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龙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导,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核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其中珠三角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依然薄弱,尤其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民营经济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本文通过梳理湛江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思考湛江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湛江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中小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经济增长、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石。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民营经济大省,但自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越发复杂严峻,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东省内,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如湛江、清远、汕尾、汕头等地的民营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在这经济转型的困难时刻,只有坚持推动民营经济坚定不移迈向高质量发展,才能迎难而上。
“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贡献了湛江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为湛江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跨入“十四五”时期,湛江踏上发展快车道,不再偏,不再远,不再慢,由弱变强,从欠发达地区向全省发展第一方阵行列积极迈进,但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在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冲击下,民营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内产能下降、用工短缺,对外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攀升、融资不足,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缓解民营企业困境,湛江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着力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但落地实施效果仍不够理想,民营经济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转型,实现新的飞跃,是湛江经济保持长期活力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数据,思考湛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摸清问题症结,从而提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湛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概况
2021年,湛江民营经济增加值2104.71亿元,总量排广东第8位,占全市GDP比重达59.1%,同比增长8.1%,成为湛江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湛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成为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自2012年以来,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基本能保持在60%之上,比重明显上升,规模能保持稳定,2021年,湛江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中小工业企业74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759家的98.68%,成為湛江发展的半壁江山(见表1)。
(二)成为第一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湛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虽然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但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并未有根本性扭转(见表2)。
从表2可知,民营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占比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湛江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产值前十强的企业分别为湛江晨鸣浆纸有限公司、湛江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沥青(广东)有限公司、湛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湛江漓源饲料有限公司、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廉江市安柏家具有限公司、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第一产业类别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而从2012年以来,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都在25%以上,表明了民营经济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流向,也是湛江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主力。
(三)成为发展外贸经济的重要主体
湛江民营经济对外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目前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产品远销南美、澳大利亚、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使湛江经济从国内走向世界,有效拓宽了湛江外贸经济的发展空间。(见表3)。
通过细分出口领域数据,民营经济的表现也比国有经济更为稳固和有活力。在2011至2015年间,民营经济实现出口额翻番的目标,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出口额增长为140%,2016至2020年间,民营经济出口额增长为25.3%,国有经济出口额增长为16.2%。另外,从2013年开始,除了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2019年外,其余年份,民营经济出口额均为国有经济出口额的300%以上,2020年民营经济出口额占湛江整体出口额七成左右,极大引领了湛江外向型经济的导向,并有7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对湛江外向型经济产生良好带动作用(见表4)。
(四)成为助推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湛江市民营经济呈现“县强区弱”的发展格局,从2010年到2018年,湛江市的廉江市、吴川市、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等五个县(市)的民营经济产业增加值占比均高于市辖区。近年来,县(市)民营经济产业增加值均能保持在市辖区的两倍以上(见表5)。
三、湛江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
