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绍男 姜鑫 冯永谦 范学伟 张学栋(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积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畜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中切实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随着黑龙江省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正邦集团、大北农集团、天兆集团、金新农集团等国内知名现代农牧企业纷纷到黑龙江投资建场,助推黑龙江畜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较大的人才缺口,迫切需要大批既能饲养管理又能防治疾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现代畜牧业专业群包括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医疗技术等四个学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黑龙江畜牧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目标,紧密对接现代农牧企业用人需求,发挥校企共育人才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实训基地、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要素进行系统地设计,有针对性地为现代畜牧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尽管现阶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校企双方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周期短且不稳定、合作形式不丰富、融合度不够等。“双高计划”明确指出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云物大智”、5G+等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背景下,现代农牧企业呈现新型经营模式,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这就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从现代畜牧业专业群层面出发,构建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
在现代畜牧业专业群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始终将行业发展作为前提,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职院校携手现代农牧合作企业多角度、全过程共同进行人才培育。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便是优化教学体系,携手合作企业,聚焦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问题,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发展需求”融入满足“产业需求”的建设中,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结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从现代畜牧业专业群的建设理念、组群构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地变革与调整,对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注重通识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如与企业共同研究、探索实施校融生产、技术共享,企融教学、人才共育模式;如畜牧兽医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围绕黑龙江“两牛一猪”工程建设,携手现代畜牧黑龙头企业,成立订单班,为企业“1对1”培养符合合作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与企业探索实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即三学年六学期划为三个育人阶段,第1~2学期为职业认知阶段,第3~4学期为能力培养阶段,第5~6学期为岗位实践阶段,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在不同阶段引入企业文化及岗位技能,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为现代畜牧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共建优质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和企业因社会角色不同,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高职现代畜牧业专业群本着“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根据现代畜牧业专业群人才的培养特点,让学生“所学”紧紧对应职业岗位能力“所需”,充分整合合作农牧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资源与优势,融合地域特色,携手现代畜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成果协同建设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和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梳理现代畜牧业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基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结合企业生产项目及岗位需要,融入企业文化、新技术、安全生产等内容,将社会服务项目、企业真实案例及时转化为教学案例,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多门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与此同时,大力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引导学生复合型成长。
3.打造专业教学团队。高职现代畜牧业专业群统筹整合校企资源,调整优化师资,组建一支由国家执业兽医师、研究员、高级畜牧师、宠物美容师、宠物驯导师组成的“教学水平高、生产技术精、研创能力强”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团队。双导师团队是校企合作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深度育人,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驻场工作站”,人员互聘、双向挂职、联合研发、共建专业。学校导师进入企业实践,及时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促进教师责任意识提升,开拓行业前瞻性眼光,有效提升生产实践能力、专业教学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名师及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企业选派专家能手作为企业技术导师,依据企业一线岗位技能要点,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定位,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饲养、防控、诊疗、美容等方面技能活动,传授实践经验,提升企业导师执教能力,提升学生实际生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融合生产环境、生产项目,融合学生职业发展,参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更新知识对接生产实际,增强专业技能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同步、与企业用人标准同步,避免出现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4.开展素质提升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丰富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社会认知、实践能力锻炼、优良人格塑造、团结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高职现代畜牧业专业群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工作过程,始终把现代畜牧行业标准作为根本导向,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理念下,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遵循“在活动中去体会,在管理中去提升,在服务中成长”原则,把行业企业规范要求、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与学生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专业技能、爱国、职场礼仪、就业能力、创业意识、顶岗实习等方面活动,使学生对社会、行业及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个人专业发展定位,深刻领悟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学牧、爱牧”的情怀,掌握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诊疗、服务等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和企业的职业要求新标准,培养一批“一懂两爱”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牧匠”。如开展“大师进课堂”活动,将真实生产案例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引入工匠大师先进事迹启发、引导学生感悟工作中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努力超越的精神,强化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理解,用实例感化提升学生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协作、沟通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