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贵,薛 源
(1.廊坊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烟台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风雨路相伴的,是百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交锋。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进入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和敏感问题多发,各种社会思潮甚嚣尘上。新兴网络媒介的发展,更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活跃提供了丰厚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网络空间多元社会思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一些异质思潮明显消退。但在网络舆论“后真相”效应的影响下,在一些领域和关键节点上,仍有一些社会思潮顽固地、碎片化地存在并发挥着影响,需要继续加强引领工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①《中央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两个确立”是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不刊之论,对于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它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思潮是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些理论学说为主导或依据,反映特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愿望需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或观念趋势。社会思潮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属于非主流意识形态,其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理论性、传播性等特征,通常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思潮的发生由社会现实决定,其传播度和影响力则深受媒介技术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空间与便利渠道。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门户网站大幅增长的十年。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以及BBS、论坛、博客等形式的内容平台,给社会思潮的传播开辟了全新空间,为社会思潮的活跃提供了契机。进入第二个十年,互联网开始移动化、智能化、视频化的变革与升级,移动互联网、4G/5G、移动应用、VR/A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向“万物互联、深度融合、高度智能”的新一代网络迈进,网络社会思潮的传播渠道更多更便利了。
技术进步极大降低了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准入门槛,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歪理邪说纷纷粉墨登场,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论、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激进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娱乐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在网络舆论空间积极介入社会重大问题的讨论,探讨中国社会改弦易辙的可能性。有些思潮走得更为极端,甚至公然诋毁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社会思潮激荡交织,在客观上也一度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领域的主导地位。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带来信息冗余的问题,算法推送应运而生、迅速流行。这造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一个人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固有认识类似的信息,从而强化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智能推送更加强化了这种倾向。这种情况下,舆论宣传工作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跨越各个分众群体、穿透“信息茧房”,打破信息的自我垄断与封闭。
近年来,网络空间信息传播与社会思潮纠缠,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后真相”效应,为网络空间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平添了很多变数。“后真相”一词源于欧美,是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形势下流行起来的。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选为年度词汇,意为“关乎或代表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相较客观陈述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形成的情况”①刘扬:《趋势或问题:围绕“后真相”一词的思考》,《青年记者》2017年第16期。。这一词汇迅速被引入我国学界,并经常被用来描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状况,例如舆情反转、“信息茧房”等现象,甚至将网络时代与“后真相”时代画上等号。这样使用未免有些泛滥。有学者指出:“‘后真相’只是反映了当前网络舆论场域一种不信任、无法形成共识的状态,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问题。”②潘艳艳:《网络时代不等于后真相时代》,《视听》2021年第7期。究其实,“后真相”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很多网民对于信息的选择,往往基于自己的情绪、立场而非基于事实。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正因为如此,“后真相”问题比“信息茧房”和舆情反转等问题更难处理。陷入“信息茧房”的网民,一旦“信息茧房”被打破、穿透,就可以比较平衡地接受信息。今天的网民早已适应舆情反转问题,不像互联网发展早期那样,在舆情事件刚爆出来就盲目跟进。“后真相”效应所涉及的情况,却是信息接受者有意地选择性接受、相信和传播某些信息,拒绝接受不同于自己的情绪、立场的信息。这在秉持某些社会思潮的部分网络用户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往往拒绝在事实面前做出改变。可以说,网络空间“后真相”效应体现了社会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争地盘”的本质,是体现当前舆论对抗的一个风向标。
这种情况下,引领社会思潮,就需要重新研判新时代新媒介条件下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作为制定合理策略的依据。
第一是外来性。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绝大多数,追本溯源都可以发现其西方渊源。正如胡伟希指出的:“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用以进行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思想理论,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即使一些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从中国本土思想中提炼出现代性的社会改革思想的20世纪中国思想家们,其思想的灵感也都来自西方而非纯粹的本土文化。”①胡伟希:《20世纪中国三大社会思潮及其当代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在今天的网络空间,某些境外势力利用社交媒体,不断以异质社会思潮争夺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对中国开展新一轮和平演变,尤其值得警惕。
第二是批判性。就社会思潮的指向来看,社会思潮对于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执政党、政府都持有批评、批判的观点。房宁指出:“任何社会中,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的比较优势都在于批评性。主流意识形态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属于肯定性思维,具有辩护性特征。这就不免要与人的思维主体性特征——否定性相抵触。而社会思潮一般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这就正好与人的否定性思维方式相吻合,而易于在公众中获得响应和流行。”②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见陈明明:《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页。越是否定性、批判性的社会思潮,得到的关注往往就越大,因而批判、否定是社会思潮获得存在感的主要方式,这一点是始终如一的。
第三是碎片化。移动传播最突出的特征是碎片化。在PC互联网时代,博客、论坛、网站等网络传播渠道,尚能容忍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进入移动传播时代,网络空间主流内容平台都是以碎片化内容为主,用户阅读也越来越碎片化。由于商业原因,传统的内容平台日渐萎缩,网站、论坛影响越来越小。依附于网络平台传播的社会思潮追求日常化、大众化,其内容也日益碎片化。
第四是具体化。社会思潮是社会现实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各种社会思潮都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应对,是对时代提问的回应。当前社会思潮探讨问题的角度主要从具体的社会热点、舆情突发事件着手,很少有人从抽象、宏观的角度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无论深度还是力度,都远逊于前一时期。
第五是行动性。网络空间的社会思潮传播极易走向极端化,而社交网络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在极端化的情况下往往引起线下行动,如网络民粹思潮、动物保护主义等,屡屡引发线下行动导致冲突发生。
“后真相”效应强化了网络空间的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力。在全球化、网络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注重提高其与人们具体政治诉求和微观利益需求的结合度,借助网络向大众扩散,促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愈发错综复杂。及时总结近年来网络空间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强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引领,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舆论宣传工作者普遍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担忧。但其后的发展表明,多元社会思潮的繁荣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开始回落,其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断下降。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影响跌落到近十年来的最低点。正如贾立政、孙墨笛所概括的:“体现和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所思所想的国内社会思潮,其发展演变也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一是一元指导更强大”,“二是多样观念更多彩”,“三是噪音杂音更微弱”,“四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①贾立政、孙墨笛:《历史交汇点上的国内社会思潮观察》,《人民论坛》2021年第3期。网络空间舆论格局的重大改变,关键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②习近平:《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2016年2月19日),见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83页。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网络空间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建立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制定合理策略引领社会思潮。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③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分为红、灰、黑“三个地带”的提法,是科学制定社会思潮引领策略的指南。红色地带是主流意识形态,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结合而产生的科学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有些社会思潮抱着“出谋划策”的动机,针对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思想资源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开出自己的“药方”。对于他们的主张要借鉴、要争取,这是灰色地带。但也有一些社会思潮,目标直指主流意识形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这一部分异质的社会思潮就要旗帜鲜明地“亮剑”。此外,有些人主张开历史倒车、提倡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也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批判。
