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英国孔子学院发展的 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研究

2022-04-27 13:02:23莫雪杨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高等教育英国

莫雪杨

摘 要:积极推进孔子学院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英国是拥有最多孔子学院的欧洲国家,其大部分孔子学院都是基于中国和英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对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英国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为此,亟须探索出优化创新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对英国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传播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最终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孔子学院;英国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视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国际化被认为是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必然要求。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主要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办好孔子学院”“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1] 2020年6月,孔子学院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全面负责运营,这意味着孔子学院在向民间公益组织转型。这种转型是孔子学院响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发展之年,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要进一步认识到积极建设孔子学院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内高校国际化逐渐呈现出多元的形态,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更加频繁深入,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建设是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呼应的战略。英国是拥有孔子学院最多的欧洲国家,其大部分孔子学院都是基于中英大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对两国高等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高等教育视角,分析英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总结其当前主要困境,对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推动孔子学院在高校发展与国际交流传播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以期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新时代英国孔子学院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孔子学院建设的同时,也会促进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孔子学院是高等教育國际化的桥梁,中国高校和英国高校通过孔子学院积极互动交流、吸收先进经验,主要表现在为培养国际化人才、课程、教师队伍与科研合作等提供优势和契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困境。

1.教育模式固化,缺乏创新手段

一段时间以来,英国孔子学院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固化,其设置的课程、活动较为单一,教学与活动多以“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模式呈现,传统文化偏重于武术、书法与传统食物等,将中国高等教育形象限制于此,很难向世界展示出更为真实、更加现代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即便现在“汉语教学与优势学科”模式已经发展,如商务、舞蹈、中医等,但在正常运行的506所孔子学院中也只有75所特色孔子学院形成了这样的发展定位,并还是过多地关注在传播文化方面。[2]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内高等教育已取得巨大成就,孔子学院应该将现有成就与语言文化教育相结合,推陈出新,打造特色模式,突破固化符号形象,展示人工智能、新文科建设、数字经济等代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专业和特色,最终促进孔子学院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2.学生国际化结构不平衡,教育资源出口贸易逆差存在

孔子学院是推动我国教育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教育模式亟待创新、教育成本增加、舆论等因素,孔子学院所承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相对尴尬的局面:在广泛宣传与奖学金激励的情况下,中国、英国相互接受对方教育人才的数量差距在缩小但仍不成正比,教育出口贸易发展仍存在长期逆差,甚至在发达国家新建一所孔子学院将使来华留学生数量减少0.4%。[3]不平衡的学生结构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不利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依托于它的中国大学在英国的教育影响力,并且进一步阻碍深入交流与合作。

推进英国孔子学院发展的有效路径

1.优化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协同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迅猛发展,文化教育也在交流碰撞中繁荣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化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释放创造活力、形成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成为英国孔子学院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要积极寻求与当地相关机构合作的机会,将教育模式与本土相结合,因国/地施教,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为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社会民众的跨文化理解、教育需求、风俗习惯等特性,孔子学院应因地制宜,与除伙伴高校外的社会机构深入合作,尊重当地文化,将自身教育模式民间化,做到教法、教材、课程本土化,贴合当地学生思维与实际需要,开展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受众面广的教育、学术与文化活动。

第二,要构建多元化“中文+”教育新模式。英国孔子学院要构建教育新模式,需要以国内高等教育高质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国内外参与到其中的师生期望为目的,稳步统筹发展,将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元素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创新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有模式多囿于“语言教育与传统文化”,若将国内高校特色化、多元化、学术化的优势学科加入其中,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多样化、内涵化、专业化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吸引当地民众学习汉语、接近中国文化。孔子学院可依据自身未来发展目标,扩展模式发展空间,努力构建人工智能、新媒体建设、电商建设等特色项目与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结构,形成“汉语教学与AI”“汉语教学与抖音”“汉语教学与无纸化支付”等新型模式。

