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向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对于优秀传统民歌的传承路径探索,是促进河北民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从全新的实践角度探讨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河北民歌传承的有效策略,对于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分析在河北民歌文化传承过程中高校与地方协同合作的意义,分别从民歌资源共享、传承人才培养和文化活动开展等层面提出可行性策略,为河北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于创新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校;地方;河北民歌
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大众的力量,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河北民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河北民歌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两条路线——高校教育和地方传播整合在一起,使二者共同协作助力河北民歌文化传承,无疑是一项创新之举。高校和地方的协同合作,为河北民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在具体的文化传承实践中,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作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为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全面推进了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一、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河北民歌
传承的重要性
如今,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视度,很多珍贵的民歌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此背景下,河北省不仅加大了对河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还加强了对传承渠道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为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豐富的路径,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能够形成强强联手,共同作用于河北民歌文化传承实践,为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动力。在当前的文化建设背景下,相关人员也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和平台参与到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队伍中来,集合多方力量进行河北民歌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路线。
高校与地方的联手,可以为河北民歌提供更多专业人才。比如,在培养河北民歌表演性人才上,高校不仅能够从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塑造,而且能够在艺术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舞台技能,培养其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在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民歌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也可以对河北民歌的理论性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民歌理论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不仅具备扎实系统的民歌理论基础,而且在学术研究层面也具有一定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其河北民歌的科研水平,弥补河北民歌传承重技术、轻文化的弊端,使河北民歌的艺术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河北民歌的创作型人才培养上,高校可与地方联手,使音乐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还掌握民歌演唱的表演技能,同时在音乐审美、创作技法、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强化训练,使其具备现代民歌创作人才的专业水准。可见,高校与地方携手推进河北民歌的发展,在不同类型人才的塑造层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必要性。
此外,高校与地方协同合作推进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不仅要注重传播民歌艺术形式,还要注重提升民歌艺术内涵,使河北民歌艺术能够依托教育平台、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由内而外的延续和拓展,从音乐文化到艺术形式都得以继承和发扬。事实上,任何一种传承模式都不是完美的,所以要将不同的传承途径进行融合,使其在文化传承方面产生更大的力量。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要求二者在具体的民歌艺术传承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持久性、连续性的深度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协同合作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以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推进河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因此,在不断的融合实践中,高校与地方应加强在河北民歌传承方面的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并将一些建设性意见融入自身的工作开展,彰显双方融合发展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价值。
二、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河北民歌传承的意义
高校和地方在河北民歌文化传承过程中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在各自的平台上为民歌文化传承作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获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在传统的民歌文化传承中,部分河北高校、地方文艺团体各自为营,深度合作意识淡薄,尚未进行系统化的构思和实践,二者的合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无法共同推进河北民歌的发展,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因此,高校和地方要强强联手,从创新角度重新审视河北民歌当前的发展趋势和传承效果,构思并制定新的方案,在协同合作发展中进一步推进河北民歌的创作和发展。高校对于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应不再局限于民歌教学课堂,不再局限于民歌人才培养;地方对于河北民歌文化的发展,应不再拘泥于民歌的创新创作,不再局限于民间传承方式的探索。高校与地方的积极联通,无疑打破了各自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局限性,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来重新调整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方案和方法,从而在活态传承中为河北民歌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高校可以和地方协同合作,为河北民歌的长远发展制定目标,从人才培养、曲目创造、表演创新以及产业融合层面提供广泛的平台,这样二者就可互相协作,对河北民歌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不仅能够实现音乐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还能够拓宽河北民歌的传承和传播渠道,赋予河北民歌更为深广的艺术魅力和更高的文化价值。二者在互相促进发展中,激发河北民歌的传承意识,激活河北民歌的传承动力,使河北民歌在更为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可以说,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能够真正推动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和艺术革新,能够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探索出更多符合河北民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有效策略,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新局面。从河北民歌的长远发展来看,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使各个领域的优势得到了新的整合,发挥了整体的创新发展功能。因此,对于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发展策略的探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拓展河北民歌的发展路径,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蓄积各方力量,共同作用于河北民歌的创作发展,从河北民歌文化理论体系和艺术实践等各个层面为其注入发展活力。
