木交易、红木博览以及休闲旅游等。依托既有发展基础,大城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在行政腹地内尽快形成“一主+两副+三园+多点”的发展格局,其中“一主”即大城县主城区,目前已经形成规模,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两副”即行政腹地内的大尚屯镇和留各庄镇,将两个镇级中心地发展成为产业型重点镇,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及产业联系,并加强与周边乡镇中心地间的联系;“三园”即创新制造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目前“三园”正在不同程度地推进,在未来发展中会成为大城县的重要经济支撑;“多点”即在行政腹地内依托“一主+两副+三园”带动更多乡镇中心地发展,在行政腹地内培养更多的增长点,此乃大城县城市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可为腹地内更多的乡镇中心地发展提速创造机会,从而为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搭建起新的平台。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呼应“一主+两副+三园+多点”的发展格局,大城县行政腹地需要按照“分区+分步”的发展步骤进一步完善,根据腹地内各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划分为四个子片区:其一是以南赵扶镇为核心将旺村镇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东北子片区,其二是以臧屯镇为核心将里坦镇整合在一起的南部子片区,其三是以留各庄镇为核心将“广安镇+权村镇”整合在一起的西南子片区,其四是以大尚屯镇为核心通过整合北位乡形成的西北子片区。各个子片区的核心与大城县中心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留各庄镇—大尚屯镇—大城县主城区—南赵扶镇—臧屯镇”半月环,臧屯镇和南赵扶镇成为“一主+两副”之外“多点”的重要成员。
图1 大城县城市团示意图
2.大城县城市团正在进一步提升与沧州市城市团的融入度
大城县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正在不断提升与沧州市的融入度,大城县融入沧州市的进程需要瞄准沧州市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沧州市也面临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根据沧州市腹地内县(市)级中心地的布局特点,沧州市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河间市、泊头市和黄骅市需要建成与沧州市主城区高效互动的次级核心,才能更好地拉动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按照“分区+分步”的发展设计,以河间市为核心通过整合“任丘市+肃宁县+献县”构建河间子片区,以泊头市为核心通过整合“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构建泊头子片区,以黄骅市为核心通过整合“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构建黄骅子片区,以沧州市主城区整合“青县+沧县”构建沧县子片区,如上四个子片区以沧州市主城区为中心呈扇面发展构架,将腹地内的县(市)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沧州市城市团进一步完善,可以为大城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大城县被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三面包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体系过程中,沧州市的河间子片区和沧县子片区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助力大城县城市团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城县城市团的空间构架。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都是沧州市腹地内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级中心地,目前大城县已经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青县、任丘市连接在一起,今后需要尽快沿“河间市主城区—田行石村—前榆杭村—束城镇—前边各庄村—蓦门村—臧屯镇—大城县主城区”一线构建起连接河间市主城区与大城县主城区的高速交通线,将臧屯镇建设成为“河间市—大城县”连接线与京台高速的交汇点,为将宁安片区与天津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大城县与河间市的融入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腹地正在形成“多节点”的发展格局,由“肃宁县+饶阳县+安平县”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宁安片区是“多节点”中的重要节点,同时因“河间市—大城县”城市链将成为“石家庄市—无极县—博野县—河间市—大城县—天津市主城区”城市链上的重要区段,大城县不断提升与周边行政单元的融入度,在进一步为完善河北省腹地城市体系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为河北省腹地内的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也为县(市)级中心地以及以乡镇中心地为支撑构建起来的城镇组团创造了发展空间。大城县位于廊坊市“南五县”的南端,处于廊坊市行政区划的边缘,处于沧州市行政腹地内的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三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包裹中(如图2),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到沧州市北端的城市化状况,前瞻性地思考大城县跨行政区划构建城市团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学意义。
