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
——源头减量的关键技术

2022-04-26 08:35吴宓张莉方国跃颜鸣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菌药垫料粪污

文│吴宓 张莉 方国跃 颜鸣(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杨兴明(南京农业大学)

王雄杰(安徽省歙县畜牧水产站)

畜牧生产过程中可产生三大废弃物:畜禽粪便、病死动物和臭气。畜禽粪便是畜禽生长阶段产生的粪尿,畜禽粪污是畜禽饲养过程中进入畜禽粪便中的水及一切残杂物的混合物。本文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源头减量”环节关键技术路线、工艺设计和系统应用。以养殖减水、饲料减排和秸秆发酵垫料养猪作为“源头减量”关键技术,旨在控制畜牧生产过程中废弃物产生的量,解决粪污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的质量问题。为推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为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进行探讨。

一、源头减量的技术目标

一是在畜禽舍饲阶段,通过饮水设施、养殖设施、粪污收集设施的建设或改造,达到饮污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最后粪污收集量明显减少,达到收集、运输、存放、处理(加工)方便目的,使之成为生产有机肥料的原料资源;二是在饲料配方设计上,依据不同畜禽种类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差异,通过减少饲料中氮、磷水平,禁用抗生素,降低铜、锌等微量元素的添加剂量,达到养殖过程中饲料源头氮磷、抗生素,以及铜、锌等微量元素的添加有效控制、使用科学、合理减量;三是创新健康养殖方式,以自然界的秸秆和土壤为原料,创建微生物降解畜禽粪尿的畜禽生长环境,不需要清扫粪尿,不需要冲洗圈舍,畜禽生长过程没有任何排泄物排出舍外,真正达到零排放、无污染,实现动物、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源头减量养殖模式。

二、“三分离”源头节水减量

畜禽粪污产生的源头:一是在动物生长过程中产生,尿液、粪便(含水量为70%~80%);二是在畜牧生产和粪污处理过程中产生,如饮用水、雨水、冲洗用水、泡粪用水、降温用水;三是在畜禽舍和粪污池建设处理过程中产生,如地下渗出水(南方地区)。

水进入畜禽粪污产生的源头的后果:污染物容量增加、污染因素被放大,导致基础投资增加、运行成本增加、存储难度加大、处理难度明显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效果降低。

有研究表明:1头猪水冲粪消耗的水量是干清粪的3~4倍,干清粪废水中COD浓度通常比水冲粪低一个数量级。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的测定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干清粪用水量是60~90立方米,水泡粪用水量是120~150立方米,水冲粪用水量210~240立方米。

1.饮污分离。选择质量合格、密封性好的节水型饮水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装备或改造畜禽饮水系统。运行前调式水压,运行后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防止漏水;引导让不可避免而漏出的水排放至雨水管道,防止漏出的水储存时间过长再被饮用。不同的动物选用不同的饮水器,选用和安装时,一要与养殖工艺设备配套,二要保证清洁卫生方便饮用,三要确保漏出的水不进入粪便中。

◎图1 牛舍饮水槽位置

◎图2 猪舍“V”型刮粪板干清粪

(1)笼养鸡舍的饮污分离。采用乳头饮水器;根据不同日龄调节饮水管高度;乳头垂直朝下,方便双侧鸡群饮用;调式饮水器水流速率和水压,单个饮水器乳头的标准水流速率=7×鸡周龄+35。在乳头饮水器的正下方架设“V型”引导槽,“V型”槽大小要与鸡笼侧网孔径相配套,水平置放,一端密封,一端开口。开口端引导乳头饮水器漏出的水排放至雨水管道(或直排舍外)。

(2)圈养猪舍的饮污分离。采用碗式饮水器;碗式饮水器进水管加装水位控制器(家用抽水马桶的水箱原理),碗式饮水器漏出的水收集管置于舍外,舍外漏出的水收集管低于碗式饮水器(落差>40厘米),舍内连接碗式饮水器底部。根据猪舍群体,确定碗式饮水器安装高度(表1),通过调节水压控制饮用水流量(表1)。

