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是重要的课文体裁,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以诗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诗歌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究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教学开展诗歌教学,群文阅读是一种突破性教学实践,针对一个或多个议题,在单位时间内对于结构化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形成集体性的理解结构,属于多文本教学,有利于构建文本意义,有利于在师生和文本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从而使诗歌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一、高中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特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较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应该灵活运用群文教学方法。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在诗歌群文阅读中,要促进学生对多文本的联结、思考和迁移,有利于学生进行考虑,从而达成共识。教师要明确高中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的特點。
第一,选择的诗文要合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确保选择的诗文难度适宜,选择组合的诗歌数量不宜过多,可以选择3-5篇,有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第二,带领学生从各个方面分析诗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字词、诗歌脉络、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带领学生分析,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群组诗歌的特点。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中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多篇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本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中,教师根据学情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定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关键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要考虑课文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明确重难点,并且教师要对板书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确保科学实施教学过程。
我国新课改要求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个性化解读文本,教师要树立多元化和开放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诗歌阅读群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以下具体分析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确定议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特点确定议题,将其作为主线开展群文教学,教师不仅可以组合相同主题的诗歌,也能组合不同主题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有利于学生明确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例如,对于《如梦令》的教学,教师设计“孤舟一叶易安心”的议题,教师选择《武陵春》《一剪梅》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解读这一组诗歌,有利于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从而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诗歌
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诗歌,群文阅读侧重于整体感知诗歌,避免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诗歌的枯燥无味,教师通过群文议题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高中语文课文《江城子》的教学,教师选择杜甫的《月夜》、贺铸的《青玉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群文阅读中类比鉴赏,有利于学生了解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当前为实、现在为实、过去为虚、将来为虚,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并理解诗歌中包含的知识点。
又如,对于《诗经》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经》的重章复沓,将教材中的《关雎》《蒹葭》《子衿》组合成群文,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有利于整体感知群文,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利用多媒体营造群文阅读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群文阅读教学氛围,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入议题,同时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对于以“诗酒人生”为议题的群文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诗酒的图片、视频,创设诗酒文化氛围,通过多媒体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酒食的区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诗与酒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酒文化,了解酒文化的变迁,有利于学生传承诗酒精神。教师选择《登高》《归园田居》《琵琶行并序》等诗歌组合成群文,这几首诗歌的共同点是官场失忆后,利用诗酒排解官场失意的忧思,对于这几篇诗歌的群文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合作教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中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编排做了区分,对于选修教材的教学,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需要详解每一篇文章,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整体。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诗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对于《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关于这几首诗歌表达的主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学生畅所欲言,通过群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歌风格。
5.将课内外课文结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高考中体现了“育人立意”的命题方向,试题的语料选择基于群文阅读思维,群文阅读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群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言风格和比较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感知中迁移,增强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教师对于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教师要注重课堂向课外的迁移,教师可以选择丰富的议题,将课内和课外的课文相结合,将相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相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中包含的意境,从而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发现共性,注重对于诗歌的分析判断、迁移整合、举一反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水平,从而应对考试中变化的题目。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即教师确定议题、整体感知诗歌、利用多媒体营造群文阅读教学氛围、采用合作教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将课内外课文结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通过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高中语文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源祯.大情境教学:群文阅读视域下教学探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群文阅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7):45-47.
[2]夏雨荷.群文阅读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21.
[3]]刘应琪.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古诗词”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35-36.
[4]谢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探究王昭君文学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