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文学是现代大众文化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主要文学形式,但中国的网络文学在界定方面并不明确,夹在文化和娱乐中间进退两难,因此在研究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某些问题。虽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专家学者们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但网络文学需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观点进行深度认知。本次研究也将从网络文学的艺术和技术角度探讨主要问题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 网络文学;困境;应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4-003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12
网络文学与两个关键词有关,一是网络,二是文化,两者分别代表了催生网络文学的主要时代元素——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深层次推进。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使得原有的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平台的出现让很多作者能够在虚拟的空间当中完成艺术创作过程,而且也逐渐摆脱了地域束缚,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呈现出大众化和高覆盖性的特点,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出调整和优化。
一、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主要困境
(一)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矛盾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虽然都是以文字的方式传达信息,但两者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现有的传统文学理论无法有效解释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网络文学的出现不完全归因于网络技术和电子文本技术的产生,社会文化的改变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加速发展。在网络文学的领域内,我们会通过点击率和阅读量这种非常明确的参考依据来了解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读者对于作品的认可程度,这是网络文学作品评价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和尺度。从这一角度来看,读者对于写作过程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如果读者喜欢一部作品或喜欢某个网络文学,这些作品的点击率和阅读量往往会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但这也让很多网络作家表现出了相对混乱的态度,甚至某些作家一味追求作品的点击率,在作品当中加入大量私人情感或主观内容,这无疑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内容先进性[1]。
例如某作家的连载作品《朕又不想当皇帝》成为夹带私货表达愤青情感的载体,游走在封禁的边缘。在文中有一段內容是“什么影射,什么避讳,什么虚无主义通通不存在的……在他文中的描写当中,认为心里这本书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以后大梁国的朝堂能以他这本书作为参考,让文学能够百花齐放,特别是小说这一块,他要让那些作者大胆地写,放心地写。”从这段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于当前网络文学的某些屏蔽词或审核制度有极强的不满,因此在文中用一种相对“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抨击。在他文中的另一段,又出现了对于社会资产分布不公的隐喻性文字,这些文字在表达上非常带有主观色彩,并且夹杂了大量负面文字,抨击的内容是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的价值观念,与公序良俗背道而驰。尽管这部小说整体架构和文笔相对出色,不过这种大量加入私人情感内容的产物并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文章,也不是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应该有的样子。
虽然网络文学的运营网站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价值观扭曲或错误行为,且过度追求点击率导致内容失真,这并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以法律治理方式制定标准进行网络管理和网络净化,是确保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常态化保障。在法治的框架之下,才能将一些突破边界或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容做好隔离处理,让参与主体具有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自觉主动监督杜绝传播违法信息和其他不适宜传播的信息。
(二)网络文学的“虚拟性”和“匿名性”
虽然网络文学具有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学写作也是一项极度自由的创作过程,在网络写作并不需要传统媒体编辑进行内容把关,同时也不需要书籍传播过程当中的出版与发行束缚,有写作能力的人在合法前提下(这里指的是作品当中不出现一些涉及色情、恐怖主义与政治敏感话题)都能完成作品创作,在网络上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其中的某些研究倾向过于抽象化和观念化。因为网络文学的受众群体是广大群众,群众对于网络文学的态度参差不齐,但都普遍认为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在现代信息领域的传播过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作为研究者不可先入为主,依靠基本概念和常识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状态展开评估,而是要从网络文学的自由角度入手,深入地探究其发展过程当中的局限性。网站平台也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和系统流程来完成写作,在遵守平台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写作流程,例如起点网站当中就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作品要求,包括女性作品、现实类作品和幻想类作品等。这说明网络文学的虚拟性并不突出,每个IP地址都可以被网站管理员所知晓,且如果有人想要成为一名网络作家,那么必须要提交真实名字和有关信息,平台和作者之间的交往与现实当中的实名交往之间似乎有着相似之处,只是在传播平台上发生了区别。
(三)现代研究的意见分歧
中国的网络文学作品依靠网络文化而发展,其统一性和完整性比纸质文学要更弱,以一种流动的状态在网络平台当中存在和发展。但实际上网络文学的使用者往往有着统一和完整性的要求,正如很多作品一旦断更之后,会引起读者群体的普遍不满。网络小说界最让读者咬牙切齿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并不是人气角色的突然死亡,也不是喜剧环境当中的悲剧色彩,而是作者戛然而止一般停止了作品更新[2]。当作品停止更新之后,无论前段描写得多么完美,在读者看来这部作品就是失败的作品,是不具有传播价值和讨论价值的“烂尾楼”。另外,某些狗尾续貂的作品也会让人产生反感情绪。
以非常著名的《盗墓笔记》为例,这本小说文笔深厚,设定精彩,作者讲故事的能力非常突出,仅仅依靠文字就能营造出非常恐怖和惊悚的氛围,这说明作者仅靠文字,就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在主观感受当中让各个角色的特色跃然纸上。但这部小说被人们称为烂尾作的原因是因为作者,虽然可以描绘出紧张的气氛和情绪,但对于一些前期设定并不能采取“自圆其说”的方法来完善,即人们俗称的“挖坑”但却没有“填坑”。在大结局出现之后,很多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是“地摊文学”一般的水平,可见这是这部作品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传播价值。
在掌上阅读时代,人们对于网络文学的需求不再是大篇幅的时间消耗,而是利用碎片化的内容完成某些关键点的理解和阅读。所以,人们对于一些庞大的世界观设定会感到疲倦,技术发展带来的载体变革也是当代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作品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3]。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阶段的社会研究当中,开始发现某些网络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一些琐碎和零散与主情节毫无相关的内容,原因在于很多作者受到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认为要在增加字数的前提下,保障作品的更新速度,就需要加入一些非主线内容。我们虽然在很多作品当中能了解到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以一种宏大的叙事与价值系统来体现出文字的魅力,但网络文学形态并不等同于特定的政治观念,无法完全从意识层面进行突出,现代中国网络文学之间本身包含的价值观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研究分歧客观存在——虽然很多小说有着传统文学的基础,但网络文学研究失语症问题依然存在,它们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恶与善。
时至今日,很多研究者仍然认为传统文学高度强调文学的精神追求和本质价值,网络文学则轻松单调,缺乏深度单纯追求娱乐性。诚然,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传统文学的价值所在,但也应该以价值判断的角度对现代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述[4]。
