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宇红
摘 要: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在不唯地域引进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后,高校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最为集中之地,也成为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阵地。新时期,高校须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指导,通过不断强化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打造高素质强业务的统一战线干部队伍、建立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培训机制以筑牢思想之基以及建强统一战线组织战斗堡垒等举措,推动统一战线工作提质增效,以期将党外知识分子凝聚成有助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大统战格局;制度;干部;思想;组织
自人才强国战略及“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高校的人才政策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在不唯地域、不唯资历地引进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后,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人数日益增多、基数日益增大,高校成为了党外知识分子最为集中之地。毋庸置疑,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是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凝聚成助力其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源合力,成为新时期高校内涵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正因如此,高校成为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阵地。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学校如何夯实统一战线工作基础、提升统一戰线工作水平、推动统一战线工作提质增效的现实路径予以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新时期最大限度团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力量凝心献计出力、巩固优化高校大统战格局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共识,利用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助力党和人民事业的成功”等统一战线理念作为指导自身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利用强化统一战线制度引领、统一战线干部队伍引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所达成的思想引领以及建强统一战线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多措并举,构建学校“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的大统战格局。
制度引领:强化统一战线制度建设,为统一战线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统一战线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与基础。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后,学校在组织集体学习研读的同时,即以之为蓝本,结合自身实际对之前出台的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为新时期、新任务下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理念建设、方法论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依据,切实保障了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1. 持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工作制度
联谊交友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学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方略。学校不仅对之前制定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的范围、原则予以明确,如正式将学校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华侨归侨和侨眷以及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都作为各级统战部门联谊交友的对象等;同时,还对学校各级统战部门联谊交友名单制定的程序及党员领导干部联谊交友的方式、内容、措施、频次等要求予以修订,使之制度化与规范化。
2. 制定与实施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充分发动党外代表人士的力量,促进学校及区域建设发展,在学校编制的“十四五”规划方案中还特别将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平台搭建情况予以明确与强调,并将之作为机关部处党组织以及各学院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考核的重中之重。学校各级党组织以及统战部门均须通过实时畅达的线上线下平台搭建,定期将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件,如当前的争创“一流”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情况等向党外代表人士予以公布,并将之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召开的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和期末学情通报会上,也应邀请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参加;并定期召开各民主党派和侨联、知联会、留联会等组织负责人工作座谈会,重点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及优势,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粤东西北乡村振兴、“双十”产业集群发展等区域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战略以及学校重点课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咨政建言,力求使建言都在关键处,献策献在点子上[1]。通过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的畅通渠道、辅之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参政议政流程,激励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及区域发展出谋划策。学校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勇于并乐于献言献策的过程中,亦推动了学校党内、党外齐心协力、协同共治建校模式的形成。
此外,学校还在不断建立完善统一战线工作计划和总结报送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政治理论学习交流制度、党外干部培养和选拔使用制度、民主宗教工作制度、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以期通过科学化、体系化的制度建设,把学校统一战线工作提升至新水平。
干部引领:打造一支高素质强业务的统一战线干部队伍,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1. 选优配强统一战线干部队伍
按照中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党委统战部和党委组织部作为主管学校统一战线和负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协同制定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亦被学校党委统一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同时,依据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学校实施了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力量和党外年轻干部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与全程培养,并将培养与使用予以有机结合,做到能及时发现、培养和起用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力量和党外年轻干部[2]。在2020年、2021年选拔任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党外知识分子比例连续两年占选拔任用干部总数的20%以上;其中,直接从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力量中选拔任用人数占党外提拔干部的60%。
2. 选配优秀中层干部作为统一战线专兼职干部
学校的中层干部以及学术带头人、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教学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既是学校决策制定的“智囊团”,亦是决定决策执行绩效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学校选配专兼职统战干部的通知中就明确,从这批中层干部和学术(学科)带头人、负责人队伍中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大局意识强、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作为学校统一战线队伍的专职或兼职干部。赋予他们一定统战工作的权与责,使他们身兼统战干部与统战责任落实者的双重身份,以期凭借他们之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的较强影响力、辐射力与带动力,将分散于学校25个学院(部)、29个职能部处以及不同学科的两千余名党外知识分子汇聚起来,从而建立网格式、全覆盖的统战领导体系和统战工作网络,切实构建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核心的统战工作新格局。
3.明确统一战线工作的院系责任人