图2 大城县周边关系示意图
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表明,小城市在城市化后期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体系的总体发展质量,所以对腹地内以小城市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城市体系进行前瞻性思考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城县位于廊坊市行政腹地的南端,与廊坊市主城区有霸州市和文安县相隔,与雄安新区间有任丘市相隔,与沧州市主城区有青县相隔,虽然与河北省腹地内的重要中心地不存在直接联系,但在联系这些中心地过程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大城县通过文安县、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等县(市)中心地将廊坊市主城区、雄安新区和沧州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青县、河间市和任丘市组合在一起的区域与大城县形成半包围结构,大城县腹地成为将青县、河间市和任丘市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大城县在考虑县域城市团进一步发展举措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大城县县域腹地内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大城县与周边行政单元的关系。在县域腹地内和行政区划边界处要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起微中心,才能积极地为大城县发展营造更好的周边环境。这样的发展前景表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大城县将在廊坊市南端与邻近区域中心城市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京津石”三角形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该三角形的“津石边”得以进一步完善的路径选择关系到天津与冀中南地区的互动水平。作为讨论的热点,目前主要存在三种选择方案:其一是“石家庄市—藁城区—辛集市—深州区—武强县—献县—沧州市—青县—静海区—天津市主城区”,其二是“石家庄市主城区—无极县—博野县—高阳县—雄县—霸州市—天津市主城区”,其三是“石家庄市主城区—无极县—博野县—河间市—大城县—静海区—天津市主城区”。如上三种方案在连接“石家庄—天津”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但没有任何一条城市链能够做到完美。在如上三种方案中,方案一虽然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空间跨度较大;方案二即学界一直热议的将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石保廊”城市链,这条发展路径的交通设施也相对较为完善,但对冀中腹地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方案三较前两种方案,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过区域也主要是县(市)级中心地,跨越的空间距离最短,但能够拉动更多县(市)级中心地发展,大城县就是这条城市链上的重要县级中心地,是将河间市与静海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从长远发展看,方案三会成为将石家庄市与天津市连接在一起的主导城市链,而大城县依托该条城市链则将逐渐彰显发展张力。
在北京的非首都核心职能向河北省腹地疏解的过程中,石家庄市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①谢惠、张晓光:《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国商论》2020年第24期。的第三极,沧州市城市团正在成为与第三极呼应的东侧增长点。在此过程中,会以“北京市—霸州市—沧州市”城市链为轴构建起两个大的鼎足发展构架:其一是“北京市—沧州市—石家庄市”鼎足发展构架(“京沧石”三角形),其二是“北京市—天津市—沧州市”鼎足发展构架(“京津沧”三角形)。而“北京市—霸州市—沧州市”城市链将成为如上两个鼎足发展构架的公共边(“京沧边”),这条城市链沿“北京市主城区—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沧州市主城区”构建起来,大城县将成为这条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开展为大城县带来的重要机遇。“京沧边”与前文论及的方案三中的“石津”城市链在大城县处交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远景发展角度考虑,大城县会从城市发展的洼地逐渐成为发展的高地,在廊坊市行政腹地的南端向北挤压,推动廊坊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既然大城县在廊坊市的远期发展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就需要以长远眼光认识廊坊市城市团的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为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搭建平台,将大城县逐步打造成为“津石”城市链和“京沧”城市链上的高质量节点。
