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玲
摘要:将互联网与美术鉴赏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高中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也是美术鉴赏课程获得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必须完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理念的禁锢,敢于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美术鉴赏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才能促使课堂流光溢彩,生机勃勃。本文重点围绕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有效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一、整合优质资源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堂,由于没有互联网的加持,所有的美術作品大多都以平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与教师的面前,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使得课堂教学进度缓慢,更为重要的是在平面美术作品面前,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对这些作品产生立体且丰富的认知,导致最后对作品表达的含义认知不深刻,无法切实完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鉴赏课需要教师搜寻同一位作者的多个作品或者将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供学生赏析与评析,教师也会将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统一进行讲解,并且适时的会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这部分内容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将大大制约着学生综合鉴赏能力的发展与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然而,随着互联网悄然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课堂中,毋庸置疑,也为鉴赏课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完全可以在互联网的辅助下为学生展现更多优质的美术作品,且作品的像素、人物状态、背景等都有全面的保障。进而让学生在更加真实、形象的环境中细致的观察每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将美术作品以电影、纪录片、图片、短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传统课堂得以有效拓展与延伸,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变得格外高涨。
二、引导精读作品
图像识读素养是美术素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切实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养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倾向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识别解读能力。精读作品,拓展鉴赏的深度与广度是培育图像识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无法给予学生更切实的鉴赏体验,且学生的眼睛、大脑、耳朵、手部等器官都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丰富,自然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氛围一片沉寂。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美术鉴赏课堂,其直观生动无与伦比,网络为鉴赏课带来了无限可能。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鉴赏课程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专注于对中国书画的鉴赏。在教学与“四景山水画”相关的内容时,首先需要为学生讲授一部分与山水画相关的专业术语,其次,学生需要全面了解与掌握山水图的基本技法,最后,学生能够在赏析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山水画的表现特色以及方法。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并且一边观看,一边让学生思考问题“这幅画展现的是哪个季节?其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引人注目的佳作?”而且教师还可以将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体会每幅画的意蕴、价值与思想。最后小组讨论与分享不同的感受,进而让学生在相互借鉴中获得共同提升。
三、优化指导方式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通常都是教师主述,学生附和。因为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自思考与探究的时间非常少,使得学生无法掌握鉴赏专业话术,也无法真实、准确的表达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获得了更多机会与时间表达鉴赏画作,表达想法,而且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变得频繁了起来。不仅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谐、融洽,就连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明显有了提升。
例如在托物寓情“君子品格”写意花鸟创作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意画的基本画法,尤其是书法入画的技巧。在展示与此相关的早期画作的时候,由于知识复杂,关系杂乱,只有借助依托于互联网的思维导图才能将这些知识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被这种新颖的制图方式所吸引。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整的经历了由识图、分析、判断到推理的全过程。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写意画的韵味,而且对于学生艺术表达能力与深度思维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提升学生整体艺术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更是增强学生美术素养,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给传统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机遇并存。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其初心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在艺术的熏陶下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美术或者其他相关艺术类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洁.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23(1):212-213.
[2]肖承凤.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J].文渊(高中版),202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