当前,湛江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关键时期,湛江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处在艰难的转型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湛江民营经济的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小家电、家具、水产等轻工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总体呈低端化,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以无品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同时由于工业技术改造风险较高、投入较大,中小企业面临“不技改企业无法长期经营、技改则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等难题,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不佳。湛江传统产业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包括制鞋行业自有品牌份额不断被贴牌取代,由于家具、羽绒行业在欧美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家电、低端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越南等地转移,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压。
(二)融资难,成本高问题依然突出
民营企业融资难、渠道狭窄是湛江市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国有银行等外部融资渠道获得的直接融资资金所占的比重很小,且很多时候融资须经民间中介机构,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如伟信融资。截至2021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56.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69.58亿元,存贷比为68.27%,低于南宁、海口等地同期水平,并存在金融机构不足、产业基金欠缺、信用环境未建立等问题,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能力依然不足,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与发达城市相比过于狭窄。
同时,湛江水电气等基本要素成本及港口物流成本普遍高于广西、珠三角等地区,重点行业税收优惠力度不及广西、湖南等区域,湛江港口群与珠三角地区、海南城市群、湛茂阳地区港口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完善,机场、高铁、高速路、旅游公路等立体交通路网建设尚需持续完善,企业外向发展受限。
(三)产业园区带动能力弱,缺乏发展载体与伙伴
目前,湛江的大型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足,且园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尚未完善,排污、排水等问题尚未解决,建设较为滞后,导致了两方面的困境,一是部分龙头企业的主产主业仍未在湛江落地达产,产业链的打造面临诸多障碍,如廉江未能成功引入三一重工;二是现有的招商引资政策过于粗放,缺乏全市性统筹规划,本地规上民营企业往往因未能在引进客商中寻找到合适的发展伙伴而缺乏壮大自身规模的发展机遇。
(四)民营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且增速不断下降
民营经济是湛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放缓的因素,增速呈现较大的波动,2018年各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最高峰时期增速的一半,今后,湛江各产业的民营企业将会面对越发困难的生存环境(见表6)。
(五)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不合理
湛江民营经济中的二、三产业大而不优,产业层次和结构有待提升优化,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较大,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同时,由于湛江各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县域产业载体建设水平存在差距,第一产业类民营企业内部产业协作水平不高,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类民营企业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作用不强,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并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六)缺乏把握机遇的能力,坐失红利
湛江地处粤西地区,距离粤中地区较远,过去交通不便,致使两地企业家联通交流较少,在珠三角地区开展大规模“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湛江市政府既未出台相应的吸引政策,引导珠三角企业来湛落户,湛江本地民营企业家也缺乏战略眼光,未能主动对接,目前仅有廉江的佛山产业转移园和吴川的华昱产业园承接一部分珠三角地区企业,其他各县市(区)都未能很好把握省政府补贴珠三角地区企业外迁的机遇,未能吸引企业来湛投资。同时,湛江引进的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的产业红利效应仍未显现,对下游产业链的民营企业吸引度不高。
四、推进湛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产业为核心,向创新要动力
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三个赋能”引动“三个变革”,着力推动“湛江制造”向“湛江智造”跃进。
以集群赋能引动动力变革。通过加快绿色钢铁产业园、绿色化工产业园等建设,重点打造智能汽车、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造纸、海洋生物、智能装备制造等示范产业链,在有效的引导下高效集聚,补齐短板,形成高效的对外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以科技赋能引动质量变革。以建设区域创新型中心城市为牵引,加快推动海东新区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结合湛江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研究,积极引导本地高校与在湛知名民企合作,探索开展专业技术研发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国家级1家、省级30家、市级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础上翻一番。谋划设立“湛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湛江企业司法服务中心”,不断打通民营经济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形成粵西地区知识洼地。
以数字赋能引动效率变革。坚持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以建设粤西数谷为契机,积极规划数字经济走廊,下好数字产业布局“先手棋”。加快实施湛江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培优做强数字产业,着力强化“数+智”赋能,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二)推动企业融通发展海洋产业潜力
湛江是资源大市,但资源利用效率却低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湛江每年的能耗使用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这表明了湛江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多是依靠消耗过多的能源而不是依靠提升效率(见表7),直接导致了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能耗要素制约明显,发展受到极大制约,部分“两高”企业难以为继。