表1 猪的碗式饮水器安装高度、日饮水量及流量推荐值

(3)舍饲牛舍的饮污分离。水槽的位置,根据养殖方式不同而不同。应用床场一体化技术的养牛场,在栏外设饮水槽;应用卧床养殖技术的牛场,在卧床两端设饮水槽(图1)。水槽的大小,根据牛群体不同,规格不一。水槽要加装水位控制器和过滤网,水槽清洗水可以直排场内雨水管网。

2.雨污分离。所有与畜禽粪污收集设施和畜禽养殖舍都不能让雨水进入,舍内防渗水,污水排放管道材料要使用密封的PVC或波纹管。收集池既要防雨水加盖,也要防渗水做防水层,周边设有排放雨水沟渠,禁止雨水进入污水管道。

3.干湿分离。舍饲家禽采用传送带清粪,生猪采用“V”型刮粪板干清粪,羊舍髙床养殖收集粪污,牛舍或采用床场一体化发酵床养殖技术,或采用铲车清粪、刮粪板清粪和吸粪车吸粪。规模化猪禽养殖舍消毒时,尽可能用高温消毒。有些养殖场无足够消纳畜禽粪污的土地,应杜绝采用水冲粪清粪方式,宜采用“V”型刮粪板干清粪。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圈舍,且在清洗前清理所有粪污,减少粪水量被稀释放大。(图2猪舍“V”型刮粪板干清粪)

三、“四减排”优化饲料配方

标准化创建养殖示范场是减少氮磷元素、铜锌等重金属、抗生素排放的最重要措施。生产高效要求养殖良种化、集约化、设施化和智能化,提高畜禽生产水平。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等措施,不仅能直接提高生产性能、缩短出栏时间、降低死淘率、提高生产效率,而最终是降低生产单位畜产品所排放的氮磷、铜锌和抗生素量。

精准化饲养是减少氮磷元素、铜锌等重金属、抗生素排放的最关键技术。依据不同品种畜禽的生长速度、生产水平与生理特点,科学划分饲养阶段,实现分阶段、分性别、分群、分栏精准化饲养,通过设定日粮营养素上限营养素水平,动态化调整日粮饲料配方,实现氨基酸、磷、钙与微量元素营养有效供给,提高畜禽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氮磷、铜锌和抗生素使用和排放。

其他营养调控技术集成应用是减少氮磷元素、铜锌等重金属、抗生素排放的最重要手段。在饲料配方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一是提高畜禽对蛋白饲料消化、吸收、利用,减少粪便中氨氮物质的排放量;二是改善畜禽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提高畜禽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畜牧生产过程中抗生素使用,从根本上降低粪便中抗生素含量。

1.氮减排原理与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1)氮减排原理。畜禽生产的实质是动物性蛋白合成与生产。畜禽消化系统将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后再进一步合成动物性蛋白,生产肉蛋奶。根据动物性蛋白合成所需的氨基酸能否在体内合成,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畜禽所需的氨基酸主要由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提供,由于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构成与畜禽所需要的氨基酸构成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缺乏,通常需要较高的日粮粗蛋白水平才能满足畜禽氨基酸需要。在饲料配方中补充必需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在不影响畜禽正常生产的同时,能有效减少氮的排泄。

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复胃消化系统,饲料进入消化道后,瘤胃微生物首先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合成菌体蛋白,未降解的饲料成分和瘤胃微生物进入真胃和小肠,被畜禽机体消化利用。根据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和肠道消化机制,可以在饲料中适当补充非蛋白氮和瘤胃快速利用碳源,提高瘤胃微生物菌体蛋白合成量。此外,日粮中也可适当补充过瘤胃保护蛋白及氨基酸,提高肠道中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和合成氨基酸数量,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减少粪氮排放的目的。

