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抗
摘要:技能教学标准是职业院校教学标准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实施的基础和依据。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分析了高职物流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炼了物流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构建了基于“三段交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标准;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C-0047-04
职业教育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涵盖了办学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等[1]。而技能教学标准则是职业院校职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实施的基础和依据。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由以前的规模式发展转向现在的内涵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学生技能水平欠缺、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王斌(2020)[2]认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力量薄弱、教师考核激励体系不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成传雄(2014)[3]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指出造成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困境的原因有教师准入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下企业效果不甚明显,在职培训实践性不强等。王新菊(2016)[4]指出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一线的教师,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有利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也有利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物流技能教學标准的制定依据
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要求各职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执行。2019年4月教育部等部委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各职业院校逐步实现了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的对接,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发了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2019年5月教育部颁发《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提出了21项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要求各地职业院校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权威文件,对职业学校开发制定物流技能教学标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教学标准是职业技能标准与教学标准对接的结果,更多以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为主线,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为物流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物流技能教学标准通过整合物流技能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依据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原则,明确技能教学目标、技能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技能教学评价指标等,确保技能教学质量[5]。物流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反映了行业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应该达到的教学水平,明确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
二、物流技能教学标准下教师实践存在的问题
物流行业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产业比较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物流职业技能,能够适应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多个岗位,这就要求物流专业教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水平,而目前物流专业教师大多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缺少统一、规范的技能教学依据
由于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缺少统一、规范的技能教学标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具体的依据参考和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尚未形成基本的教学共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为主线,没有遵循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使得一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与职业标准、企业物流运作水平不一致
由于教师实践水平有限,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技能教学难以满足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的物流技能教学没有与职业标准形成紧密对接,甚至差距较大。不少教师偏重于理论讲授,忽略了与具体生产过程的紧密联系,更难以构建出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其技能教学水平与职业标准、企业物流运作水平不一致。
(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可持续性
很多开设物流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职业院校,没有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角度考虑建设与行业相融合的物流实践平台,他们虽然建设了实训室以进行技能教学,但大多缺乏实践、创新的载体平台,物流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水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影响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四)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难以客观、全面地对技能教学进行检测和评价,无法反映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和技能教学水平,也不能准确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很多教师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比较迫切,学校在创造各种制度性激励环境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成长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物流技能教学标准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一)修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根据技能教学标准,结合企业规范,加速修订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为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可以对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物流技能标准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开发物流技能教学标准衔接融通方案
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牵头开发了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在中等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托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衔接融通方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使技能教学标准与学校的立德育人要求更好地结合起来。经江苏省教育厅审定,已在全省中职学校推广使用。
我们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等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全国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贯穿于五年制技能教学的整个过程,前三年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后两年依据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与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融通方案,二者有机融合,共同指向人才培养的目標,也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搭建与行业接轨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水平,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我们着力打造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现代物流仓储实训中心、物流3D调度中心、供应链规划中心、商贸物流文化体验中心等一批实景化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与行业物流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最直接的外部环境。
(四)构建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技能教学管理与评价指标是确保技能教学标准有序贯彻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发和完善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工作标准,改革单一、封闭、与学生技能发展不配套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评价方面缺乏统一的、客观的标准等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确保实践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组织与顺利实施,建立长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我们构建了基于“三段交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物流专业技能教学标准是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依据之一,通过技能教学标准的开发,构建起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技能教学标准与学校的育人更好地结合起来,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包锋.“标准贯穿”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探索[J]. 物流科技,2021(6).
[2] 王斌.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0).
[3] 成传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4(11).
[4] 王新菊.提高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途径探索[J].学校管理,2016(24).
[5] 王凤美.1+X制度下高职物流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开发途径[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
责任编辑: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