湛江被定位为广东省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发展海洋经济是关键一环,推进民营企业结合海洋资源发展经济软实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从绿色经济中寻找更多效益。一是有针对性地提升海洋重点产业的生态化准入门槛,尤其是技术、投资强度、能耗指标、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只有严格企业的技术性准入门槛,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绿色发展方向,才能保证湛江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同时,注重放宽身份准入门槛,严禁投资地域歧视,持续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二是为了突出湛江驻军大市优势和海洋经济特色,应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搭建“民参军”信息发布平台,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聚焦发展舰船海工装备与配套服务、深远海装备制造与检测维修等通用度高的军民融合产业,探索构建国防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军地共建舰船海洋装备、航空技术和后勤食品预制菜三大保障联盟,建成3—5个具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力争每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产值均能突破百亿元,争取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升格为千平方公里级。三是着力培育发展军港文化旅游业,做好已初具规模的海陆空军事主题乐园。军事主题乐园目前由政府主导建设,但只有通过利用民营企业的市场嗅觉才能更好把握游客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破解融资难题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融资贵。据调查,湛江市工农建中等银行所吸储的70%资金都用在了城市建设、国有企业和重点项目上,其中国有企业享受政府隐性担保,预算软约束使其具有大幅举债的投资冲动,对民营企业造成挤出。而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却只占用了不到30%的信贷资源,与其经济贡献完全不匹配。因此,应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拓展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已有普惠金融的创新,针对欠发达地区缺乏发达的金融市场、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不利因素,通过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能够使得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用户,金融服务的成本及程序复杂度得以降低,尤其是对湛江今后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芯片、显示屏、刀片电池)、新能源(海上风电、光伏)以及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家具、家电)等领域的民营企业风险控制和服务渗透度得以强化,有效缓解大型民企和科创型民企的融资约束。一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供给快速精准地配对;二要设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能精确并快速地收集有关民营企业的资讯;三要选取高精尖制造业企业,支持其与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合作,推进企业数据权益资产化,开展数据汇聚与融合平台建设试点,力促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应用。
(四)构建民营经济大开放格局,培育新增长极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RCEP协议也正式生效,但对于这两大贯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大战略方针,湛江民营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以所有制结构来衡量,“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强,通道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民营经济在产业中比重不大。另外,RCEP是一个新兴方向,湛江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缺乏了解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不了解协议内容,大多持观望态度。在湛江当前着力铸链、育链、强链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应重点关注RCEP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战略方针,构建大开放合作格局。
首先,要积极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产业融合,错位发展,方能加快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一是着力在平台提升上发力,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构建“1+N”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1”即湛江综合保税区,“N”即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吴川空港经济区等多个开放平台,形成大产业开放互联体系;二是着力在通道拓展上发力,紧紧扭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着力构建“立体式”开放格局。同时,在“水公铁”多式联运上全面发力,加大铁水、铁公等多式联运整合;三是着力推进本地民营企业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与合作,与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一体化的产业集聚群。
其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力度,提升民营企业抓住RCEP机遇的能力;政府积极发挥纽带作用,降低民营企业参与RCEP国际合作的启动难度;凝聚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和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帮扶,推动优势产业产能向外延伸,“走出去”,让湛江成为广东对接RCEP的“桥头堡”,让民营企业成为湛江对接RCEP的“先锋队”。
(五)力促“小升规”“微进中”
近年来,湛江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以及“小升规”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7—2020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共计397家,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其中2017—2020年全市分别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7家、114家、97家、77家。2020年,湛江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30家,市级21家。促进“小升规”“微进中”,应从三个方面继续深化:一是有效强化统计。应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结合各自实践,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对针对潜在的“小升规”企业的核实、清查、改制、培育、扶持工作。同时,督查各县(市)区统计部门及国家驻湛统计调查大队发挥信息统计、监督职能等的作用,为民营中小微型企业入库的申报、核实、上報等相关工作做好基础服务。二是“一企一策”,对已入库企业开展精准的分类扶持。对于尚未入库但已具备入库规模标准的企业,要开展跟踪定点帮扶,确保企业顺利上规。对于大部分指标已达“升规”标准但有个别指标没有达到的企业,要精准识别、分类帮扶、集中突破。对企业成长速度快但目前产值等指标还离“升规”有较大差距的企业,尤其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湛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企业要列入名录,加强关注,帮助企业发掘自身亮点。对于包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中有潜质的企业,要结合湛江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的导向,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企业,充实“小升规”“微进中”后备行列。三是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广州结对湛江,推进“核+副中心”策略,有针对性地吸收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政策经验,不断在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精准扶持,推动湛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在做大做强以后,有实力、有能力“微进中”“小升规”。