在各学院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中,学校亦明文要求必须有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责任人,以此强调统一战线工作对学院建设的重要性,并确保统一战线工作能在院系等二级单位予以压茬落实。目前,学校25个学院的党委书记均作为学院统一战线工作的“一把手”、责任人,主抓学院统一战线规划编制、统一战线举措落实等各项工作。不仅如此,在动物科學学院、兽医学院、园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党外人士较多的学院,还配备专职统战工作秘书。统一战线工作专人专责制的实施,使学校统一战线工作职能得以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发挥,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积极运用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
考核是激励手段,也是工作导向。学校将统一战线工作实绩作为各级党组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将之作为每位中层干部个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主要加分项指标之一。考核不仅通过学校统一设定的统一战线工作实绩指标进行常规标准型评价,而且还增加了党外人士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的、对统一战线工作预期目标达成度的满意性评价环节。在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推动下,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能协同配合,统一战线干部队伍能以身作则、带头垂范,为建校治校撑起了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片天。
思想引领:建立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培训机制,强化凝心铸魂,筑牢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之基
1. 建立党外知识分子理论培训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生命线[3]。学校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与党外知识分子理论培训主阵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合编制了学校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培训规划纲要及2021-2025年度培训计划方案。按照培训计划方案要求,学校两千余名党外知识分子,均须在2021年-2025年内完成一定的理论培训任务。理论培训采取专题报告、学习讨论、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理论培训授课教师则以马克思主义学院20位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主体,并适时开展党校专家学者的专场辅导讲座。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的理论培训为学校党外知识分子树立坚定而正确的价值信念、形成统一的政治共识打牢了思想基础。
2.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实践锻炼机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境界主要手段的理论培训,虽然能把学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要求上来;但是,要切实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履职能力以及统战与业务的融合能力,实践锻炼不可或缺。为此,在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施行了党外知识分子实践锻炼年度工作方案,将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脱贫攻坚、三尺讲台等一线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实践锻炼的主战场。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下派基层等多种方式,丰富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外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学校的党外干部队伍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其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也更为强烈。
3.搭建全员覆盖的新媒体平台
近年来,学校创建了统战微信群、民主决策群、统战论坛、统战聊天室等既能全员覆盖又能兼顾联谊、沟通、交友、学习等多项功能的新媒体平台。在学校统战部的主页和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统战理论学习与实践”专栏及“建言献策”留言板,并与“学习强国”App协同,定期推送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精神指示及相关理论、精神的专家解读等文献资料。除此之外,还开辟了基于实践的统战工作理论运用与创新、结合不同岗位统战工作规律认识、身边的统战先进典型等网文专栏,在将统战理论学习、业务能力提升、实践感悟融会贯通的同时,对统战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做法予以广泛宣传。在新媒体平台的助力下,学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向心力日益铸就为全校团结、多方共治的同心圆,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了源源不绝的统战智慧和统战力量。
组织引领:建强统一战线组织战斗堡垒,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强化统一战线组织层级管理体制
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纵向深入,学校也建立了校院两级统一战线工作组织管理体制。具体为:学校层面以党委统战部为载体,学校党委书记主管、党委副书记协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领域的统战工作;各二级学院则以学院党组织为载体,学院党委书记主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予以协管。学校还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及学院的党委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党委统战部,并设有专职的部长、副部长及负责具体实施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两名秘书。与此相匹配,各学院在学院党委书记的领导下,也设有党组织秘书及统战委员,具体负责学院统战工作的落实。
在此层级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学校统战组织的枢纽部门—党委统战部的职能更立体、更务实;各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也得以充分调动和施展;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级党组织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大统战格局[4]也予以落地落实。
2. 完善统一战线组织条件建设
各项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条件载体的支撑。为实现学校统一战线职能的最大化,使党外知识分子能心无旁骛地畅所欲言,学校的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人文与法学学院已挂牌建立了“同心之家”,并配备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日常管理。后续,学校其他学院也将陆续设立“同心之家”,通过统一战线组织条件的建设与完善竭力为学校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侨联会、留联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学习交流、联谊交友、参政议政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结语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格局与思路对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学历层次高、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建树颇丰,而且具备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愿望,从而使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理路、构建同心同向大统战格局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统战部门应通过不断强化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建设、统一战线组织建设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在懂业务、懂统战的统战干部队伍的组织带领下,以凝心聚力、塑形铸魂为目的的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思政引领,为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竭诚尽智、耕耘不辍。
本文系2021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专项课题“融統战与治理于一体、以‘一轴两翼’为特色的大统战格局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21008)阶段性成果;中国农学会第七批教育教学类科研项目“生态学视域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PC201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范笑天. 乘势建党百年 着力提升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N].团结报,2021-03-23(5).
[2]王小龙. 论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1(4):9-13.
[3]郝丽. 社会结构变化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策略重构[J]. 中州学刊,2021(6):21-25.
[4]沈凯,刘静丽,王虎,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10):38-41.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