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山福 吴燕
摘要:高校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对课程思政建设愈发地重视。高校化学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向大学生讲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中,以此来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将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彰显出。对此,本文将对高校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展开探究,以期参考。
关键词:高校;化学;课程思政
高校将课程思政融入化学学科中,不仅能体现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全过程,还能切实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就要深度发掘化学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并合理开发这些思政资源,主动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这样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最终提升高校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发掘化学思政元素,将二者有机融合
目前,在化学课程中,教师就可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来发掘化学中蕴含思政元素,进而将化学知识与课程思政完美融合。首先,在理论教学中,就可发掘化学教材中历史事件、社会热点以及人物经历等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引导大学生通过探究形式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取舍,这样既能为化学理论教学增添趣味性,还能有效激发出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有效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例如,教师就可通过分享化学家成长经历,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理想信念充分激发出。在讲解化学有机物这节知识时,就能向大学生说明有机物可能会具备一定的污染性或毒性,这样不仅能培育大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使大学生明确环境保护与化学知识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另外,教师也可向大学生展示化学污染环境的相关案例,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激发出,并培育大学生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促使大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其次,化学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除了着重培育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外,还要反复强调大学生秉持求实的态度对待化学,尊重实验数据,尊重实验结果,切忌弄虚作假。化学实验过程既要注重科学操作,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并将有害物质妥善处理,比如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要做到无害化处理,进而培育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强化教师思政水平,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是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的思政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高校就要建立一批思政意识以及德育教育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也是确保化学课程实现“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强有力保证。教师不仅需要对化学背景、化学发展历程、化学前沿技术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还要主动去学习与政治、文化、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等知识,这样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就能明确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而有效发掘能与大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政元素,促使化学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也能充分发挥出,从而将大学生培育成有担当的高素养人才,为推动化学事业不断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三、创新化学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地发展,教师就应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如就能将混合式教法应用到化学课程中。混合式教法不仅能丰富化学教学过程,还能有效巩固化学教学成果,从而提升大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另外,混合式教学还能凸显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自主去探究化学知识、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等,在提升大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培育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混合式能与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相辅相成,学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字化学中的教育效果。所以,混合式教学可以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化学课程思政实践中,除了应用现有的教学方式发掘思政元素外,同时要积极结合信息化技术,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的開展。例如,借助各类教学平台,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中向大学生渗透于思政思想,还可在线上平台探讨一些化学家的行为是否与核心价值观相符合,通过探讨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此外,也可借助混合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比如通过信息化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次实验试错机会,使大学生明确实验失误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课堂不只是向大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化学作为理工科必修的课程,教师就要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化学课程的建设方向。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而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化学课程中,有效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养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华,瞿家儒,陈红亮.高校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2021(28):125-127.
[2]徐宗,涂小进,魏来,王军梅.“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化学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传播力研究,2019,3(31):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