如果作为研究者不以客观的态度来正确认识网络文学,那么文学研究的失语症会越来越严重。虽然网络文学当中有比较低劣的亚文学甚至不良信息,包括千篇一律的情节和低级娱乐式的描写。
中国文情报告对网络写作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当前的网络写作当中有影响的作者和作品距离文学范围越来越远,很多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猎奇文的信息传播渠道,大量作品具有色情暴力的内容,此外,还有大量内容无聊或格调很低的灰色作品。例如一些作品使用挑逗性的标题或带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内容,吸引网民和阅读。部分网站没有考虑到社会公德约束,大肆宣扬一夜情、性侵犯等违法犯罪内容,多次刊登具有淫秽色情的低俗网络文学作品,甚至为网民提供下载链接服务。
但主流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某些作品脱离了文化的固有限制,建立了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征。我们在分析的过程当中,要以辩证的眼光探讨网络文学治理体系的建构方案,借助网络文学主体的自我规范要求,来让写作成为现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支撑点。
二、网络文学实践与研究应对方案
(一)重新认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
网络文学虽然植根于网络平台,但网络文学不能完全等同于超文本作品,网络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扩展到整个网络本身考虑更加具体而具有实践性的有关问题。
从作品概念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类型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特征划分。依据近现代文学当中的作品概念,基本上是以某个元素作为判定依据,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现代作品无法用传统的文学现象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无法利用传统文字信息对作品进行解释和阅读。
从作品本身来看,应该突出作品概念的局限性,重新认识到网络文学与现代文学建立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原因在于网络文学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民间性特征,它并不存在作者和读者的明确划分。
实际上,网络时代只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其本质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偏离正确的轨道,仍然是为广大群众创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只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开放性和作品之间不再以互相矛盾的状态而存在[5]。
(二)了解网络文学的现实实践特性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关联,而文学活动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生活层次与生活内涵的体现。网络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是主体追求欲望过程当中形成的身份认同感。生活本身并不完美,所以网络文学也存在缺陷,网络文学的矛盾和缺陷可以被认为是现实生活的矛盾。
对于现代人群而言,网络文学意味着生活当中的其中一项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对应的是生活文学实践的不同侧面,其文学价值和传统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和关注,因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看似虚拟的特征下对应的却是生活的主观追求。某些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作品,往往也是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元素,这些作品才能因此得到较高的点击率。
另外,并非所有作品都有成熟的构思和完整脉络,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这本身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传统作品也一样,如果作品的写作结果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读者反应,那么构思再完美这部作品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反之,当读者有热烈反应时,即便小说的构思松散而无力,甚至如流水账一般,这些作品仍然是优秀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具有现实实践特性。
正如现阶段很多网文专业型作家,他们在互联网上创作和发布自己的作品,虽然作品很长,且语言非常简单,但他们能够在简短生动的风格角度和其他线下作品产生明显差别,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将基本的写作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进行融合,也认真评价每一名网友对于文章的评论,将网络写作当作主战场[6]。
所以,他们的作品得到读者的反馈无论是正向反馈还是负面消息,他们都希望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经历,通过强烈的行动欲望展开自我调节走一条创新之路,而不是一味模仿某些作品的富丽堂皇。
(三)重新认识现代研究工作
在传统的研究当中认为,网络文学在传播和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宣传途径和盈利模式问题、网络文学产业链开发问题、市场运作问题等。但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社会进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应该具有良好的指导方案和文化创意资源,作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应该具有关联性。作为研究者,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现代网络文学,从而一味否定其中包含价值的部分。
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也让各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交流来往更加密切。文学作为长久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工具和载体,在现阶段网络文学所占比例较高的时代下,要做好网络文学的方向把握,重新认识现代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网络文学本质上也属于文艺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是社会效益作为社会服务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文化作品需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其市场价值取决于社会价值。
在现代研究工作当中,应该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角度和文艺审美理念对网络文学作品保持文艺独立价值判断[7]。例如,未来的新闻出版业需要进一步协助网络内容的建设与深化,从而达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引导网络文学企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弘扬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增加网络文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原有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文学观念的拘束和抽象化倾向的影响,对现代网络文学进行了非客观的评述与说明。在后续的实践工作当中,在基于网络性的概念,将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网络范围,摆脱以作品为代表的文学观念束缚,才能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成果展开综合梳理和概括,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用更加科学的研究视角,探究网络文学的必然性和存在意義。
参考文献:
[1]陈定家.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阅江学刊,2016,08(06):16-22.
[2]申田.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J].青年文学家,2018,(08):46-47.
[3]袁红涛.突破与转型: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二十年的历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5):98-103+161.
[4]邵燕君.“典文”“好文”与“经典性作家”——关于《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好文集》[J].中国文学批评,2019,17(01):125-131+162.
[5]王静,张静.传统文学影响下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9-72.
[6]郭竞.也谈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以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例[J].出版广角,2017,(3):85-87.
[7]吉云飞,李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启示[J].红旗文稿,2017,(10):11-12.
作者介绍:
朱艳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民俗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