三、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河北民歌传承的策略
(一)打造河北民歌文化资源库
河北民歌资源丰富。河北的各个地区均有着文化特色鲜明、艺术风格突出的民歌内容。山歌、小调、号子,这些源于群众生活和情感的民歌,生动而有趣,特别质朴,又贴近生活。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河北民歌类型、风格以及艺术特征的整合,进行河北民歌文化特色资源库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对河北各地的民歌内容进行整合和收录,而且能够提供民歌资源检索平台,让更多的民歌爱好者和研究者获取详细的民歌信息,为河北民歌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平台。高校要和地方携手合作,共同参与河北民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成为民歌文化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音乐教师都毕业于各个高校的音乐专业,接受过系统的音乐专业训练,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够为河北民歌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专业的帮助,在民歌资源的收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确保民歌信息的专业性,减少民歌素材信息的误差。而地方是民歌艺人的寄身之地,也是蓄积河北民歌传承力量的重要阵地,掌握着河北民歌各方面的相关材料。在河北民歌文化资源库的构建中,地方能够提供各种民歌素材和传承人才,提供一手的珍贵资料。可以说,高校和地方的联手,使河北民歌文化资源库具有民间性和学科性的特点,实现了河北民歌文化资源库的丰富构建,对于地方传统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
(二)高校与地方共同开展文化活动
河北民歌来自民间,所以最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也在民间。虽然近些年来河北各地开展了民歌文化进校园活动,但是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学任务还是由本校教师承担,开展的民歌教學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乡土气息,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在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中,高校为河北民歌艺术的展示提供平台,地方为高校民歌教学提供素材和师资,并鼓励民间艺人走进高校,走上讲台,展示乡土韵味浓郁的河北民歌。学生在浓厚的民歌艺术氛围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民歌艺术风采,对河北民歌的内容和表演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从而真正喜欢上了河北民歌,也产生了走出校门去探寻乡土民歌的兴趣。高校也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深入民间,到田间地头、乡村大舞台、红白喜事活动中亲身体验河北民歌浓郁的文化特色,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中体验河北民歌的魅力。地方民间艺人走进高校,高校学生步入民间,这两种方式都能使河北民歌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明白河北民歌是带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民间文化,其留存于人们的民俗文化生活中,展现了河北民歌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
(三)合力打造河北民歌传承人才
高校和地方强强联手,能够进一步打造河北民歌传承人才培养新阵地,为河北民歌传承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动力。过去,河北民歌主要依靠民间自发的传承,在传承人才的培养上都是自发的。有天赋的年轻人喜欢唱民歌,同时师父又觉得他能够教出来,就将其收到门下,让其进行系统的民歌演唱学习。但是社会的进步以及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师徒传承的方式不再适合当前河北民歌的发展,因此需要全面创新河北民歌传承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成了当前高校和地方协同发展共促河北民歌传承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
高校作为艺术人才的培养阵地,不仅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而且具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进一步促进河北民歌传承人才培养的学科化和系统化。因此,高校和地方的协同合作,可谓双赢之举。一方面,高校将地方民间艺人纳入本校的教师队伍并作为兼职教师从事河北民歌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师资进行了有力的补充,这样学生在河北民歌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接受专业的民歌教育,民歌艺人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具有演唱才能和艺术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培养成河北民歌传承人;另一方面,地方可邀请高校教师参与本地民歌人才培养工作,地方民间艺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音乐基础知识薄弱,需要进行全面的音乐素养拓展。高校教师能够通过对民间民歌传承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地方民歌传承人才质量。同时,也能与河北民歌传承人探讨现代新民歌唱法的特色,将其创新性地融入河北民歌演唱,为河北民歌新作品和新唱法提供杰出的演唱人才。
(四)推进河北民歌文化的普及
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河北民歌文化的普及。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这样河北民歌才能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展现出自身的文化活力。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所开展的民歌推广活动都是直接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参与性强,形式灵活,能够快速将民歌文化渗透到群体之中,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于河北民歌文化的兴趣。高校与地方联手不仅为河北民歌传承提供了渠道,也为河北民歌的普及提供了平台,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携手地方共同举办了很多惠民演出活动,让学生和民歌艺人深入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河北民歌的演唱,为大众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享受。他们不仅进行传统民歌的演唱,还在演出活动中进行河北民歌的创新改编,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舞台表演。可以说,高校和地方的协同发展,使得河北民歌深入大众生活,真正成为群众能够接触得到、欣赏得了的音乐艺术形式,使河北民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传承和传播。
四、结语
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合作,能够形成合力并作用于河北民歌的传承,为河北民歌的发展作出显著的贡献。因此,在河北民歌的发展中,应加大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力度,加强对合作路径的探索,使河北民歌传承展现出新的活力,共同促进河北民歌的创新发展。高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使民间的优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河北民歌的传承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为河北民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吕雅莉.基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冀东音乐戏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J].艺术评鉴,2021(2):160-162,166.
[2]李雪.乡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传承创新探究[J].北方音乐,2020(4):137-138.
[3]唐博.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价值[J].艺术评鉴,2019(23):111-112,128.
[4]李治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多元化构建:民歌的多模式引入[J].大众文艺,2019(9):196-197.
作者简介:
宋永全,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声乐)。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高校与地方协同合作推进河北传统民歌传承的策略研究”(202102014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