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的思考

2022-04-27 01:00昌业云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中小企业新时代

昌业云

[关键词]新时代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22)01-0100-06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路径的中小民营企业。[1]“专”强调采用专项技术进行专业化生产制造,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精”强调精益求精理念、精细高效管理制度流程;“特”强调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特殊功能;“新”强调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类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3],是建设制造业强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力军。因此,从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逻辑起点出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新任务。

进入新时代,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高决策层的决策议题。2020年印发的《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2021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见,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需要。制造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必须靠工业现代化作支撑。十四五规划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发展任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我国《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列出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以及制造强国战略确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要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强化产品供给,突破和填补我国产业链细分领域的技术瓶颈与空白,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的“三低一弱”,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的“三高一强”,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补链强链,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需要。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4]新时代,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竞争加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日趋重要。当前,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后疫情时代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产业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愈发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增强产业链韧性。由此,要团结凝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提振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集聚要素资源,实施自主创新,在细分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环节短板,打通产业链上“断点”和“堵点”。尤其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协作,构建中小企业协作共生网络,实现集群式崛起,增强我国产业链的韧性,降低对外依赖,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基础,突破西方对我国高科技和先进制造精准脱钩的困境。

三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强化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作为致富带头人,推动建立“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区域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领亟待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也存在交叉。这类群体的思想状况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他们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拥护党的领导,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影响力小,与规模大的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参政议政机会偏少,参政议政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参政议政的目的为本群体及企业发展谋利益的倾向比较明显。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他们的成本意识比较强烈,在义务纳税、维护知识产权、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环境保护、法治意识、诚实守信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因而,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3]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亟待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只有培育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才能激发他们应对国际贸易恶化、高风险生产经营环境的定力和信心;才能促进他们有效整合资源,扭转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劣势,将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科学理性倾注到细分市场,聚焦主业、进行技术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才能主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5];才能打开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潜力和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三是中小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人才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核心。由于规模小,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科技研发人才少,创新团队力量不强,招人、留人都非常困难的局面。由于考虑成本和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员工培训不够,员工素质提升不快,严重制约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融资困境亟待破除。由于存在“重大轻小、重外轻私、重招轻育”的思维定势,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国有银行贷款门槛偏高,贷款非常困难;企业上市途径不畅,融资困难;小额贷款又杯水车薪。同时,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优惠有限。由于资本市场政策不到位,通过市场获取创新研发投资的平台少,渠道不够畅通。即使获得“专精特新”称号,得到政府的奖补,也难以支撑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

五是企业创新生态圈亟待构建。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创新生态体系是孕育科技创新的土壤,企业创新模式已进入以共生式创新为特征的创新3.0阶段。[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自身创新乏力的情况下,急需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构建有效的研发合作平台。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的研发平台不多,尤其是省级、国家级以及跨国研发平台较少。与科研单位、科研技术人员合作少,主要采取项目外包的方式,通过利润分成、参股分利的合作方式较少,导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出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急需政府综合协调,整合各种资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和协同创新平台。

三、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战工作的路径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夯实政治认同。针对新时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轻化程度高,价值观多元、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追求利益、实现个人价值等特征,充分发挥各级统战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的凝聚作用,发挥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示范作用,发挥企业中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作用,通过政治吸纳,培育代表人士,以及采取协商会、恳谈会、联谊交友、谈心谈话、专题调研、专门会议和教育培训等统战工作方式,及时回应他们的思想关切,巩固扩大政治共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以培训促健康成长,为领军人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建立党校、高校、社院、“专精特新”示范单位、国外考察等系统化、协同化的培训基地,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全方位培训,形成一套“企业家培训—企业培育—产业链培养”全方位、立体化的培养体系,建设一支“专精特新”领军人才队伍,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榜样示范、警示教育,强化价值观引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3]二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勇于在变局中开新局。三是参加海外研修,开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国际视野。通过与世界知名企业家交流、对话,拓宽企业家的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让他们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通过培训强化战略思维和企业战略规划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整合各种资源,引领和驾驭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由依赖机会向依赖战略布局成功转变。

三是以“政策加油包”纾难解困,破除发展羁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制定一揽子服务政策。一是以开放的人才政策,帮助企业破除缺乏创新人才困境。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协作,与科研院所合作,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通过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平台,为企业开辟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通道,提供人才优惠政策。按照“飞地”原理帮助企业在京、广、沪、深等创新人才密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合作,组建技術攻关团队。二是以多功能政策包,消融“融资冰山”。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的有限性,政府必须进行配套政策打包,加强政策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政策效应,打出解决“融资冰山”的组合拳。加强政府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一体化运作,通过实施减费、降税、专项补贴政策,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搭建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的加持,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的上市步伐,深化新三板改革,充分发挥新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功能,垫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的资本,激发和释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三是改变政策输送方式,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命全周期,实施精准匹配政策,变企业要政策为政府精准送政策。

四是构建产业生态圈,助推企业协同创新。一是改变政府“重大轻小、重外轻私、重招轻育”的传统思维,以及只注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并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或其他荣誉的点状思维,有效回应企业“政府牵线搭桥,比奖励资金更重要”的政策诉求,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构建“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大批协作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集群,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梯队。二是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有效嵌入产业链,形成影响力和控制力。政府树立链长意识,牵线搭桥,促进政产學研金服用融合,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生态圈。一方面,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梯队培育、公共服务、产权保护、管理咨询、上市辅导以及人员培训等一整套完备系统支持。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与市场、资本协同创新,下游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形成持续创新模式,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顺利跨过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突破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的引导服务功能,落实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推广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进化模式与路线、冲突解决原理、效应及标准解等成熟方法在企业的应用,提升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快速突破产品技术瓶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增加专利数量,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

五是融入“一带一路”,开拓全球市场。在国内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使其扎根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工商联、商会为其牵线搭桥,以国际化视野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把握我国加入各种自贸协定带来的机遇,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一是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境外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合作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风投基金、并购基金、专项基金等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购、合资、参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质资产和高端人才,在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同时,壮大创新的筋骨,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轨道上良性循环。二是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家自贸协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7],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清除了贸易壁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享受这些贸易协定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红利,同时搭上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快车,借助财税和服务政策红利,降低国际贸易、开拓海外市场的风险。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中小企业新时代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民进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