大城县中心地位于廊坊市“南五县”的南端,距离廊坊市主城区较远,在完善城市体系过程中,需要逐步通过形成“枣核+曲边三角形+双C链”城市组团,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组团(如前面图2),形成以大城县中心地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布局。未来的“枣核”构架由两条城市链构成:其一是“文安县主城区—旺村镇—青县主城区—陈嘴乡”城市链(“枣东链”),其二是“文安县主城区—大尚屯镇—广安镇—里坦镇—陈嘴乡”城市链(“枣西链”)。在“枣东链”和“枣西链”围成的枣核区域内,大城县的平舒镇、南赵扶镇、臧屯镇与青县的曹寺乡整合在一起,以大城县中心地为基础,会发展成为枣核区域内将大城县主城区与青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曲边三角形将由如下三条城市链构成:其一是“出岸镇—任丘市主城区—议论堡乡—大尚屯镇—大城县主城区”城市链(“出大链”),其二是“河间市主城区—米各庄镇—广安镇—平舒镇—大城县主城区”(“河大链”),其三是“出岸镇—河间市主城区”城市链(“出河链”)“双C链”即“出岸镇—七间房乡—鄚州镇—苟各庄镇—文安县主城区”城市链(“北C链”)和“河间市主城区—沙河桥镇—里坦镇”城市链(“南C链”)。“北C链”和“南C链”分别将任丘市主城区与文安县主城区、河间市主城区与大城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图2中的“苟各庄镇—议论堡乡—米各庄镇—沙河桥镇”城市链(“苟沙链”)将“北C链”与“南C链”连接在一起,并分别与“出大链”和“河大链”在议论堡乡、米各庄镇处交汇,议论堡乡和米各庄镇分别成为任丘市主城区、河间市主城区向东拓展的触角。苟各庄镇、议论堡乡、米各庄镇、沙河桥镇会分别成为“北C链”“出大链”“河大链”和“南C链”上的重要节点。“苟沙链”将任丘市腹地与河间市腹地连接在一起,拉近了大城县与任丘市、河间市的距离。在如上论及的曲边三角形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形成“大城县主城区—议论堡乡—米各庄镇”三角形,进一步提升大城县主城区与任丘市、河间市间的互动质量,为大城县城市团的进一步完善前瞻性地搭建起更高的发展平台。
任丘市发展基础好并且近邻雄安新区,大城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思考与任丘市的联系,通过借力发展为完善县域城市团奠定基础。在与任丘市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大城县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两条主导城市链与任丘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其一是“任丘市主城区—议论堡乡—梁召镇—长丰镇—孙氏镇—大城县”城市链,其二是“任丘市主城区—麻家坞镇—卧佛堂镇—北位乡—广安镇—大尚屯镇—大城县”城市链。议论堡乡、梁召镇、长丰镇、麻家坞镇、北位乡等会成为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依托如上两条城市链,在任丘市主城区可以与大城县主城区之间形成相向发展的城市环:首先以任丘市主城区为核心,通过将“议论堡乡+麻家坞镇+北汉乡+石门桥镇+出岸镇+青塔乡+北辛庄乡”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任丘市城市团的内层,在此基础上逐渐将“七间房乡+鄚州镇+于村乡+梁召镇+吕公堡镇+卧佛堂镇”整合在一起,形成任丘市城市团的外层;其次以大城县主城区为核心将“旺村镇+南赵扶镇+臧屯镇+广安镇+大尚屯镇+孙氏镇”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城县城市团的内层,在此基础上向西拓展,逐渐将“长丰镇+北位乡”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城县城市团的外层。
从图3可以看出,“长丰镇+吕公堡镇”位于任丘市的东侧边缘,大尚屯镇位于大城县的西侧边缘,进一步加强“吕公堡镇+长丰镇+大尚屯镇”的整合程度,可以在任丘市与大城县间构建起新的增长点,能够进一步提升任丘市与大城县间的整合程度,提升任丘市主城区与大城县主城区的互动水平。京津冀腹地在逐步形成“多层次+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格局过程中,任丘市可以依托既有发展基础成为重要的节点,宁安片区、雄安新区、廊坊市南端和沧州市主城区等则可以通过任丘市连接在一起。任丘市位于“津保沧”三角形的“保定市—沧州市”边上,是将保定市与沧州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可以为大城县向西拓展搭建平台。
图3 “任丘市—大城县”城市链示意图