三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大主流媒体和思想理论工作者在网络空间的引导力。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各级、各地媒体集团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成效显著。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组织重构、流程再造、常态化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创新表达方式,将内容的思想性和传播形态与话语体系的创新相结合,占领网络空间各个渠道、平台、终端,网络空间的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在这个进程中,大批思想理论工作者纷纷入场,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利用自己的深厚理论功底和理论资源,倡正论、破邪说、树正气,一起推动了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四是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空间最为活跃的群体,年轻人也最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者错判形势,不仅在网络空间大放厥词,在高校讲台上也公然宣传一些不正确的思潮,造成广大师生的思想混乱。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校思想建设高度重视。他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化高校以及中小学思政课队伍的建设。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2-12-0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焕然一新、空前强大,这对于引导大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拒斥各种不正确的社会思潮、抵制各种歪理邪说具有深远影响。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以上诸种改革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实效的根本保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卓有成效的治国理政实践,引发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问题,多数已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高效应对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的一些敌对行为如贸易战、舆论战等,也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一些异质的社会思潮受到网民的自发抵制。建党百年之际,“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个伟大胜利,雄辩地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最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归根结底,“两个确立”是我们党成功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保证。当前,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大规模传播并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地盘的现象已基本消失,网络传播基本做到了“可管可控”。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不断出现,链接无处不在,信息传播无处不在,人类即将迈入泛传播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以及错误认识、“噪音”“杂音”等,将会利用各种社会事件、时间节点以及新兴传播渠道,无孔不入地进行传播。国外敌对势力也会随时利用网络管理的漏洞见缝插针地进行煽风点火。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放松不得、麻痹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1-12-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的。今后,我们更需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引领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经验予以总结,进一步加强引领社会思潮的长效机制建设。
思想的特殊性在于,一旦产生就不会彻底消失,只会暂时性蛰伏。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暂时蛰伏的社会思潮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决议》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维护“两个确立”,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并非“罢黜百家”,实现“一家独尊”,更不是杜绝思想的丰富与多元,而是确保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此,应采取如下基本策略。
科学的理论是改造世界的利器,也是改造世界观的利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立即展示出不同的生动景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强大理论指导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实现第一次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第二次结合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三次理论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就在于其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并在理论的指引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1-12-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随时变化的,理论也应应时而变,主流意识形态仍要坚持不断地丰富、发展其理论阐释力和指引力,不断成为凝聚全体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向心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重点转移。在党的十九大前后的一个时期,引领社会思潮最主要解决的是占领阵地的问题,而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媒体。因为媒体肩负“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③《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的使命,也由于在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能更灵活机动地在各个平台、各个渠道进行舆论宣传并引领社会思潮。
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思潮引领需要进一步巩固网络阵地,更为专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应该成为主力军。随着网络空间用户思想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有价值有内涵的精神食粮。这就需要动员更多专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进入新媒介做好引领工作。在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中,思想理论工作者应该走出书斋,面向大众,承担起舆论导向的责任。各级各类公共空间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好关、卡好位,守好各自的阵地,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用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流程控制来防差错、堵漏洞。用户在哪里,思想引领就要跟到哪里。网络空间拓展无止境,思想阵地拓展也无止境。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和媒体机构密切合作,尽可能充分占有、利用包括“报(刊)、网、端、微、抖”在内的各种渠道进行传播,以主流思想占领各个阵地。
在后真相时代,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事实上,一个人到了成年阶段,通常不会再改变自己的观点。引领社会思潮以未来为指向,针对的是未来一代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高校作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决议》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切实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很好地引领了各时期的社会思潮。21世纪以来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繁荣、泛滥,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转变带来利益格局调整,在某些时期伤害了民众利益,或者对民众利益维护得不够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基础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最终取得了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效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成就。因此,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归根结底要落脚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来。
历史是未来的镜鉴。回顾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社会思潮斗争的历史,也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领社会思潮的历史。今后,网络空间依旧会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因而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尤为宝贵。“两个确立”既是成功引领网络空间多元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也是未来持续有效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