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滨 白雪(黑龙江职业学院)
我国畜牧业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猪养殖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这直接促进了生猪的养殖数量不断增长,养殖场户越来越向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中,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对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这也就要求从业者要熟悉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对应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养殖场户的经济收入。除了饲养管理,猪场厂址选择、建筑布局、猪舍设计也是生猪养殖中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种公猪在规模化养殖场中的养殖数量一般较少,因为其是被用来做繁殖后代的父本,因此对种公猪的体型、体况和健康要求很高。只有使种公猪具有良好的种用性能和较强的配种能力,种公猪才能精力充沛,精液品质优良,提高母猪受胎率,使仔猪的体况质量好,才能为养殖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头种公猪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种公猪一年可配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因此,规模化养殖场需使种公猪的营养、运动与生产三者关系之间保持相对平衡,才能使种公猪发挥出最大的种用价值。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一是射精量大。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一头成年公猪一次射精量平均在250毫升左右,高于其他家畜,因此公猪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二是交配时间长。公猪交配时间一般为5~10分钟,长的达到20分钟,显著长于其他家畜,公猪体力消耗大。三是精液组成。生猪精液组成中,精子占2%~5%,附睾分泌物占2%,精囊分泌物占15%~20%,前列腺分泌物占55%~70%,尿道球分泌物占10%~25%。精液化学组成包括:水分约占97%,干物质约占3%;粗蛋白质占1.2%~2%,脂肪占0.2%,灰分约占0.9%,各有机物约占1%,其中粗蛋白质约占干物质的60%以上。
2.日粮供应与饲喂技术。若母猪实行季节性产仔,种公猪就必须采用季节性配种,种公猪在配种前的45~60日要逐渐加强营养水平,比非配种期的营养增加20%~25%,以提高配种能力;配种季节过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保持一般的维持状态。如果采用常年产仔与配种的规模场,应对种公猪一直采取加强营养的饲养方式。种公猪日粮在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具有适口性好、易消化、体积不宜过大的特点,一般占体重的2.5%~3%。
为避免种公猪形成草腹,影响配种,一般采用湿拌料、干粉料、颗粒料等进行限量饲喂,日喂2~3次,每次不要喂得太饱,以免“过食”或养成饱食后贪睡的不良习惯。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
3.种公猪的管理。一是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种公猪的体质,还可以提高其性欲和精子活力,运动不足会严重影响配种能力。二是保持猪体清洁。饲养员每天要对猪体表刷拭1次,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减少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三是定期检查种公猪精液品质。种公猪在配种前期应每天检查其精液品质,根据精子活力情况以调整其配种强度。四是圈舍卫生要舒适。种公猪猪舍内的温度十分重要,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圈舍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引起种公猪食欲下降,性欲降低,甚至会中暑死亡。规模化养猪场要为种公猪创造一个干燥、干净、冬暖夏凉的圈舍。
1.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发情、排卵及配种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完成,还会影响全场生产指标与经济效益。初产的后备母猪本身还未达到体成熟,自身还在生长,又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泌乳做准备,对营养的需求也很大。经产空怀母猪刚刚经过一个哺乳期,体能消耗大、膘情差,急需补充营养。基于此种情况,加强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可促使空怀母猪及早发情排卵。
2.配前优饲。后备母猪配种前10~14日,在原日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料喂量,可增加排卵数1~2枚,以提高产仔率。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以防抢食,引起母猪体况的肥瘦差异。每天坚持刷拭猪体,使母猪性情变温驯,易于接近。为防止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导致流产,在母猪配种前15日和30日,分别注射1次细小病毒病疫苗,以减少妊娠母猪的流产率。经产母猪从仔猪断奶到再次配种的短期内加料,对产仔数影响不明显,但可提高卵子的质量。科学研究资料显示,147窝不加料的经产母猪平均每窝产仔11.5头,147窝加料的经产母猪平均每窝产仔11.7头。但对仅产过一胎的母猪,在配种前加料可提高受胎率。针对断奶后不足五成膘的经产母猪,由于膘情太差,在配种前要加强营养,适当多喂饼类饲料与青绿多汁饲料,以利于增膘复壮,早发情、多排卵。
3.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后备母猪5~7月龄时,每天上午、下午利用公猪诱情,让母猪与公猪有充足的接触时间。后备母猪每周运动1~2次,每次1~2小时,每天6~8小时光照。对6月龄以上的母猪,在饲养员的监护下,可以放公猪追逐,促进发情。合理喂料,使后备母猪不肥不瘦,确保正常发情。限饲和优饲交替饲喂,可刺激发情。在后备母猪嘴鼻部喷洒成年公猪的精液或尿液,或强行输精,可刺激发情。
1.妊娠母猪饲养。妊娠母猪饲喂在实际生产中,妊娠母猪的饲粮组成可以有精料型和青粗饲料型两种类型。精料型再适当搭配精料,按妊娠期母猪的饲养标准配合成青粗饲料型饲粮,饲喂妊娠母猪可以节省精料,降低饲养成本。临产母猪的饲养产前5~6日应适当减少饲料喂量,以防止胃肠内容物过多,压迫子宫内的胎儿,引起早产和死胎。
2.妊娠母猪的管理。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2~116日,平均114日。为便于饲养管理,一般分为妊娠初期(20日前)、妊娠中期(20 ~ 80日)和妊娠后期(90日至分娩)。此阶段的管理要做好以下措施:一是单圈饲养。有利于定时定量饲喂,同时又避免了相互斗咬和拥挤而发生流产,在规模养殖场多采用小群饲养,但每头母猪的体重、年龄、性情与妊娠期大致相同,尽量减少伤残损失。二是要防止惊吓。对妊娠母猪要温和,不能急追猛赶。三是妊娠的中后期禁止实施强制性的打针和灌药,防疫注射苗要避开在妊娠中后期进行。四是按时驱虫,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母猪在产前14日内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产前7日进行体表消毒转入产仔舍。五是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季节注意防寒,炎热季节注意防暑,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六是保持运动。妊娠母猪每天都要有一定的舍外运动量,妊娠后期的第一个月,为了恢复体力与膘情,减少运动。
1.生长育肥猪的饲养。一是日粮搭配多样化。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充分,若在生产中长期饲喂某一种饲料往往会造成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因此,只有多种营养物质科学比例搭配,各类营养物质才能起到互补作用,提高生猪的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日增重。二是要保证饲料来源可靠、安全。饲料要来源于正规厂家,在场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储存车间,车间要保持干燥、卫生,禁止对生猪饲喂劣质、发霉、冰冻的饲料。三是科学掌握饲养方式。体重50~60千克以前,给予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50~60千克以后,适当限制日粮能量水平,以提高胴体的瘦肉率。
2.生长育肥猪的管理。一是分群与调教。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保证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范围在2~3千克,以保证猪体重的均匀度。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二是光照。一定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但过强的光照可使日增重降低,影响饲料转化率。三是防寒与防暑。猪舍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
综上所述,做好种公猪、种母猪、妊娠母猪、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的核心工作。只有从营养、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各个环节把握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近年来,我国猪肉生产成本明显高于欧美等生猪养殖业发达国家,要想达到“高利用、省人工、低排放、高效益”的目标,养殖场必须要向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尤其是研究应用便捷、实用、高效、便于落地和适合当前发展的养殖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必须要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做好养殖场不同阶段生猪的高效饲养与管理,才能使养殖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