大城县是将文安县与青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向北通过文安县与霸州市连接在一起,向南通过青县与沧州市连接在一起。因此,构建大城县城市团,需要联合文安县与青县创造发展条件,扭转位于“南五县”最南端与廊坊市主城区空间距离较远的区位劣势的局面,在以大城县中心地为核心连接文安县和青县的过程中,要以枣核形城市环支撑起S形城市链,进而将文安县城市团核心区域与青县城市团核心区域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建构中的枣核形城市环即图4中的“文安县主城区—孙氏镇—臧屯镇—曹寺乡—青县主城区”城市链和“文安县主城区—旺村镇—流河镇—青县主城区”城市环,两条城市链围成枣核形区域,大城县主城区是枣核形区域的中心,在这样的构架中,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能够与大城县中心地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S形城市链即图4中的“史各庄镇—新镇镇—苏桥镇—左各庄镇—徳归镇—旺村镇—大城县主城区—臧屯镇—木门店镇—陈嘴乡—上伍乡”城市链,将文安县腹地的东缘、大城县腹地的中部、青县腹地的西缘连接在一起,以文安县中心地为核心形成的“史各庄镇+赵各庄镇”城镇团与以青县中心地为核心形成的“上伍乡+金牛镇”城镇团呼应,分别推进文安县城市团和青县城市团的全域城市化水平。在如上发展构架中,“史各庄镇—文安县主城区—大城县主城区—南赵扶镇—青县主城区—上伍乡”(“史上链”)是大城县主城区与文安县主城区、青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直接通道。文安县的孙氏镇、大城县的旺村镇、南赵扶镇、臧屯镇以及青县的曹寺乡是进一步完善“史上链”的重要节点。廊坊市“南五县”在梯级发展秩序中,大城县虽然距离廊坊市主城区较远,但可以通过青县与沧州市主城区建立联系,因此,大城县向北与文安县整合发展同向南与青县整合发展同等重要。
图4 “文安县—大城县—青县”城市链示意图
完善大城县城市团,不仅需要前瞻性地考虑与任丘市、青县进行整合发展,也要考虑如何与河间市整合在一起,为县域城市团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图5,“河间市—大城县”城市链(“河大链”)即“河间市主城区—时村乡—米各庄镇—束城镇—广安镇—大城县主城区”城市链,“河大链”上的米各庄镇和广安镇分别位于河间市腹地的东侧和大城县腹地的西侧,应该发展成为河间市主城区和大城县主城区的副中心,从而提升大城县与河间市的对话质量:以米各庄镇为中心通过整合“束城镇+尊祖庄乡+行别营乡+时村乡+留古寺镇”构建米各庄镇城镇团,以广安镇为中心通过整合“大尚屯镇+臧屯镇+权村镇+留各庄镇+北位乡”形成广安镇城镇团。米各庄镇和广安镇可以成为将河间市主城区、大城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节点。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城县与河间市间的联系程度,需要以米各庄镇和广安镇为核心,在“河大链”南北两侧各形成一条城市链:南侧为“河间市主城区—沙洼乡—行别营乡—沙河桥镇—故仙乡—黎民居乡—里坦镇—臧屯镇—大城县主城区”城市链(“南侧链”),北侧为“河间市主城区—时村乡—留古寺镇—北石槽乡—卧佛堂镇—北位乡—大尚屯镇—大城县主城区”城市链(“北侧链”)。“南侧链”和“北侧链”沿“河间市+大城县”行政腹地边缘构建起城市环,可以有效呼应“河大链”,将“河间市+大城县”腹地内更多的乡镇级中心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以“米各庄镇+广安镇”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在米各庄镇和广安镇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时村乡和束城镇也可以得到发展,并在“河大链”上发挥更大作用。
图5 “河间市—大城县”城市链示意图
完善大城县城市团,需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从长远视角考虑问题,既要充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平台考虑城市团的建构,也要在行政腹地内下功夫,处理好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通过“分区+分步”的发展秩序逐步推进城市团建设,处理好既有发展基础和进一步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提升大城县与周边行政单元间的对话质量,有些问题需要注意。
前文论及,大城县在建设城市团过程中,需要以大城县中心地为核心将腹地内的乡镇行政单元根据经济联系划分多个子片区,逐渐形成“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格局。而大尚屯镇和留各庄镇将会发展为主城区重要支点的“两副”,虽然在行政腹地内能够与大城县中心地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但都位于行政腹地的边缘区,在前期发展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大城县在强化“分区+分步”发展秩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大城县中心地为核心将“广安镇+臧屯镇”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城县城市团的核心区,而后在前文论及的子片区基础上沿“南赵扶镇—旺村镇—大尚屯镇—北位乡—留各庄镇—权村镇—里坦镇”构建起城市环,形成“中心带动外围+外围促进中心”的互动机制。县域城市团的建构过程中虽然会存在诸多扰动因素,但根据区域经济原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按照“核心区+城市环”的发展方式推进大城县城市团的建设方式,应该作为优选发展方案进行前瞻性思考,因为这种发展选择既顺应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也为大城县发展抓住了更多机会。
