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改华
内容摘要:高级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对具体事实、方法、理论的认知、理解与输出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OBE教育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是时代需求,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实现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实质等效的先进理念。基于OBE理念,从重构教学目标、拓展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成效三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探索“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对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思辨性输出有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OBE理念 高阶思维 课程改革
近年来,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进程中,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偏重语言技能训练转向知识面的拓展及语言文化的理解,评价方式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亦有诸多学者致力于日语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高级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对具体事实、方法、理论的认知、理解与输出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教学中依然存在课程目标缺乏学习成果的深入思考、课程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单一、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等问题,本文拟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重新建构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目标,并将其付诸于教学过程,为探索高级日语课程改革路径提供参考。
一.OBE理念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是指以成果产出为导向,通过预期学生所能获得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体系使得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教育模式,即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模式。因其与信息化变革的时代需求、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以及学习个体对社会挑战的现实需求相吻合,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来以后,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我国对OBE理念的介绍和应用较晚,2003年引入OBE理念后,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到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OBE教育理念的研究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李志义(2015)指出,成果导向教育代表了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论述了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反向设计原则及反向设计的思路、策略与要点[1]。权玉华(2018)指出,教学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导入OBE理念,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可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并针对日语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索[2]。李志义、王泽武(2021)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三方面论述了成果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及要点[3]。淳柳、郭月琴、王艳(2021)在OBE理念指导下对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指出OBE理念为指导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匹配,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4]。以上研究表明,OBE教育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是时代需求,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实现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实质等效的先进理念,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设计思路及方法指导,然而关于“高级日语”课程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实践操作上尚未形成系统的实施框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以南通大学高级日语课程为例,为OBE理念的落地生根提供参考。
二.研究框架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探究OBE理念指导下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重构课程目标。调查当前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与期望,反思高级日语课程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结合专业毕业要求,解析高级日语课程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即OBE教育理念下重新建构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2.拓展教學过程。探究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预定的学习成果。以学生的高峰表现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拓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
3.评估教学成效。思考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预定学习成果。设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促进个性化评价体制。
三.教学目标的重构
OBE的一个关键主张是通过明确定义学习的预期产出及学校围绕该预期产出对教学和评估进行“回溯式”设计,以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基于此,在授课之前必须基于社会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学生需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构。
社会需求方面,近年来,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日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亦得到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互通,而是对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日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更要求高校将培养重心放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创新性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
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日语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修刚于2018年《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一文中基于专业日语教育的时代要求,对学生的能力从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日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实践能力5方面提出培养方向和目标[5],进而于2020年领导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许宗华(2020)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进行解读分析认为,指南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阐释为“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三个培养规格。其中“素质要求”要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知识要求”强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6]。
学生需求方面,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结果及学生评教、学生座谈结果可知,对于高级日语这一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进行预习、复习、做课堂笔记,但仍有部分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课堂讲授教学,且停留在浅层接受层面,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以达到将知识内化的目的。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满意,但提出目前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口语实践等实际应用能力,希望除师生问答外课堂形式能够更加多样化,能有更有效的方式获得更好的训练。对现行的考试形式提出希望能变换考试形式的愿望。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2)指导语篇分析方法,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深学生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促使形成思辨性观点,增加互动,利用语言知识进行观点输出,实现学习过程与提高学习意欲、打通学科互动、增加社会致用等方面的联动效应。
四.教学过程的拓展
为促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以上教学目标,课程坚持“双向互动产出导向”展开教学,即同时细化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课堂任务,在双向互动中完成学生思辨性理解与输出的最终目标,具体包括“课前明确产出任务——课中加强辩证输出——课后持续改进”。本研究对南通大学2017级日语171班的高级日语课程开展了如下教学实践,对OBE理念下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第一,课前明确产出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素材,包括关于本课语言知识点的PPT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文本分析工具、本课主题相关的网络视频、媒体网站等,产出任务主要有语言学习任务和内容学习任务两方面内容。语言学习需结合PPT及日语语料库完成新词汇及新语法、课文的学习,需要选出课文中2-3句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尝试性翻译并向老师反馈;内容学习上教师设置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反馈,另外还需要提交关于课文主题、段落大意、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师生双向互动。主要分为教师引导及学生发表两部分。首先是教师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课文理解的引导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教材中每课的新单词、新语法分为重点与非重点知识,多样设计训练形式,例如,针对重点单词、语法可设置为填空题、选择题或汉日对译等,以问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课文理解方面,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教师解说——学生理解等各项活动,讨论课文关键表述中蕴含的深层语义关系及作者的基本态度,进而把握课文的主题推进策略,厘清文本的基本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对各个部分乃至整个文本的主题进行重新思考,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关切社会,形成小组观点,组织语言进行输出。形式上可开展辩论、情景模拟、提问竞猜等多种方式。在此环节中,指导学生把握节奏,须以沟通为目的进行语言输出,切忌自说自话,不管不顾他人是否听得懂。学生演示后,学生就演示过程开展自评,老师与其他同学对关键表达、主要观点进行质疑,并从语速、语调、语言表达、表达思路、团队协作等方面等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由此以学生、教师双主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关切社会,完成课本知识向社会性知识的转化。此外,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一环,互评环节的打分是该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课后持续改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学生课后学习,由教师根据课堂讲解、演示情况设置课后练习,主要形式是阅读理解和利用重点词语、语法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由此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及观点输出。其次是教师反思,教师汇总课堂上下发的互评表,并根据课堂互动及课后训练情况,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掌握学生发展状况,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
四.教学成效的评估
为对OBE理念下“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效的评估,本研究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具体产出任务的完成度进行了进行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也能做到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输出。每个教学过程中设置具体细致的学习任务并给予一定指导对促使学生积极查阅资料、配合团队实现输出有极大促进作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思辨性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然而也有个别学生提出课前、课后完成任务的时间成本较高,如何高效实现成果导向下的双向互动教学对课程的整体架构、教师的知识储备、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
实践证明,OBE理念导向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基本达成预期设定成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思路,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处理信息并完成语言输出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该实践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极大挑战,以教促学,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然而,该模式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加之教学进度、时间分配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拓展其应用还应不断探索。
參考文献
[1]李志义.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32-39.
[2]权玉华.基于OBE理念的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34-35.
[3]李志义,王泽武.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03):91-98+113.
[4]淳柳,郭月琴,王艳.“双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5):42-47.
[5]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75-79.
[6]许宗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解读[J].外语学刊,2020(05):7-14.
基金项目:2020年度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OBE理念“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0B18)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