(2)饲料配方优化技术。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可参照《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GB/T 5915-2020)和《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GB/T 5916-2020),在确保不影响生猪和家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合理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剂,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饲料氮利用效率。以生猪饲料配方优化为例,说明精准饲养的前提条件是精准评估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消化率。可以采用酶解酪蛋白超滤、高精氨酸胍基化测定技术,以及猪回-直肠吻合与十二指肠T形瘘管结合活动尼龙袋测定技术等,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氮)排泄量,进而精准评价饲料原料中氨基酸(氮)真消化率。以生长育肥猪为例:猪总氮排出量(Y)与日粮蛋白质(CP)水平(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1.35X-6.18(R2=0.85)。因此,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即可实现粪便氮排放的降低。

生长育肥猪各阶段可消化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需要量(表2)后,日粮粗蛋白水平可比现行营养需要量排放标准降低1%~2%,可节约蛋白质饲料用量10%~30%,同时大幅度减少氮的排泄。本技术方法可以与其他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的功能性添加剂(如半乳甘露寡糖、壳寡糖、稳定性半胱胺、酶制剂等)配合使用。

表2 生长育肥猪回肠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克/天)

2.磷减排原理与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1)磷减排原理。畜禽生长与生产所需磷源于磷的消化吸收,而谷物类饲料中,50%~85%的磷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于猪、禽,其消化系统中缺乏植酸酶,植酸盐形式存在的磷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为了满足猪、禽对磷的需要,饲料中需添加大量无机磷,以保证其正常生产性能,而无法被动物消化利用的植酸磷则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

(2)饲料配方优化技术。以蛋鸡饲料配方优化为例:通过合理确定畜禽磷需要量和添加外源植酸酶,减少日粮中无机磷添加量,提高畜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达到降低磷排放的目的。根据饲料配方中植酸磷实际的含量,确定植酸酶和无机磷的添加量。首先分析计算出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实际含量,以此为依据确定植酸酶添加量[每克植酸磷添加植酸酶150酶活力单位(FTU)];然后计算出添加植酸酶后所提供的有效磷,进而确定无机磷的添加量。

磷是维持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的重要营养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蛋鸡有效磷的需要量为0.3%~0.35%。蛋鸡日粮中磷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非植酸磷和添加的无机磷。因此,降低粪便中磷排放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精准确定蛋鸡对磷的需要量,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水平。二是添加植酸酶。在保证良好生产水平的前提下(产蛋率、日产蛋量和饲料报酬),日粮植酸酶添加量分别为150FTU/千克、300FTU/千克、400FTU/千克,饲料适宜的无机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18%、0.15%和0.14%,与常规营养水平饲料(有效磷含量0.4%)相比,无机磷添加量减少55%以上,磷的排放量随之相应降低。

3.重金属减排原理与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1)重金属减排原理:畜禽粪便中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日粮中饲料原料和额外添加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维持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神经和免疫系统损害等缺乏症。一般认为,饲料原料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因此通常要在饲料中添加铜、铁、锰、锌、硒和碘。动物对微量元素尤其是无机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微量元素随粪尿排泄,其中铜和锌属于农用地土壤中限制排放的重金属元素,也是养殖业减量排放的主要目标元素。此外,场区频繁投放的灭蚊、灭蝇、灭鼠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还有经常在场区使用的消毒药,治疗畜禽疫病用的兽药,有些药物重金属含量也较高,长期使用会在环境中蓄积。

(2)饲料配方优化技术。以肉鸡饲料配方优化为例:不同生长阶段肉鸡及黄羽肉鸡铜和锌的需要量可参考表3、表4,合理确定铜锌添加量,对于不同阶段和性别的黄羽肉鸡,进行分阶段和分群饲养,多方面降低日粮中的铜锌添加量,减少其排泄量。结合其他降低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如益生菌、益生元和酶制剂等)配合使用,从而进一步降低饲料中的铜锌添加量。

