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语文:激发生长本能的语文教学观

2022-04-27 02:07杨荣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生性小熊笔者

“内生性”语文倡导通过学习行为调控,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尊重学生的自主生成,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理解与内化新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遵循参与性原则,融通认知建构与跃迁的空间

“内生性”语文教学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融通行为、情感、认知三个层面的学习参与,强化学习效果。

1.借助思維工具调动行为参与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学习识字不能止步于学会分散在课文中的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生字做归类整理,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逐步形成对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理性认识,继而运用这些方法强化对生字音、形、义的理解与识记。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贝”的故事》时,笔者引领学生将课文内容提炼为“贝”的演变、“贝”的作用、“贝”做偏旁三个板块,与学生一起梳理文中的信息,并制成思维导图,使“贝”做偏旁表义清晰而有条理地呈现出来,拓展了学生对以“贝”为偏旁的一类字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认知过程中,学会了以整体视角学习生字,并随着学习频次的增加,获得逻辑思维的逐步提升。

2.借助问题情境焕发情感参与

课堂是师生言、思、情、趣互动交融的学习场所,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做出分析、创造、评价等个性化语言学习行为,从情感层面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关联“语文园地”中“认识动车车票”的学情基础,设计了“为从2021年开往2022年的时光列车命名”的学习活动。在情境化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欲望被激活,他们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设计出“红领巾”“勇气”“智慧”“复兴”等车名,并能阐明理由。笔者及时评价:你们是一群和谐的红领巾,从小锤炼勇气、增长智慧,长大后都能为伟大祖国复兴贡献力量。学生情不自禁地以热烈的掌声为自身成长和祖国发展鼓劲。教学中,教师倾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他们主动进行言语表达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借助游戏情境激发认知参与

如果按照传统的音、形、义的思路教学识字,未免显得寡味。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积极参与生字学习,笔者创设了“创作字谜”的游戏情境,鼓励学生自创识字方法,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性认知。例如,学习“朝”字时,一名学生提出“十月十日”的谜语让全班猜字。一名学生说是“胡”字,其他学生马上发现不对,因为“胡”字中有“十”“月”和“口”,没有“日”。另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朝”字,全班恍然大悟。笔者追问:你是如何想到的?学生回答:受“胡”字启发,把“口”换成“日”,再把另一个“十”加进去,就是“朝”字。这样的游戏情境,使学生乐于研究字形结构,设计出许多谜面,如“句子写多了”是“够”字,“三人的日子”是“春”字等。谜面虽浅显,但很好地体现了“拼加组字”的方法,且蕴含着一定的意蕴。在制谜、猜谜的游戏中,生字学习不但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使他们乐此不疲,而且成为学生研究字理、研习汉字文化的开端。

二、遵循生成性原则,创设语言转化与创生的契机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评价引领、“标准”建构、提供“支架”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整合个体的语言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表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强化学生沟通交流、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意愿。

1.以评价培养语言理解力

阅读文本《荡秋千》有这样一道课后习题:“读了短文后,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该问题能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水平,笔者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根据实际梳理出4个有代表性的答案:①小熊,你应该先自己尝试;②小熊,以后做秋千都要做结实点儿,不然秋千就会断;③小熊,你不要只看别人会不会摔到地上,要看自己跟别人有没有区别;④小熊,你比小白兔和小松鼠重。文本具有多元化的解读点,前两个答案与文意关联不强,学生捕捉到的是边缘性解读点;第3个答案虽然提到“区别”,但仍未明确表达小熊与小白兔、小松鼠的区别是什么,思维停留在浅层;第4个答案才提到关键的“重”字,学生的思维触及核心解读点,但在表达上欠佳。笔者将这4种答案分别呈现出来并一一点评,以“老师为什么这样评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小熊太重了”这个核心解读点上。教师在用理性思维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尊重低年级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以“解读评价语”的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使学生在自主表达与交流中自然获得语言理解力的生长。

2.以“标准”培养语言表现力

这里的“标准”指课文范例。一方面,教师可以以课文作为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与资源,指导学生在初读、细读、品读、齐读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大意,通过细读理解内容,通过品读感悟写法,通过齐读巩固内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式和段落,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笔,实践由读悟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如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纸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等句型,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敏锐关注。学生通过“模仿”这些语句范式,既能建构规范化的表达习惯,又能满足个性化的表达需求。

3.以“支架”培养语言创生力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能有效降低理解难度,帮助他们在自主发现中轻松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用能力。如教学“把”字句和“被”字句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呈现“我把饭吃了”“饭被我吃了”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意思浅白,无任何理解障碍,能引发学生的共同关注,实现不讲自懂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提问:观察两个句子,“把”字前后的两个字与“被”字前后的两个字有什么关系?学生一目了然,大声说:“颠倒了位置!”笔者追问:两个句子中,“吃了”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发现没有变化。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把”字句与“被”字句如何互改。学生总结:颠倒“把”字和“被”字前后内容的位置,其他不变。最后,笔者拓展:如果把“把”“被”字都去掉,如何表达能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呢?学生说出“我吃了饭”,完成了字词的重组。借鉴教学“把”字句、“被”字句的经验,在把陈述句改成感叹句的教学中,笔者仍然以浅白、简单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句型结构并总结改句方法。

(作者单位:潜江市江汉油田油建学校)

杨荣,湖北名师,第二届“荆楚教育名家”,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文章入选《教育的视界——荆楚教育名家行思录》;认同“每个生命都有生长的本能,教育需要尽力营造一种环境,去激发这种本能”的教育思考,提炼出“内生性语文”的教学主张。近年来,工作室以“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发展目标,成为30多名成员所在学校,以及区域语文教学与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

猜你喜欢
内生性小熊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熊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慈善捐赠、企业绩效与合理区间把控——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可爱的小熊
社会网络内生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