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学习的过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乎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国际金融”是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研究如何在该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这些专业贯彻“三全育人”要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国际金融”课程中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
国际金融是在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为国际收支赤字的经济体提供了融资支持,从而平衡了国际收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也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便利,推动了生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因此,国际金融在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国际金融”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中,国际货币体系的沿革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迁。通过对国际金融发展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格局变迁的内在本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拥有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权,它利用自身的绝对优势,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从中获取利益。二战以后,美国夺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权,通过建立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美元霸权,美国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在处理政治经济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一方面对不符合其利益的国家横加指责,挥舞制裁大棒;另一方面不负责任、自私自利,不断对外输出危机,成为典型的麻烦制造者。我们可以通过“国际金融”课的教学,帮助学生看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通过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国际金融方面的背景。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性和传导性明显增强,中国金融业开放和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必须要从全球金融治理着眼;另一方面,推动主要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全球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从正反两方面看,进行国际金融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国际金融”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在于,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合理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将国际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从而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①张申、万静、高倩然:《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以“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6期。
目前,本科“国际金融”教材使用范围较广的是湖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使用,该教材印刷量至今已超过37万册。本文以该教材为底本,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分为8个组织模块具体分析。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国际收支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两个“思政”教学重点:一是鸦片战争,通过回顾18世纪以后中英贸易收支演化、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意识;二是中美贸易争端,通过分析争端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现状,使学生思考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观认同。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外汇市场、外汇交易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一个“思政”教学重点:《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深远影响。通过回顾二战以后到《广场协议》签订前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日美两国的实力对比、《广场协议》签订前的各方博弈以及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引发的资产泡沫破裂导致的长期经济停滞,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实际,认清美国肆意打压、遏制别国发展的真实面目,理解我国政府据理力争的立场,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外汇管制、汇率制度、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两个“思政”教学重点。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通过回顾二战后期美国成功从英国手中夺取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主导重建了国际货币体系,将美元提升至与黄金等同的地位,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形成背景,认识我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意义。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通过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国家治理失败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造成国际收支巨额逆差、黄金大量外流,美国政府为缓解国内矛盾,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放弃美元与黄金的硬钉住,造成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混乱,使学生深刻认识美国自私自利、言行不一的恶劣本质。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储备概述、国际储备的结构及其演进、国际储备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一个“思政”教学重点:美国近年的“量化宽松”。通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为刺激国内经济,采取大水漫灌的“量化宽松”政策,超发货币稀释巨额债务、输出通货膨胀,对别国持有的美元债券储备造成威胁和损失,使学生认清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损人利己的处事方式和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市场概述、欧洲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一个“思政”教学重点:美国打压中资企业。通过回顾近年来美国举国家之力破坏国际规则,在资本市场和各个领域恶意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妄图遏制中国崛起的事实,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概述、外汇风险概述、外汇风险管理、其他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一个“思政”教学重点: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通过回顾近年来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伊拉克战争、入侵利比亚和阿富汗、制裁伊朗、挑起并介入叙利亚冲突等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美国出于一己之利,不断利用其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扰乱国际秩序,其霸权主义的思维和行径是造成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专业报国的决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与风险、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债务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一个“思政”教学重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的本质。通过回顾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债务危机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起因、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讲解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防范,使学生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忽视实体经济、追求过高福利、过度超前消费,是资本家狂热追逐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根源在于不可克服的资本主义腐朽制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这个模块里,可以设计两个“思政”教学重点。一是韩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的后果。通过回顾当年韩国政府为度过危机,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诸如政府收紧开支、大规模裁员、全面放开外资、让外资控股韩国银行货币系统等苛刻条件,获得570亿美元融资借款,导致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和严重的失业、外资控制韩国金融和经济话语权的被动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真实面目。二是亚投行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讲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使学生理解亚投行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起设立的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它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了将上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和设想落到实处,需要选择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来实施,具体如下: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是系统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资金融通等方面的知识;能力目标是运用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释各种金融现象,进行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素质目标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观、历史观,从而明辨是非、正确抉择。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并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社会现象,去伪存真。同时,需要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对国际金融中的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扬弃,趋利避害。要争取“国际金融”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①匡尔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思考》,《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为了将“国际金融”课程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相互融合并使学生易于接受,“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突破时空限制,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手段包括: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音频、视频、动画有机地融为一体;借鉴MOOC等资源,建立开发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把智能手机用于课堂教学;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课前发布课件便于学生预习,课中开启弹幕方便学生随时提问,在线发送案例分析和热点话题讨论,通过学生线上作答及时记录课堂表现,课后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方便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实现师生间便捷、有效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利用职业能力训练的机会开辟第二课堂;等等。②邝宏燕,吴铁雄:《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8期。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采取讲授法、演讲法、读书指导法、网络教学法、实地参观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其立德树人的功能。讲授法主要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下的国际金融理论讲解,介绍诸多国际金融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客观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演讲法主要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组织模块当中的若干“思政”重点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突显出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读书指导法主要用于课前预习,在教学前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撰写读后感,课堂设置讨论环节,加深对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理解。网络教学法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摩网上公开课、阅读电子书,与学生通过QQ、微信、邮件等手段展开互动,增强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地参观法指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参观涉外企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发展能力,培养积极情感。①颜芳:《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以〈学前教育史〉课程为例》,浙江开放大学新闻网,2018-05-25,http://www.zjtvu.edu.cn/info/1023/16325.htm.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创新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要重点避免唯分数论的功利化考核,注重考核学习过程,比如加大出勤、作业、小测等平时考核成绩的构成比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核中还要注重与时俱进、贴近实际,在课堂上针对国际时事热点设置分享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事新闻,从国际金融专业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从而养成爱国主义情怀。要重视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读国际热点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完善考核方式还要不断丰富、创新试题的形式,增加案例分析等应用型题目的权重,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
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金融”作为研究国际金融活动、与国际时事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显得愈发紧迫。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