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秀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在信息化社会,手机成为人类的主要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最亲密的伙伴。在世界各地,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恰当地使用手机,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过度依赖手机很容易造成焦虑、不安、成瘾等情绪无常综合症状,甚至出现一些难以自我控制的行为,使得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不利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1]。
目前,学术界关于手机依赖的涵义研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常是指在工作生活中过分依赖手机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一些不良症状的出现。现代社会,手机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如:出行查看天气APP,通过AAP订票、订餐;师生在课堂上利用微课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互动;情侣外出游玩可以用手机自拍亲密照等,这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手机的频繁使用也影响着很多大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大学生好奇心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但由于他们没有社会经历,对事物认识和判断不够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在使用手机时容易出现不当和偏差,导致出现手机依赖现象,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甚至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改善手机依赖现状。
随着现代网络社交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或者因为缺乏共同爱好而感到孤独。因此,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交的虚拟交流,产生社交焦虑,自控能力下降,导致手机依赖。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其一,不是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手机;其二,频繁使用手机导致学习和生活不够正常化;其三,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出现无所事事或心情烦躁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主要是因为他们摆脱了高考环境的压力,而大学毕业时间尚早,所以失去了学习动力和目标,渴望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在网络虚拟社交中,他们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拥有巨大的社交机会,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交信息的渴望[2]。因此,一些人际关系差、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希望从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体现社会文明的一个要素就是约束、节制、限制违背社会规则的行为,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自控力越高的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越强,人际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越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越好,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3-4]。
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是手机依赖形成的重要心理原因。研究表明,活泼开朗和情绪不稳定两种性格可能是手机依赖的主要类型。活泼开朗的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强、善于交际和交流,经常使用手机建立人际关系。而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过度关注自身的感受,与同学关系不够融洽引起焦虑,而选择频频使用手机,以满足安全感的心理需要[5]。
对社交、公开场合感到强烈忧虑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社交焦虑因素。社交焦虑症的大学生人际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与同学交流,他们通常习惯于使用在线社交网络来减少社交焦虑。例如,他们会花更多时间思考在线社交网络中想说什么,这可以转移注意力,降低惧怕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焦虑感。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的人具有更高的社交孤独感,并且更有可能通过书写而不是语音与他人联系。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自我控制密切相关。本研究假设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很可能影响手机依赖程度,而自我控制可能是降低地方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有效因素。
本研究以江西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在线调查了300名大学生,有效问卷294,调查的有效率为98%。其中男性大学生102人,女性大学生192人;大一学生85人,大二学生90人,大三学生119人,年龄在17岁至26岁之间。
2.2.1 手机依赖量表用于测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共有17题,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分数越高,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高。这个量表包括失控性、逃避性、戒断性、低效性等四个维度。该量表中文版的总量表和失控性、逃避性、戒断性、低效性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0.81、0.75、
0.78、0.75[5].
2.2.2 社会焦虑量表被用来测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焦虑的程度,该量表共有15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分数越高,说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越强。彭纯子等学者做了社会焦虑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内部一致系数超过了0.81,重测系数为0.78[6].
2.2.3 自我控制量表被用来测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该套量表简化版共有13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得分越高,说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该套量表包含总体自律、健康习惯、冲动控制、工作或学习表现以及可靠性等5个维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2,重测信度为0.850[7].
本研究在收集问卷后,对数据进行清理,采用SPSS23.0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如表1所示,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平均值=3.98,标准差=0.786)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自我控制能力(平均值=4.00,标准差=0.812)较强,并且手机依赖(平均值=3.25,标准差=0.842)处于中等略高水平。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焦虑与自我控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450,p<0.001),与手机依赖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259,p<0.001)。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281,p<0.001)。
表1 描述性统计
把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作为因变量,社交焦虑与自我控制作为自变量,控制背景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β=-0.213,P<0.001),社交焦虑(β=0.240,P<0.001)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解释率R方为0.101。
本研究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中等略高。大约26%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与已有实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9]。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近年来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存在严重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其余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习惯性的打开手机看看是否有重要的信息。通过比较发现,大学生在高年级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这提醒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要特别注意在低年级干预学生的手机状况,纠正不良使用手机,避免在高年级大面积出现手机依赖。
此外,本研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较高,并在地方高校的低年级比较普遍。这可以解释为,地方高校大学生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高考压力解除后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交活动上。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以及社交攀比之风的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容易产生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并且在低年级容易出现,这是对已有研究的补充。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低年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出现后,采用了手机,借助网络社交来缓解这种焦虑,因此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这提醒高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与实践者要特别关注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采用合适的引导以及开展丰富的全覆盖的社团活动,增加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效果。
最后,本研究调查还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程度较高。在我国,通过高考进入本科的考生比例总体上不高。能够通过层层筛选上大学说明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是获取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并且,本研究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他们的手机依赖程度越低。这提醒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与教学实践者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出现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从他控到自我控制,也就是首先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纠正手机依赖,再制定自我控制计划,在老师同学的督促下提高执行力,以逐渐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