表3 不同生长期肉鸡日粮铜、锌需要量

表4 不同生长期黄羽肉鸡日粮铜、锌需要量

4.抗生素减排。抗菌药的发现和使用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畜禽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抗菌药,可以减少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的概率,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实中还有一些不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的:一是过量使用抗菌药、盲目使用抗菌药、滥用广谱抗菌药和多种抗菌药联合使用等情况大量存在。二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还存在畜禽饲养过程中长期或过量使用促生长类兽用抗菌药,未严格遵守允许使用的兽用抗菌药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期和休药期等相关规定的情况。这些现象,不仅造成兽用抗菌药毒副作用加剧和畜禽产品兽用抗菌药残留超标等后果,严重威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而且促使畜禽源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上升,给人类和畜禽健康带来隐患。减少在畜牧中抗菌药的使用,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

(1)提升管理与饲养水平。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养殖环境控制还不完善,饲养设施、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也导致我国畜禽养殖过程疾病易发,直接影响养殖效率,并使得兽用抗菌药被大量应用。如果养殖场能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做好防疫和消毒,逐步推进健康养殖、改善动物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就可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实现兽用抗菌药的减量使用。

(2)完善抗菌药监控和监管体系。由于利益的驱动,存在抗菌药非法生产和使用的现象,涉及兽用抗菌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一个完善的兽用抗菌药监控与监管体系,实现抗菌药科学生产与使用。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抗菌药的使用。生猪养殖过程中最易被忽略的是未发病时的饲养管理,因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发生疾病,进而导致治疗用抗菌药使用的增加。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增强猪群机体的免疫力;再辅助以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和生物安全防御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生猪的发病率、减少抗菌药的使用。

(4)科学使用抗菌药。在生猪养殖中,减少和禁止使用促生长类兽用抗菌药是一种趋势,不过这需要一个逐步评价、评估和实施的过程。在养猪生产中,需要使用抗菌药促进生猪生长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并且符合动物源性产品检测最高限量的标准。

(5)奶牛生产使用兽用抗菌药主要是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奶牛养殖主要是提供鲜奶及奶制品,因此减少奶牛生产中兽用抗菌药的使用更加紧迫。在奶牛生产中,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首先,为奶牛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均衡的日粮,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确需使用治疗用药的要对症用药,并严格遵守规定进行使用,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应遵守不少于28天、奶废弃期不少于7天的规定。最后,使用可以替代兽用抗菌药的抗菌肽、中草药提取物等产品,进一步降低奶牛业中兽用抗菌药的残留。

四、“零排放”发酵垫料养猪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采用稻壳、锯末、碎秸秆等作为生物发酵床垫料,定期在垫料上喷洒微生物菌剂。家禽养殖可采用原位和网下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稻壳占比不超过30%,垫料厚度不低于40厘米,需定期翻耙发酵床,翻耙次数每周至少1次,保证垫料和粪污充分混合。北方蒸发量大的地区,羊养殖可采用原位生物发酵床,垫料厚度不低于15厘米,不用翻耙,清粪间隔非冬季不超过40天,冬季不超过60天。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摸索出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养猪技术,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土地承载力小、生猪养殖粪污污染环境的难题,还能有效提升生猪健康水平和产品品质,显著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种综合效益较为明显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有力促进了歙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进步和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绿色增效、农民增收。

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养猪技术是采用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经专用菌种发酵制备成酸性发酵垫料,构建健康微生态养殖环境,生猪在酸性发酵垫料上生长,每天产生的粪便和尿液,经发酵垫料中的微生物逐步分解后形成厩肥,平时不需要清理粪便、处理尿水,猪舍内外无臭味产生、无污水排放。

1.圈舍设计。猪舍最好坐北朝南,檐高一般在2.3~2.7米,顶高3.8~4.5米,顶部宜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防雨,如水泥瓦、铝镁锰板等(不宜使用单层彩钢瓦),墙体四周密封防雨,顶部与屋檐交结处开放通风,尽可能考虑光照。整栋猪舍长度不限,100米内为好。猪舍可分成若干小间,每间猪舍长约5米为宜。

