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飞
摘要: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成为众多学科教育改革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德育与教学的融合,并借助全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整体教育效果,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逐渐树立正确认知,以此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措施;研究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对于学生认知、素养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围绕德育教育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人文素养等,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认知,切实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涵。同时教师为了进一步实现德育下的教育改革目标,则需要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等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后续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一、渗透人文素养,树立学生认知
人文素养是新时期下学生必备的条件,且其在育人学科中表现得最为直接。从学生角度来看,初中生告别小学学习阶段步入初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价值理念等也随之成型,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理念,促使学生综合发展,笔者认为在德育渗透下初中语文教师需侧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通过挖掘教学中潜在的人文元素,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断树立正确认知,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新时代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
例如,笔者在《桃花源记》一文教学中,围绕德育渗透开展了有效教学活动。本文中心思想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恶,为了让学生可以体会其中的内在思想,笔者为学生构建了良好学习环境。本文通过武陵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自食其力、平等自由、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深刻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其内涵丰富,传唱至今。笔者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后,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武陵人行踪,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整理主要故事情节,之后笔者为学生呈现作者陶渊明创作本文的年代背景,让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笔者将学生拉回现实,使其思考当今生活为何来之不易,身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在这些问题下,笔者帶领学生进行思考,逐步树立学生正确人文理念。这样,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利于发展学生多元能力以及意识,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标。
二、渗透爱国教育,树立学生家国情怀
爱国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同样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国理念以及情怀,助力学生获得长效发展动力。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视角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需找准切入点,以此来确保德育渗透下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理念等,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深入古诗词内涵,同时可以借助作者的事迹感化学生,进而在情感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基础上,渗透爱国教育。首先,笔者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到新闻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的能力。其次,笔者带领学生找出新闻的不同组成部分,并为其讲解红军南渡长江的背景,随后说明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堪称经典,并指出红军不畏艰险力争胜利,你都知道哪些爱国伟人及时事件呢?他们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呢?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积极思考并阐明自身观点,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树立爱国思想。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尝试自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结合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笔者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寻找本地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之后将其带入课堂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整理能力、文化意识、传承理念等得以提升。随后,笔者以“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寻找的资料阐述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逐步树立学生正确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围绕德育教育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寻找教学中潜在的德育元素,并借助有效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 红豆教育, 20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