第三,要加快“互联网+”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深度融合。线上课程与活动已成为疫情挑战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手段,英国孔子学院也在积极响应线上教学的需求。为促进数字化建设,孔子学院还应主动加强线上教学技能的培训,研发优化线上课程,充分利用国内外多种新媒体资源,开展网络第二课堂,加强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的融合,将直播课、录播课、云资料库等与在线咨询、评价反馈、数据统计分析等结合,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孔子学院教学与活动。

第四,要促进国家间孔子学院的合作交流,推动协同发展。英国现有29所孔子学院,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依托于国内合作共建高校的优势学科。这些学院在发展自身的特色模式、特色项目与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院间的讲座、年会、工作坊、联席会等形式分享办学经验、优势学科与特色活动,深入讨论现状,发挥好中外合作院校主体作用,共同商讨发展前景,加深交流合作,推进学院间资源优化与共享,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与协同化发展。

2.以多种形式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

在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展现更好的中国高等教育形象的基础上,英国孔子学院应以国内高校为平台,主动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持续研究与改进,积极发挥其对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宣传推介作用。优化教育模式与人才国际化结构,促进留学生来华深造,有助于孔子学院朝着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加大教育投入,塑造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关键在于教育产品对学习受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以及学习受众在购买服务并消费后的完成度与满意程度。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打造适用于其本身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然而,孔子学院教育对象多元、形式多样,这并不利于其形成品牌化核心竞争力。[4]英国孔子学院在中文教学方面拥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与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利用此优势并加大对中文教育优势学科的投入,聚焦于中文教育体系化建设,发挥两国合作高校的办学主动性与积极性,配备优质的服务管理体系,形成特色产品,加强在语言学习方面与学术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形成孔子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完善“趋同化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立足之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孔子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品牌,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引进来”有着重要效用。英国孔子学院具有长期的海外合作办学经验,在吸收、接待、教育海外留学生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应积极总結经验,帮助指导国内高校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成为引进人才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趋同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考核要求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和中国学生尽量保持一致。对比统一化教学,“趋同化教学方式”仍会给国际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培养体系还应结合“因材施教法”:对于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基础的国际学生,要实施差异性与针对性教学,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同时,鼓励中外学生结对子,分享学习经验,讨论课程内容,互帮互助,相互查缺补漏。此外,设立个人导师制也是该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效缓解国际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的办法之一,学生可以定期向个人导师汇报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心得体会或困惑困难,个人导师针对具体情况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意见与实际帮助。

第三,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优化来华留学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孔子学院对奖学金项目的留学生群体具有引力作用[5],现有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主要是包含政府奖学金和孔子新汉学计划中的六项奖助学金项目,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博士、教研人员、优秀青年、海外中文教师等。作为民间公益组织,孔子学院应发挥基金会载体作用,在积极宣传利用现有的奖助学金体系的同时,拓展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完善优化来华留学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在获得一定体量的资金资助后,英国孔子学院与共建高校可适当放宽奖助学金的发放标准,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项目,增加奖助学金名额,加大资助规模与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孔子学院来华深造,并在学成后为优秀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增加来华留学效益。通过奖助学金来华留学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中文基础,在完成中国学业后,他们有很大可能性带着从中国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加入本土教师的行列,本土教师在增进国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国际理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11-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20)[EB/OL].(2021-07-23)[2021-11-26].http://ci.cn/pdfjs/web/viewer.html?file=https://kymh-bucket.oss-cn-beijing.aliyuncs.com/u/cms/www/202110/20174007sjtk.pdf.

[3]林航,谢志忠,郑瑞云.孔子学院是否促进了海外学生来华留学—基于40个国家2004~201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5):52-65.

[4]孙宜学: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EB/OL].(2019-12-11)[2021-11-26].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12477956042747109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groupmessage.

[5]哈巍,陈东阳.孔子学院与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135个国家面板数据(1999-2015)[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9(1):55-62.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高等教育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国圣诞节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8:13:07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汉语热”面面观
求知导刊(2016年12期)2016-06-20 12: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