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娟
〔内容提要〕红色文化产业是红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其多重效能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阐明内蒙古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总结发展现状,并结合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提出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产业 红色资源高 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始终是引领全体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激活红色文化价值和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人民文化新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选择。内蒙古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深刻、形态多样,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条件充分且前景广阔。
一、内蒙古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一)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英勇抗战,御辱救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引领下,内蒙古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奋力发展农牧生产及工业建设,快速改变了草原贫穷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到处呈现出繁荣景象。内蒙古革命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草原儿女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的历史,“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草原各民族人民心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产业为载体弘扬内蒙古优良的红色传统,讲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意义重大。
(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经济转向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创造诸多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内蒙古因资源、区位等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仍有诸多短板弱项尚未破题,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业态适应新发展要求任重道遠。内蒙古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既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深入挖掘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采用多元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等低能耗、高附加性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能有效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三)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百年的政治实践书写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恢弘历史,造就了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红色文化始终是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新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征程背景下,以高度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发展好红色文化,既是我们继承传统的使命担当,又是弘扬主流价值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与经济的耦合互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在红色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形成以文促经、以经彰文的良性循环,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繁荣发展。
二、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各界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制定实施系列计划措施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品供需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品牌等普遍性问题,影响了红色文化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一)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
1.红色旅游
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明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战略部署。内蒙古紧跟形势政策,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一是建设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内蒙古现有A级红色旅游景区29个,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等8个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是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线路。重点推出10条“亮丽北疆”红色主题精品线路,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为进一步为红色旅游附能,内蒙古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创新红色陈展内容形式,培训红色讲解员队伍,深推红色旅游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内蒙古红色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繁荣地方经济文化的新引擎。
2.红色文艺
近年来,内蒙古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影视动漫、文艺演出、数字出版等文化企业不断涌现,推出了一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红色题材的影视剧、舞蹈、音乐、小说、美术等文艺作品。其中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音乐作品《牧民歌唱共产党》等7部作品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优秀作品,舞剧《骑兵》荣获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并在全国各地多次展演,红色影视剧《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内蒙古骑兵》等反响热烈。高品质红色文艺作品地出现,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内蒙古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了内蒙古红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红色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举行,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市场需求量高涨。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产业依托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他相关红色资源,设计开发形式各样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和活动,为全国各界人士提供学习考察、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培训及党建活动服务。
此外,内蒙古红色节庆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内蒙古红色文化论坛”等各类红色庆典、会议,带动了项目招商、书画、服饰等产品的展示和交易。红色工艺品设计制造业初具规模,革命遗址纪念馆建筑模型、人物纪念章等文创工艺品受到大众的喜爱。整体来看,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产业效益逐步凸显,成为内蒙古文化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红色资源开发较浅,红色文化产品同质
产品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受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等多种因素限制,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挖掘程度不深,根据国情区情的动态发展及时丰富红色文化时代新内容力度不够。导致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产品研发缺乏有力内涵支撑,出现产品设计层次较浅、单调趋同、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抑制了产业经济效应地释放。
2.产业模式单一,产业链条有待完善
现阶段,内蒙古红色文化主要用于宣传展示、学习教育等公共文化事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门类较少,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演艺等传统产业领域,红色文化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较少。二是产业结构简单,以红色影视为例,除影视内容创作产出的主体产业外,建筑规划、营销宣传、衍生品生产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整,相关产业联动性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壮大。
3.缺少红色文化品牌
与江西、上海等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先省市相较,内蒙古除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少数全国经典旅游景区外,缺少地域特色鲜明且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全区红色文化企业普遍小而散,红色文化产业主体整体实力较弱,难以支撑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二是企业缺乏品牌化发展理念,在品牌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能力欠缺。品牌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三、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支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驱动作用。为解决现有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诸多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策调结构、补短板、促发展的功能,引领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政策为前提,对标内蒙古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目标任务,广泛调研、科学论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要完善指导型宏观政策,明确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任务等。二是出台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可操作性政策,如红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激励政策、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等。三要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性措施,如深化红色文化领域“放管服”,在市场准入、监督、税收等方面不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制定红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政策等。全方位打造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离不开红色资源,因此,抓好红色资源建设是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要做好内蒙古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秉持保护为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摸清内蒙古全域全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制定科学系统的保护传承方案,健全保护制度,积极运用新技术完善保护、修缮、复原红色资源的方式方法,合理合法并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内蒙古红色资源。另一方面,要做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一要深化研究,依托专家智库、科研机构深入挖掘阐释内蒙古革命历史事件、人物、精神等的深刻内涵及多重价值,凝练符合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可应用元素。二是构建产学研深度协同合作机制,以科研为底层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红色资源到红色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通过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循环互动不断升级红色文化产品的供给,为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三)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条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及满足多元多变文化市场需求的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下,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要突破传统产业结构和模式限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加长加宽产业链条,以点多面广的产业形态带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纵向延伸紅色文化产业链。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打造红色文化产品研发、制造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上下联动的全产业链条,同时,创新各环节业务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以融合发展为抓手,横向拓展各门类产业范围。以主导产业红色旅游为例,加强红色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运用云计算、全息影像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游娱形式,创建数字化“云”游服务平台;积极促进红色旅游与草原生态、研学、演艺会展等产业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内蒙古红色旅游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供给,培育红色旅游新业态。
(四)加快红色文化品牌建设
把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作为着力点,发挥品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助推内蒙古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壮大各类红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合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内蒙古红色文化品牌。例如,可借助内蒙古民族歌舞优势,深入挖掘内蒙古红色资源,创建体现红色草原精神且符合市场大众审美需求的红色演艺品牌。二是创新内蒙古红色文化品牌营销宣传理念。既要利用线下节庆、会展、场馆等相关载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更要充分运用受众率广、互动率高的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品牌营销推广,实现品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加强内蒙古红色文化品牌的管理。树立品牌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红色文化品牌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管控红色文化产品研发、产销、质检、售后服务等环节,保证稳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体验,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带动红色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