乡镇中心地是县级城市团的发展基础,大城县在完善县域城市团过程中,需要基于乡镇中心地构建起由多个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微中心,在腹地内与廊坊市中心地高效互动,从而保证“一主+两副+多节点”发展目标的实现。“多节点”需要依托乡镇中心地甚至是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建立起来,在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提升微中心的行政级别,或者将大城县中心地调整到发展潜力较高的微中心进行重新布局。前文论及,在“核心区+城市环”的发展布局中,以大城县主城区为核心整合“广安镇+臧屯镇”形成大城县城市团的核心,可以进一步通过广安镇整合大尚屯镇和留各庄镇、通过臧屯镇整合里坦镇和权村镇、通过大城县主城区辐射旺村镇和南赵扶镇来进行。按照如上发展框架,在大城县城市团实际上会形成三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即大城县主城区,第二层次即“广安镇+臧屯镇”,第三层次即“大尚屯镇+留各庄镇+权村镇+里坦镇+南赵扶镇+旺村镇”。这种分层发展思路与前文论及的“分区+分步”发展思路将会具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臧屯镇作为子片区的中心,处于第二层次,但大尚屯镇、留各庄镇和南赵扶镇同样作为子片区的中心,却被列为第三层次。在考虑大城县城市团的空间发展布局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分区+分步”与“多层次发展”之间的关系。
前文论及,构建京津石三角形的“津石边”可以选择三种方案,其中方案三空间跨度最小,并且能够拉动河北省腹地更多县(市)级中心地发展,大城县中心地因位于“京沧”城市链和“津石”城市链的交汇点上而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津石边”采取第二种方案,大城县在“津石边”上的节点优势将不存在。目前学界针对沿“石家庄市主城区—保定市主城区—雄安新区—廊坊市主城区”一线构建起来的“石保廊”城市链正在展开热议,也正是因为这条城市链发展基础较好,保定市主城区和雄安新区是这条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在保定市调整行政区划以及原隶属保定市的位于保定行政腹地南端的定州市设立为省辖市后,定州市成为“石保廊”城市链上新的增长点,石家庄市与保定市间的整合程度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这种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了“石保廊”城市链在京津冀腹地的魅力。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腹地需要按照“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体系来构建,宁安片区在“多节点”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县就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按照第二种方案构建“津石边”也许在时间安排上会稍晚,但对冀中腹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就高速交通网络而言,只需进一步联通“博野县—河间市—大城县”一线即可,在这种思考中,大城县与宁安片区联系更加直接。
大城县城市团的建设不仅是大城县自身的事情,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处于区域中心城市间的小城市通过充分发展在区域中心城市间更好地扮演节点角色的事情。大城县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行政腹地内乡镇中心地间的联系,基于“分区+分步”方式在县域腹地内通过划分子片区构建起次级城市团,在行政腹地内形成“一核+多点”的发展格局。大尚屯镇、留各庄镇、臧屯镇和南赵扶镇是大城县腹地内四个子片区的核心,以大城县中心地为中心形成半月形城市环。大城县位于廊坊市行政腹地的最南端,距离廊坊市中心地较远,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团过程中,除了要通过“廊坊市主城区—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城市链与廊坊市主城区建立联系外,还要通过对接任丘市、河间市和青县,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组团,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城县城市团的发展,需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间的关系,在京津石鼎足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大城县中心地可以分别通过任丘市、河间市、青县与雄安新区、宁安片区、沧州市主城区建立联系,并前瞻性地思考在京津石三角形的“津石边”上扮演的角色。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石家庄市主城区—无极县—博野县—河间市—大城县—静海区—天津市主城区”城市链,虽然发展基础较弱,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会成为连接天津市和石家庄市的一条重要城市链,而大城县中心地则会成为这条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