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宇 蔡银平 邢永亮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职业培训需求调研不充分、培训资源整合欠佳、工学矛盾突出和制度宣传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过运用沉浸式教学技术,可以针对岗位需求建设职业培训资源;开发沉浸式培训资源,可以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职业培训,并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为此,要加强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沉浸式培训资源;整合已有培训资源,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库;开发完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职业培训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公信度与认可度。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技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9-0055-04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1],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20.77%,这说明我国每5个公民中,就有一人属于农民工群体。因此,关注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状态日趋重要,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共同富裕宏伟目标的实现。
该报告中同时发布了农民工年龄构成情况,见表 1,从近5年农民工年龄结构数据来看,40岁以下的农民工比重均在50%以上,这部分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活和工作都在城市,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产业工人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其自身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社会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问题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加强职业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岗位技能提升与职业培训,日益體现出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学历层次更高,更偏向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来获取所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更能接受信息化的培训方式。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不再穿行于各个城市、更偏向于地点固定且职位稳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也开始区分技术层级,具备更多的技术性、信息化含量。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集中、学习时间零散,同时又对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期望值更高。最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强,迫切需要提升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研究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提供多途径、多层次、终身化、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及学习资源,在降低职业培训费用的同时提升效率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探索意义与科学研究价值。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信息化过程,是其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就是沉浸式教学。而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仿真、混合现实等技术为主,其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辅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就是沉浸式教学技术。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也应紧跟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实现与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沉浸式教学给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和思维方式,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
从职业培训的提供者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供给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作为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和财政性资金提供者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过农民工加工产品、提供服务来获取营业收入的用工企业,作为企业、政府的衔接环节行使职业培训监督、考核、协调等职能的行业协会和基层职业培训机构(以下简称“行会及培训机构”)。其中,政府是主导者,行会及培训机构和用人企业是执行者。政府行使得是政策引导、财政性资金拨付、法律法规制度约束等职能,行会及培训机构提供的大部分是岗前培训,用人企业提供的大部分是在岗培训。
从职业培训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多是以职业技术技能为内容的线下或线上培训。职业培训内容方面,只注重技术技能知识传授,忽视沟通、应变、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培训形式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大多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讲授法、演示法的培训模式。学员大多时候都是被动地接受理论讲授、动作演示讲解,缺少技术技能培训应有的操作实训,现代信息化的线上实训方式还未得到普遍应用。
从职业培训的接受者来看,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有意愿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占比在70%以上,而实际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只有30.6%。这说明虽然农民工有参加职业培训的需求,但是行动力不足。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分析
第一,需求调研不充分,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学历层次不能精准匹配,缺乏后续岗位晋升所需的高级培训。从岗位需求方面分析,行业协会及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多是安全生产类、职业道德与法律类、消防应急类、行业通用知识及技能等培训;培训内容选择的是提供普适于更多岗位、更多行业的职业技能或知识,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培训更多的待业群体,造成了培训内容大而化之,不能与新生代农民工即将就职的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另外,企业提供的大多是企业介绍与企业文化、岗位行为准则、上岗基本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选择具有追求“短平快”的特点,强调用短时间、低成本提供企业当前最急需的培训内容。这种培训往往缺乏后续培训效果跟踪,同时不能构成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晋升和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体系。从学历层次方面分析,2019年全国农民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重为72.3%,农民工整体的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培训需要考虑到不同学历层次人群的需求与接受能力,提供有针对性、连续性的终身职业教育。
第二,培训资源未得到合理整合,没有充分利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在线课程资源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尚未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培训资源建设方面,目前企业与行会及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资源建设存在各司其职、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资源建设的浪费,不能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影响职业培训的效率效果。在培训资源整合方面,忽视对学历教育领域的资源整合,也忽视了对非学历教育领域的资源整合。
第三,工学矛盾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集中、学习时间零散与目前培训形式单一、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的职业培训形式形成严重的工学矛盾。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时间去参加系统化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大多也没有经济条件去支付各类培训机构的高额职业培训费用。目前用工企业或行会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大多是线下集中进行理论讲座,或是进行线上视频演示,培训形式单一。线下理论讲授枯燥乏味,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层次、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线上视频演示虽然直观明了,但是并不能提供操作性实训,难以起到提高农民工实际职业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第四,制度宣传、落实不到位,职业培训结果与职位晋升、职业发展关联度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其他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法规明确了职业类别,规定了职级提升的路径与标准。然而,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并不了解这些职业类别与职级晋升方法,究其原因,是由于部分企业或行会及培训机构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过程中,不注重制度的普及宣传,致使制度与法规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知晓度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结束后,缺乏后续的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价,培训部门也缺乏对后续职业规划、职级晋升路径的说明,职业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位晋升关联度低。