(六)统一对外窗口,为企业设置“红绿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目前,湛江各部门的招投标信息发布渠道较为多样,而且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和公布不完全等问题,对于重大产业的引进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往往没有严格区分民营企业禁止性和准许性条款,使得很多引进而来的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因此,构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产业信息网作为统一对外窗口,对打造湛江招商引资的品牌尤为重要。通过产业信息网进行政策梳理,针对湛江市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资、有关经济项目的投融资、招投标等方面作出统一的精准解释,对民营企业禁止性项目以及准许性项目做出明确的划分,使市场上的民营企业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掌握想要了解的信息,加强企业之间的诚信以及信用机制,也有助于引进的民营经济主体有更多积极性参与湛江建设,在市场中多元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同时,应加快民营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得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以使用政府公共云平台发布企业相关信息,让湛江更多的本地企业搭上“数字快车”,通过大数据评核,针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以起到鼓励的作用。
(七)重视企业家及其团队的引进,力推创新
民营企业拥有活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高度,企業家是社会宝贵的资源,是稀缺资源,是市场主体的灵魂,是市场创新创富的活力之源,只有通过企业家,才能把土地、资本、资金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如果没有企业家,空有劳动力、空有资本是没有用的。因此,一要规划湛江人才新政方案,持续优化“引育留用管”人才环境,围绕建设湛江湾实验室的重大机遇,积极建设区域性院士科研集聚地,构建国家级海洋科学家创业基地。二要借助广州与湛江的“核+副中心”共建契机,探索在广州先进产业园区设立广湛民营企业家联谊学习基地,建立两地企业家联盟,互访互学,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树立湛江市民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以及国际视野,邀请先进地区具备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来湛参观,深入剖析湛江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危机应对和侵犯权益的典型案例,帮助企业获得高效有用的工作方案。三要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认定紧缺人才团队标准,制定民营企业管理团队的扶持方案,引导企业家更多地引入辅助管理团队,让企业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打造湛江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群体。
民营经济已是湛江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和“冲锋队”,但当前面临着绿色升级和转型发展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应秉持“抓大放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升重点产业下游产业链的准入门槛,尤其是技术、投资强度、能耗指标、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只有严格企业的技术性准入门槛,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绿色发展方向,才能保证湛江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另外,创新是实现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第一保证,生产线更新换代、优化生产效率、核心生产技术创新、增加品牌竞争力等都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最重要途径,但推进过程中,应明确不搞“创新”一刀切,不搞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盲目创新,应建立创新企业名录,以有条件创新的民营企业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创新条件一般的企业都有资助性政策、不具备创新条件的不强制推动为原则,对于有基础、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收入名录并以扶持政策鼓励其投入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其部署应用成本低、模块化率高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
(八)多方发力,持续推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民营经济是湛江经济发展重要的构成要素,正处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实力相对下降、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有所扩大的困难阶段,在湛江各县(市)区中只有廉江、吴川两市民营经济获得较好的发展(见表8)。吴川、廉江两市的民营经济产值分别占湛江全市GDP的8%、12%左右,从2013年开始,吴川和廉江民营经济产值共占全市GDP的20%以上。
另外,通过进一步细分,廉江和吴川两市的民营经济产值在湛江县域民营经济产值占比中均在48%以上(见表9)。但吴川、廉江的民营经济在承担县域经济“压舱石”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企业多集中在羽绒、制鞋、小家电和食品等轻工业行业,且存在过度向外、大而不强的特征。
近年来,湛江市县域民营经济开始从过去的农业、轻工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向新兴行业拓展,如坡头区聚鑫新能源、吴川市鼎龙湾和廉江音乐小镇等,培育了一批产业附加值高、专业化经营的新兴民营企业。而在产业特点上,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食品加工业,大力推动深海养殖业规模化和农业服务业专业化。第二产业发展围绕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医药、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第三产业较为集中的有运输物流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近年来民营中小微企业在中介服务、物流配送、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今后,湛江要推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认清差距,找准关键点,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通企业经营“痛点”“难点”“堵点”。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民营企业家时,既要以坦荡坦诚之心主动服务,又要自觉保持距离,保持初心,构建湛江的亲清型政商关系。二要拓展招商渠道,引导行业领先民营企业落地各县(市)区。一是以聚焦项目招商为主要抓手。充分调研本县区的产业优势,注重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和关联产业项目,推动引进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合作互助。二是以盘活闲置资产为重要手段。土地指标和能耗指标是湛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而湛江各县(市)区目前仍有不少闲置资源未能充分挖潜,应编制全市资源分布情况报告,并建立资产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以便及时掌握各类资产的明细情况,统一做好规划,从而合理盘活闲置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要建立失信违规黑名单制度,引导各县(市)区民营企业家重信誉、守信用、讲信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财富观。
(作者单位:中共湛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