2.发酵池设计。秸秆发酵垫料养猪猪舍由发酵池、水泥地面(饮水、饮食、活动)、人行过道三部分组成。发酵池面:水泥面:人行过道面积比约为5∶1∶1,散养农户可按照发酵池面:水泥面6∶4比例设计。

(1)发酵池。发酵池底面与水泥地面高度差为1米,发酵池体四壁砌挡土墙,确保泥土不塌陷;池底面为泥土即可,无需水泥硬化,可通气省钱,容易形成地下水反渗的区域,必须做防渗漏处理。根据发酵池在养殖圈舍内的位置可将其分为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为地面下挖1米,形成发酵池。猪舍水泥面部分与猪舍外地面水平,发酵池底呈自然状态。半地下式是地面深挖0.4~0.5米,挖出的土回填猪舍面积的另一半,形成高度差1米的池体,发酵池底呈自然状态。填土猪舍地面浇上水泥面。地上式为发酵池底面与猪舍外地面水平,发酵池底呈自然状态,猪舍水泥面部分填土1米,形成高度差1米的池体。

(2)水泥地面。除发酵池外的地面宜水泥硬化,作为生猪饮水取食区。

(3)发酵池内通风管道。每间猪舍距发酵池底面0.1米处放置二个100PVC管,用弯头连通到猪舍外地面以上,用于发酵池内底部的通风。

(4)食槽设计。在生猪活动水泥地面选择合适位置安装固定食槽。

(5)饮水设计。在生猪活动水泥地面选择合适位置安装饮水器,要求与食槽错位、远离发酵池,必须做到饮污分离;具体做法:宜采用墙体嵌入式饮水碗,或者歙县设计的在饮水处周边建设漏缝板下加收集管道模式,确保生猪喝水玩水浪费的水能够全部收集引导到舍外,不得淤积于生猪活动水泥地面,更不得流淌进入发酵池、垫料层;饮水嘴宜更换成纽扣式饮水嘴。

(6)漏水收集池。猪舍外根据现场情况配套建设饮用漏水双黑膜收集池,杜绝开放横流,深度厌氧发酵100天后作为肥水还田使用。

(7)雨水排水沟。猪舍四周(外围)应配套建设雨水排水沟,防止地下水、雨水渗入发酵床,造成死床。

3.发酵垫料制作。

(1)原料准备。农作物秸秆1000千克(长度0.03~0.05米),泥土100千克(地表约0.3米下未被化肥农药污染),粗盐1.5千克,葡萄糖粉2千克,乳粉1千克,专用菌种1千克;或者直接选用专用菌种1千克、配套培养基2千克;同时准备可装250千克水的塑料桶1只,40平方米塑料膜一块。

(2)物质混合。分层配料,将250千克秸秆平铺于20平方米地面上,均匀撒上25千克泥土、0.375千克粗盐、然后再铺上250千克秸秆,均匀撒上25千克泥土、0.375千克粗盐,如此反复将1000千克秸秆和100千克泥土1.5千克粗盐混合。

(3)喷洒菌种和营养物。为保证均匀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塑料箱装水250千克,分别加入1千克葡萄糖粉、1千克乳粉、0.5千克菌种(液体菌种溶于水、固体菌种分层洒在配料上),混合均匀,人工将混合液喷洒入秸秆内(缓慢喷洒,防止未被秸秆吸收而流失),喷洒完成后应立刻翻堆,确保混合均匀;第二次:间隔20~30分钟后,开始第二次喷洒菌种和营养物,具体操作相同;最后,检查含水量(控制在55%~65%),覆盖塑料薄膜,压实四周进入兼性发酵。

(4)控制发酵:根据气温掌握发酵时间,夏秋季节2~4天、冬春季节4~6天,发酵过程中发酵堆中央温度上升到50℃左右,表面略有白色菌丝出现即可终止,发酵好的垫料应用编织袋分装(最好有内胆,防止水分蒸发),有效期2个月。