三、沉浸式教学技术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职业培训具有技术性、操作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特征与要求。最理想的职业培训教学环境,是让学员在真实的生产线或工位上进行实训,然而这样会造成残次品率提高、生产效率下降,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与生产效率。建设专门的实训基地供学员们进行职业实训,也同时存在设备昂贵、工位数量有限、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更新和生产线迭代速度等难题。利用沉浸式教学技术构建沉浸式仿真实训室,不但能够满足学员们的情景化职业培训需要,实现可视化、实操化、交互式、即时纠错的;还可以让学员们无限次重复练习而不产生设备损耗。另外,沉浸式仿真实训室不需要投入巨资进行更新维护,只需要由数字资源开发团队对软件系统及三维模型进行更新即可。信息化时代,开发线上沉浸式职业培训资源、线下沉浸式职业培训实训室为职业培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运用沉浸式教学技术针对岗位需求建设职业培训资源
运用沉浸式教学技术建设职业培训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精准定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岗位需求。沉浸式教学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的生产线和工位,还可以与培训学员进行实时互动,并在检测到错误时反馈动作所导致的后果,从而及时纠正操作偏差。通过沉浸式教学技术建设的职业培训资源,可以分为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线下沉浸式实训室两种。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适合新生代农民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灵活度高,多是由桌面式、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发而成。线下沉浸式实训室适合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重复操作训练,加强熟练程度,实训效果更接近真实生产岗位,多是由穿戴式沉浸系统、增强虚拟现实系统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而成。
(二)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职业培训,缓解工学矛盾
通过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新生代农民工共享这些资源,提供线上职业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直观形象、可视化、可互动的职业培训视频资源。线下沉浸式实训室的建设,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直观形象、可视化、实操化、交互式、即时纠错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的实训效果。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与线下沉浸式实训室的建设,让更高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更高职级的职业技能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更多的职业技术难点与窍门可以得到記录留存与普及,从而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沉浸式教学技术助力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培训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沉浸式培训资源
政府、企业、行会及培训机构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提供者,要发挥好各自职责。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需求调研,全面了解用工企业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需求,并调研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偏好,发挥好政策引导、制度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等措施的“指挥棒”作用。其次,企业、行会及培训机构要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开发同时满足企业岗位需要和符合农民工学习能力的职业培训资源,并通过统一的、便于普及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再次,不管是适用于理论讲授的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的开发,还是适合操作训练的线下沉浸式实训室建设,都要受到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保证数字资源与实训室的建设质量,并防止重复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最后,行会及培训部门还要注重应对职业技术的更新迭代,及时对原有沉浸式培训资源进行更新完善和对现有沉浸式实训室进行升级维护,保证新生代农民工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最新、最完整的职业培训。
(二)整合已有培训资源,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库
一是整合现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的课程资源,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教学服务。现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有很多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理论讲授类课程资源。二是整合非学历教育资源。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大多建设了针对本企业员工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三维多媒体课件等网络培训资源。这些网络培训资源中有许多是行业或岗位通用的,可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这部分线上培训资源,共同进行新生代农民工上岗培训,形成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岗位技能培训资源。三是结合新建的沉浸式培训资源,形成职业培训资源库,降低资源开发总成本。
(三)开发完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职业培训资源
一是开发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或者在已有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农民工职业培训专门版块,共享农民工职业培訓的线上沉浸式培训资源[2];同时在专栏固定位置公布线下沉浸式实训室网点地址,并及时更新维护,从而实现所有线上线下职业培训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让新生代农民工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优质培训资源,提升农民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公信度与认可度
要从培训内容与培训程序上同时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就要形成良好的职业培训、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循环体系,跟踪评价培训结果,为每一次职业培训颁发相应职级的、具有社会公信度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行会及培训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向新生代农民工宣传公共服务平台网址、职业培训奖补政策、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职业晋升路径等。可以借鉴先进省市经验,比如推广上海市、山东省、重庆市、广东省等省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3]的做法。“学分银行”注册人员可以在省域内的所有大学进行线上课程资源学习,完成学习成绩鉴定后就可以获得学分,学分可以认证、积累、转换和兑换相应的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从而为竞聘、职业晋升与职业发展服务。
参 考 文 献
[1]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J].建筑,2020(11):28-31.
[2]黄音,毛莉莎,张小帆,盛思诗,黄淑敏,甘佳,张薪薪.基于数字孪生讲台的在线沉浸式教学体系分析与流程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21(1):51-62.
[3]梁海兰,赵聪,李焱.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2):19-2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inevitable way to achieve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earch on vocational training needs, poor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resources, prominent work-study contradictions, and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publicity. Through the use of immersive teaching technology, vocational training resources can be built according to job needs; by developing immersive training resources, online and offline vocational training can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content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can be improved.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demand research and develop immersive training resources in a targeted manner; integrate existing training resources, strengthe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ource pools; develop and improve vocational trai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 to share vocational training resources; increase publicity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ocial credibility and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Key words immersive teaching technology;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training; high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