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将100年的单位称为“世纪”,社会学家将30年的单位称为“世代”,都是希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解决人类社会所存在的现实和未来的课题。马克思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站在建团百年的门槛前,现世代的青年是否感到先辈的凝视,听见了使命的召唤?
他们的青春 视死如归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剃去头发,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之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他毫无惧色,走向绞架,从容就义。这一年,他不满38岁。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微笑着走向了刑场。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当敌人的子弹一颗又一颗穿透了他的胸膛时,他只有36岁。
1949年11月14日,只有29岁的江姐,把儿子的照片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口,敌人的机关枪疯狂地吐着火舌,她和20多位战友一起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一年之前,她的丈夫彭咏梧刚刚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年仅33岁。
他们的青春 为国燃烧
1948年5月,钱三强与何泽慧抱着他们半岁的女儿离开法国居里实验室回到中国。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一拿到博士学位,就开始收拾行李,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被美国监禁5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选择回国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给中国放一个“大炮仗”,让中国人挺直脊梁!
1968年,郭永怀在飞机失事中牺牲。临死前,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将一个皮质公文包压在身下,用生命保护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数据。在他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
1986年5月,杨振宁专程看望邓稼先,他问:“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十元、试验氢弹十元”。从26岁义无反顾回国到62岁去世,邓稼先,把他一生的青春全部献给了他最爱的祖国。
他们的青春 义无反顾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向珠峰发起冲击,突击登顶的四位隊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被困在了4米多高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光滑岩壁前。他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跌回原地,终于,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了搭人梯的办法,他主动蹲下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在点点星光映着雪光的深夜三位年轻的共和国勇士一点点摸索着前进,两三个小时之后,他们用最顽强的意志力创造了人类的奇迹,中国的五星红旗终于第一次在世界最高点飘扬。
1962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来到了塞罕坝这片陌生的荒漠。半个多世纪,三代塞罕坝人克服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硬是把只有荒漠的沙地变成112万亩林田。
他们的青春 依然热血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中国的青年一代为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的冲锋和拼搏始终未变……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有近一半医护人员是90后、00后,他们说:“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10人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却有3个人没能走上领奖台。姜仕坤这位双腿沾满了泥巴的县委书记,因为突发心脏病倒下时才46岁。张小娟、黄文秀牺牲时都才30来岁。
曾有人质疑生活在安逸富足中的中国青年一代还有没有血性。今天,中国的青年们早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90后女坦克长刘姝杉被网友赞为“当代花木兰”。她说,“现在我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美?就是我站在坦克上让风吹在我脸上沙子打在我脸上那个时候,我才最美。”
2019年12月16日,北斗第52、53颗全球组网收官之星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北斗人笑着笑着却又突然哭了……
这个冬天,两位未及弱冠的中国年轻人,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用他们出色的表现、开放的心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
这就是今天中国的青年,他们是大国重器背后的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他们是灾难发生时逆行的消防官兵,他们是熬白了头发、扎根农村、奉献基层的干部,他们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乡村教师,他们是赛场上为国拼搏的运动员……今天的他们,正托举起中国的未来。
担当的青春最精彩,奋斗的年华最美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英姿勃发的中国青年,属于不懈奋斗的青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