4.发酵池制作。池底铺放0.4米厚的圆木层(各种圆木、杂木均可),形成架空状态,方便池底通气,如有饮水和排水管道应注意避让;圆木上层铺满0.3米厚度的晒干全株秸秆(油菜、玉米秸秆等,不需要粉碎),确保铺垫均匀平实;全株秸秆上层(最上层)铺满0.3米厚的发酵垫料,确保铺垫均匀平实。

5.进猪养殖。

(1)前期准备工作。生猪进床前对发酵池以外的地方按有关程序进行消毒,入圈生猪应提前做好清除体内寄生虫防治工作,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垫料,同时提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接种工作。

(2)养殖密度控制。按每头猪平均配套1.5平方米的养殖面积计算养殖量,仔猪可按每头猪配套0.75平方米养殖面积计算,育肥猪可根据生长速度逐步调整存栏量,150千克以上的育肥猪应按照每头猪配套2平方米的养殖面积计算,散户一律按照每头猪配套2平方米的养殖面积计算,杜绝因养殖密度过大、存栏过高、粪污量过多造成死床现象。

(3)仔猪排泄定位。仔猪进栏第1天,应通过隔离栏等设施,把仔猪限制在发酵垫料层上生活1天,确保仔猪第1次拉屎撒尿在发酵垫料层上完成,使其养成习惯,方便后期管理。

6.发酵池的管理。根据发酵池内垫料的干湿度和消耗量,确定每周是否需要通过表面覆盖添加发酵垫料,保证垫料层干燥,无明显潮湿情况和粪便堆积现象。

(1)控制干湿度:发酵垫料湿度宜保持在50%~65%,如果表面湿度超过65%,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湿度,或直接添加干垫料调节干湿度;如果表面过于干燥,可定期在发酵床垫料层表面喷洒1∶500的菌种稀释液。

(2)补充菌种:密切注意舍内氨气变化,氨气增加(刺眼),说明垫料中菌种活性在下降,需及时补充菌种,采用1∶500的菌种稀释液(液体菌种采用稀释液、固体菌种可均匀泼洒),确保垫料正常发酵。

(3)添加垫料:根据发酵池内的垫料多少和干湿程度确定添加量,一般25千克以下仔猪,平均每半个月添加1次发酵垫料;25~75千克育肥猪,每10天添加1次发酵垫料;75千克以上的育成猪,必须1周添加1次发酵垫料。

(4)定点排泄管理:通过前期仔猪排泄粪便习惯定位,引导生猪在发酵池内定点排泄粪尿,如发现生猪在水泥面上排泄粪尿,应及时驱赶打扫,如发现生猪在发酵池内扎堆拉屎撒尿,应及时覆盖无粪垫料,或者抛洒干的发酵垫料,确保粪便不暴露。

(5)正确控制饲喂量:利用生猪拱翻发酵垫料习性,可适当控制饲料用量,一般为正常饲喂量的80%~90%,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7.发酵垫料还田使用。在生猪出栏后,应将发酵池内上层约30厘米的发酵垫料层全部清理出栏,圆形木料垫层、全株秸秆垫层保留继续使用。清理出来的发酵垫料为粪便和尿液、垫料的混合体,应选择合适场所经10天以上的简易堆肥,通过高温发酵腐熟后作为农家肥使用,或者直接销售给肥料厂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

8.注意事项。秸秆发酵垫料养殖需注意几点事项:一是发酵池内不能有地下水或雨水渗入,确保干燥通风;二是生猪所用饮水中不能含有消毒剂,如果使用的自来水,则需要静置24小时以上才能使用(使其中的消毒剂氧化);三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好配合使用发酵饲料,宜用全价料的10%替换;四是发酵池内的垫料需视板结情况适当进行人工翻堆整理;五是备足秸秆,采用本技术每年每头生猪可消纳农作物秸秆500千克以上,收割季节应及时收集、保存备用,农村几乎所有农作物秸秆均可;六是禁用抗生素,生猪饲料及圈舍内禁止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抗生素和消毒剂,确保不死床。

猜你喜欢
抗菌药垫料粪污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用抗菌药小心腹泻